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当前群众体育广泛开展中的自发性体育社团组织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现状、表现形式,探究当前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再此基础上提出简政放权、打破条块分割的制度障碍,转变思路、用人性化服务替换行政式管理,培养理念、倡导公民社会建设融入体育组织活动,创新驱动、有序推进政府购买体育社团服务等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健康发展的路径。
关键詞: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健身;发展;路径
自组织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强调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系统自动的从无序走向有序,有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系统组织与运行。该理论在社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普遍,已经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目前社会组织的运行与发展主要依托“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种形态。在创新社会治理的今天,自组织社会群体已经深入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推进,大众健身热潮风起云涌,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已经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组织形态,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公共体育产品和健身市场产品供给的刚性不足。
一、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1.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体育事业关乎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建国以来,较长时期的举国体制演变为“金牌战略”的一枝独秀。在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政府在大力发展全面健身事业的同时,鼓励群众自发性体育组织的发展与建设,来弥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不足。闲暇体育和休闲体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始成为一种潮流。这种潮流的涌现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充分保障,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升,为民众积极参与群众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
2.我国的社会转型激发了自发性体育组织的活力
在我国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改革目标后,政府逐渐开始把一些社会领域让渡给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正在成为许多公共事务领域中的重要力量。群众性体育社团是我国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承担起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职能。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鼓励群众自发性体育组织的社会担当,
3.人口变迁引发自组织体育社团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变迁逐渐加速,特别是在国企改制、房地产市场放开、制造业引起的人口迁徙等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原有的“单位人”已经转化为完全的“社会人”,过去一个单位的人聚居在一起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 此时人们需要在工作之余寻找新的团队归属,而非常适宜人们交流的体育社团成为首选。
4. 网络技术为自组织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服务平台。
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互联网发生了紧密联系,在即时通讯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为自组织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便捷。一个召集帖或一个群中的倡议都可以召集起一群志同道合的体育爱好者共同参与锻炼活动。这些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二、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在大众健身领域中,体育社团的作用已经受到了多方关注,特别是自发性组织起来的各种健身人群,逐渐在大众健身热潮中凸显其重要价值。目前,各种类型的骑行、武术、舞蹈、徒步,以及等自发组织的体育社团风起云涌,在全民健身大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的特征
第一,公益性。自组织形式的群众体育社团主要出于公益的目的走到了一起,这种公益性是相对盈利性而言的。公益性的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成员间更多的是在奉献精神的引领下, 由一个或几个在某一运动项目上有特长或爱好的人士发起组织,聚拢更多的人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他们不会从组织中谋求报酬,即便是需要缴纳部分公共支出,也属于纯粹的公益行为。
第二,趣缘性。从目前健身休闲组织参与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因为兴趣一致或接近,共同走到一个组织中来,在活动中寻求兴趣的最大化。
第三,地域性,有着健身需求的民众在参与有组织的健身休闲活动时,空间上的便捷属性是许多人考虑的问题,因此,适合健身休闲的公园或广场附近的小区居民很容易因为这种便捷而聚拢在某一地点周围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活动群体。
第四,结构松散性。自组织体育群体的成员没有严密的组织规则约束,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时更多的属于自发参加,更多的是在不同动机驱动下走入群体进行活动,因此,相比较有组织约束效力的正式体育社团有着结构松散性特点。
2.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表现形式
(1)从活动空间来看,可以划分为空间接近类体育社团、户外远行类体育社团。
在群众体育有组织的开展中,往往围绕某一适合运动的公园广场向周边放射,在一定距离之内的居民容易聚拢在一起共同进行健身活动,在实地观察中发现,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的社团组织多数属于此类,如广场舞社团、太极拳(扇、剑)社团,少儿轮滑、跑团等在空间上相对比较接近的自发性体育组织。此外,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骑行、徒步、穿越等户外远行类自发组织的群众体育社团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与家门口的健身组织不同,这类组织需要专门的时间、装备和较好的体能,因此在时间投入和经济投入上需要更多,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
(2)从活动目的来看,可以划分为健身休闲类体育社团和竞技挑战类体育社团。
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团成员的诉求也呈现多元化,从活动性质来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属于娱乐健身、休闲养生为目的社团组织,如太极拳、广场舞、大众健身操舞等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第二种则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展现超越自我的精神诉求,而经常性的通过参与体育竞技活动来求追运动的乐趣,如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社团组织会经常组织对抗赛来切磋、提升运动技能。 三、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管理困境
我国的群众社团管理较长一段时间采取的是民政部门注册管理方式,更多的属于“政府管理下”的群众体育组织,具有官方的背景和民间的属性。在社会管理宽松环境下出现的自发性体育组织,则因为无人管理而体现出“草根属性”。事实上,正式因为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的这些“草根”组织,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居民的健身需求和娱乐选择。
但我国关于社会团体的管理政策方面还有着诸多限制,注册、资金、场所等因素制约了自组织体育社团的身份合法化。现行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民间社团的成立需要有合适的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监管,必须满足一定额度的注册资金的要求和最低会员数量的要求。与现实管理对比发现,目前我国多如繁星般的各种类型的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游走在一个灰色的地带,不同部门长期以来多头共管却效果不佳,体育管理部门与体育社团组织间的沟通往往是行政命令式,这就造成了群众体育社团组织依附于政府体育部门的怪异现状,直接造成的后果是管理僵化、运行迟滞、活力不足、动力缺乏等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应该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管理困境。
2.社会支持不足
群众体育社团正常的运转和发展,是依托各种形式的运动项目,以大家的积极参与作为基础的。而进行这些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必须有经费的支出作为保障。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成员因爱好、兴趣、地缘、业缘等因素聚拢在一起,多为自娱自乐,兼顾社会公益。因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采用AA制、或缴纳会费的形式来募集活动资金,经费相对紧张。从现实情况来看, 政府体育管理部门拥有一定的支持资金,但因为没有成熟的支持模式来帮助群众体育组织的发展,通常是在群众性体育竞赛等影响力较大的活动组织方面给予支持。很多地方正在尝试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向群 众体育社团购买体育服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就当前来看,自发性的群众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制约。
此外,自组织体育社团在活动的空间方面同样缺少社会的支持。特别是民众健身需求大爆发的今天,群众体育活动需要更多的场地设施来避免类似广场舞带来的社会治理困局。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需要亟待解决在群众锻炼空间上的社会支持。
3.自身建设薄弱
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本身具有结构松散的特征,许多社团是凭着成员的自觉性和自身需求来参与活动,而这些自组织体育社团中,许多组织者凭着兴趣的热情做着志愿服务工作,从另一角度来看,组织建设所需要的领导、协调、沟通、激励等管理能力在一些组织者身上存在欠缺。另外,自组织体育社团很多时候依靠口头约定或网帖中的临时性制度约定作为自己的社团章程,非正式的规章制度对成員的约束力很小,成员参与活动仍然是自觉自愿。这种状况同样会对组织的建设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四、现阶段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健康发展路径
我国的群众体育社团长期以来一直依附于政府部门,通常以协会等形式出现,属于官办的“他组织”形式。在社会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自发组织的群众体育社团游离与政府管理之外。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群众体育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的融入大众身边的自组织体育社团的作用发挥。如何更好的推动这些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更好更快的建设,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不能置之度外。
1、简政放权,打破条块分割的制度障碍。
从管理层面来看,简政放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群众体育社团组织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协调发力,减除管理上的条条框框等不利因素,推进体育组织的改革与发展;指导、鼓励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弥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刚性不足;支持这些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承接社区、街道、厂矿企业中的事务性体育工作,激发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力。
2、转变思路,用人性化服务替换行政式管理。
在简政放权、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之外,作为政府管理部门,还需要从管理思路向服务思路进行转变,用人性化服务来替代过去的行政式管理。积极释放政府所掌握的权利和资源,激发群众体育社团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通过建设培训体系,提升群众体育组织中的骨干力量的业务水平;争取专项经费支持,帮助作用显著、影响较大的群众体育组织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倾听群众体育组织的诉求,多渠道改善服务质量。多措并举,用心服务,为自组织体育社团发展提供充沛动力。
3、培养理念,倡导公民社会建设融入体育组织活动。
当前倡导的公民社会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群众组织的参与,在自发性体育社团的运行中,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的行为不仅响应了政府的号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倡导了积极的社会规范,有助于成员间的和睦团结,促进了社会和谐。因此,在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中需要大力提倡公民社会意识,引导群众把公民意识培养融入体育组织的活动之中.
4、创新驱动,有序推进政府购买体育社团服务。
全民健身深入推进中,与我国居民快速增长的休闲健身需求相对应的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的远远不足。分布在居民身边的众多的群众体育社团很大程度上正在帮助政府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在许多地方正在尝试采用转移支付的方式从这些体育社团购买体育服务,这样做的最显著优点主要体现在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压力减轻以及体育社团组织的生存能力提升。需要指出的是,提供体育服务的社团组织需要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政府的购买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同时需要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或体系,来确保政府购买体育社团服务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叶国雄,刘远祥.我国体育社团研究述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4.
[2]鲍东东等.社会资本视角下群众体育社团组织发展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4):31-34.
[3] 徐伟宏,等.中国体育社团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机制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2014(6):1-4.
[4]汪流.草根体育组织与政府关系向度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1):6-11.
关键詞: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健身;发展;路径
自组织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强调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系统自动的从无序走向有序,有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系统组织与运行。该理论在社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普遍,已经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目前社会组织的运行与发展主要依托“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种形态。在创新社会治理的今天,自组织社会群体已经深入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推进,大众健身热潮风起云涌,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已经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组织形态,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公共体育产品和健身市场产品供给的刚性不足。
一、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1.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体育事业关乎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建国以来,较长时期的举国体制演变为“金牌战略”的一枝独秀。在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政府在大力发展全面健身事业的同时,鼓励群众自发性体育组织的发展与建设,来弥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不足。闲暇体育和休闲体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始成为一种潮流。这种潮流的涌现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充分保障,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升,为民众积极参与群众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
2.我国的社会转型激发了自发性体育组织的活力
在我国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改革目标后,政府逐渐开始把一些社会领域让渡给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正在成为许多公共事务领域中的重要力量。群众性体育社团是我国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承担起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职能。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鼓励群众自发性体育组织的社会担当,
3.人口变迁引发自组织体育社团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变迁逐渐加速,特别是在国企改制、房地产市场放开、制造业引起的人口迁徙等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原有的“单位人”已经转化为完全的“社会人”,过去一个单位的人聚居在一起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 此时人们需要在工作之余寻找新的团队归属,而非常适宜人们交流的体育社团成为首选。
4. 网络技术为自组织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服务平台。
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互联网发生了紧密联系,在即时通讯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为自组织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便捷。一个召集帖或一个群中的倡议都可以召集起一群志同道合的体育爱好者共同参与锻炼活动。这些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二、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在大众健身领域中,体育社团的作用已经受到了多方关注,特别是自发性组织起来的各种健身人群,逐渐在大众健身热潮中凸显其重要价值。目前,各种类型的骑行、武术、舞蹈、徒步,以及等自发组织的体育社团风起云涌,在全民健身大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的特征
第一,公益性。自组织形式的群众体育社团主要出于公益的目的走到了一起,这种公益性是相对盈利性而言的。公益性的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成员间更多的是在奉献精神的引领下, 由一个或几个在某一运动项目上有特长或爱好的人士发起组织,聚拢更多的人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他们不会从组织中谋求报酬,即便是需要缴纳部分公共支出,也属于纯粹的公益行为。
第二,趣缘性。从目前健身休闲组织参与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因为兴趣一致或接近,共同走到一个组织中来,在活动中寻求兴趣的最大化。
第三,地域性,有着健身需求的民众在参与有组织的健身休闲活动时,空间上的便捷属性是许多人考虑的问题,因此,适合健身休闲的公园或广场附近的小区居民很容易因为这种便捷而聚拢在某一地点周围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活动群体。
第四,结构松散性。自组织体育群体的成员没有严密的组织规则约束,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时更多的属于自发参加,更多的是在不同动机驱动下走入群体进行活动,因此,相比较有组织约束效力的正式体育社团有着结构松散性特点。
2.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表现形式
(1)从活动空间来看,可以划分为空间接近类体育社团、户外远行类体育社团。
在群众体育有组织的开展中,往往围绕某一适合运动的公园广场向周边放射,在一定距离之内的居民容易聚拢在一起共同进行健身活动,在实地观察中发现,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的社团组织多数属于此类,如广场舞社团、太极拳(扇、剑)社团,少儿轮滑、跑团等在空间上相对比较接近的自发性体育组织。此外,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骑行、徒步、穿越等户外远行类自发组织的群众体育社团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与家门口的健身组织不同,这类组织需要专门的时间、装备和较好的体能,因此在时间投入和经济投入上需要更多,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
(2)从活动目的来看,可以划分为健身休闲类体育社团和竞技挑战类体育社团。
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团成员的诉求也呈现多元化,从活动性质来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属于娱乐健身、休闲养生为目的社团组织,如太极拳、广场舞、大众健身操舞等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第二种则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展现超越自我的精神诉求,而经常性的通过参与体育竞技活动来求追运动的乐趣,如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社团组织会经常组织对抗赛来切磋、提升运动技能。 三、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管理困境
我国的群众社团管理较长一段时间采取的是民政部门注册管理方式,更多的属于“政府管理下”的群众体育组织,具有官方的背景和民间的属性。在社会管理宽松环境下出现的自发性体育组织,则因为无人管理而体现出“草根属性”。事实上,正式因为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的这些“草根”组织,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居民的健身需求和娱乐选择。
但我国关于社会团体的管理政策方面还有着诸多限制,注册、资金、场所等因素制约了自组织体育社团的身份合法化。现行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民间社团的成立需要有合适的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监管,必须满足一定额度的注册资金的要求和最低会员数量的要求。与现实管理对比发现,目前我国多如繁星般的各种类型的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游走在一个灰色的地带,不同部门长期以来多头共管却效果不佳,体育管理部门与体育社团组织间的沟通往往是行政命令式,这就造成了群众体育社团组织依附于政府体育部门的怪异现状,直接造成的后果是管理僵化、运行迟滞、活力不足、动力缺乏等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应该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管理困境。
2.社会支持不足
群众体育社团正常的运转和发展,是依托各种形式的运动项目,以大家的积极参与作为基础的。而进行这些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必须有经费的支出作为保障。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成员因爱好、兴趣、地缘、业缘等因素聚拢在一起,多为自娱自乐,兼顾社会公益。因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采用AA制、或缴纳会费的形式来募集活动资金,经费相对紧张。从现实情况来看, 政府体育管理部门拥有一定的支持资金,但因为没有成熟的支持模式来帮助群众体育组织的发展,通常是在群众性体育竞赛等影响力较大的活动组织方面给予支持。很多地方正在尝试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向群 众体育社团购买体育服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就当前来看,自发性的群众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制约。
此外,自组织体育社团在活动的空间方面同样缺少社会的支持。特别是民众健身需求大爆发的今天,群众体育活动需要更多的场地设施来避免类似广场舞带来的社会治理困局。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需要亟待解决在群众锻炼空间上的社会支持。
3.自身建设薄弱
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本身具有结构松散的特征,许多社团是凭着成员的自觉性和自身需求来参与活动,而这些自组织体育社团中,许多组织者凭着兴趣的热情做着志愿服务工作,从另一角度来看,组织建设所需要的领导、协调、沟通、激励等管理能力在一些组织者身上存在欠缺。另外,自组织体育社团很多时候依靠口头约定或网帖中的临时性制度约定作为自己的社团章程,非正式的规章制度对成員的约束力很小,成员参与活动仍然是自觉自愿。这种状况同样会对组织的建设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四、现阶段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健康发展路径
我国的群众体育社团长期以来一直依附于政府部门,通常以协会等形式出现,属于官办的“他组织”形式。在社会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自发组织的群众体育社团游离与政府管理之外。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群众体育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的融入大众身边的自组织体育社团的作用发挥。如何更好的推动这些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更好更快的建设,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不能置之度外。
1、简政放权,打破条块分割的制度障碍。
从管理层面来看,简政放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群众体育社团组织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协调发力,减除管理上的条条框框等不利因素,推进体育组织的改革与发展;指导、鼓励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弥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刚性不足;支持这些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承接社区、街道、厂矿企业中的事务性体育工作,激发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力。
2、转变思路,用人性化服务替换行政式管理。
在简政放权、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之外,作为政府管理部门,还需要从管理思路向服务思路进行转变,用人性化服务来替代过去的行政式管理。积极释放政府所掌握的权利和资源,激发群众体育社团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通过建设培训体系,提升群众体育组织中的骨干力量的业务水平;争取专项经费支持,帮助作用显著、影响较大的群众体育组织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倾听群众体育组织的诉求,多渠道改善服务质量。多措并举,用心服务,为自组织体育社团发展提供充沛动力。
3、培养理念,倡导公民社会建设融入体育组织活动。
当前倡导的公民社会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群众组织的参与,在自发性体育社团的运行中,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的行为不仅响应了政府的号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倡导了积极的社会规范,有助于成员间的和睦团结,促进了社会和谐。因此,在自组织群众体育社团中需要大力提倡公民社会意识,引导群众把公民意识培养融入体育组织的活动之中.
4、创新驱动,有序推进政府购买体育社团服务。
全民健身深入推进中,与我国居民快速增长的休闲健身需求相对应的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的远远不足。分布在居民身边的众多的群众体育社团很大程度上正在帮助政府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在许多地方正在尝试采用转移支付的方式从这些体育社团购买体育服务,这样做的最显著优点主要体现在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压力减轻以及体育社团组织的生存能力提升。需要指出的是,提供体育服务的社团组织需要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政府的购买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同时需要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或体系,来确保政府购买体育社团服务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叶国雄,刘远祥.我国体育社团研究述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4.
[2]鲍东东等.社会资本视角下群众体育社团组织发展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4):31-34.
[3] 徐伟宏,等.中国体育社团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机制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2014(6):1-4.
[4]汪流.草根体育组织与政府关系向度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