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如古人那样周游世界\一匹马驮半袋诗书\半壶酒伴一把长剑\任阳光把身影缩短拉长\随月色引我潜入梦乡\过去很生态\现在很奢侈\\还是妻子对这个世界更了解\每当我要出远门就只问一声:\钱包?手机?钥匙?\——任走遍天涯\都能找回家!”这是我最近写的一首小诗《行装》。这首诗里有3个关键词:钱包、手机、钥匙。出了门带上这3件东西,一般就能平安无恙。这是我新的体验。自从不再守着一个办公室当差,从主编的位子上退下来以后,我出门旅行的时间占了我几乎一半的日子。在此之前,有公务缠身,虽也常出差,但总是像风筝,来去匆匆不利索,纵有好山秀水,也难叫人忘情于山水。现在有了大把的时间,趁着还跑得动,四处走走,应该说四处飞飞,坐飞机的时间多。坐在办公桌旁上班与将来躺着养老之间,我将旅行放进生活的重要位置。我也把我的旅行记录晒一下。打开手机上的“航旅纵横”,去年的记录是:总共飞行153小时5分,总共飞行里程95952公里,总共飞行次数62次,评价:你就是为飞行而生的!出门的次数多了,妻子出门总挂在嘴上叮咛的“钥匙、钱包、手机”3件宝,也让我有了灵感,写成了这首小诗。其实,还有一件重要的东西,没有在诗中出现,它在妻子的手上拖着,在电梯口递给我,一只旅行箱。
拖在身后的这只旅行箱,也就是一个流行的家。这个流行的家,会告诉你,无论你有多大的家业,其实最基本的需要和最重要的“细节”,就在这个旅行箱里。一是卧室物品衣物袋:冬天出行,主要的衣物穿在身上,衣物袋里是内衣内裤等小件的换洗衣物。夏天需换洗的衣物多,都轻薄,也不占位置。上班时出差要带西装皮鞋,箱外要多提一个西装袋。现在好了,不费那事了,无官一身轻,这话有理。二是书房用品,电脑,如果时间不长,只带小平板机,上网及收发邮件即可。移动硬盘,再加一本书。读与写,到哪儿都一样。三是卫生间用品,电动剃刀,小药盒,这两年小药盒越来越大了,提醒我注意保养身体开始磨损的各个部件。四是客厅用品,以前带烟,现在戒了,改带茶叶,喝茶无瘾,出门仍喝自家的茶,自在。带名片。以前拿出名片不印职务,装作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现在的名片上印一堆副主任、副会长,一边递给人家一边说:都是不拿钱的虚职,电话有用!邮箱是真的!一只旅行箱就这些东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全带上了。不管走到哪儿,进了饭店的房间,拉开旅行箱的拉链,就依旧是个家。虽说旅行箱是个人隐私,越封闭越好。我用旅行箱,总要选箱子外层有一个不用上锁的外袋。外袋随时可以拉开,里边放墨镜,人老了怕太强的阳光;里边放茶杯,走到哪儿都离不开水,进机场安检可以方便地取出;放报纸,虽说手机可以上网看新闻,但有一张报纸更让旅途惬意。更实用的功能是过机场安检,可以把衣兜里的3件宝,钥匙、手机、钱包,一古脑放进去,像放在家里的桌子上一样的稳当。
拖着一只箱子走天下,就像带着一个流动的家上路。这好像是一种行为艺术,无论你事业何等辉煌,最后有一只旅行箱跟着你,去四处走走,那你才算有福。无论你有多大的产业多宽的豪宅,真正你离不开的需要的东西,装满一只旅行箱就够了。
我的旅行箱在头顶上的机舱贮物箱里,我坐在舷窗旁,望着云下黄土高原,飘浮的云朵把我的视线带回到四十多年前,我看见,有4个少年,在山路上爬行,他们4个人的名字是:叶延滨、陶学燊、张云洲、王守智。他们从四川徒步走来,要向北徒步去北京,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旅行,当时叫“步行串连”,他们青春的岁月中有4个半月在路上跋涉,他们第一次外出旅行的记录:步行6700百里。他们的家是背在背上的一个小行李卷,一条薄棉被,几件衣裤。我好像看见那个步行的叶延滨望着我说:瞧,那些坐飞机的,他们飞到哪去呢?
人生其实就是一次并不遥远的旅行。在路上,背着行李卷或是拖着旅行箱,我们就这样看不够路上的风景,我们也变成别人眼中的风景……
【读后感悟】
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方式的变革,使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大大区别于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如果你细心观察和体会,那么也可能会有与作者相同的感受:钱包、手机、钥匙、旅行箱,对于四处奔波的人而言,这些就是家。
流动的家,有些是被动形成的,有些是主观而为之的。在“流动”的过程中,人们见证着家的变化,感受着不同于以前的家庭生活方式,然而不变的是亲人的叮嘱,是那份来自于家的挂念。
拖在身后的这只旅行箱,也就是一个流行的家。这个流行的家,会告诉你,无论你有多大的家业,其实最基本的需要和最重要的“细节”,就在这个旅行箱里。一是卧室物品衣物袋:冬天出行,主要的衣物穿在身上,衣物袋里是内衣内裤等小件的换洗衣物。夏天需换洗的衣物多,都轻薄,也不占位置。上班时出差要带西装皮鞋,箱外要多提一个西装袋。现在好了,不费那事了,无官一身轻,这话有理。二是书房用品,电脑,如果时间不长,只带小平板机,上网及收发邮件即可。移动硬盘,再加一本书。读与写,到哪儿都一样。三是卫生间用品,电动剃刀,小药盒,这两年小药盒越来越大了,提醒我注意保养身体开始磨损的各个部件。四是客厅用品,以前带烟,现在戒了,改带茶叶,喝茶无瘾,出门仍喝自家的茶,自在。带名片。以前拿出名片不印职务,装作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现在的名片上印一堆副主任、副会长,一边递给人家一边说:都是不拿钱的虚职,电话有用!邮箱是真的!一只旅行箱就这些东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全带上了。不管走到哪儿,进了饭店的房间,拉开旅行箱的拉链,就依旧是个家。虽说旅行箱是个人隐私,越封闭越好。我用旅行箱,总要选箱子外层有一个不用上锁的外袋。外袋随时可以拉开,里边放墨镜,人老了怕太强的阳光;里边放茶杯,走到哪儿都离不开水,进机场安检可以方便地取出;放报纸,虽说手机可以上网看新闻,但有一张报纸更让旅途惬意。更实用的功能是过机场安检,可以把衣兜里的3件宝,钥匙、手机、钱包,一古脑放进去,像放在家里的桌子上一样的稳当。
拖着一只箱子走天下,就像带着一个流动的家上路。这好像是一种行为艺术,无论你事业何等辉煌,最后有一只旅行箱跟着你,去四处走走,那你才算有福。无论你有多大的产业多宽的豪宅,真正你离不开的需要的东西,装满一只旅行箱就够了。
我的旅行箱在头顶上的机舱贮物箱里,我坐在舷窗旁,望着云下黄土高原,飘浮的云朵把我的视线带回到四十多年前,我看见,有4个少年,在山路上爬行,他们4个人的名字是:叶延滨、陶学燊、张云洲、王守智。他们从四川徒步走来,要向北徒步去北京,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旅行,当时叫“步行串连”,他们青春的岁月中有4个半月在路上跋涉,他们第一次外出旅行的记录:步行6700百里。他们的家是背在背上的一个小行李卷,一条薄棉被,几件衣裤。我好像看见那个步行的叶延滨望着我说:瞧,那些坐飞机的,他们飞到哪去呢?
人生其实就是一次并不遥远的旅行。在路上,背着行李卷或是拖着旅行箱,我们就这样看不够路上的风景,我们也变成别人眼中的风景……
【读后感悟】
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方式的变革,使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大大区别于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如果你细心观察和体会,那么也可能会有与作者相同的感受:钱包、手机、钥匙、旅行箱,对于四处奔波的人而言,这些就是家。
流动的家,有些是被动形成的,有些是主观而为之的。在“流动”的过程中,人们见证着家的变化,感受着不同于以前的家庭生活方式,然而不变的是亲人的叮嘱,是那份来自于家的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