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本文从创建良好环境,摆正师生角色,让学生敢问;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加强提问技巧训练,让学生会问;建立课外三级“问题口袋”,让学生再问等方面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和“再问”的“问”的意识,让生物学习因“问”多些精彩。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问” 教学方法
“问”是思维的起源,是探索的开端,是学习的钥匙。学生“问”的思维一旦被打开,如同火山爆发,学习潜力会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和“再问”的“问”的思维,让高中生物学习因“问”而精彩呢?
一、创建良好环境,摆正师生角色,让学生敢问
在课堂中,学生不敢提问多数是因为有心理障碍,时常存在畏惧心理,怕提出的问题成为其他学生的笑料;怕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都懂了,自己没脸面;怕提出的问题与本课学习内容没关系,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等等。长期以来教师的“绝对权威”深深影响学生的心理。有的学生对教师感到敬畏,甚至把教师的话当做“圣旨”,师生之间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关系,学生一般害怕提问,不敢多问。如果我们要营造出活跃、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给他们敢于提问的“胆”,学生就会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提出来,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可以利用逻辑问题、生活实践、实验演示等各种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和提出问题的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1.逻辑关系探究问题情境
逻辑探究问题情境指教师在学生实施探究之前和探究过程中为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设置多个问题,且多个问题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层层深入,呈递进关系,或者前一个问题的结论能够引发后一个问题的探究。该情境既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又利用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理,使学生在对问题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角色,更容易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讲“染色体组”这一难点内容时,通过设计下列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①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②几对同源染色体?③几对常染色体?④几对性染色体?⑤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有哪些染色体?⑥精子中的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⑦这些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是否相同?⑧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达到解决“染色体组”这一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2.生活实践探究问题情境
生活实践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利用生活实践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物、现象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这些事物虽然熟悉,但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用这种现象、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必然有探个究竟的心理,从内心产生乐问意识。例如,“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用黄瓜或西红柿做凉菜的生活体验,因为这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学生自然会提出许多问题:黄瓜里加入少量食盐或西红柿里加入少量蔗糖后,盘子中为什么会出现少量水呢?水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导致黄瓜或西红柿失水?失水后的黄瓜细胞或西红柿细胞变成了什么样子?
3.实验演示探究问题情境
生物实验操作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平台,利于“问”的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要强调注意解离时间?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为什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多数处于间期?实验中,通过一个细胞能否持续看到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
三、加强提问技巧训练,让学生会问
疑必先思,思而后疑,疑而又问。问有技巧,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会问”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提问的注意点和方法。结合工作经验,对加强学生提问技巧之法归纳如下:
1.示范
教师示范提问,既说思考过程,又说提问方法。
2.点评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点评,发现提问成败,扬长避短。
3.展示
展示高质量问题,教师加以追问:“你是怎样想出这个问题的?”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使其他学生从中习得思维方法,掌握提问方法。
4.比较
同一知识点,将学生所提的不同深浅的问题同时板书出来,在比较中明理导航,训练提问技巧。
四、建立课外三级“问题口袋”,让学生再问
由于学生“敢问”、“会问”,因此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就很多,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放进”问题口袋。在日常生物教学中,可以建立三级问题口袋:个人问题口袋、小组问题口袋、班级问题口袋。每隔两天,学生打开自己的个人问题口袋,把自己所提问题拿出来再次思考,看看能否解决。如解决不了送小组问题口袋解决,还有疑惑就送班级问题口袋解决。当学生看到自己冥思苦想的问题得到解决时,喜悦之情往往无法用言语表达。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教师应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再问”的“问”的意识,让高中生物学习因“问”少些枯燥,多些精彩。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问” 教学方法
“问”是思维的起源,是探索的开端,是学习的钥匙。学生“问”的思维一旦被打开,如同火山爆发,学习潜力会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和“再问”的“问”的思维,让高中生物学习因“问”而精彩呢?
一、创建良好环境,摆正师生角色,让学生敢问
在课堂中,学生不敢提问多数是因为有心理障碍,时常存在畏惧心理,怕提出的问题成为其他学生的笑料;怕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都懂了,自己没脸面;怕提出的问题与本课学习内容没关系,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等等。长期以来教师的“绝对权威”深深影响学生的心理。有的学生对教师感到敬畏,甚至把教师的话当做“圣旨”,师生之间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关系,学生一般害怕提问,不敢多问。如果我们要营造出活跃、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给他们敢于提问的“胆”,学生就会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提出来,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可以利用逻辑问题、生活实践、实验演示等各种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和提出问题的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1.逻辑关系探究问题情境
逻辑探究问题情境指教师在学生实施探究之前和探究过程中为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设置多个问题,且多个问题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层层深入,呈递进关系,或者前一个问题的结论能够引发后一个问题的探究。该情境既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又利用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理,使学生在对问题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角色,更容易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讲“染色体组”这一难点内容时,通过设计下列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①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②几对同源染色体?③几对常染色体?④几对性染色体?⑤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有哪些染色体?⑥精子中的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⑦这些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是否相同?⑧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达到解决“染色体组”这一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2.生活实践探究问题情境
生活实践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利用生活实践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物、现象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这些事物虽然熟悉,但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用这种现象、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必然有探个究竟的心理,从内心产生乐问意识。例如,“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用黄瓜或西红柿做凉菜的生活体验,因为这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学生自然会提出许多问题:黄瓜里加入少量食盐或西红柿里加入少量蔗糖后,盘子中为什么会出现少量水呢?水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导致黄瓜或西红柿失水?失水后的黄瓜细胞或西红柿细胞变成了什么样子?
3.实验演示探究问题情境
生物实验操作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平台,利于“问”的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要强调注意解离时间?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为什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多数处于间期?实验中,通过一个细胞能否持续看到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
三、加强提问技巧训练,让学生会问
疑必先思,思而后疑,疑而又问。问有技巧,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会问”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提问的注意点和方法。结合工作经验,对加强学生提问技巧之法归纳如下:
1.示范
教师示范提问,既说思考过程,又说提问方法。
2.点评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点评,发现提问成败,扬长避短。
3.展示
展示高质量问题,教师加以追问:“你是怎样想出这个问题的?”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使其他学生从中习得思维方法,掌握提问方法。
4.比较
同一知识点,将学生所提的不同深浅的问题同时板书出来,在比较中明理导航,训练提问技巧。
四、建立课外三级“问题口袋”,让学生再问
由于学生“敢问”、“会问”,因此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就很多,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放进”问题口袋。在日常生物教学中,可以建立三级问题口袋:个人问题口袋、小组问题口袋、班级问题口袋。每隔两天,学生打开自己的个人问题口袋,把自己所提问题拿出来再次思考,看看能否解决。如解决不了送小组问题口袋解决,还有疑惑就送班级问题口袋解决。当学生看到自己冥思苦想的问题得到解决时,喜悦之情往往无法用言语表达。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教师应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再问”的“问”的意识,让高中生物学习因“问”少些枯燥,多些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