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经济竞争注入生命力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roc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不但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软要素,而且是直接的生产力
  
  如果把一个经济主体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文化则是它的灵魂。21世纪是“经济文化一体”的世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国经济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经济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弗朗索瓦·配鲁曾经说过,各种文化价值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经济增长不过是手段而已。正是积淀了几千年并且一直在熏陶着中国社会人生和人心的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在社会转型成功后的中国,焕发出了巨大能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进入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它与人力、知识等其他资源一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资源,并且深刻影响着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工作、行为方式和思想。具体地说,中国文化对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造就了具有社会责任心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知识和信息资源主体的知识分子,其状态、境界和德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中,最需要者尤为具有儒者气象的“儒工”、“儒商”和有儒者风度之技术人员。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即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并投身于改造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提倡经世致用、兴邦论国,如《大学》中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洁身自好的价值观念,天然的对社会进步承担的责任意识,对名利的谦让、淡薄的风骨,清廉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的品格,成为降低经济增长成本、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经济竞争力的精神动力。
  注入企业文化,培养群体意识。现代经济增长是多种要素综合的结果,企业尤其承担着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作为一种以伦理规范为主体的中国文化融入企业,经过调整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协调,可以在培养企业的群体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的和谐风气和团队精神。
  提倡世俗伦理,调整社会风气。这种世俗伦理首先表现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如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等;同时也表现为在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中的行为规范,如家庭生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又如社会生活中的国家与集体、上级与下级,以及朋友、同学、邻里等关系;特别表现为崇尚信义,重视诚信的意识。而诚信恰恰是刚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的中国社会最稀缺的文化资源,弘扬“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的中国文化,提倡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社会风气,抵制和打击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恰巧能够为没有经过工业革命和发达商品经济阶段的中国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伦理工具。
  和谐人际关系,舒展紧张氛围。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我国经济发展中公司与公司、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矛盾日益尖锐,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前进,更需要一种以提倡“和”作为宗旨的宽容文化,使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紧张关系缓和,舒展剑拔弩张的氛围,而不需要相互报复、相互厮杀的极端主义。中国文化中的“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为社会提供了对话、沟通、协调的理性方式来替代对抗、误解、冲突,钝化“竞争”的压力,消磨掉一些“竞争”的锋芒,由此化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他文献
今年受高温、强风、干旱和降雪的影响,秦皇岛港煤炭出货时多时少,直接表现是库存时高时低,虽波幅不算太大,但波动的速度异常快。如近期库存连续大幅较快增长和船只滞港.与海上强风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保证工程质量十分重要。现场施工人员是质量控制的人本基础;加强材料设备的监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采用现代先进科技成果,全面加强质量管
不是通过个人的学术成就来确认学术上的地位,而是以不同的人占有的行政资源和学术资源进行运作,可以获取超额学术资本,这对真正的学术创新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说当今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