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震中 一支民间地质科考队的火速行程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8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第一支进赴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地区的民间地质科考队的经历。担任本次考察队长的环境地质专家杨勇,对环青藏高原地带的地质地貌特征,以及各种地质灾害的诱因、规律和应对策略等,有20多年来自实地的经验,其中包括本刊曾作报道的"2000年西藏易贡特大山体滑坡"现场。今年5·12大地震所属的岷江中上游河谷,杨勇也并不陌生,沿线几乎每一处地质灾害典型区、水库大坝及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等,都曾多次留下他考察的足迹。基于对这一区域地质活动的持续关注,在第一时间获知地震汛息后,潜藏在经验中的"可能性地质危机",促使他
其他文献
早上起来,是不是总感觉眼睛和脸都像泡了水,肿肿的呢?有没有人跟你说过你的身材挺匀称但脸却有点胖呢?了解你的人知道你并不胖,可如果是第一次见面的人却总会觉得你胖,那岂不是冤枉死了?别让胖胖的脸部影响你的整体印象,就让我们来帮你变成小脸美人吧!
期刊
自动化信息识别设备线性条形码线性条形码是最基本的自动化信息识别技术之一,用于储存诸多类型的数据。线性条形码包含17~20个字符,最典型的用途是储存1个关键数据单元,如1个国家仓储码(NSN),1个货物文件号,或1个运输控制码等。假设这3个编码都显示在集装箱的外包装上,货场工作
期刊
人和动物都需要睡眠、休息,植物呢?它们也需要睡眠吗?让我们跟随科学家来一次植物的昼夜之旅,看一看植物是如何养精蓄锐、睡眠和休息的。
期刊
光阴荏苒,十年已过。在沉寂浩渺的太空中,国际空间站第18长期考察组的航天员和正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机组乘员在工作中共同迎来了国际空间站10岁的生日。"10年了,我们在这里祝福国际空间站生日快乐","奋进"号航天飞机指令长克里斯托弗·弗格森不无激动的说。这一天是2008年11月20日。
期刊
组装成功后的国际空间站将作为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一大平台,为人类提供长期在太空轨道进行天地观测和天文研究的机会;作为重要的科研设施,小型科学实验室也即将投入使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千亿资金的投入在未来究竟能换来些什么呢?
期刊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穿过重重的云雾,照耀在苍茫的大地上;当"团结"的号角再一次吹响,那悬挂在天边的"星辰"散发着迷离的光芒。与"命运"博弈的英雄们,他们斗志满怀,豪情激荡。他们即使倾尽所有也要"寻求"一个关乎人类的、关系万物的未来航向。彼岸的"码头"上,梦想与现实可以自由对接,彼此眺望;期待"和谐"乐章,所有的一切都让人不由的想起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想到"希望"……
期刊
今年是国际空间站发射十周年纪念。十年历程,一个符号,神话般地记录着人类航天的勇气与执着。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发射第一个组件开始至今,在美、俄两国为首的十几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以燕子衔泥造窝般的耐心在太空组建起一个供人类长期试验和居住的"行宫",将人类活动长居梦想定格在大气层外。虽然它的组建和运行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它的下一步走
期刊
1998年11月20日,由俄罗斯制造的"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标志着人类和平开发太空由此开始。当时人们相信,国际空间站建成后,太空中将出现一个长108米、宽88米的大型"金字塔",而这架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载人飞行器,也将成为世界最先进的综合科研基地。科学家们也预测,新空间站的建立将可能对世界生物学、气象学、天体物理学、地表探测等学科的发展带来突破。
期刊
International Science Grid讯频发的地震和不可预知的灾害,使人们对预警技术格外关注。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和斯坦福大学正在联手实施QC(NQuake Catcher Network,地震捕捉网络)项目,Q C N准备利用笔记本电脑中的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芯片(笔记本使用该芯片感知笔记本的移动状态,用于保护硬盘等较为脆弱的设备)来进行地震的感知工作。
期刊
现在,我们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报、电话、电视早已普及,虚拟的互联网也正在迅速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外界的信息。同样,为了更好地生长发育,所有生物都需要感知和处理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而植物是固定生长的生物,它们不能选择环境,只能进化出更加有效的适应环境的本领。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光对植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