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棚户区拆迁和新房建设主要是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那么居民回迁后的棚改新区社区建设将更多地需要依靠居民自身的力。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更需要动员广大棚户区居民积极配合和参与。注重发挥居民在棚改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能够使居民成为棚改新区建设的不竭动力和活力源泉。
把“改造人”放在棚改新区社区建设的首位
在迁入棚改新区后,一些居民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社区环境遭到破坏。从平房搬进楼房后,也使原来的熟人邻里关系变成了陌生人社会,居民在心理上会不适应。针对这些情况,棚改新区要注重培养居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对新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不仅能克服见物不见人的思想,抓住以人为本这个社区建设的核心,而且能够激发居民自发、自觉参与社区建设,共同维护自己的生活家园。经验表明,棚户区改造决不仅仅是改造旧房子,更重要的是改造“人”,即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全面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不仅从外观上或物质层面改变旧面貌,更要在内容上或精神层面呈现新气象。
增强居民参与,能为棚改新区建设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
棚改社区建设除了一般社区面临的工作和任务外,在拆迁回迁、就业、社会保障、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原有的社区组织体系和管理功能难以适应棚户区改造和棚改新区社区建设的需要。因此,只有在棚改新区建设中延伸和健全居民组织体系,搭建居民参与管理的平台,调动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参与式治理作为一种民主治理在城市社区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弥补政府治理失灵,还能有效降低社区治理成本,培养成熟的公民精神。棚改新区发挥各种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管理功能,通过热心公益的居民骨干带动广大居民参与管理,有效弥补了社区治理中政府部门鞭长莫及、居委会能力有限的缺陷,为棚户区改造和棚改新区社区建设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无偿也无限的社区志愿服务,会受到棚改新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目标引导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无疑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核心,也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力量。但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可能覆盖社区的每个角落,也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社区需求。因此建立覆盖全社会、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成了满足社区服务需求的迫切需要。棚改新区居民大多属于困难群体,如果从市场购买服务则缺乏购买力,政府也不可能包揽所有的社区服务,而且社区服务需求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特征,政府和市場提供的服务都很难切合。因此,社区志愿服务在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社区服务需求方面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于棚改社区,要注重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挖掘社区志愿者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开展互助服务,并创造性地对社区志愿活动进行制度化的组织管理。比如可采取志愿活动记分制,在志愿者积累到一定的分数时就可以优惠或者优先享受到社区提供的一些服务,以此激励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增强志愿活动的可持续性,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服务氛围。
棚改新区建设是棚户区搬迁的继续,是棚户区改造的重要内容,关系全局,是检验棚户区改造成效的重要标尺。棚改新区围绕和谐社区建设目标,在社区治理中注重扩大公民参与,注重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本质上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在棚改新区社区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对全国各地的棚户区改造和社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更需要动员广大棚户区居民积极配合和参与。注重发挥居民在棚改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能够使居民成为棚改新区建设的不竭动力和活力源泉。
把“改造人”放在棚改新区社区建设的首位
在迁入棚改新区后,一些居民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社区环境遭到破坏。从平房搬进楼房后,也使原来的熟人邻里关系变成了陌生人社会,居民在心理上会不适应。针对这些情况,棚改新区要注重培养居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对新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不仅能克服见物不见人的思想,抓住以人为本这个社区建设的核心,而且能够激发居民自发、自觉参与社区建设,共同维护自己的生活家园。经验表明,棚户区改造决不仅仅是改造旧房子,更重要的是改造“人”,即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全面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不仅从外观上或物质层面改变旧面貌,更要在内容上或精神层面呈现新气象。
增强居民参与,能为棚改新区建设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
棚改社区建设除了一般社区面临的工作和任务外,在拆迁回迁、就业、社会保障、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原有的社区组织体系和管理功能难以适应棚户区改造和棚改新区社区建设的需要。因此,只有在棚改新区建设中延伸和健全居民组织体系,搭建居民参与管理的平台,调动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参与式治理作为一种民主治理在城市社区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弥补政府治理失灵,还能有效降低社区治理成本,培养成熟的公民精神。棚改新区发挥各种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管理功能,通过热心公益的居民骨干带动广大居民参与管理,有效弥补了社区治理中政府部门鞭长莫及、居委会能力有限的缺陷,为棚户区改造和棚改新区社区建设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无偿也无限的社区志愿服务,会受到棚改新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目标引导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无疑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核心,也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力量。但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可能覆盖社区的每个角落,也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社区需求。因此建立覆盖全社会、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成了满足社区服务需求的迫切需要。棚改新区居民大多属于困难群体,如果从市场购买服务则缺乏购买力,政府也不可能包揽所有的社区服务,而且社区服务需求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特征,政府和市場提供的服务都很难切合。因此,社区志愿服务在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社区服务需求方面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于棚改社区,要注重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挖掘社区志愿者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开展互助服务,并创造性地对社区志愿活动进行制度化的组织管理。比如可采取志愿活动记分制,在志愿者积累到一定的分数时就可以优惠或者优先享受到社区提供的一些服务,以此激励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增强志愿活动的可持续性,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服务氛围。
棚改新区建设是棚户区搬迁的继续,是棚户区改造的重要内容,关系全局,是检验棚户区改造成效的重要标尺。棚改新区围绕和谐社区建设目标,在社区治理中注重扩大公民参与,注重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本质上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在棚改新区社区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对全国各地的棚户区改造和社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