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发展初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ife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城市发展面貌的名片。该文通过分析北京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几个阶段的特点、模式以及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并结合三、四环路(朝阳段)道路绿化建设工作实践,指出坚持不懈地坚持多元化、特色化、生态化道路绿化建设模式—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挖掘、创造可绿化空间,增加道路绿化服务功能,以及重视道路绿地长效管护问题,应是未来城市道路绿化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发展模式;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TU985.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110-03
  城市绿地因其具备景观、生态、文化、服务以及应急避险等多元化功能,被称之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多由道路中央隔离带或者快慢车隔离带、行道树或行道树绿带,以及两侧绿地组成。近年来道路两侧绿带,只要面积允许,建设单位都设法将两侧绿化带建设成可进入式绿地。这些做法使道路绿地的综合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北京市发展“特色园林大街”的做法也顺应了当前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发展方向。
  1 北京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
  北京城市道路绿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绿化建设理念的发展,逐步从较为简单的行列式模式,逐步发展为多元化、特色化的复合式模式,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模式)。
  1.1 “一条路,两行树(或几排树)”的行列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和栽植养护水平及人们认识等的局限,城市道路比较窄,大多数街道绿化均采用简单绿化方式,目前中心城区核心区内一些街道,只种植两行国槐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隔离带绿化行道树的做法,属于此类模式。
  1.2 单层或两层绿化模式 这种模式大量运用修剪整形的色带、花带等形式,突出强调道路绿化的装饰性和美化功能。北京最先运用整形的色带、绿篱和花卉等装扮京城,随后这种形式在全国迅速盛行。现在北京三环以内的中心城区还大量保存此种模式绿化。
  1.3 多元化、特色化、生态化、园林绿化模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雾霾、蓝天的天数减少等),北京开始特别重视道路绿化的生态功能及服务功能,并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绿化开始系统化,绿化形式多元化、特色化。大力提倡乔、灌、草(或地被)相结合的复层大绿量的组团绿化方式。
  2 北京市城市绿地网络体系的建设
  根据《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将中心城区的绿地系统归纳为“环状、放射状、点状、带状相结合”的基本结构。即:青山相拥,三环环绕,十字绿轴、十条楔形绿地、公园绿地星罗棋布,由绿色通道串联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通过园林景观大街建设,大大提升了城市道路绿化水平,搭设了城市线状、带状、网状绿地系统(线——带——环)。这些工程的建设实施,城市生态和景观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城市中绿地网络体系日趋完善。
  2.1 “十字绿轴”绿化工程
  2.1.1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绿化是长安街环境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北京市的城市风貌。为了充分体现神州第一街整体景观效果,长安街道路两侧绿化继续延续了规划初确定的庄重、素雅、大方、协调的特点,同时完善了绿地的服务休闲设施,并且通过建设绿地灌溉系统,以及铺设隔热板等方式,为绿地后期管护问题提供了良好条件。
  2.1.2 南北中轴绿化工程 在之前南中轴绿化工程的基础上,南北中轴绿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南中轴北段天坛医院西门至天坛公园西门段的绿化建设工作。同时,北中轴民族大道绿化由于地处奥林匹克中心区也得以重新建设。南北中轴道路绿化特点突出,以中国传统丹壁铺装坡道为轴线,东西两侧高大乔木的对称树阵布局,将北京古都的雄伟宏大,深厚的历史积淀表达得淋漓尽致。
  2.2 环线道路绿化建设 中心城区环线道路绿化,北京二、三、四、五环路建设,由于其他原因,环线两侧规划绿化断带现象较为突出。伴随“城中村”治理,拆除违法建筑等多项任务的实施,城市环线道路绿化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以二环路、四环路突出。同时随着西北东二环绿化建设的逐步完工,北京“凸字形”绿色项链绿化断带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近几年又对西、北四环路违法占用绿地建筑进行了拆违还绿,进一步加强环路绿地植物配置、建设立交桥桥区景观节点;增加绿地灌溉、园路、护栏、路椅等配套设施。北京环线道路绿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完善。
  2.3 绿色生态走廊建设 为弥补楔形绿地无法实施的现状,政府结合首都机场南线、机场第二通道、京包高速、京平高速、京津第二通道、京津城际铁路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对高速路两侧道路绿化进行了进一步的提高。伴随着对五环路内京广、京九、京包、京山、京秦京承及城铁八通线、城铁十三号线等两条铁路、五条城铁线路,两侧30m范围内共计逾120hm2绿地进行改造建设。这些放射状绿化带,已成为连接北京市区与山区的绿色生态走廊。
  2.4 城市主要联络线绿化 重点联络线道路绿化。北京与相邻城市间主次干道两侧绿化在增加了高大乔木的同时,也丰富了不同季相开花的灌木及花卉、地被植物,使得道路绿化植物结构日趋合理,配之以一定的服务、管理设施,使得道路绿化相关功能得到改善。
  3 三、四环路朝阳段道路绿化建设经验分析
  3.1 挖掘可利用资源,拓展可绿化空间 由于三、四环路交通流量巨大,绿化用地首先要为交通通畅做必要的让步,形成了中央分车带、快慢车分车带狭长线状布局,有幸的是伴随城中村整治、拆除违法建筑,道路两侧腾腿了大量绿化用地,为该段绿地的建设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3.1.1 抬高快慢车绿化分车带地型 道路路板垫层铺设,使快慢车分车带内绿化植物类似种植于无法透气的水泥花盆中。为此,在改造分车带绿化过程中,采取了两侧堆砌挡墙,破除分车带底下硬质垫层,增加种植土层厚度,并对种植土壤进行改良的做法,有效地拓深了分车带绿化植物根系发育空间。挡墙将分车带分割成3个区域,一是临近快车道的地被、花卉植物层;二是依托挡墙增厚土層的乔灌木层;三是护网垂直绿化背景层,形成了良好的隔离带绿化景观效果,改善了行车环境。   3.1.2 去除立交桥挡墙下铺装,进行立体绿化 由于三、四环路全线多处路口设有高架立交,为挖掘可绿化空间,不影响高架立交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合理破除立交桥高架两侧铺装,采取类似分车带绿化做法,通过堆砌挡墙、增厚土层、改良土壤的做法,很好的拓展了可绿化空间。经过改造,三环路、四环路朝阳段沿线高架桥桥区绿化基本实现垂直绿化,达到预想效果。这一做法是我市立交桥桥体垂直绿化的一种创新,得到其他区县兄弟单位的充分认可,并被广泛推广。
  3.1.3 依托沿线快慢车分道护网 三环路、四环路作为城市快速路,沿线快慢车分道都设有护网,而且多处于绿化带内。为此,在三环路、四环路绿化改造工程中,都依托沿线护网栽植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在绿化时,我们将土壤处理作为施工的重点,在刨除护网下的路面之外,严格执行土壤处理程序,加入草炭土和有机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保证植物健壮生长,这也是三环和四环路朝阳段护网爬蔓月季生长最为旺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丰富植物种类,营造局部绿地组团
  3.2.1 分车带内3个层次的植物种植 挡墙处理使分车带绿化具备了低、中、高3个竖向层次,也为植物配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一是在临近快车道的地被、花卉植物层。在花池前种植一些宿根花卉,同时点缀少许时令花卉,即丰富绿化带的底层色彩感,又起到装饰花池、挡墙的作用;二是依托花池挡墙增厚土层的乔灌木层。由于有了较好的土壤层,在快慢车分车带中,尝试中种植了部分较小规格的乔木和灌木,例如造型紫薇、银杏盆景的搭配和金叶女贞、小檗等色块和花卉的布置,营造一种道路隔离带盆景绿化模式;三是在护网背景层,采取了北海道黄杨、攀缘月季间隔种植的做法,使护网垂直绿化在全线延续、统一中不失变化。
  3.2.2 步道、绿化带内双排行道树种植 三环路、四环路均设有步行通道,且配有行道树种植池,其中,三环路沿线种植的白腊行道树,四环路种植的国槐为行道树,已形成规模,在绿化改造中,延续了这种风格,并对沿线缺失的行道树和长势较弱的行道树进行了补植或更换。为保持树形的统一性,种植了规格于现状行道规格相似的树木。同时在道路两侧绿化带外侧种植第二排行道树。目的为步行群体营造可舒适的愈闭绿色空间。
  3.2.3 继续复层结构植物配置,提高绿地有效绿量 三环路、四环路绿化改造中一项重点工作为对两侧绿化带、立交桥区绿地进行景观、功能提升。包括对现状绿地的改造和新建由建设开发、城中村治理、拆除违法建筑所腾退土地。在现状绿地改造中,对局部草坪面积过大的绿地补植了一定的乔灌木,新建绿地中延续了沿线绿地自然式配置的风格,更为突出的是加大了乔灌木种植比例,确保在单位面积内绿地的生态效益更为显著。
  3.3 发挥两侧宽带绿地优势,营造道路绿地休闲空间 对于环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街道平行的带状绿地,增加自然式林荫路及休闲配套设施,使道路绿化功能更接近于街头绿地,有的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布相对较密集的区域,既可方便居民,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又能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此次改造中很具代表性。
  3.4 重视绿化管护,确保绿化成果长效 科学合理的前期建设投入和后期的养护维护投入是实现景观长效的最大保证,前期的投入直接涉及到苗木的规格、质量等;后期的养护投入涉及到景观的维护。改造工程在这方面为后期绿地养护进行了充分考虑。一是树种选择上以北京乡土植物为主,选择病害少、抗性强的树种,并适当增加种植比例,减少后期维护成本;二是完善沿线灌溉系统,包括两侧绿带、分车带绿地灌溉系统。此外,在部分路段行道树池中还尝试铺设了涌灌系统,对行道树进行单株补水,有效地保障了景觀植物正常成活生长;三是通过抬高路牙、建设挡土墙,将绿化带与车道进行物理分隔,有效地阻止了汽车尾气、铺装热效应、冬季除雪盐等对绿地植物的危害。
  4 讨论
  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城市的道路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建设项目,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城市道路绿化也越来越重视,城市道路景观得以发展,城市的文化底蕴内涵也得到提升。
  怎样的城市道路绿化才能达到当今的园林景观效果,而且又能满足城市道路的要求,还能体现生态效应、人文特色和文化内涵,我认为需要满足以下功能和原则:
  4.1 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重要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行车,行人的速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不影响交通安全为前提,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4.2 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应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4.3 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同时,可在面积较大的步道外绿地,建设文化广场和街头集中绿地,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之用,这样既可丰富道路绿化的形式,又可突出绿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关怀。
  4.4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参考文献
  [1]赵世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2]徐彬.环境景观艺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景观规划设计新潮[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
  [4]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5]编委会.最新城市绿地绿化景观设计方案与植物栽培实例图集[M].北京:中国城市管理出版社,2012.
  [6](美)理查德稬.奥斯汀.植物景观设计元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许冲勇,翁殊斐,吴文松.城市道路绿地景观[M].呼和浩特:新疆科技出版社,2005.
  [8]劉云俊.日本最新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边放.当代美国城市环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10]周新颖.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1]吴相.注重道路绿化提升城市品位——浅谈盐城市道路绿化建设[J].江苏城市规划,2010(02):41-42+46.
  [12]吴海萍,张庆费,杨意,等.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与展望[J].中国城市林业,2006(06):40-42.
  [13]王燕,吴壮壮.基于生态绿城建设的城市道路绿化模式探讨——以常州市为例[J].绿色科技,2014(12):99-100.
  [14]张同升,王磐岩.“十二五”时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重点初探[J].中国市场,2012(20):72-79.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先分析山岳型风景区地形地貌的特点,提出合适旅游厕所建筑建设方式和外观风貌,并以南宁大明山风景旅游区为例来说明山岳型风景旅游区厕所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景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游客数量等各个因素,并且利用不同领域的技术手段使设计更加合理化、人性化。  关键词: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厕所;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0-0115-
期刊
摘 要:该研究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特征,从资源要素、区位要素和设施要素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评价指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3.96分,属于二级资源。这表明建辉村乡村旅游资源总体状况良好,开发价值较大,并据此为该村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建辉村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但在开展土地确权工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土地确权认识不足,历史遗留问题多,土地确权工作难度大,工作进展缓慢。该文就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干部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营造齐抓共管工作氛围;强化政策指导,有序推进土地
期刊
摘 要:欠发达县域实施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是在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行的扶贫机制创新。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困难,如何实现创新,提高脱贫效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对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产业脱贫;临泉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001-03 
期刊
摘 要: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国内高职院校的主流。《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教学通过蓝墨云班课将学生的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师讲授的线下学习有机的结合,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吸收内化,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更多药学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云班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期刊
摘 要:乡镇机构改革作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的重要而基础的一环,对于优化政府职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地位显著、意义重大。该文以安徽省绩溪县乡镇机构改革作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管窥新时期乡镇机构改革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5项对策。  关键词:乡镇;机构改革;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 D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该文通过2016年的Landsat 8卫星数据,解译了北京密云区2016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2005、2016年的TM/TIRS的热红外波段和NDVI值反演了密云区的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结果显示:2005—2016年,密云区地表温度升高,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度越低,人工表面聚集度指数与分离度指数越高,地表温度会越高,而植被覆盖度越高、人工表面分离
期刊
摘 要:该文通过观察江苏兴化农村农业生产的现象,分析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以典型调查及实例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兴化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农业补贴,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等。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上升;农田;农业生产;影响;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参与度是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该研究以土地资源学课程为例,提出平时成绩考核以及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绝大数学生在认知参与层面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与提升,但在行为参与层面上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继续加强对学生参与认知的引导,同时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行为参与的机会与条件,使学生真正做到知
期刊
摘 要:该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生物信息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对于该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议,为培养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生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140-02  Abstract:Aiming at some problem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