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镇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大部分西方人的性情和心智,平稳、保守,偶尔纵酒狂欢
在英语中郊区(suburbia)与小镇(township)这两个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郊区体现了英美资本主义进程的城市演变。在郊区和小镇居住意味着平和、安定、清闲,它们成为退休和老年生活的首选。但它们也意味着无聊、单调和精神压抑,成为年轻一代所厌恶的枷锁。
以奥克兰为例子,整个城市的CBD区基本围绕一两条中心大街而建,步行整个市区中心只需半个小时左右。而围绕着市区中心的一小撮屈指可数的高楼是大片大片向外延伸的,不超过两层的平房。这就是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典型的郊区。在这些国家,城市的市区中心和郊区有着明显的分界线。对于久住在国内城市区的人,城市意味着星罗棋布的商业中心、高楼及密集的人口,城市和郊区的界线基本无法划分。在新西兰人看来,像北京、上海、广州这种巨大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奥克兰人口一百二十多万,占据了新西兰总人口三分之一。在奥克兰以外,只要超过两万人的地区即可叫做城市。
很显然,新西兰最有特色的显然不是城市,而是郊区和小镇。奥克兰CBD的建筑很多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建成的,建筑风格上很早已经被国内大多城市超越。新西兰的居民的生活中心是从城市向外延展的郊区和小镇。由于以车代步已经非常普及,所以无论如何偏远和偏僻,所有的房子都是根据一个标准而建的,全部不超过两层的木屋结构。除了新旧大小的差异外,基本很难看出太大的样式差距。小镇和郊区的公共设施等和城市也没有太多区别。越是在远离一线城市的地方,普通居民的房子的面积就越大。每个房子都拥有一片绿地和花园,其布置可谓各具特色,这是唯一可以给千篇一律的郊区带来某些美感之处。
郊区和小镇生活代表了新西兰人甚至英美文化的生活核心。小镇居民似乎天生不爱大城市和高楼大厦,认为奥克兰并不能代表新西兰的特色,它更多体现了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而郊区和小镇代表了一种缓慢、稳定、永恒。翻开当地人的相册,对照上世纪40年代的照片,几乎很难看出街道有多少变化。走在小镇的街头上,陌生人之间也比城市更友好,相互招呼问好。由于邻里相互看望,很多地方甚至外出也不用关上门窗,大多数房子没有围栏或围墙。尽管如此,很多人仍旧觉得世风日下,防范意识也开始提高。
但对于年轻的一代,小镇平静的花园式生活代表着一种压抑和无聊。这种千篇一律的街道、房子,以及极为一致的商业和公共设施,成为工业文明的标准生活方式。在无数的英文小说和电影中,小镇和郊区生活代表了对激情和自由的压制,它们是资本主义社会畸形的产物,一种脱离了城市又无法回归到乡村的四不像。在好莱坞电影中,不难看到吸血鬼、家庭矛盾、变态杀人狂、毒品、腐败、暴力等题材往往以这些郊区为场景。
小镇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大部分西方人的性情和心智,平稳、保守,偶尔纵酒狂欢。这些单调的生活日益限制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现代的英美人文学界之所以很难产生一流的思想家或者文学家,与郊区生活的单调和无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远的历史看,郊区生活刻印着资本主义对城市发展的痕迹。这些遗留的痕迹不仅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形式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智。
在英语中郊区(suburbia)与小镇(township)这两个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郊区体现了英美资本主义进程的城市演变。在郊区和小镇居住意味着平和、安定、清闲,它们成为退休和老年生活的首选。但它们也意味着无聊、单调和精神压抑,成为年轻一代所厌恶的枷锁。
以奥克兰为例子,整个城市的CBD区基本围绕一两条中心大街而建,步行整个市区中心只需半个小时左右。而围绕着市区中心的一小撮屈指可数的高楼是大片大片向外延伸的,不超过两层的平房。这就是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典型的郊区。在这些国家,城市的市区中心和郊区有着明显的分界线。对于久住在国内城市区的人,城市意味着星罗棋布的商业中心、高楼及密集的人口,城市和郊区的界线基本无法划分。在新西兰人看来,像北京、上海、广州这种巨大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奥克兰人口一百二十多万,占据了新西兰总人口三分之一。在奥克兰以外,只要超过两万人的地区即可叫做城市。
很显然,新西兰最有特色的显然不是城市,而是郊区和小镇。奥克兰CBD的建筑很多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建成的,建筑风格上很早已经被国内大多城市超越。新西兰的居民的生活中心是从城市向外延展的郊区和小镇。由于以车代步已经非常普及,所以无论如何偏远和偏僻,所有的房子都是根据一个标准而建的,全部不超过两层的木屋结构。除了新旧大小的差异外,基本很难看出太大的样式差距。小镇和郊区的公共设施等和城市也没有太多区别。越是在远离一线城市的地方,普通居民的房子的面积就越大。每个房子都拥有一片绿地和花园,其布置可谓各具特色,这是唯一可以给千篇一律的郊区带来某些美感之处。
郊区和小镇生活代表了新西兰人甚至英美文化的生活核心。小镇居民似乎天生不爱大城市和高楼大厦,认为奥克兰并不能代表新西兰的特色,它更多体现了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而郊区和小镇代表了一种缓慢、稳定、永恒。翻开当地人的相册,对照上世纪40年代的照片,几乎很难看出街道有多少变化。走在小镇的街头上,陌生人之间也比城市更友好,相互招呼问好。由于邻里相互看望,很多地方甚至外出也不用关上门窗,大多数房子没有围栏或围墙。尽管如此,很多人仍旧觉得世风日下,防范意识也开始提高。
但对于年轻的一代,小镇平静的花园式生活代表着一种压抑和无聊。这种千篇一律的街道、房子,以及极为一致的商业和公共设施,成为工业文明的标准生活方式。在无数的英文小说和电影中,小镇和郊区生活代表了对激情和自由的压制,它们是资本主义社会畸形的产物,一种脱离了城市又无法回归到乡村的四不像。在好莱坞电影中,不难看到吸血鬼、家庭矛盾、变态杀人狂、毒品、腐败、暴力等题材往往以这些郊区为场景。
小镇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大部分西方人的性情和心智,平稳、保守,偶尔纵酒狂欢。这些单调的生活日益限制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现代的英美人文学界之所以很难产生一流的思想家或者文学家,与郊区生活的单调和无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远的历史看,郊区生活刻印着资本主义对城市发展的痕迹。这些遗留的痕迹不仅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形式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