林地内两种空气微生物采样法效率比较与空气含菌量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ia0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林地内,对2种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的效率进行比较。首先确定了LWC-1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合理采样时间,得出在野外2min和4min的采样时间较为合理准确。分别用LWC-1型采样器采样2min和自然沉降法采样,得到试验地空气含菌量分别为486.9个/m3、1 546.5个/m3。经检验,LWC-1型采样器法灵敏度更高,所得数据更准确。用LWC-1型采样器采样得出的银杏林内空气含菌量分布规律是:由于银杏有抑菌功能,空气含菌量与距树冠的距离呈正相关。
  关键词:空气含菌量;自然沉降法;LWC-1型采样器;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 S71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38-03
  植物通过各种方式减少植物层内及周围空气中细菌数量的作用简称为除菌作用[1]。空气含菌量是环境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空气微生物的采集方法主要有自然沉降法和采样器法,在测定林地中的空气含菌量及树木抑菌效应时一直普遍使用前者,采样器法则更多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自然沉降法虽然操作简便、经济,但容易受外界环境因子影响,导致测定结果失真。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捕获效率高、稳定性强、使用方便、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因此有效避免了自然沉降法的不足,提高了试验的准确度[2-3]。但LWC-1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采集林地内空气微生物及研究树木抑菌效应时未被采用。因此,笔者主要对2种采样方法在林地内采样效率进行比较,同时还确定了LWC-1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林地内的采样时间,研究了试验地点空气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LWC-1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专用培养基条: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条。试验树种:山东农业大学北校区内生长良好的银杏行道林。
  1.2 试验方法
  1.2.1 自然沉降法 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从2012年4月25开始连续测定3d。在每个供试树种树冠周围距离地面1.5m、距树冠水平距离30cm处放置3个直径9cm的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开盖暴露10min,然后封盖放入恒温培养箱,在37℃下培养48h后取出,计算菌落数,再按奥梅梁斯基算法公式来推算每1m3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数[4-5]。以附近无植被硬质路面为对照(ck)进行同步观测。
  空气含菌量(个/m3)=10 000×菌落数/培养皿内表面积;抑菌率(%)=100×(对照-测定)/对照。
  1.2.2 LWC-1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法 在每个供试树种树冠周围距离地面1.5m、距树冠水平距离30cm处用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进行采样,采样时间分别为2min、4min、8min,各采样时间重复3次,与自然沉降法同步进行。以附近无植被硬质路面为对照(ck)进行同步观测。
  经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后,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条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经37℃连续培养48h后,统计培养基条上的菌落数。通过下式推算空气含菌量和抑菌率:
  空气含菌量(个/m3)=1 000×菌落数/(采样时间×40);抑菌率(%)=100×(对照-测定)/对照。
  1.3 采样点布设 在山东农业大学北校区银杏行道树林内、马路及周边草坪上布设样点。试验地中,路宽6m,银杏冠幅平均6~8m(东西),银杏规则排列在马路两侧,草坪规则地从行道树两侧延伸,东侧的草坪较西侧略宽阔一些,马路中间行校车。图1为样点布置(圆形代表银杏,三角形代表个采样点),3次重复。从西向东依次编号为x1、x2、x3、x4、x5、x6。
  2 结果与分析
  2.1 LWC-1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法采样时间的选择 LWC-1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有0.5min、1min、2min、4min、8min共5个采样时间档,由于在采集林地内空气微生物的研究中未见相关研究,所以在比较其与自然沉降法的采样效率之前,首先要确定的是LWC-1型采样器在林地内的合理采样时间。
  本试验选择了2min、4min、8min共3个时间档进行采样。结果分析表明,采样时间为2min时,所得空气含菌量平均为486.9个/m3;采样时间为4min时,所得空气含菌量平均为378.5个/m3;采样时间为8min时,所得空气含菌量平均为176.7个/m3(表1)。经SPSS检验,采样器采样时间为8min时,采样效率明显小于2min与4min,差异显著(P<0.05),这主要是由于采样时间过长导致了所采集细菌在培养基上的重叠;2min与4min的采样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即采样器在野外林地内采集空气微生物时的采样时间选择2min或4min较为合理。
  2.2 两种采样法效率比较 由表2可知,由自然沉降法所测得的空气含菌量平均为1546.5个/m3,明显高于LWC-1型采样器所得到的空气含菌量。经检验,2种采样方法对捕获空气细菌有显著差异(F=138.725,P=0.000),LWC-1型采样器采样结果(2.85±0.27),自然沉降法采样结果(1.98±0.13)。由此可以推测,自然沉降法所得结果偏高,LWC-1型采样器法的灵敏度更高些,所测数据更能真实反映出林地内空气细菌的实际含量[6-7]。
  2.3 空气微生物在银杏林内的空间分布范围 用LWC-1型采样器在各采样点采样2min,计算得到银杏林内空气含菌量及抑菌率,结果如图2所示。空气含菌量在马路中心处达到最高,为671.3个/m3;银杏抑菌率达到最低点,为32.87%,这与行人车辆活动及银杏树冠覆盖相关;由路中心向东西方向扩展,含菌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抑菌率逐渐升高,最高可达62.12%。由此可初步得出,在银杏树冠的垂直投影内,抑菌效果最好。空气含菌量与距树冠的距离呈正相关,银杏抑菌率与距树冠的距离呈负相关。   3 结论
  自然沉降法虽然古老,但由于其所需设备简单,方法易行,能对空气污染情况作初步了解,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空气微生物检测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自然沉降法靠带菌尘埃的自然沉降,因而测得的菌落数受气流、风力、气溶胶粒度分布等因素影响,很不稳定。LWC-1型采样器弥补了上述不足,由于它的工作原理是连续、强制采样,它几乎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性能稳定,加上该仪器基于冲击原理,能定量地收集空气中的微生物,还能采到物体表面微生物。该采样器还有体积小、重量轻(500g)、噪音低(<52dB)、捕获率高、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便于携带等优点,是代替自然沉降法在野外林地工作的理想仪器。试验确切证明了LWC-1型采样器在林地内采集微生物的效果比自然沉降法好,为今后LWC-1型采样器在林业微生物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试验确定了LWC-1型采样器在林地内采集微生物的合理采样时间为2min或4min均可。
  树木通过分泌杀菌素、降低空气含尘量等方式可以减少空气含菌量,笔者对银杏行道林内的空气含菌量分布规律做了初步研究,试验表明:银杏林内的含菌量随着离树冠距离的增大而增多,但具体的抑菌范围尚未确定,空气含菌量的影响因子也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戚继忠,由士江,王红俊.园林树木净菌作用及其主要影响因子[J].中国园林,2000,16(4):74-75.
  [2]于玺华.现代空气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3]车风翔,于玺华.空气微生物学采检理论及其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5-46.
  [4]罗英,李晓储,何小弟,等.城市森林不同类型绿地植物配置抑菌效应初析[J].中国城市林业,2005,3(6):23-25.
  [5]李晓储,徐海兵,何开跃,等.秃杉异龄复层混交林群落抑菌功能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7(6):26-28.
  [6]陈丽华,付亚书,范会弟,等.撞击法和沉降法监测室内空气微生物结果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3):234.
  [7]李燕.撞击法和沉降法监测室内空气微生物结果比较[J].广西预防医学2000,5(6):298-230.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介绍了采用杉木伐桩基部萌芽条更新加补苗的方式,培育中小径材杉木的技术措施及效果。  关键词:杉木萌芽;更新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4-120-02  杉木(Cunning hamia lanceolata)为杉科杉木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质用材树种之一。在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的福建省尤溪县,杉木林占有重要的地位,
期刊
摘 要: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根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础,也是做好田间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前提条件,因此,该课程对于植保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教授该课程中,笔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作
期刊
摘 要:介绍了施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防治水稻寒露风及纹枯病、稻曲病试验研究方法和经过,结果表明:由于晚稻穗期寒露风不明显,故不同药剂处理预防寒露风的效果也不明显。但施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及与抗寒1号混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且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早施比晚施好。  关键词:30%甲霜·噁霉灵;水稻寒露风;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蜜柚生产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是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手段建立起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系统,对柚果生产基地的果园进行数字编码,按照田块的编码,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和记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数据,做到源头可追溯,生产规范化,管理全程化,品质标准一致化。提高柚果质量安全监控水平,保障蜜柚果品食用安全。  关键词:蜜柚生产;质量追溯管理系统;GIS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6.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为探明杂交中籼稻在休宁县的适宜播栽期,笔者在该县渭桥乡资村进行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比试验,选择了3个品种,设计5个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新两优6号和丰两优4号适宜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两优1128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关键词:水稻;适宜播期;对比试验;休宁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5-36-02  休宁县地处皖南丘陵山
期刊
摘 要:在2011年严重干旱的条件下,兴义地区的烤烟新品种(系)生产试验受到了一定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干旱条件下,YN105和QL-3田间长势好,广谱抗病性强,烤后原烟产质量指标有较大提高。2个品种(系)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生产推广潜力。但2个新品种(系)的烘烤特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烤烟品种;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表现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期刊
摘 要:基于对浙江的临安、福建的南平、永安、顺昌、政和等5个样本点的140农户的实地调查,对农户目前的森林碳汇经营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评价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经营森林碳汇的农户较少,农户对森林碳汇经营有一定的认知度,其中对决策成本、资金收益及社会生态效益等认知度较高,而对农户的森林碳汇经营认知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村干部情况与资金收益状况等。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期刊
摘 要:通过设置1.43万穴/667m2、1.25万穴/667m2、1.11万穴/667m2、1.07万穴/667m2、0.83万穴/667m2等5种中稻栽插密度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成穗率降低,结实率降低,病虫为害率增大;而稀植能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病虫为害减轻,但667m2穴数少,有效穗数少,未能获取较高产量。三期超级稻品种深两优5814在处理4(规格26.7c
期刊
摘 要:根据江苏省农委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等四主推目录和丹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丹阳市农委积极开展农作物良种推介活动,科学推广新品种,对丹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找对策,求发展,确保农民科学选用良种,品种利用达到优质化、纯良化,提高良种的贡献份额,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该文介绍了丹阳市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概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
期刊
摘 要:濉溪县2012年夏大豆遇旱晚播,成熟期推迟,开花—成熟期延长,生育期略有缩短。气温略低于常年,降水少而集中,后期日照充足。鼓粒期光温条件有利,百粒重高,产量创历史新高,突破2 250kg/hm2。  关键词:夏大豆;气候条件;产量;生育期;濉溪县  中图分类号 S64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4-32-02  有研究表明:6月10日后,随着播种期的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