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担保企业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份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然而对于担保企业来讲,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较高。在文中从财务管理出发,就财务管理对担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提升进行分析,为担保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担保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担保法》规定的保证行为,担保企业在开展贷款担保业务时,需要按照担保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交存反担保保证金,这个比例就是担保放大倍数,由于担保资金的数倍放大作用,使得担保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而加强担保企业财务管理,是有效控制经营风险,提高担保企业应对各类内部和外部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担保企业风险因素分析
(一)法律政策环境风险
一是来自政府部门的风险。同时信用担保机构没有稳定的资金补充来源,信用担保机构持续经营风险度加大。
二是担保法律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风险。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中介组织,其设立程序、法人地位以及运作方式等问题都缺乏基本的法律规范和保障,实际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三是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风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没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撑,中小企业难以健康发展,信用担保机构也就难以实现良性动作。
(二)经济环境风险
一是贷款协作银行的风险。贷款银行对贷款对象选择是否准确、贷款流程操作规范性、保证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也直接影响着信用担保资金的安全性,加重了担保机构的风险。
二是受保中小企业的风险。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社会信用不受重视,不良的社会信用和企业信用环境,给信用担保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三)信用担保机构本身产生的风险
一是规划能力低,效益与成本无法均衡,过高的企业费用率,风险防范能力过低等,增加了代偿损失的可能;二是操作失误产生的风险,业务不熟练或经验不足,对担保对象判断不准,担保条件把握不严或违规操作造成担保资金损失;三是犯罪风险,表现为内部人员贪污、侵占挪用担保资金及其他犯罪行为,使担保企业蒙受损失。
二、担保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措施
据《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我国担保企业经营中主要采取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有:
一是将担保基金业务与担保机构自身业务分开管理、核算。
二是根据风险程度,按照浮动费率收取担保费。
三是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得超过10倍。
四是担保机构不得从事存、贷款金融业务及财政信用业务。
五是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按照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银行专户,用于代偿债务。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
三、财务管理对担保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担保基金流量分析制度。通过担保基金的总量变动及流入流出的流量分析制度,全面反映担保项目的风险状况变动,实时掌控在保项目、到期解除项目和潜在风险项目,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手段,有效控制风险。
二是充分利用投资渠道,发挥担保基金的最大收益。将货币形态的担保基金投资各种债券、股票、短期定期存款、基金等收益率高的金融产品,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分散担保基金的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担保基金最大效益。
三是建立担保限额审批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单个担保项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依据申报的中小企业资信情况、风险大小及担保数额等确定担保金额的审批权限。
四是建立担保业务报告和内部稽核制度。管理层动态掌握担保业务整体开展情况,并通过内部稽核,进行风险分析和规避。
(二)建立保前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由于担保企业和受保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担保企业对受保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长期投资和流动资产是企业经营实力的表现,通过资产的周转率、变现率等流动性分析,判断企业信用和到期解除担保责任的能力。
二是负债:重点分析流动比率尤其是速动比率与行业或同类企业平均值的差距,或有负债的规模等。
三是收益分析:分析受保企業最近年份的收益应不低于同类企业平均值,分析成本费用的异常变化情况及原因。
四是现金流量的预警分析:对受保企业净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五是反担保资产的管理:在反担保资产选择上,要选择一些贬值率低、变现能力强、易于管理的不动产作为反担保措施,建立对反担保资产的动态管理制度。
(三)加强保后财务风险预警的管理
一是财务报表反映的预警信号。重点关注存货的突然增加;应收帐款账期;经营成本的上升和利润下降;销售额连续下降或大幅度上升;以短期融资作长期投资;应付帐款出现异常的增加、延长支付。
二是银行帐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存款余额不断下降;不能支付到期的贷款本息、应付票据;借款人被其他债权人追讨欠款;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
三是经营管理方面的预警信号。厂房和设备陈旧、维修不善,运转率低;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缩小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存货大量积压;与主要供货商关系紧张;生产规模过度扩张。
四是管理层方面的预警信号。对银行、担保机构公司的态度发生变化;主要管理人员人事变动;管理层对市场需求及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不强;经营体制重大变化,机构重大调整。
五是或有事项方面的预警信号。出现税务方面的强制措施;出现重大诉讼情况;出现重大质量、设备、安全事故。
(四)建立企业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档案、定期资信等级评定等,以资信等级确定是否为中小企业提高贷款担保。
二是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补偿或保障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制度,用于冲抵代偿支出和弥补呆帐、坏帐损失。建立良好的风险补偿或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反担保措施,降低风险度。
三是建立贷款银行、受保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机制。确定适当的担保比例,在贷款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合理分担风险。强化中小企业的风险责任,如强制要求业主或法人代表以个人财产提供反担保措施,以约束其经济行为。
受保企业的经营、市场风险的状况和程度对担保企业风险起决定作用,担保企业只有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可操作的风险控制手段,才能实现担保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肖崇霞.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华大学,2013.
【关键词】担保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担保法》规定的保证行为,担保企业在开展贷款担保业务时,需要按照担保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交存反担保保证金,这个比例就是担保放大倍数,由于担保资金的数倍放大作用,使得担保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而加强担保企业财务管理,是有效控制经营风险,提高担保企业应对各类内部和外部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担保企业风险因素分析
(一)法律政策环境风险
一是来自政府部门的风险。同时信用担保机构没有稳定的资金补充来源,信用担保机构持续经营风险度加大。
二是担保法律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风险。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中介组织,其设立程序、法人地位以及运作方式等问题都缺乏基本的法律规范和保障,实际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三是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风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没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撑,中小企业难以健康发展,信用担保机构也就难以实现良性动作。
(二)经济环境风险
一是贷款协作银行的风险。贷款银行对贷款对象选择是否准确、贷款流程操作规范性、保证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也直接影响着信用担保资金的安全性,加重了担保机构的风险。
二是受保中小企业的风险。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社会信用不受重视,不良的社会信用和企业信用环境,给信用担保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三)信用担保机构本身产生的风险
一是规划能力低,效益与成本无法均衡,过高的企业费用率,风险防范能力过低等,增加了代偿损失的可能;二是操作失误产生的风险,业务不熟练或经验不足,对担保对象判断不准,担保条件把握不严或违规操作造成担保资金损失;三是犯罪风险,表现为内部人员贪污、侵占挪用担保资金及其他犯罪行为,使担保企业蒙受损失。
二、担保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措施
据《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我国担保企业经营中主要采取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有:
一是将担保基金业务与担保机构自身业务分开管理、核算。
二是根据风险程度,按照浮动费率收取担保费。
三是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得超过10倍。
四是担保机构不得从事存、贷款金融业务及财政信用业务。
五是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按照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银行专户,用于代偿债务。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
三、财务管理对担保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担保基金流量分析制度。通过担保基金的总量变动及流入流出的流量分析制度,全面反映担保项目的风险状况变动,实时掌控在保项目、到期解除项目和潜在风险项目,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手段,有效控制风险。
二是充分利用投资渠道,发挥担保基金的最大收益。将货币形态的担保基金投资各种债券、股票、短期定期存款、基金等收益率高的金融产品,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分散担保基金的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担保基金最大效益。
三是建立担保限额审批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单个担保项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依据申报的中小企业资信情况、风险大小及担保数额等确定担保金额的审批权限。
四是建立担保业务报告和内部稽核制度。管理层动态掌握担保业务整体开展情况,并通过内部稽核,进行风险分析和规避。
(二)建立保前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由于担保企业和受保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担保企业对受保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长期投资和流动资产是企业经营实力的表现,通过资产的周转率、变现率等流动性分析,判断企业信用和到期解除担保责任的能力。
二是负债:重点分析流动比率尤其是速动比率与行业或同类企业平均值的差距,或有负债的规模等。
三是收益分析:分析受保企業最近年份的收益应不低于同类企业平均值,分析成本费用的异常变化情况及原因。
四是现金流量的预警分析:对受保企业净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五是反担保资产的管理:在反担保资产选择上,要选择一些贬值率低、变现能力强、易于管理的不动产作为反担保措施,建立对反担保资产的动态管理制度。
(三)加强保后财务风险预警的管理
一是财务报表反映的预警信号。重点关注存货的突然增加;应收帐款账期;经营成本的上升和利润下降;销售额连续下降或大幅度上升;以短期融资作长期投资;应付帐款出现异常的增加、延长支付。
二是银行帐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存款余额不断下降;不能支付到期的贷款本息、应付票据;借款人被其他债权人追讨欠款;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
三是经营管理方面的预警信号。厂房和设备陈旧、维修不善,运转率低;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缩小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存货大量积压;与主要供货商关系紧张;生产规模过度扩张。
四是管理层方面的预警信号。对银行、担保机构公司的态度发生变化;主要管理人员人事变动;管理层对市场需求及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不强;经营体制重大变化,机构重大调整。
五是或有事项方面的预警信号。出现税务方面的强制措施;出现重大诉讼情况;出现重大质量、设备、安全事故。
(四)建立企业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档案、定期资信等级评定等,以资信等级确定是否为中小企业提高贷款担保。
二是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补偿或保障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制度,用于冲抵代偿支出和弥补呆帐、坏帐损失。建立良好的风险补偿或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反担保措施,降低风险度。
三是建立贷款银行、受保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机制。确定适当的担保比例,在贷款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合理分担风险。强化中小企业的风险责任,如强制要求业主或法人代表以个人财产提供反担保措施,以约束其经济行为。
受保企业的经营、市场风险的状况和程度对担保企业风险起决定作用,担保企业只有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可操作的风险控制手段,才能实现担保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肖崇霞.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华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