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程中的语言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表达的历史知识,准确反映那个某个时代或朝代的特征,并注意语言的通俗、形象与幽默,适合学生的心理节奏,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语言运用;课堂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这表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很多教师都是“兼课”的非历史专业教师,对历史课堂语言把握不够,常常把一堂生动活泼的历史课讲得索然寡味,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较差。教师如何把握历史教学的语言呢?
一、要有历史特色
历史语言不能类比、臆想和夸张,不能改变历史知识的原样性。如把秦朝的太尉说成“国防部长”,把太学解释为“大学”,等等,这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语言都会有损历史的真实性,把历史混淆成经过艺术手段加工的电视剧,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错误认识。
历史教师为了渲染历史的时代特色,提高学生的兴致,可以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文献原文。如“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体现了元世祖重视农业;“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引用《马可·波罗行纪》中的原话说明元朝大都的繁荣。
二、 要生动准确
语言通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书面语言换成口头语言。教师也可用比喻、诗歌、民谣、谚语等来再现历史现象,以达到语言通俗化。如四大家族在国民党统治区剥削农民时,有的教师引用流行当时四川的对联“自来未闻粪要税,而今只有屁无捐”,横批为“民国万税”,通俗形象且入木三分。这里应注意在引用原文、诗歌、民谣等板书时,要让学生看清,听懂,能收到较好效果。
历史课讲得形象生动,可以补充一些与中心内容有关的细节。如讲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教师可以讲如闻一多、李公朴等人的生平事迹,能够再现这些民主人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教师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上课能让学生感到愉快,发人深省,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历史课有很多幽默题材,如《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这节,可把俄罗斯比喻成北极熊,形象地刻画帝国主义的贪婪野心。幽默的历史题材加上生动的历史语言能够使学生为之一振,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三、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师课堂语速快与慢,语调高与低,应与学生心理特征保持一致。对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重锤敲打,节奏分明,使学生感到兴奋;课堂提问语言要简洁明快,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步步深入,且有节奏感,使学生不易疲倦。有时历史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或下午最后一节,此时学生已疲倦。教师应振奋学生精神,可用自然轻松的谈话、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四、要多借助体态语言
所谓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就是教师借助手势、躯体的姿态、面部的表情等来修饰特定的语言内容。历史教学如能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则能生动、具体地描述历史现象。如讲述中国近代史林则徐虎门销烟中鸦片对人的危害时,笔者让一个学生表演一个人吸食鸦片时的情景剧,吸食者吸鸦片时的亢奋情景、吸食者缺烟时那种痛苦表情,让学生知道了鸦片的危害。笔者也顺理成章地指出当时鸦片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危害,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虎门销烟大多内容和理解和领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时应像一名演员,如表演呆板、生硬,则这节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表演生动、形象,则这节课就会事半功倍。
历史教学语言的掌握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效果,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特别要在课堂上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
责任编辑 一 觉
[关键词]历史教学;语言运用;课堂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这表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很多教师都是“兼课”的非历史专业教师,对历史课堂语言把握不够,常常把一堂生动活泼的历史课讲得索然寡味,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较差。教师如何把握历史教学的语言呢?
一、要有历史特色
历史语言不能类比、臆想和夸张,不能改变历史知识的原样性。如把秦朝的太尉说成“国防部长”,把太学解释为“大学”,等等,这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语言都会有损历史的真实性,把历史混淆成经过艺术手段加工的电视剧,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错误认识。
历史教师为了渲染历史的时代特色,提高学生的兴致,可以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文献原文。如“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体现了元世祖重视农业;“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引用《马可·波罗行纪》中的原话说明元朝大都的繁荣。
二、 要生动准确
语言通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书面语言换成口头语言。教师也可用比喻、诗歌、民谣、谚语等来再现历史现象,以达到语言通俗化。如四大家族在国民党统治区剥削农民时,有的教师引用流行当时四川的对联“自来未闻粪要税,而今只有屁无捐”,横批为“民国万税”,通俗形象且入木三分。这里应注意在引用原文、诗歌、民谣等板书时,要让学生看清,听懂,能收到较好效果。
历史课讲得形象生动,可以补充一些与中心内容有关的细节。如讲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教师可以讲如闻一多、李公朴等人的生平事迹,能够再现这些民主人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教师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上课能让学生感到愉快,发人深省,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历史课有很多幽默题材,如《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这节,可把俄罗斯比喻成北极熊,形象地刻画帝国主义的贪婪野心。幽默的历史题材加上生动的历史语言能够使学生为之一振,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三、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师课堂语速快与慢,语调高与低,应与学生心理特征保持一致。对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重锤敲打,节奏分明,使学生感到兴奋;课堂提问语言要简洁明快,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步步深入,且有节奏感,使学生不易疲倦。有时历史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或下午最后一节,此时学生已疲倦。教师应振奋学生精神,可用自然轻松的谈话、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四、要多借助体态语言
所谓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就是教师借助手势、躯体的姿态、面部的表情等来修饰特定的语言内容。历史教学如能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则能生动、具体地描述历史现象。如讲述中国近代史林则徐虎门销烟中鸦片对人的危害时,笔者让一个学生表演一个人吸食鸦片时的情景剧,吸食者吸鸦片时的亢奋情景、吸食者缺烟时那种痛苦表情,让学生知道了鸦片的危害。笔者也顺理成章地指出当时鸦片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危害,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虎门销烟大多内容和理解和领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时应像一名演员,如表演呆板、生硬,则这节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表演生动、形象,则这节课就会事半功倍。
历史教学语言的掌握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效果,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特别要在课堂上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
责任编辑 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