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而润之,始见初“心”以《芙蓉楼送辛渐》一课为例谈高段古诗教学策略选择与案例解析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教学案例与策略解析]一、一比送别诗,提炼相同点1.出示古诗背诵单元目录,锁定学习内容。2.指导学生读正确整首古诗,并读出一定的节奏。3.明确这是一首送别诗,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并随机出示:《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4.讨论并发现送别诗的共同点:送什么人、怎么送、到哪里去、看到什么景物、抒发诗人的什么情感。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送别诗的一般特点:送别诗一般都包括人、景、情,并附以板书。6.聚焦《芙蓉楼送辛渐》一诗。(1)指导学生联系课题、作者,明确送别的人物。(2)出示前两句诗,抓住"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社区随访管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方法对80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管理,评价患者管理前后的遵医行为、血脂监测结果。结果通过6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初级责任护士管理知识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建立工作坊培训小组,对63名初级责任护士实施每月1次、连续6个月的培训。结果培训后初级责任护士对授课的满意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计划性剖宫产的效果。方法将接受计划性剖宫产手术的136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
目的观察收板式助产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800例,按分娩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助产法,观察组实施收板式助产
由于我校语文课堂中学生表达被动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大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