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CT扫描技术分析了太湖地区3种典型水稻土(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中大孔隙的孔隙度、大孔隙数量、孔隙平均面积和孔隙等效直径的变异系数在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合灰色关联理论,定量地说明在不同深度下发生大孔隙优先流的难易程度及决定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大孔隙优先流的形成能力最强,并随着深度加大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且变化平缓。在0~55 cm深度,黄泥土大孔隙优先流的形成能力最强,乌栅土其次,白土最弱:55 cm以下,无法明显区分出3种土壤这种能力的强弱。乌栅土地区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潜在危险最大。大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