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后的感悟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y_redt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笔者也想了很多,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整理成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一、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二、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对他人要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要懂得如何善待自己: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和优点与弱点,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三、学习新课程,品味课程观念
  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是否形成了新的课程观念,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以往,我们的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课程的意识十分淡薄。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即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四、学习新课程,品味新教材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科学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内容。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要认识到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五、学习新课程,我们与学生平等交流
  教师所做的事除了教学外,以"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说,我们做的另一件事是让学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什么比帮助学生相信自己更有意义了,改变学生学习和方法,并教导学生要重视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理智的提出问题,更准确地思考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我们为他们播下了终生学习的种子!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人生的意义和生活中的满足感。因为平等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走近我们,让学生了解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我们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这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以及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也就有了相互的理解,有了发自内心的宽容,我们的工作该有多么的顺畅!
  教师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过去,但他们希望改变学生的态度,并能让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想一想:即使你的教学质量只提高了10%,那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有影响。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最后再引用加拿大人戈培尔的一句话:无论设立的目标看上去如何遥远,都不能不做出系统的描述。毕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变迁,只要它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生的,就比方向错误的变迁乃至无方向的变迁更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一、教师科研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的瓶颈  2002年10月以来,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经验交流会,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目前这一思路已成为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指导着整个战线的改革实践,高职院校普遍展开了产学研合作,探索和创造了多种模式和经验。但是,从整体上看还不深入,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够,企业与高职院
期刊
我认为,审美过程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散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并把握住这种心理活动,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谈几点浅薄之见,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让想象之花在脑海中绽放  想象的生理机制是根据大脑皮层已形成的暂时联系而建立新的综合。散文家在创作中多已丰富的记忆形象作基础,而丰富的记忆形象来自于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从整体上说,散文以写平凡小事、人生片段见长;但若仅是小事
期刊
一、追根溯源 PCK思想的雏形  从源头上说,PCK思想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杜威(Dewey),他在1902年提出:有必要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师的不同知识,因为前者创造的是学科领域的新知识,而后者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新知识。他将这一过程称之为"心理学化"(psychologizing)。当然,仅从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理解PCK,显然是狭隘的。但是,从杜威的论述中,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了一些"转化
期刊
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湖北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小康社会进程,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要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推荐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手段发生了多样性的变革,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信息时代,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在这样的背景下,远程教育的出现对当前成人教育中传统教育模式所存在的不足也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本文将从成人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间的矛盾入手,论及现代远程教育对成人教育的贡献,从而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  一、成人教
期刊
随着3G通信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无线网接入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出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几乎每个家庭。而无线通信技术最为基础一门课就是高频电子线路。学好这门课,对于今后从事无线通信相关工作的同学至关重要。但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最后的考试效果差。这里我们将对以往的教学思路进行改进,从而探索出一条老师好教,学生好学的《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方法。 
期刊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认真钻研教材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对一名教师而言,钻研教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钻研教材的能力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钻研教材要求教师要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意图,深人研究自己所教的那册教材,对准备教的一节或一段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包括掌握教学目标,明确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途径,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信息技术不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共享、多元交互、合作学习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生动并且情感性强的基础性学科,离不开师生之间的
期刊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为了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需要为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参加了姜大源教授和戴士弘教授等一些职教专家的培训班,经过充分的思考与准备,上学期在所授《多媒体素材与采集》这门课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感悟。下面笔者谈谈其中的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就在于: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理解跨文化因素,提高交际能力;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传授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可见,在英语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