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活动,探索,反思,发展”课堂活动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发现;在探索中提炼;在反思中升华;从而达成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这些都会得到实现和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更快的加强和发展。
关键词:活动教学;探索;反思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一:传统的数学教学理论把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看作是消极的条件反射,学生以“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忽视学生的活动与参与。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反复的讲解和学生重复的题海训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发展,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背景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要减少课堂讲授的时间,该让学生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实话实说”,在“误”中“悟”,在“错”中“磋”,在“探”中“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反思中发展,逐步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轨道。
二、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参与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活动化的教学,而主体参与则是活动化教学的前提,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活动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感,让学生自主地进入到问题的角色中。
(二)活动载体生活化的原则
新课程强调的是生活化的教材教法。因此,作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数学问题应当是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当考虑那些贴近生活,同时在学生的平时活动中遇到过的图形、物体或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
(三)活动载体的探究性原则
发现、探究是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方式。因此,老师所提供的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数学问题应当具有探究性和时代性,应当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内能探究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过于复杂和深奥,使许多学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后面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厌学。
三、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
(一)主要模式:
(二)策略
1.以活动性数学问题的创设为主线。
(1)在问题的导入处开展活动
小学生容易被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进行导入,启其心扉,促其思维。
(2)在问题的疑难处开展活动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是个难点,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更是难上加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2.实践操作是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手段
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教、学、动有机结合,以达到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进行课堂数学活动教学时,不应片面地理解实践性就是要求问题具有社会实践活动性,而应该要求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生活背景或来源。
四、教学案例:长方体物体的包装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长方体物体的包装问题.(揭题).
(二)展开.
师: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最大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學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还有其他思考方法吗?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3)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4)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一小问题,学问可不小;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标准选择方案……
五、在数学活动教学中的注意点
(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关的活动,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师生间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探究、发现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帮助,更不是代替。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时,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去动手、动脑、动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融入一体。
六、数学活动教学的实践结果
(一)比较数学课堂活动教学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教学模式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差异性。由于数学课堂活动教学中引入了活动教学的策略,学生的参与面、活动的层面更为丰富、学习的个性更加得到加强,因此,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加强。
(二)活动教学对个性发展的作用:利用活动课的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健全个性,而活动课程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开阔、活泼、生动。
【体会与反思】活动教学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尤其在教学中,让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活动教学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我就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作了粗浅的研究,对活动的原则、模式、策略,作了初步的探讨,同时借鉴了别人的一些经验。对深入研究活动教学还有待于和同行作进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献
[1] 朱慕菊等 《解读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3月
[2] 彭刚、张晓东 《课程理念的更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
[3] 张晖新 《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关键词:活动教学;探索;反思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一:传统的数学教学理论把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看作是消极的条件反射,学生以“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忽视学生的活动与参与。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反复的讲解和学生重复的题海训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发展,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背景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要减少课堂讲授的时间,该让学生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实话实说”,在“误”中“悟”,在“错”中“磋”,在“探”中“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反思中发展,逐步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轨道。
二、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参与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活动化的教学,而主体参与则是活动化教学的前提,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活动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感,让学生自主地进入到问题的角色中。
(二)活动载体生活化的原则
新课程强调的是生活化的教材教法。因此,作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数学问题应当是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当考虑那些贴近生活,同时在学生的平时活动中遇到过的图形、物体或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
(三)活动载体的探究性原则
发现、探究是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方式。因此,老师所提供的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数学问题应当具有探究性和时代性,应当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内能探究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过于复杂和深奥,使许多学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后面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厌学。
三、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
(一)主要模式:
(二)策略
1.以活动性数学问题的创设为主线。
(1)在问题的导入处开展活动
小学生容易被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进行导入,启其心扉,促其思维。
(2)在问题的疑难处开展活动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是个难点,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更是难上加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2.实践操作是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手段
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教、学、动有机结合,以达到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进行课堂数学活动教学时,不应片面地理解实践性就是要求问题具有社会实践活动性,而应该要求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生活背景或来源。
四、教学案例:长方体物体的包装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长方体物体的包装问题.(揭题).
(二)展开.
师: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最大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學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还有其他思考方法吗?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3)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4)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一小问题,学问可不小;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标准选择方案……
五、在数学活动教学中的注意点
(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关的活动,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师生间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探究、发现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帮助,更不是代替。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时,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去动手、动脑、动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融入一体。
六、数学活动教学的实践结果
(一)比较数学课堂活动教学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教学模式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差异性。由于数学课堂活动教学中引入了活动教学的策略,学生的参与面、活动的层面更为丰富、学习的个性更加得到加强,因此,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加强。
(二)活动教学对个性发展的作用:利用活动课的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健全个性,而活动课程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开阔、活泼、生动。
【体会与反思】活动教学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尤其在教学中,让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活动教学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我就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作了粗浅的研究,对活动的原则、模式、策略,作了初步的探讨,同时借鉴了别人的一些经验。对深入研究活动教学还有待于和同行作进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献
[1] 朱慕菊等 《解读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3月
[2] 彭刚、张晓东 《课程理念的更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
[3] 张晖新 《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