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延安启蒙文学传承了五四时期的文学传统,有着丰富的启蒙精神,关于延安启蒙文学的精神取向,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结果显示,其精神取向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文章主要针对延安启蒙文学的三种精神取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延安启蒙文学;三种精神取向;分析
一、延安启蒙文学运动的诞生
因为一些深受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来到延安,并在延安发起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一运动后来被称之为延安启蒙运动,而这场启蒙文学思潮的出现也对当时延安文学方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以前也有学者针对延安启蒙文学进行过研究,但最后得出的结果相对而言比较笼统,并没有从中看出这场思潮另外一处发人深省的方面。而本篇文章就是想论述一下当时延安启蒙文学到底出现了那些精神取向?以及这场思潮与五四运动有何关联。
二、延安启蒙文学的三种精神取向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把思梦思想当做武器,对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审查,同时对封建道德发动了猛烈批判,怀揣着强烈的反叛精神将传统彻底毁掉,宣扬自由、博爱、平等、人权、个性等人的现代价值。当时作为五四运动主将的陈独秀高喊着要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来推倒当时腐朽的封建思想的“奴隶道德”。五四启蒙文学并没有因为五四运动的消失而渐渐远去,相反,它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延续了长达百年之久。到了30年代的时候,这一启蒙思想就被当时一些的左翼作家继承了下来,而到了40年代,原以为五四运动的传统也会因为民族救亡运动紧迫而被搁置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相反,这种传统被带往延安得到了继续的传播和延续。从具体的角度来说,当时的作家丁玲就继承了批判愚昧的启蒙思想,将当时延安百姓的精神病苦进行了揭示,而萧军为了表现发扬的启蒙精神,鼓励人们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王实味为了推崇改良人生的启蒙思想,提出了要将人们的灵魂加以改造。而延安启蒙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这三种不同的精神取向,也正好表明了这场运动与五四运动有着多样的联系。
丁玲成长的时候正好是五四运动发展最好的时间,因此五四运动对于她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在左联时期,她在鲁迅老先生的文学旗帜下战斗的更加直接,备受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影响。所以,当丁玲刚开始进入到文学写作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叛精神,也对当时的那个社会现实发出了绝望的呼喊。到达延安以后,丁玲依旧表现出了丰富的启蒙思想的痕迹,在那个期间所创作的大多数作品还都是用知识分子的批判眼光来看延安社会,尤其针对的就是延安的女性和农民,不断的将延安人民精神疾苦的现状表现出来,这就体现了当时五四运动期间批判愚昧的启蒙思想,将那一个个在延安天空下深受精神奴役的可怜灵魂揭露在社会的眼睛下。批判愚昧在当时的延安启蒙文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取向,而这一取向在当时的一段时间中使得延安文学的基本样貌受到直接影响。
而萧军就与丁玲有所区别,他在延安时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对于个性主义的启蒙精神,这种价值取向成为了当时延安文学的组成部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五四运动期间,萧军其实并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当时启蒙思想中张扬个性的这一条却对萧军影响深远。萧军出生在民风强悍的东北,他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逃课,他爸就经常打他,可是越打他就越反抗,进而形成了反叛的英雄性格,之后他又参军打仗,这一系列的时间促使了他个人英雄主义的发展。但也正是因为萧军坚持这种个人主义,才使得他在延安期间继续坚持真正的鲁迅传统,并将其加以弘扬。但是,由于受到了当时文学上的限制,这种张扬个性的取向并没有得到发展,更加不可能形成思潮,仅仅只是发出了一点点微弱的声音,但正是这一丝微弱的宣扬个性的声音成为了当时延安文学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最后一个重要作家王实味又与上述两位作家的精神取向有所不同,他提出要对当时思想上深受折磨的民众的灵魂加以改造,推崇一种改良人生的启蒙思想,这一理念的提出在当时的延安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王实味着重强调人们的灵魂是肮脏的,是黑暗的,迫切的提出要通过艺术家来对人们的灵魂进行改造。
三、结语
依据上述所写,我们不应该笼统的把延安文学理解为当时主流文学的总和,而应该同时将那些在当时不受认同,甚至遭到排斥的优秀作品也包含进去。当时那些不被世人所认同的文学作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也正反映出五四传统在那个环境中所遭受的严峻挑战吗。虽然在当时人们没法解决好那些挑战,但是他的意义还是依旧存在的。
参考文献
[1] 杨利景.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与启蒙文学的兴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 张丽娟,宋喜坤.哈尔滨《文化报》新启蒙文学的生成与传播[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3).
[3] 武新军.文学资源:从开放到封闭——论延安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与现代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5).
关键词:延安启蒙文学;三种精神取向;分析
一、延安启蒙文学运动的诞生
因为一些深受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来到延安,并在延安发起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一运动后来被称之为延安启蒙运动,而这场启蒙文学思潮的出现也对当时延安文学方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以前也有学者针对延安启蒙文学进行过研究,但最后得出的结果相对而言比较笼统,并没有从中看出这场思潮另外一处发人深省的方面。而本篇文章就是想论述一下当时延安启蒙文学到底出现了那些精神取向?以及这场思潮与五四运动有何关联。
二、延安启蒙文学的三种精神取向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把思梦思想当做武器,对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审查,同时对封建道德发动了猛烈批判,怀揣着强烈的反叛精神将传统彻底毁掉,宣扬自由、博爱、平等、人权、个性等人的现代价值。当时作为五四运动主将的陈独秀高喊着要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来推倒当时腐朽的封建思想的“奴隶道德”。五四启蒙文学并没有因为五四运动的消失而渐渐远去,相反,它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延续了长达百年之久。到了30年代的时候,这一启蒙思想就被当时一些的左翼作家继承了下来,而到了40年代,原以为五四运动的传统也会因为民族救亡运动紧迫而被搁置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相反,这种传统被带往延安得到了继续的传播和延续。从具体的角度来说,当时的作家丁玲就继承了批判愚昧的启蒙思想,将当时延安百姓的精神病苦进行了揭示,而萧军为了表现发扬的启蒙精神,鼓励人们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王实味为了推崇改良人生的启蒙思想,提出了要将人们的灵魂加以改造。而延安启蒙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这三种不同的精神取向,也正好表明了这场运动与五四运动有着多样的联系。
丁玲成长的时候正好是五四运动发展最好的时间,因此五四运动对于她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在左联时期,她在鲁迅老先生的文学旗帜下战斗的更加直接,备受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影响。所以,当丁玲刚开始进入到文学写作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叛精神,也对当时的那个社会现实发出了绝望的呼喊。到达延安以后,丁玲依旧表现出了丰富的启蒙思想的痕迹,在那个期间所创作的大多数作品还都是用知识分子的批判眼光来看延安社会,尤其针对的就是延安的女性和农民,不断的将延安人民精神疾苦的现状表现出来,这就体现了当时五四运动期间批判愚昧的启蒙思想,将那一个个在延安天空下深受精神奴役的可怜灵魂揭露在社会的眼睛下。批判愚昧在当时的延安启蒙文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取向,而这一取向在当时的一段时间中使得延安文学的基本样貌受到直接影响。
而萧军就与丁玲有所区别,他在延安时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对于个性主义的启蒙精神,这种价值取向成为了当时延安文学的组成部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五四运动期间,萧军其实并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当时启蒙思想中张扬个性的这一条却对萧军影响深远。萧军出生在民风强悍的东北,他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逃课,他爸就经常打他,可是越打他就越反抗,进而形成了反叛的英雄性格,之后他又参军打仗,这一系列的时间促使了他个人英雄主义的发展。但也正是因为萧军坚持这种个人主义,才使得他在延安期间继续坚持真正的鲁迅传统,并将其加以弘扬。但是,由于受到了当时文学上的限制,这种张扬个性的取向并没有得到发展,更加不可能形成思潮,仅仅只是发出了一点点微弱的声音,但正是这一丝微弱的宣扬个性的声音成为了当时延安文学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最后一个重要作家王实味又与上述两位作家的精神取向有所不同,他提出要对当时思想上深受折磨的民众的灵魂加以改造,推崇一种改良人生的启蒙思想,这一理念的提出在当时的延安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王实味着重强调人们的灵魂是肮脏的,是黑暗的,迫切的提出要通过艺术家来对人们的灵魂进行改造。
三、结语
依据上述所写,我们不应该笼统的把延安文学理解为当时主流文学的总和,而应该同时将那些在当时不受认同,甚至遭到排斥的优秀作品也包含进去。当时那些不被世人所认同的文学作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也正反映出五四传统在那个环境中所遭受的严峻挑战吗。虽然在当时人们没法解决好那些挑战,但是他的意义还是依旧存在的。
参考文献
[1] 杨利景.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与启蒙文学的兴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 张丽娟,宋喜坤.哈尔滨《文化报》新启蒙文学的生成与传播[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3).
[3] 武新军.文学资源:从开放到封闭——论延安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与现代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