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重视学会学习,注意学习策略和方法,关注学习活动的动机,追求创造性学习目标。
【关键词】创造性学习 主体性 学会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外为变化的过程,而学习活动能否增加创造性的意义,学习过程能否增加除旧布新的成分,学习者能否有创造性的动机,能否通过学习获得创造性的人格,进而加快发展为创造性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1.创造性学习是人们长期探索、研究的结果
在学习理论上,按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和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接受学习即传统的学习方式,不需要学习者任何方式的独立发现;发现学习主张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分为独立发现学习和指导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却认为发现学习有四个优点:一是有利于掌握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二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自信心;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态度探究的思维定势;四是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2.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
所谓创造性教育,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造性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核心。如果一个学生缺乏独创性,必然影响其思维的敏捷性。在外语的各项能力上,听、说、读、写、译均有其创造性因素。
3.在外语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的结构分析和知识的讲授,授课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去学。而创造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知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根据,思维无论多么抽象,也只能来源于对个别事物的多次感知,从对事物的多次感知中概括出他们的共同本质特征。
3.2 在教学中引入具体情景,导出词汇尽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时启发思维,强化记忆。
3.3 以课文为中心开展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快节奏、多样化的小练习,能使学生总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听说训练、自由会话、表演、表述等交际活动加之教师的规范性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操练,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储存,提高记忆效率。
3.4 根据学习内容选用图片、幻灯片、录像让学生看,使他们在多种教学手段的帮助下,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参与主动性,指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外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1 学生是教育目的体现者。如果学生没有学到知识、没有掌握教育内容、没有用所学的知识促进自己身心的发展和变革,那么教育的目的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创造性学习则更是无从谈起。在创造性学习的学习目标上,学生不仅能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质疑,更自主而有选择地吸收。
4.2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教育内容、主动吸收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促进自己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主动学习就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教师相对学生的学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学生是学习活动,尤其是创造性学习的主人,创造性学习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4.3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的探索者,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而且要消化这些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敢于除旧布新,敢于自我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创造性学习过程中是探索者和追求者。对学生主体来说,学习远不只是知识的简单增加,而是一个人存在的每一部分都会与某种学习经验、知识、文化相互贯穿,并导致其态度、个性(人格)及对未来的选择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学生只有发挥主体性,才能使其学习更有创造性的成分,从而更主动地获得发展。
最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反思者。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这就是认识心理学强调的元认识(metacongnition)。在创造性学习中,尽管也有直接理解或直接领悟的直觉思维,即所谓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更重要的是有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成分,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
创造性学习者能能动安排学习,有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造型学生能能动地安排学习。例如,创造性学生在时间安排上,不一定按规定时间去学习,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他们自觉能动地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籍或从事其他活动上,从而捕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知识、经验与文化,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识结构。由此可以看出能动地安排学习与高效的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
创造型学生有着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过去论述学习理论时,强调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由于种类多,又因情境而区别,所以因人而宜。这种差异就决定了学生有否系统的学习方法,能否选用最为适当的学习方法,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创造程度。学习方法尽管种类很多,但其中一些经过反复实践和修正,形成具有模式意义的学习方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循环学习法、纲要学习法、发现学习法、程序学习法等等;学习习惯是一种自动化学习行为的过程,是智力与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学习中,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死守书本、不知变化;还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求异创新,这正是重复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两种不同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效的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必须从认识不良学习习惯并将其打破开始,并且要持续地养成创造性学习地习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就形成一种创造性的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即稳定的学习活动模式。
6.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
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活动的学习动机,所以创造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其独特的地方。在学习兴趣上,创造型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智力活动有广泛的兴趣;表现出出众的意志品质,能排除外界干扰而长期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在学习动机上,创造型学生对事物的变化机制有深究的动机,渴求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并加以批判,且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对感兴趣事物愿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在学习思想上,崇尚名人名家,心中有仿效的偶像,富有理想,敢于幻想,用奋斗的目标来鞭策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习贵在创新。有人认为、学习只是接受前人的知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什么创造发明,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我们则认为,学习固然有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但也要求学生敢于除旧、敢于革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学生在学校里固然是以再现思维为主要方法,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思维的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不应该理解为仅仅局限于少数创造发明者身上所具有的思维形态,它是一种连续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特、发散和新颖的特点,这应该说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关键词】创造性学习 主体性 学会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外为变化的过程,而学习活动能否增加创造性的意义,学习过程能否增加除旧布新的成分,学习者能否有创造性的动机,能否通过学习获得创造性的人格,进而加快发展为创造性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1.创造性学习是人们长期探索、研究的结果
在学习理论上,按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和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接受学习即传统的学习方式,不需要学习者任何方式的独立发现;发现学习主张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分为独立发现学习和指导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却认为发现学习有四个优点:一是有利于掌握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二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自信心;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态度探究的思维定势;四是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2.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
所谓创造性教育,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造性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核心。如果一个学生缺乏独创性,必然影响其思维的敏捷性。在外语的各项能力上,听、说、读、写、译均有其创造性因素。
3.在外语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的结构分析和知识的讲授,授课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去学。而创造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知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根据,思维无论多么抽象,也只能来源于对个别事物的多次感知,从对事物的多次感知中概括出他们的共同本质特征。
3.2 在教学中引入具体情景,导出词汇尽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时启发思维,强化记忆。
3.3 以课文为中心开展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快节奏、多样化的小练习,能使学生总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听说训练、自由会话、表演、表述等交际活动加之教师的规范性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操练,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储存,提高记忆效率。
3.4 根据学习内容选用图片、幻灯片、录像让学生看,使他们在多种教学手段的帮助下,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参与主动性,指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外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1 学生是教育目的体现者。如果学生没有学到知识、没有掌握教育内容、没有用所学的知识促进自己身心的发展和变革,那么教育的目的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创造性学习则更是无从谈起。在创造性学习的学习目标上,学生不仅能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质疑,更自主而有选择地吸收。
4.2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教育内容、主动吸收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促进自己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主动学习就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教师相对学生的学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学生是学习活动,尤其是创造性学习的主人,创造性学习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4.3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的探索者,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而且要消化这些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敢于除旧布新,敢于自我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创造性学习过程中是探索者和追求者。对学生主体来说,学习远不只是知识的简单增加,而是一个人存在的每一部分都会与某种学习经验、知识、文化相互贯穿,并导致其态度、个性(人格)及对未来的选择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学生只有发挥主体性,才能使其学习更有创造性的成分,从而更主动地获得发展。
最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反思者。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这就是认识心理学强调的元认识(metacongnition)。在创造性学习中,尽管也有直接理解或直接领悟的直觉思维,即所谓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更重要的是有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成分,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
创造性学习者能能动安排学习,有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造型学生能能动地安排学习。例如,创造性学生在时间安排上,不一定按规定时间去学习,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他们自觉能动地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籍或从事其他活动上,从而捕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知识、经验与文化,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识结构。由此可以看出能动地安排学习与高效的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
创造型学生有着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过去论述学习理论时,强调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由于种类多,又因情境而区别,所以因人而宜。这种差异就决定了学生有否系统的学习方法,能否选用最为适当的学习方法,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创造程度。学习方法尽管种类很多,但其中一些经过反复实践和修正,形成具有模式意义的学习方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循环学习法、纲要学习法、发现学习法、程序学习法等等;学习习惯是一种自动化学习行为的过程,是智力与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学习中,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死守书本、不知变化;还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求异创新,这正是重复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两种不同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效的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必须从认识不良学习习惯并将其打破开始,并且要持续地养成创造性学习地习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就形成一种创造性的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即稳定的学习活动模式。
6.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
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活动的学习动机,所以创造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其独特的地方。在学习兴趣上,创造型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智力活动有广泛的兴趣;表现出出众的意志品质,能排除外界干扰而长期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在学习动机上,创造型学生对事物的变化机制有深究的动机,渴求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并加以批判,且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对感兴趣事物愿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在学习思想上,崇尚名人名家,心中有仿效的偶像,富有理想,敢于幻想,用奋斗的目标来鞭策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习贵在创新。有人认为、学习只是接受前人的知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什么创造发明,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我们则认为,学习固然有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但也要求学生敢于除旧、敢于革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学生在学校里固然是以再现思维为主要方法,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思维的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不应该理解为仅仅局限于少数创造发明者身上所具有的思维形态,它是一种连续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特、发散和新颖的特点,这应该说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