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图像化与去图像化——图像绘画退潮之后的两种潮流化策略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大概从1993年开始,在"图像时代"、"社会反思"等颇具合法性的话语表述下,受英美波普艺术影响而生的"图像绘画"就在中国蔚然成风。这种热衷于复制、挪用图像的风潮又很快因艺术市场的红火而被进一步推高。到2008年前后的几年里,由于批评界的反思和艺术市场的萧条,它在中国当代艺术板块中转入沉寂。当时对图像绘画的批判主要来自以下几个视角:一来我们是否能以"庸俗社会学"的方式将图像绘画生硬地对应于图像时代?二来如高名潞所言,简单的挪用
其他文献
【摘要】辽宁地区拥有的文化图腾符号历经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被人们不断地运用、概括、夸张,形成了大量的富于时代文化特征的图腾符号。辽宁地区的文化发展至今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就是它在不同时期留下了岁月的烙印,并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从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图腾符号。本文意在借助辽宁特有的文化图腾符号资源的再发掘,打造以沈阳经济区为中心的辽宁地区文化旅游路线,加强省内各市、区际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辽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