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雨辰到李安,食物背后的权杖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曾想到,演员朱雨辰在电视剧《奋斗》之后再次出名,居然是以“妈宝男”的形象。在某档综艺节目中,网友惊掉下巴地看着39岁的他,如何被母爱控制,仅有的两次恋爱无疾而终,连独立下厨操办家宴的机会都是一个笑话——冰箱里满满当当装着母亲准备好的半成品,他只需要在镜头前作作秀。母亲的理由是,儿子下厨太辛苦了,心疼。因为心疼,匪夷所思的生活细节充满了黑色幽默。朱雨辰上中戏,宿舍外面长满爬山虎,妈妈要用开水浇死;担心蚊子太多咬儿子;问询每一个室友有没有打鼾的习惯……朱雨辰只能尴尬地用手捂住自己还算英俊的脸。这一次,他算是出了大名,直到现在才有一些网友知道他是上海人。



  朱雨辰的妈妈但凡可能都会拎着电磁炉跟着儿子参加活动,进剧组,为他炮制独门梨汤,只有看到儿子喝下去,她才感到所有的辛苦得到莫大的补偿。而我脑海里,居然冒出“下毒”这个词,一个老妇,如何经年熬制冠之以母爱的“毒汤”投喂儿子,让他怯弱,失去独立生活的勇气,从此缺乏了与同龄人交流、生活的基本能力。
  在我看来,亚洲尤其是东亚文化里,食物是一種很厉害的武器,控制胃口就是完成了权力的传递。在传统家庭的亲密关系中,投喂食物并养成习惯就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控制,去消解对于分离、失去甚至不同的恐慌。投喂者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遵照、复制。



  还记得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吗?第一次看大概很多人首先只是感受到父爱,这也没错,父爱是木讷、深沉的,但是,如果只看到这一层,那并不是李安希望去表达的。郎雄扮演的退休大厨,生活的重心都用在子女身上,保留了每个周末操办家宴迎接成年子女的家风、习惯。的确很温馨,但是当一个老人忽略了自我,将意义放在子女身上的时候,控制欲也就悄无声息地被自己喂养了。子女回家,吃了这顿饭,就是孝顺;不吃,就是叛逆的,虽不打不骂,但心里是很难过的。电影里,孩子们不再稀罕丰盛、精致的家宴,郎雄此刻就像君主面临群臣的叛逃,衰老的无力感真正到来了。
  跟谁吃饭,吃什么,怎么吃,都不是那么简单的。既然饭局里能谈生意,定乾坤,那么一顿家常饭的背后也是有长辈对于暮年的恐慌而急于靠爱来缓解的心态。
  庆幸的是,时代在进步。有时候我想,现在很多年轻父母要在职场打拼,下厨越来越是兴趣而非生存技能,何况还有那么方便的外卖应用。我觉得是件好事,社会分工越细,实际上就是把人的需求做得更加纯粹,亲密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纯粹地享受食物的乐趣,而不再背负情感的压力。爱,简单就好。
  (摘自《新闻晨报》2018年7月23日)
  (本刊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多元视角,本文不代表本刊立场)
其他文献
作文君:如何提高做事效率、按时达成小目标,这简直是一件比“今天中午吃什么”还要难的问题啊!But,这对于2018年作家富豪榜最年轻励志作家、全球青年领袖、时间管理专家张萌来说,so easy!  有這么一条规律: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相互欣赏。你身边围绕着一群“懒癌患者”,那是因为你曾经也是,或者你表达过对“懒癌”的喜欢。当你逐渐走向金字塔顶端,寻觅优秀的朋友时,其实也在重新定义自己。如
期刊
【素材运用】要想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决策者除了要有高远的眼光,更要有不计前嫌、化“敌”为友的气量。是“敌”是“友”,往往都在决策者的一念之间。伊丽莎白一世之所以创造了事业上的辉煌,是因为她不仅能看到威廉·塞西尔的廉洁与才能,还能不计前嫌,重用这位曾经的政敌,让他参与国家的每一项重大决策。  【速用名言】  1.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兼顾临时之计和长远目标。——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 P·德鲁克 
期刊
作文君:2018年7月7日,湖南卫视综艺《我家那小子》播出第一期,甫一播出,朱雨辰妈妈的“贤妻良母论”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在节目中,朱雨辰妈妈语出惊人:“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對待我儿子的,我完全没有自我。”朱雨辰妈妈自曝干涉儿子的整个生活:担心儿子进组吃不好,化身为儿子的贴身大厨,剧组去哪她就拿着电磁炉跟到哪;每天四点起床为儿子熬自制的梨汁,坚持了十年……但妈妈的爱太沉重,朱雨辰过得并不快乐。节目播出后
期刊
你知道橄榄球是怎么出现的吗?  说来让人吃惊,据说它的创意,源自一名学生球员对足球比赛规则的破坏。有位名叫埃利斯的英国新手球员,他在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忘记了手绝对不能碰球的规则。在两队比分不相上下,比赛即将结束的最后几秒钟,他竟然兴奋地抱着足球,不顾全场的惊讶声径直朝着对方球门跑去。顿时,裁判和其他选手们呆若木鸡,观众们却被为了学校荣誉而忘记规则的狂奔少年所感动。大家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聲在赛
期刊
作文君:在7月刚刚落幕的第十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现场作文比赛中,一篇参赛作文赚足了评委的热泪。作者是一名高一女生,她根据自身经历,写下了与患病母亲间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深深打动了评委,获得了高中组特等奖。究竟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快跟随作文君细细品味吧。  在夏天的日本参加烟火大会,与友人一起逛人来人往的集市,友人兴致很好,买了满满一手提袋的纪念品,我却觉得这里贩卖的东西与国内大同小异,有些无所事
期刊
【适用话题】怀念 朋友 珍惜 活在当下 敬业  李咏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脸长,按过去的戏说叫马脸。长脸说不出好坏,但圆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褒义,俗话说“圆脸一抹搡变长脸”了,就是表明高兴转为生气了。可李咏从不生气,见人永远笑呵呵的,这让他的长脸变得极为生动。  我认识李咏是通过《幸运52》《非常6+1》等节目,尤其对他那五不五六不六的手势记忆深刻,颇有好感。后来他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台节目《咏乐汇》。
期刊
如今姑妈剪掉了她珍爱了大半辈子的麻花辫子,时间的沙将沉默的老水井轻轻掩盖,街上没有了到处吆喝生意的黄包车夫,夏日里再也没有孩子你争我抢地去看露天电影……梨树生活在那个泛黄的年代,最终却也与那个年代一起飘逝。  岁月吞噬了旧容颜,可我還能触碰到它们最初的温度。  每年初春,是梨树一年间最骄傲的日子。那时梨花开得满满的,带着一片圣洁的粉白色,从树冠蔓延到枝头,再到我的眉宇间,最后刻在我的心里。香气氤氲
期刊
【适用话题】教育焦虑 了解与信任 成长烦恼  编者按: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们能有所成,但有时候却因为过于急切走了弯路,就像下文,母亲越是认为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晚熟的作者就越是在读书方面没有进步,但真正当没有了母亲的这种“关切”,作者反而发现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能量,甚至成了畅销书作家。拉上妈妈一起来感悟成长和人生的奇妙吧!  小时候有一次挨打,是母亲加班回来,疲倦又强打精神,辅导我白天在学校学过的拼
期刊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题记  曾经,天是混沌一片。“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自此之后光明与黑暗就分隔了。曾几何时,我眼中只能看到白纸上的污点,每每检视历史,只能看到黑暗与苍凉。但此刻,我忽然懂得了光明。  《活着》在我眼中曾是黑暗的。命运多舛,死亡多可怖。友庆那样幼小的生命是那样美好、耀眼。他所拥有的是无比澄净纯粹的光明,这使他将生命的火种高高举过头顶,送到黑暗的血盆大口的边缘
期刊
为了让意素准时和素粉們见面,晚上8点,编编们仍然在岗位上奋勇工作。晚上9点,除了进行收尾的素编外,其余编辑打卡撤退。  外面暴雨如注,比依萍去找她爸爸要钱那天还大。正好我和小燕子编辑是一个方向,我俩和大部队告别后就上了地铁。只坐一站地的小燕子甩甩湿漉漉的头发,转而从兜里掏出了手机。嘴里还念念有词:头可断,血可流,手机不能丢。我腹诽:果然是网瘾少女、手机控,你这样,怎么为广大素粉做榜样?  再一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