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用典》一书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当今学术界,广大专家学者大都是从《习近平用典》一书的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阐释,而只有少部分甚至没有专家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通过深入发掘、有效整理和生动讲授《习近平用典》中记录的典故,从中提取出优异教育资源,用来提高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德,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开发与利用
一、概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很多重要的国内国际场合上,还是在对当下的实质性问题发表见解时,习近平总书记都善于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宝库中去引用散文、诗词等经典,来表明他的立场和观点。为此,人民日报出版社在2015年编辑出版了《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一书。为满足众多读者需求,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18年又出版了《习近平用典》第二辑。《习近平用典》第一辑、第二辑,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一辑、第二辑中最能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思想观点的典故一共有283则,其中敬民篇19则、为政篇14则、修身篇29则、笃行篇24则、立德11则、劝学篇26则、天下篇29则、廉政篇24则、创新篇8则、法治篇16则、辩证篇22则、任贤篇9则、治理篇17则、历史篇10则、文学篇17则、信念篇8则。人民日报评论部应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需求,又相继出版了《习近平用典》第三辑马克思主义经典篇和《习近平用典》第四辑外国经典篇,本文通过整理《习近平用典》第一辑、第二辑两本书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经典名句中,引用最多的是儒家的,引用《论语》多达11次,其次还引用了《礼记》、《孟子》、《荀子》、《韩非子》、《尚书》、《二程集》等儒学儒学经典。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才华深深吸引,在引用经典时,总少不了苏轼的词,在《习近平用典》这两本书中,他一共引用了7次苏轼的词,从中我们便可得知,他对苏轼的青睐可见一斑。
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最为重要的是要对它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定义,这是人们开发好、利用好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流行开始以来,它就是广大的学术界人士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罗洪铁、何玲玲、朱飞、陈华洲、王芳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概念做了阐述,如“因素说”、“要素说”和“存在说”等说法。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能够被教育者开发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这一含义持认同的态度,主要原因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概念出发去探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这包括对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意识、情感和行为产生等方面产生全面影响的一种教育。因此,可以将一切可供开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到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去,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类
(一)修身立德篇
《习近平用典》中对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立德方面进行了深刻解读,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个人的道德修养都十分重视,尤其注重克己修身,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通过自我省察,达到一个“君子”的理想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了“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2等古语,通过这些丰富的思想遗产,向人们传达了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的道理,告诫人们无论是在生活或工作学习中,都要多在自己的身上找不足,我们不能只去纠结别人的不足,也要善于去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更要善于进行自我反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正自身错误,不断进步。此外,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通过引用典故来说明修身立德的其他方面,如“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3来告诉我们要懂得知足,做事要遵守纪律,不去触碰道德线。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经典名句,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修身立德的重要材料,对新时代青少年健康交往观的形成以及对正确理解得失、成败、苦乐等人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信念笃行篇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方向,人们在理想信念的指导下,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新的一代要有远大的理想,有无畏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过:“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这句话道出了坚定的信念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对中国共产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广大共产党员不仅要仰望星空,立足实际,将自身的理想信念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自觉做出实际行动,从实践活动中练就过硬本领,积累经验,努力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理想信念与笃行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将理想信念与笃行相结合,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劝学篇
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在任何领域中都发挥着无可比拟作用,青少年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日复一日的积累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当今的中国,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剧增,对科学文化修养的追求越来越高,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就早已有这样的观点,如学无止境等成语,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引用这些经典,阐述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探索未知领域,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深刻道理。这些不仅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新知识的热爱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盼,而且也阐明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去鼓励青少年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先生的话来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去学习的人。”5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学会学习每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不仅带给人们相关的知识技能,不仅可以从中得到物质财富,更会提升自我修养,从而将物质财富转变为精神财富,让我们终生受用。但我们也深知,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会遇到百般困难,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才可能取得成功。 (四)其他分类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广泛用典,而且引用典故也比较密集。除了文中提到的修身立德篇、信念笃行篇和劝学篇外,还对人民、廉政、创新、辩证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刻的叙述。习总书记在这些篇章中也有过很多精彩的引用,他总能以最简单朴实的文字道出最深刻的道理,这不仅使书中的文字活了起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更多的是带给人们深刻的思想启示和精神鼓舞。
三、《习近平用典》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
《习近平用典》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主题中进行开发,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确,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育人环境和形势复杂多变。从学校层面来看,某些学校还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思想政治教师照本宣科且教材趣味性不高;从家庭层面来看,有些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且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从个人层面,学生因为知识与能力的欠缺,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面对以上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立足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充分开发利用一切可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源,而《习近平用典》中的典故则是符合这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一。《习近平用典》一书已成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但他们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只是从很普遍的现象中去研究问题,很少甚至没有专家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角度去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笔者通过对《习近平用典》一书中的典故着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其运用到青少年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1.增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相关的新理论课程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如学校开设的课程的新颖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也决定着学生的收获成果。所以,教育部门和所有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创新以往思想品德课的教學形式,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思政理论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并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将《习近平用典》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以此来增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认知和思想性。
2.提高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除了青少年自身的学习外,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想要提高青少年的德育意识,首先就要使青少年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青少年的道德理论教育和提高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课是要把为人处世、爱人爱己的道理从根本上给学生讲解透彻,让青少年直接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重要性的意识,发自内心的主动将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工具,最大程度发挥出自媒体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传播媒介运用更广泛,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信息的真实性更加有保障。在对《习近平用典》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中,重视传播媒介的利用,并通过构建交流互动平台(如:抖音、微博、QQ、微信等平台),我们可以将《习近平用典》中的经典名句制作成简短的小视频或通过编成舞台剧、小品等形式进行传播,如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将《习近平用典》一书的内容制作成短视频,这样做既有利于节约人们的时间、体验其乐趣,也有利于人们更迅速地吸收到知识,丰富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习近平用典》一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这则典故制作成一个简短的小视频,来告诉人们要看淡眼前的利益才会有明确的志向,要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学习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除了以上的传播媒介外,近年来央视推出了一档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此举意在推动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的传播。我们将其中的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这些现代传媒载体传播到各个平台上,以供人们分享这些优质资源,从而增强青少年对中国经典文化的认同感,凝聚文化力量,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能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提高其国际地位和知名度。
(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作用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校园文化主要由他们来建设和弘扬,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营造一个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主阵地,学校应加强自身的道德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践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在做法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一方面,包括校园景观、建筑风格、校园秩序等宏观环境。另一方面,包括学校的学风、校风、班风、学术气氛、精神面貌等微观环境。我们将《习近平用典》中的经典名句张贴在教室、校园文化角等地,让同学们通过阅读,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家庭是孩子学会做人做事的地方,父母是儿童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至真至纯的品德是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培养出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在他们日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举止也必然会影响到他们。事实上,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父母都可以发挥他们作为家庭教师的作用,对孩子进行有关道德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即父母的一言一行)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品格的有着举足经重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要想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如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同观看百家讲坛节目,告诉他一些历史故事,让他明白“从善如登,从恶如崩”7的典故来源,最为重要的是让他知晓该典故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加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要加强学校的理论教育和家庭的实践教育,而且要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制订对策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与青少年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第4页
[2]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第79页
[3]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第81页
[4]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第227页
[5]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第125页
[6]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第93页
[7]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第83页.
作者简介:朱旭敏,安顺学院政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来源:《习近平用典》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主持人:朱旭敏。项目(编号):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6670010)、安顺学院政法学院2018年省级重点学科大学生科研项目(asxyzfxydxs201817)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开发与利用
一、概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很多重要的国内国际场合上,还是在对当下的实质性问题发表见解时,习近平总书记都善于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宝库中去引用散文、诗词等经典,来表明他的立场和观点。为此,人民日报出版社在2015年编辑出版了《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一书。为满足众多读者需求,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18年又出版了《习近平用典》第二辑。《习近平用典》第一辑、第二辑,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一辑、第二辑中最能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思想观点的典故一共有283则,其中敬民篇19则、为政篇14则、修身篇29则、笃行篇24则、立德11则、劝学篇26则、天下篇29则、廉政篇24则、创新篇8则、法治篇16则、辩证篇22则、任贤篇9则、治理篇17则、历史篇10则、文学篇17则、信念篇8则。人民日报评论部应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需求,又相继出版了《习近平用典》第三辑马克思主义经典篇和《习近平用典》第四辑外国经典篇,本文通过整理《习近平用典》第一辑、第二辑两本书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经典名句中,引用最多的是儒家的,引用《论语》多达11次,其次还引用了《礼记》、《孟子》、《荀子》、《韩非子》、《尚书》、《二程集》等儒学儒学经典。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才华深深吸引,在引用经典时,总少不了苏轼的词,在《习近平用典》这两本书中,他一共引用了7次苏轼的词,从中我们便可得知,他对苏轼的青睐可见一斑。
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最为重要的是要对它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定义,这是人们开发好、利用好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流行开始以来,它就是广大的学术界人士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罗洪铁、何玲玲、朱飞、陈华洲、王芳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概念做了阐述,如“因素说”、“要素说”和“存在说”等说法。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能够被教育者开发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这一含义持认同的态度,主要原因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概念出发去探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这包括对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意识、情感和行为产生等方面产生全面影响的一种教育。因此,可以将一切可供开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到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去,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类
(一)修身立德篇
《习近平用典》中对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立德方面进行了深刻解读,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个人的道德修养都十分重视,尤其注重克己修身,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通过自我省察,达到一个“君子”的理想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了“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2等古语,通过这些丰富的思想遗产,向人们传达了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的道理,告诫人们无论是在生活或工作学习中,都要多在自己的身上找不足,我们不能只去纠结别人的不足,也要善于去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更要善于进行自我反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正自身错误,不断进步。此外,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通过引用典故来说明修身立德的其他方面,如“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3来告诉我们要懂得知足,做事要遵守纪律,不去触碰道德线。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经典名句,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修身立德的重要材料,对新时代青少年健康交往观的形成以及对正确理解得失、成败、苦乐等人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信念笃行篇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方向,人们在理想信念的指导下,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新的一代要有远大的理想,有无畏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过:“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这句话道出了坚定的信念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对中国共产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广大共产党员不仅要仰望星空,立足实际,将自身的理想信念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自觉做出实际行动,从实践活动中练就过硬本领,积累经验,努力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理想信念与笃行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将理想信念与笃行相结合,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劝学篇
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在任何领域中都发挥着无可比拟作用,青少年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日复一日的积累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当今的中国,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剧增,对科学文化修养的追求越来越高,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就早已有这样的观点,如学无止境等成语,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引用这些经典,阐述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探索未知领域,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深刻道理。这些不仅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新知识的热爱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盼,而且也阐明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去鼓励青少年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先生的话来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去学习的人。”5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学会学习每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不仅带给人们相关的知识技能,不仅可以从中得到物质财富,更会提升自我修养,从而将物质财富转变为精神财富,让我们终生受用。但我们也深知,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会遇到百般困难,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才可能取得成功。 (四)其他分类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广泛用典,而且引用典故也比较密集。除了文中提到的修身立德篇、信念笃行篇和劝学篇外,还对人民、廉政、创新、辩证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刻的叙述。习总书记在这些篇章中也有过很多精彩的引用,他总能以最简单朴实的文字道出最深刻的道理,这不仅使书中的文字活了起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更多的是带给人们深刻的思想启示和精神鼓舞。
三、《习近平用典》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
《习近平用典》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主题中进行开发,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确,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育人环境和形势复杂多变。从学校层面来看,某些学校还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思想政治教师照本宣科且教材趣味性不高;从家庭层面来看,有些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且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从个人层面,学生因为知识与能力的欠缺,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面对以上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立足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充分开发利用一切可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源,而《习近平用典》中的典故则是符合这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一。《习近平用典》一书已成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但他们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只是从很普遍的现象中去研究问题,很少甚至没有专家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角度去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笔者通过对《习近平用典》一书中的典故着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其运用到青少年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1.增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相关的新理论课程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如学校开设的课程的新颖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也决定着学生的收获成果。所以,教育部门和所有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创新以往思想品德课的教學形式,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思政理论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并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将《习近平用典》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以此来增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认知和思想性。
2.提高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除了青少年自身的学习外,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想要提高青少年的德育意识,首先就要使青少年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青少年的道德理论教育和提高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课是要把为人处世、爱人爱己的道理从根本上给学生讲解透彻,让青少年直接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重要性的意识,发自内心的主动将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工具,最大程度发挥出自媒体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传播媒介运用更广泛,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信息的真实性更加有保障。在对《习近平用典》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中,重视传播媒介的利用,并通过构建交流互动平台(如:抖音、微博、QQ、微信等平台),我们可以将《习近平用典》中的经典名句制作成简短的小视频或通过编成舞台剧、小品等形式进行传播,如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将《习近平用典》一书的内容制作成短视频,这样做既有利于节约人们的时间、体验其乐趣,也有利于人们更迅速地吸收到知识,丰富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习近平用典》一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这则典故制作成一个简短的小视频,来告诉人们要看淡眼前的利益才会有明确的志向,要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学习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除了以上的传播媒介外,近年来央视推出了一档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此举意在推动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的传播。我们将其中的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这些现代传媒载体传播到各个平台上,以供人们分享这些优质资源,从而增强青少年对中国经典文化的认同感,凝聚文化力量,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能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提高其国际地位和知名度。
(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作用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校园文化主要由他们来建设和弘扬,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营造一个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主阵地,学校应加强自身的道德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践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在做法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一方面,包括校园景观、建筑风格、校园秩序等宏观环境。另一方面,包括学校的学风、校风、班风、学术气氛、精神面貌等微观环境。我们将《习近平用典》中的经典名句张贴在教室、校园文化角等地,让同学们通过阅读,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家庭是孩子学会做人做事的地方,父母是儿童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至真至纯的品德是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培养出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在他们日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举止也必然会影响到他们。事实上,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父母都可以发挥他们作为家庭教师的作用,对孩子进行有关道德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即父母的一言一行)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品格的有着举足经重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要想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如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同观看百家讲坛节目,告诉他一些历史故事,让他明白“从善如登,从恶如崩”7的典故来源,最为重要的是让他知晓该典故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加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要加强学校的理论教育和家庭的实践教育,而且要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制订对策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与青少年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第4页
[2]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第79页
[3]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第81页
[4]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第227页
[5]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第125页
[6]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第93页
[7]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第83页.
作者简介:朱旭敏,安顺学院政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来源:《习近平用典》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主持人:朱旭敏。项目(编号):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6670010)、安顺学院政法学院2018年省级重点学科大学生科研项目(asxyzfxydxs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