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梦想 不负韶华:生长因子与创面修复三十年自主创新之路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m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初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后,研究发现其在发育、代谢调控和组织再生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FGF治疗可成为创面修复重要的疗法之一,然而在其成药过程中却遭遇了重大技术瓶颈。自1992年开始,笔者团队不断突破FGF成药技术瓶颈,成功开发多个一类新药及医疗器械。与此同时还深入研究FGF的代谢调控网络及信号转导机制,努力开发FGF新药,造福广大患者。

其他文献
普通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常见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围手术期及时诊断及治疗缺铁性贫血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转归,减轻医疗负担。围手术期缺铁性贫血管理的措施包括熟悉贫血的诊断及分级,监测患者血红蛋白,治疗贫血病因,营养支持,补充铁剂,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自体血回输等。本共识推荐通过多学科合作,诊断和治疗普通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缺铁性贫血。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泡上皮细胞后,通过直接杀伤和过度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造成机体肺组织的损伤。本文通过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CT影像学改变及其对患者近远期肺功能的影响,对疫情期间与疫情之后非疫区胸外科的临床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使胸外科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6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01例行意向性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男性153例(38.2%),女性248例(61.8%),年龄(62.0±10.5)岁(范围:30~88岁)。53例(22.2%)患者术前伴有黄疸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意向性根治性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
目的探讨经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理的大鼠表皮干细胞(ESC)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1只3个月龄雌性SD大鼠躯干皮肤分离获得ESC,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1)~(3)。(1)取细胞,采用角质形成细胞专用无血清培养基(K-SFM)常规培养(常规培养条件下同),于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3、5 d细胞形态。(2)取细胞常规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血浆蛋白凝胶(PAG)治疗面部凹陷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4例、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凹陷瘢痕患者,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采取的治疗方法分组,8例患者纳入单纯CGF组,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8.50(25.50,31.50)岁;8例患者纳入单纯PAG组,其中男
目的探讨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a)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Meox1的转录调控机制及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1)取HDF-a系细胞,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下称常规培养),将细胞分为TGF-β1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TGF-β1刺激组细胞加入10 μL质量浓度为1 mg/μL的TGF-β1刺激,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培养72 h,取2组部分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
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重要方法,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供皮区损伤、皮源不足等。研发组织工程皮肤实现缺损皮肤的永久性替代是一个理想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种组织工程皮肤已被投入市场使用,但要实现皮肤缺损的再生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总结组织工程皮肤的现状,并对组织工程皮肤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初步探讨。
期刊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9年1—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例伤后6 h内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烧伤组[男4例、女3例,年龄(36±10)岁],同期招募该单位体检中心体检结果正常的7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男5名、女2名,年龄为(35±8)岁],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1)烧伤组患者于入院后1、3、5 d各抽取2 mL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