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已成为很多国家数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实施问题解决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问题解决是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是实践素质教育的呼唤。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掌握的知识不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据此,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应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问题解决; 教学策略
Abstract: the "problem solving" as a kind of new teaching strategy has become a na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hot spot. Implementation problem solving teaching can better training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explore problem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and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mplementation problem solving for the 21 st century i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eople need, is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roads, but also the 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of call. Due to the small primary school age,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is not much, life practice experienc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is limited, according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blem solving teaching should adopt the following teaching strategy.
Keywords: problem solving; Teach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实施问题解决的策略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讲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所以要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的环境.由于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的认识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生活或数学教材中挖掘好的“问题原型”,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基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行诱导,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首先用铁丝围成一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2分米,请同学们口算它的周长是多少?同学们脱口而出:8分米。尔后教师提出一个要求,谁能剪出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放在正方形内,使正方形的4条边长的中点正好与圆的周长连结(不许先比后剪)。我让同学们试试,可同学们剪后围成的圆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这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师拿出一条铁丝,量一量,剪下一段,围成一个圆,放在正方形内,正好不大不小。同学们惊讶了,“老师为什么能准确地剪出铁丝的长度,正好围成一個圆呢?”惊叹之余,教师因势利导:“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圆的周长,看到刚才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质疑:“这个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呢?”、“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圆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有关系吗?”、“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又有什么应用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了学习目标,增添了学生的内驱力。
二、引导自主学生,让学生探究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用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
“问题解决”教学,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直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均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这种探究能力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题,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地探求索取才能培养,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逐一探究:“如何测量圆的周长?”让学生操作感知,思考交流,学生有的用卷尺直接绕着量;有的把圆在尺子上滚动一周量;有的截断拉直量。这时教师揭示测量局限,引出新问题:“黑板上画的圆、内壁圆、甩小球形成的轨迹圆的周长又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发现用以上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不能解决问题。于是让学生做实验:甩小球、改变系蝇长度、观察圆的大小变化、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大小与它系的线的长短有关,也就是圆的大小与它的直径或半径有关。“圆的周长与直径是怎样的关系呢?”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究,有的学生回想起教师引入新课时的图形,进行大胆的猜想:“圆的周长比它的直径的4倍少一些。”有的学生认真测量圆的周长、直径,通过数据论证:圆的周长是它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与科学家精确的计算作比较,从而解决了问题,得出C=d或C=2r。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让学生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与交流对数学学习乃至对以后适应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这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发挥小组群体的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研讨的信息交流中受到启迪、集思广益,达到高质量地解决问题。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提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各抒己见,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底、直径、半径、高、圆柱的体积有关系。”为验证猜想,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实验、分析讨论。甲说:“把空圆锥体装满沙,倒进圆柱客器内,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乙说:“我不同意,依你的说法,请看我把空圆锥体装满,例4次还装不满圆柱体呢(实验选用不等底的圆锥、圆柱体)?”丙说:“我组选用不同大小的几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进行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通过合作研讨既解决了问题,又掌握了知识,明确了道理.
四、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拓展问题
实施同题解决策略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学校教学依然承袭三百年前班级授课制,按年龄、知识水平将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使用统一的学科教材.按固定的时间表一课一课地教学。这样的一个客观条件制约着学生潜能的开发,影响到人的发展。因此,必须实施开放式教学,克服目前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弊端,着眼人的身心潜能的开发,拓宽个性发展的时空,拓宽活动的领域,开阔视野。开放式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体现多元性和个性发展性,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活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时注意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同起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教学“圆的认识”,当学生学习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后,教师提出要求:“一个小组6人,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约10米的圆能行吗?”这要求从作业本上用田规画圆变成在操场上实地无工具画10米大的圆,问题得予拓展,怎么办呢?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有的说:“找一根5米长的绳子为半径,固定一点,绕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有的说:“找一根5米的竹杆,画一个圈”,有的说:“1个人在中心站着,另5个人拉着手转一圈,就画成了一个圆。”……。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可行的办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实施问题解决教学要根据问题解决的教学特点,不同的教学环节,讲究教学策略,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营造一个自主探究问题的良好氛围,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抒展才华的天地。以有利于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问题解决; 教学策略
Abstract: the "problem solving" as a kind of new teaching strategy has become a na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hot spot. Implementation problem solving teaching can better training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explore problem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and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mplementation problem solving for the 21 st century i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eople need, is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roads, but also the 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of call. Due to the small primary school age,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is not much, life practice experienc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is limited, according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blem solving teaching should adopt the following teaching strategy.
Keywords: problem solving; Teach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实施问题解决的策略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讲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所以要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的环境.由于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的认识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生活或数学教材中挖掘好的“问题原型”,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基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行诱导,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首先用铁丝围成一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2分米,请同学们口算它的周长是多少?同学们脱口而出:8分米。尔后教师提出一个要求,谁能剪出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放在正方形内,使正方形的4条边长的中点正好与圆的周长连结(不许先比后剪)。我让同学们试试,可同学们剪后围成的圆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这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师拿出一条铁丝,量一量,剪下一段,围成一个圆,放在正方形内,正好不大不小。同学们惊讶了,“老师为什么能准确地剪出铁丝的长度,正好围成一個圆呢?”惊叹之余,教师因势利导:“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圆的周长,看到刚才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质疑:“这个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呢?”、“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圆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有关系吗?”、“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又有什么应用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了学习目标,增添了学生的内驱力。
二、引导自主学生,让学生探究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用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
“问题解决”教学,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直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均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这种探究能力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题,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地探求索取才能培养,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逐一探究:“如何测量圆的周长?”让学生操作感知,思考交流,学生有的用卷尺直接绕着量;有的把圆在尺子上滚动一周量;有的截断拉直量。这时教师揭示测量局限,引出新问题:“黑板上画的圆、内壁圆、甩小球形成的轨迹圆的周长又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发现用以上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不能解决问题。于是让学生做实验:甩小球、改变系蝇长度、观察圆的大小变化、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大小与它系的线的长短有关,也就是圆的大小与它的直径或半径有关。“圆的周长与直径是怎样的关系呢?”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究,有的学生回想起教师引入新课时的图形,进行大胆的猜想:“圆的周长比它的直径的4倍少一些。”有的学生认真测量圆的周长、直径,通过数据论证:圆的周长是它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与科学家精确的计算作比较,从而解决了问题,得出C=d或C=2r。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让学生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与交流对数学学习乃至对以后适应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这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发挥小组群体的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研讨的信息交流中受到启迪、集思广益,达到高质量地解决问题。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提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各抒己见,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底、直径、半径、高、圆柱的体积有关系。”为验证猜想,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实验、分析讨论。甲说:“把空圆锥体装满沙,倒进圆柱客器内,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乙说:“我不同意,依你的说法,请看我把空圆锥体装满,例4次还装不满圆柱体呢(实验选用不等底的圆锥、圆柱体)?”丙说:“我组选用不同大小的几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进行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通过合作研讨既解决了问题,又掌握了知识,明确了道理.
四、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拓展问题
实施同题解决策略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学校教学依然承袭三百年前班级授课制,按年龄、知识水平将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使用统一的学科教材.按固定的时间表一课一课地教学。这样的一个客观条件制约着学生潜能的开发,影响到人的发展。因此,必须实施开放式教学,克服目前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弊端,着眼人的身心潜能的开发,拓宽个性发展的时空,拓宽活动的领域,开阔视野。开放式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体现多元性和个性发展性,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活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时注意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同起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教学“圆的认识”,当学生学习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后,教师提出要求:“一个小组6人,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约10米的圆能行吗?”这要求从作业本上用田规画圆变成在操场上实地无工具画10米大的圆,问题得予拓展,怎么办呢?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有的说:“找一根5米长的绳子为半径,固定一点,绕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有的说:“找一根5米的竹杆,画一个圈”,有的说:“1个人在中心站着,另5个人拉着手转一圈,就画成了一个圆。”……。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可行的办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实施问题解决教学要根据问题解决的教学特点,不同的教学环节,讲究教学策略,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营造一个自主探究问题的良好氛围,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抒展才华的天地。以有利于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