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意撰写伦勃朗的传记
《人类的故事》使房龙走向了成功,同时也在读者和评论家的心目中,形成了房龙是少儿读物作家、通俗作家的定式。即使他以严肃题材,写出了17世纪荷兰美洲殖民总督彼得·斯特伊弗桑特的传记,也被评论家不公的判定为儿童读物。《国民》杂志上的一篇书评文章说:“他那通俗易懂的文字,就像是写给孩子看的。”房龙认为“通俗作家”的帽子矮化了他,使他心里失去了平衡。人们何时才会承认他是一位“严肃作家”呢?房龙百思不得其解。由于深受剌激,房龙变得雄心勃勃,他给女友蕾内去信说:“我想让世人大吃一惊,证明我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样的傻瓜,我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他还对女友艾丽斯说:“我现在需要做出惊人之举来清除我身上彻底失败的感觉。”于是,房龙重新拣起了几乎构思了20年的题材——伦勃朗传记。
此时,出版商利弗奈特发来电报,说两本美国杂志愿意出2万美元,购买出自房龙手笔的地理书的连载权。房龙对他儿子说:“利弗奈特热衷于我写另一部《人类的故事》,……它可能会使我更加鸿运高照。”但房龙并未动心,撰写伦勃朗传记是他非常渴望的,这能缓解他内心的痛苦。他说:“我想以那本书出名,而不是靠别的出名;要是我名声显赫的话,我不在乎去受穷。”
有关伦勃朗的著作汗牛充栋,房龙能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吗?他信心十足地告诉艾丽斯:“有关伦勃朗的书有数万本,其中绝大多数都糟透了,应该有一本关于伦勃朗的好书,而我正在写这本书。”
寻资料费尽心机
要写好伦勃朗并不轻松,正如房龙自已说的:“这将有一大堆工作要做”。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荷兰小城维勒、巴黎、阿姆斯特丹和海牙之间,在书店里仔细搜寻任何有关伦勃朗和他同时代人的资料。为了得到有关伦勃朗死亡的详细描述,房龙去弄来了几十本有关书籍。当这些书一次性寄到维勒时,他的好友、尼杰豪夫书店学究式的小编辑亨利·梅耶正在那里度周末。“我的老天爷呀,这次你花了多少钱?”梅耶以荷兰人特有的节俭本性禁不住惊呼道。“大约300荷兰盾。”房龙对他撒了谎,但梅耶的眼神分明流露出了对这话的怀疑:“你为什么不问问我呢?我知道你想要的书。有本书能提供给你有关伦勃朗临终时刻的所有资料,我明天就给你寄来,它只需花50便士。”真诚的梅耶想助房龙一臂之力。
伦勃朗的一生几乎都在阿姆斯特丹度过,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档案室里,藏有不少有关伦勃朗的原始资料,房龙很想一睹为快;但是,要想接触它们必须经博物馆理事会的同意。而房龙的舅舅约翰· 汉肯博士恰恰是理事会的成员,虽然萨莉舅妈去世了,孤独的约翰舅舅也垂垂老矣,但凭着他的威望和关系,房龙终于如愿以偿,房龙在档案室里获得了不少有关17世纪荷兰社会及伦勃朗的宝贵资料。
1929年春,房龙去伦敦旅行患了重感冒,回到巴黎时还在发烧,在旅馆躺了10天。房间里摆满了药瓶、咽喉喷雾器、餐具和书籍。只要病情稍有缓解,他便手不释卷地研读伦勃朗;他给儿子去信说,他正在阅读“乏味透顶的地理书和有关伦勃朗的著作”。
忘我地投入写作
从巴黎回到维勒的住宅,房龙又在床上躺了三个星期,当他重新坐到写字台前时,他拿出了一张黄色的厚纸,在顶端写下了一行字“伦勃朗的人生苦旅”,传记创作便由此开始。
房龙为了从他所说的“历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了“彻底消除我那该死的困境”,房龙以异常迅疾的速度埋头写作。在连续工作五天后,他向艾丽斯报告说:“35页伦勃朗已写完并寄走了,……迟钝的脑子加班加点的运作,比那糟透的岁月中的任何时候干得都要欢。”
维勒的天气很凉而且潮湿,即使是夏季也常常如此。6月里有两个星期他们不得不生起火炉,使屋子里能暖和干燥一点儿。房龙因气候变化无常而没完没了的感冒,他一边撰写《伦勃朗的人生苦旅》,一边等候来自纽约的消息。据说利弗奈特出版公司已摇摇欲坠,这令他惶恐不安。到了6月底,前面的140页已有了打字稿,房龙给艾丽斯描绘了他写作的情景:“乡村医生和吉米在餐室玩‘俄罗斯银行’的牌戏,我正写着莎丝基亚,她病得非常严重。我去餐室问医生:‘肺结核病人在放了三次血之后是否会发烧?’他回答道:‘几乎不可能,只是精疲力竭。’半个小时之后我又跑回来问:‘脉搏怎样?’他回答:‘非常微弱,几乎感觉不到。’于是伦勃朗那可怜的妻子走向了她的坟墓。”
1929年10月23日,当律师查尔斯·雷克特打来电报,报告房龙与第二任妻子弗朗西丝的离婚手续已办理完毕,他又获得自由时,房龙不太在意,只是以如释重负的轻松心情记下了这个日子。此时,他正在重温童年时代听说过的冒险传奇,他要把这些故事写进他的书中。于是,在他的笔下便出现了伦勃朗的私人医生、书中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约翰· 房龙帮助哈得孙河谷沿岸的移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的传奇故事。6天以后,美国纽约股市崩溃,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纽约的证券交易所,但这与房龙毫不相干,他依然专心致志地撰写他的伦勃朗。
不过,房龙也并非心无旁鹜,情感世界的一点小风波往往也会令他心烦意乱。 当他得知女友蕾内就在巴黎时,他坐不住了,书稿写得杂乱无章,吉米不得不在他的桌上留下一张字条:“回到伦勃朗吧!”房龙匆匆结束了那一章,便动身赶往巴黎。但当他遭到蕾内的拒绝后又只好爬回维勒,“回到伦勃朗”,回到吉米身边,并在成盘的土豆和豌豆里寻找安慰。
传记中隐藏的秘密
在《伦勃朗的人生苦旅》中,房龙通过画家悲凉的一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它涉及了当时荷兰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阿姆斯特丹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及他们的命运。通过对当时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示了17世纪荷兰宏大的社会背景;这部作品有一半的章节是关于伦勃朗的,而另外12章则讲述的是伦勃朗所处的那个时代。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的创作手法是相当成功的,它以伦勃朗的挚友、私人医生乔安尼斯· 约翰·房龙遗留下来的回忆录的形式来讲述伦勃朗的一生,令人读起来感觉真实亲切。同时,它也记述了约翰· 房龙医生自已,于是,便有人考证出了作家房龙是约翰· 房龙医生的第九代后裔。而在《德国通用医药百科全书》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条目记述约翰· 房龙医生。如此一来,约翰·房龙似乎就是一个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了,这恰恰是房龙的成功之处。他把这个虚构的祖先写得如此真实动人,鲜活可信,不愧是大手笔。房龙在他的另一部杰作《天堂对话》中披露,这个人物(约翰·房龙医生)“除了在我自已的脑子里并未真实的存在过”。因此,约翰医生的自传实际上就是房龙本人的自传,至少掺杂了不少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房龙认为,以这种形式来写这本书,可以随意插入主观自传性的内容,插入多少也不会激怒那些学会会员。房龙给这位虚构的医生取了他舅舅约翰的教名,并赋予了约翰舅舅的某些特征。约翰医生的冒险经历,有的是当年约翰舅舅给他讲述的传奇故事,有的是他童年时代幻想出来的场景。至于约翰医生生活中出现的一个女人,描述的其实就是女友蕾内。那些虚构的医生的亲友身上,也有许多房龙的自传性因素,如约翰医生的哥哥威廉,他与一位女演员有染,结局非常可悲,这实际就是房龙与弗朗西丝不幸婚姻的翻版。伦勃朗当然是真实的人物,但却能从他身上的某些方面找出房龙的影子。
好评如潮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的出版日期,因已易手的利弗奈特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想尽可能快赚钱多赚钱,而提前到1930年9月15日。校样于8月初寄到维勒,并附上“要是有错的话”打电报改错的指示。房龙发了4页长的改错电报,但在传输过程中,荷兰的报务员和美国的报务员可能搞错了书稿中的一些名字。“我预想,那本书将充满错误,会连它自己的爸爸都没法认出它了。”房龙感叹道。而更糟糕的是,这本书在没有利弗奈特这样有创意的出版发行天才的帮助下,在一个经济危机的时代被投进了市场。“我所有的书中规模最宏大的那本书,”他宣称道,“现在已经印出来了,就在我手边,简直糟透了。”
而美国的书评家却对《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哈里· 汉森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欢呼这是亨德里克· 房龙最佳的作品;《纽约时报》称它为“非凡的杰作”;刘易斯· 芒福德在《新自由人》上称之为“在过去十年中完成的最令人着迷的历史传记作品之一”。但也有一些艺术评论家认为,书中对伦勃朗的成就总体评价不够充分。这一论断切中了要害,由于理论性的艺术鉴赏不是房龙的强项,所以,房龙便以一个对艺术懂得不多,只能猜想伦勃朗作为一个艺术家可能达到的高度的约翰· 房龙医生之口,来讲述伦勃朗的故事。房龙企图以这种方式巧妙地回避自己的短处,但是,眼光锐敏的艺术评论家们却没有放过房龙。
尽管《伦勃朗的人生苦旅》受到评论家的吹捧,但销量却强差人意。1931年初,房龙不得不赤膊上阵,在芝加哥马歇尔· 菲尔德公司花了一个下午,为《伦勃朗的人生苦旅》进行签名售书,以推动销势。
与美国版相比,德国版的《伦勃朗的人生苦旅》却有天壤之别,书名更改为《超越现实》。它装帧华丽,印刷精美,亚麻布封面显得庄重气派,书的衬页上印了一幅房龙的照片。这本书成了书籍装帧艺术方面一个极好的范例,房龙欣喜不已。不过,它只有350页,比美国版整整少了200余页。房龙气急败坏地说:德国出版商莫斯骗了我!”然而,当德国的书评出现时,房龙看到自己大受欢迎,被称为具有多斯· 帕索斯的史诗感和尼普顿· 辛克莱的社会学洞察力的“伟大的传记作家”。这里提到的两位作家,都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文坛上的巨人。房龙还听到伦勃朗传记被誉为“每个句子都显露出作者对他的荷兰祖国的爱”。而最令他鼓舞的是,德国书商纷纷抱怨他们的书架上无法保持足够数量的《超越现实》。德国版的伦勃朗传的销量是美国版的好几倍,这一切使得莫斯出版公司的总编辑厄恩斯特· 古德曼大删大砍的编辑作风,逐渐得到了房龙的谅解。后来,房龙自己动手为赫里蒂奇公司出版的《伦勃朗传》删减篇幅时,恰恰是以古德曼的删节本为蓝本。
文学圣殿的敲门砖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虽然没有带来像《人类的故事》那样的轰动效应,也没有进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但是,它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却是读者和评论家所公认的。它表明了房龙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他不仅能用风趣幽默、轻松活泼的语言阐释历史,把刻板沉闷的话题讲得生动有趣,把“早已死去的往昔人物”,“写成实实在在的角色”,这是康奈尔大学卡尔·贝克尔教授,在《文学评论》上对房龙前期创作的评语。如今,通过伦勃朗传记的创作,表明了房龙也能像小说家那样,细腻地刻画人物,精心编织情节,大胆制造悬念;同时还能像历史小说家那样,成功地营造遥远年代的社会生活场景,渲染17世纪的古典情调和氛围。这本房龙寄予厚望的书,为他进入神圣的文学殿堂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文学协会会长卡尔· 范多伦向房龙要去了一份《伦勃朗的人生苦旅》手稿的副本。一个作家的作品,能被美国文学协会看中,不仅意味着文学地位和声望的提升,而且,也意味着不管以后书评家如何说三道四,这本书也会确保分发给文学协会的捐助人。被文学协会选中的作品,其影响之大是令人振奋的。
美国文学协会接受了房龙这部煌煌巨著,“严肃作家”的桂冠终于稳稳地戴在了房龙的头上。■
《人类的故事》使房龙走向了成功,同时也在读者和评论家的心目中,形成了房龙是少儿读物作家、通俗作家的定式。即使他以严肃题材,写出了17世纪荷兰美洲殖民总督彼得·斯特伊弗桑特的传记,也被评论家不公的判定为儿童读物。《国民》杂志上的一篇书评文章说:“他那通俗易懂的文字,就像是写给孩子看的。”房龙认为“通俗作家”的帽子矮化了他,使他心里失去了平衡。人们何时才会承认他是一位“严肃作家”呢?房龙百思不得其解。由于深受剌激,房龙变得雄心勃勃,他给女友蕾内去信说:“我想让世人大吃一惊,证明我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样的傻瓜,我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他还对女友艾丽斯说:“我现在需要做出惊人之举来清除我身上彻底失败的感觉。”于是,房龙重新拣起了几乎构思了20年的题材——伦勃朗传记。
此时,出版商利弗奈特发来电报,说两本美国杂志愿意出2万美元,购买出自房龙手笔的地理书的连载权。房龙对他儿子说:“利弗奈特热衷于我写另一部《人类的故事》,……它可能会使我更加鸿运高照。”但房龙并未动心,撰写伦勃朗传记是他非常渴望的,这能缓解他内心的痛苦。他说:“我想以那本书出名,而不是靠别的出名;要是我名声显赫的话,我不在乎去受穷。”
有关伦勃朗的著作汗牛充栋,房龙能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吗?他信心十足地告诉艾丽斯:“有关伦勃朗的书有数万本,其中绝大多数都糟透了,应该有一本关于伦勃朗的好书,而我正在写这本书。”
寻资料费尽心机
要写好伦勃朗并不轻松,正如房龙自已说的:“这将有一大堆工作要做”。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荷兰小城维勒、巴黎、阿姆斯特丹和海牙之间,在书店里仔细搜寻任何有关伦勃朗和他同时代人的资料。为了得到有关伦勃朗死亡的详细描述,房龙去弄来了几十本有关书籍。当这些书一次性寄到维勒时,他的好友、尼杰豪夫书店学究式的小编辑亨利·梅耶正在那里度周末。“我的老天爷呀,这次你花了多少钱?”梅耶以荷兰人特有的节俭本性禁不住惊呼道。“大约300荷兰盾。”房龙对他撒了谎,但梅耶的眼神分明流露出了对这话的怀疑:“你为什么不问问我呢?我知道你想要的书。有本书能提供给你有关伦勃朗临终时刻的所有资料,我明天就给你寄来,它只需花50便士。”真诚的梅耶想助房龙一臂之力。
伦勃朗的一生几乎都在阿姆斯特丹度过,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档案室里,藏有不少有关伦勃朗的原始资料,房龙很想一睹为快;但是,要想接触它们必须经博物馆理事会的同意。而房龙的舅舅约翰· 汉肯博士恰恰是理事会的成员,虽然萨莉舅妈去世了,孤独的约翰舅舅也垂垂老矣,但凭着他的威望和关系,房龙终于如愿以偿,房龙在档案室里获得了不少有关17世纪荷兰社会及伦勃朗的宝贵资料。
1929年春,房龙去伦敦旅行患了重感冒,回到巴黎时还在发烧,在旅馆躺了10天。房间里摆满了药瓶、咽喉喷雾器、餐具和书籍。只要病情稍有缓解,他便手不释卷地研读伦勃朗;他给儿子去信说,他正在阅读“乏味透顶的地理书和有关伦勃朗的著作”。
忘我地投入写作
从巴黎回到维勒的住宅,房龙又在床上躺了三个星期,当他重新坐到写字台前时,他拿出了一张黄色的厚纸,在顶端写下了一行字“伦勃朗的人生苦旅”,传记创作便由此开始。
房龙为了从他所说的“历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了“彻底消除我那该死的困境”,房龙以异常迅疾的速度埋头写作。在连续工作五天后,他向艾丽斯报告说:“35页伦勃朗已写完并寄走了,……迟钝的脑子加班加点的运作,比那糟透的岁月中的任何时候干得都要欢。”
维勒的天气很凉而且潮湿,即使是夏季也常常如此。6月里有两个星期他们不得不生起火炉,使屋子里能暖和干燥一点儿。房龙因气候变化无常而没完没了的感冒,他一边撰写《伦勃朗的人生苦旅》,一边等候来自纽约的消息。据说利弗奈特出版公司已摇摇欲坠,这令他惶恐不安。到了6月底,前面的140页已有了打字稿,房龙给艾丽斯描绘了他写作的情景:“乡村医生和吉米在餐室玩‘俄罗斯银行’的牌戏,我正写着莎丝基亚,她病得非常严重。我去餐室问医生:‘肺结核病人在放了三次血之后是否会发烧?’他回答道:‘几乎不可能,只是精疲力竭。’半个小时之后我又跑回来问:‘脉搏怎样?’他回答:‘非常微弱,几乎感觉不到。’于是伦勃朗那可怜的妻子走向了她的坟墓。”
1929年10月23日,当律师查尔斯·雷克特打来电报,报告房龙与第二任妻子弗朗西丝的离婚手续已办理完毕,他又获得自由时,房龙不太在意,只是以如释重负的轻松心情记下了这个日子。此时,他正在重温童年时代听说过的冒险传奇,他要把这些故事写进他的书中。于是,在他的笔下便出现了伦勃朗的私人医生、书中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约翰· 房龙帮助哈得孙河谷沿岸的移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的传奇故事。6天以后,美国纽约股市崩溃,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纽约的证券交易所,但这与房龙毫不相干,他依然专心致志地撰写他的伦勃朗。
不过,房龙也并非心无旁鹜,情感世界的一点小风波往往也会令他心烦意乱。 当他得知女友蕾内就在巴黎时,他坐不住了,书稿写得杂乱无章,吉米不得不在他的桌上留下一张字条:“回到伦勃朗吧!”房龙匆匆结束了那一章,便动身赶往巴黎。但当他遭到蕾内的拒绝后又只好爬回维勒,“回到伦勃朗”,回到吉米身边,并在成盘的土豆和豌豆里寻找安慰。
传记中隐藏的秘密
在《伦勃朗的人生苦旅》中,房龙通过画家悲凉的一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它涉及了当时荷兰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阿姆斯特丹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及他们的命运。通过对当时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示了17世纪荷兰宏大的社会背景;这部作品有一半的章节是关于伦勃朗的,而另外12章则讲述的是伦勃朗所处的那个时代。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的创作手法是相当成功的,它以伦勃朗的挚友、私人医生乔安尼斯· 约翰·房龙遗留下来的回忆录的形式来讲述伦勃朗的一生,令人读起来感觉真实亲切。同时,它也记述了约翰· 房龙医生自已,于是,便有人考证出了作家房龙是约翰· 房龙医生的第九代后裔。而在《德国通用医药百科全书》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条目记述约翰· 房龙医生。如此一来,约翰·房龙似乎就是一个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了,这恰恰是房龙的成功之处。他把这个虚构的祖先写得如此真实动人,鲜活可信,不愧是大手笔。房龙在他的另一部杰作《天堂对话》中披露,这个人物(约翰·房龙医生)“除了在我自已的脑子里并未真实的存在过”。因此,约翰医生的自传实际上就是房龙本人的自传,至少掺杂了不少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房龙认为,以这种形式来写这本书,可以随意插入主观自传性的内容,插入多少也不会激怒那些学会会员。房龙给这位虚构的医生取了他舅舅约翰的教名,并赋予了约翰舅舅的某些特征。约翰医生的冒险经历,有的是当年约翰舅舅给他讲述的传奇故事,有的是他童年时代幻想出来的场景。至于约翰医生生活中出现的一个女人,描述的其实就是女友蕾内。那些虚构的医生的亲友身上,也有许多房龙的自传性因素,如约翰医生的哥哥威廉,他与一位女演员有染,结局非常可悲,这实际就是房龙与弗朗西丝不幸婚姻的翻版。伦勃朗当然是真实的人物,但却能从他身上的某些方面找出房龙的影子。
好评如潮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的出版日期,因已易手的利弗奈特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想尽可能快赚钱多赚钱,而提前到1930年9月15日。校样于8月初寄到维勒,并附上“要是有错的话”打电报改错的指示。房龙发了4页长的改错电报,但在传输过程中,荷兰的报务员和美国的报务员可能搞错了书稿中的一些名字。“我预想,那本书将充满错误,会连它自己的爸爸都没法认出它了。”房龙感叹道。而更糟糕的是,这本书在没有利弗奈特这样有创意的出版发行天才的帮助下,在一个经济危机的时代被投进了市场。“我所有的书中规模最宏大的那本书,”他宣称道,“现在已经印出来了,就在我手边,简直糟透了。”
而美国的书评家却对《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哈里· 汉森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欢呼这是亨德里克· 房龙最佳的作品;《纽约时报》称它为“非凡的杰作”;刘易斯· 芒福德在《新自由人》上称之为“在过去十年中完成的最令人着迷的历史传记作品之一”。但也有一些艺术评论家认为,书中对伦勃朗的成就总体评价不够充分。这一论断切中了要害,由于理论性的艺术鉴赏不是房龙的强项,所以,房龙便以一个对艺术懂得不多,只能猜想伦勃朗作为一个艺术家可能达到的高度的约翰· 房龙医生之口,来讲述伦勃朗的故事。房龙企图以这种方式巧妙地回避自己的短处,但是,眼光锐敏的艺术评论家们却没有放过房龙。
尽管《伦勃朗的人生苦旅》受到评论家的吹捧,但销量却强差人意。1931年初,房龙不得不赤膊上阵,在芝加哥马歇尔· 菲尔德公司花了一个下午,为《伦勃朗的人生苦旅》进行签名售书,以推动销势。
与美国版相比,德国版的《伦勃朗的人生苦旅》却有天壤之别,书名更改为《超越现实》。它装帧华丽,印刷精美,亚麻布封面显得庄重气派,书的衬页上印了一幅房龙的照片。这本书成了书籍装帧艺术方面一个极好的范例,房龙欣喜不已。不过,它只有350页,比美国版整整少了200余页。房龙气急败坏地说:德国出版商莫斯骗了我!”然而,当德国的书评出现时,房龙看到自己大受欢迎,被称为具有多斯· 帕索斯的史诗感和尼普顿· 辛克莱的社会学洞察力的“伟大的传记作家”。这里提到的两位作家,都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文坛上的巨人。房龙还听到伦勃朗传记被誉为“每个句子都显露出作者对他的荷兰祖国的爱”。而最令他鼓舞的是,德国书商纷纷抱怨他们的书架上无法保持足够数量的《超越现实》。德国版的伦勃朗传的销量是美国版的好几倍,这一切使得莫斯出版公司的总编辑厄恩斯特· 古德曼大删大砍的编辑作风,逐渐得到了房龙的谅解。后来,房龙自己动手为赫里蒂奇公司出版的《伦勃朗传》删减篇幅时,恰恰是以古德曼的删节本为蓝本。
文学圣殿的敲门砖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虽然没有带来像《人类的故事》那样的轰动效应,也没有进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但是,它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却是读者和评论家所公认的。它表明了房龙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他不仅能用风趣幽默、轻松活泼的语言阐释历史,把刻板沉闷的话题讲得生动有趣,把“早已死去的往昔人物”,“写成实实在在的角色”,这是康奈尔大学卡尔·贝克尔教授,在《文学评论》上对房龙前期创作的评语。如今,通过伦勃朗传记的创作,表明了房龙也能像小说家那样,细腻地刻画人物,精心编织情节,大胆制造悬念;同时还能像历史小说家那样,成功地营造遥远年代的社会生活场景,渲染17世纪的古典情调和氛围。这本房龙寄予厚望的书,为他进入神圣的文学殿堂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文学协会会长卡尔· 范多伦向房龙要去了一份《伦勃朗的人生苦旅》手稿的副本。一个作家的作品,能被美国文学协会看中,不仅意味着文学地位和声望的提升,而且,也意味着不管以后书评家如何说三道四,这本书也会确保分发给文学协会的捐助人。被文学协会选中的作品,其影响之大是令人振奋的。
美国文学协会接受了房龙这部煌煌巨著,“严肃作家”的桂冠终于稳稳地戴在了房龙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