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29500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摘 要 目的:观察瘤体切除加龈下刮治治疗牙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牙龈瘤患者37例,在将瘤体彻底切除后施以龈下刮治,保留患牙。结果:经术后2年随访,除2例3个月后复发行第2次手术治疗外,35例患者牙龈瘤无复发,牙龈外形良好,无炎症,无牙周袋形成,牙齿无松动。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瘤体而保留患牙,此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 牙龈瘤 龈下刮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19
牙龈瘤是口腔常见病。发生年龄6~58岁均有,但多为青年及中年人,女性稍多。传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拔除涉及的牙,刮除相应的牙膜和骨膜。2006年起采用保留牙齿的新手术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37例,男13例,女24例,年龄21~49岁,平均29.6岁。发病部位下颌前牙区15例,下颌后牙区8例;上颌前牙区9例,上颌后牙区5例。肿瘤波及1~2个牙位,大小为0.5~2.0cm,牙齿无明显松动,X线片未见牙周膜明显增宽及牙槽骨明显吸收。发病至就诊时间0.5~2年。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全口洁治术及龈下刮治术,祛除菌斑、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因素;术前签手术知情同意书。在甲哌卡因肾上腺素局麻下于瘤体外2mm正常组织作切口直达骨面,将瘤体(包括骨膜)完整切除,然后局部行龈下刮治术,彻底刮除病变波及牙齿的龈下牙石、炎性肉芽组织、牙周膜、骨膜,以锐利挖匙反复搔刮局部牙槽骨,充分止血,暴露骨面用碘仿纱布作荷包包扎缝合。术后予抗生素治疗,1周后拆线。
结 果
本组37例,手术治疗后除2例3个月后复发行第2次手术治疗外,其余病例随访2年,无1例复发,成功率达94.59%。术后所有成功病例龈乳头外形良好,牙龈退缩<2mm,牙周袋探诊≤3mm,牙齿无松动。术后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并发症,牙龈瘤所波及的牙也未见有牙髓炎症状。
讨 论
牙龈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生长于牙龈上的局限性反应性瘤样增生物。它来源于牙周膜及牙龈的结缔组织,好发于牙龈乳头部位,常与机械性刺激和慢性炎症有关,因其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切除后易复发【sup】[1]【/sup】。传统的治疗方法强调在手术切除瘤体的同时拔除受累牙齿并刮除牙周膜、骨膜、骨等邻近组织,虽然达到了根治和预防复发的目的,但是却因牙齿缺失而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美观,义齿修复等诸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治病,对于功能和美观,也有自己的要求。而该病以青年人及中年人多见,许多患者不能接受拔牙治疗。近年来,随着激光治疗、冷冻低温治疗、微波治疗以及电化学治疗等技术在口腔医学临床的应用,牙龈瘤的治疗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sup】[2,3]【/sup】。但随之带来的医疗成本的提高以及这些治疗手段在应用不当时带来一些不良并发症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顾虑。手术治疗作为牙龈瘤的经典治疗手段仍受众多口腔医生的青睐。
既然牙龈瘤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的产物,所以我们不主张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牙龈瘤而采用祛除局部刺激因素。牙龈瘤治愈的关键就是彻底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和感染灶,清除牙龈瘤波及的病变组织。手术切除瘤体后局部行龈下刮治术,彻底刮除病变波及牙齿的龈下牙石、炎性肉芽组织、牙周膜、骨膜,以锐利挖匙反复搔刮局部牙槽骨,减少毒素及代谢产物给牙龈造成的刺激,为术区组织的良好愈合创造有利条件。术中要彻底消除感染灶,清除牙龈瘤发生的组织来源,有利于防止病变复发。如此处理保留了牙列的完整性,避免了咬合功能丧失和影响美观,使患者乐于接受。本研究显示采用此术式并不增加牙龈瘤术后的复发率。
本次临床观察的牙龈瘤病例主要涉及牙齿无明显松动,X线片未见牙周膜明显增宽及牙槽骨明显吸收的患牙,取得满意的疗效。至于患牙松动度≥Ⅱ度,牙周膜明显增宽及牙槽骨明显吸收的病例,能否在保存牙齿的前提下切除瘤体,并能取得满意疗效,尚需更多临床病例观察分析。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2.
2 孙才均,陈关福,钟来平.电热电化学治疗牙龈瘤的初步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2(2):77-79.
3 张平,敖忠邦,王正伦.微波治疗牙龈瘤的临床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85.
摘 要 目的:观察瘤体切除加龈下刮治治疗牙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牙龈瘤患者37例,在将瘤体彻底切除后施以龈下刮治,保留患牙。结果:经术后2年随访,除2例3个月后复发行第2次手术治疗外,35例患者牙龈瘤无复发,牙龈外形良好,无炎症,无牙周袋形成,牙齿无松动。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瘤体而保留患牙,此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 牙龈瘤 龈下刮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19
牙龈瘤是口腔常见病。发生年龄6~58岁均有,但多为青年及中年人,女性稍多。传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拔除涉及的牙,刮除相应的牙膜和骨膜。2006年起采用保留牙齿的新手术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37例,男13例,女24例,年龄21~49岁,平均29.6岁。发病部位下颌前牙区15例,下颌后牙区8例;上颌前牙区9例,上颌后牙区5例。肿瘤波及1~2个牙位,大小为0.5~2.0cm,牙齿无明显松动,X线片未见牙周膜明显增宽及牙槽骨明显吸收。发病至就诊时间0.5~2年。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全口洁治术及龈下刮治术,祛除菌斑、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因素;术前签手术知情同意书。在甲哌卡因肾上腺素局麻下于瘤体外2mm正常组织作切口直达骨面,将瘤体(包括骨膜)完整切除,然后局部行龈下刮治术,彻底刮除病变波及牙齿的龈下牙石、炎性肉芽组织、牙周膜、骨膜,以锐利挖匙反复搔刮局部牙槽骨,充分止血,暴露骨面用碘仿纱布作荷包包扎缝合。术后予抗生素治疗,1周后拆线。
结 果
本组37例,手术治疗后除2例3个月后复发行第2次手术治疗外,其余病例随访2年,无1例复发,成功率达94.59%。术后所有成功病例龈乳头外形良好,牙龈退缩<2mm,牙周袋探诊≤3mm,牙齿无松动。术后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并发症,牙龈瘤所波及的牙也未见有牙髓炎症状。
讨 论
牙龈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生长于牙龈上的局限性反应性瘤样增生物。它来源于牙周膜及牙龈的结缔组织,好发于牙龈乳头部位,常与机械性刺激和慢性炎症有关,因其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切除后易复发【sup】[1]【/sup】。传统的治疗方法强调在手术切除瘤体的同时拔除受累牙齿并刮除牙周膜、骨膜、骨等邻近组织,虽然达到了根治和预防复发的目的,但是却因牙齿缺失而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美观,义齿修复等诸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治病,对于功能和美观,也有自己的要求。而该病以青年人及中年人多见,许多患者不能接受拔牙治疗。近年来,随着激光治疗、冷冻低温治疗、微波治疗以及电化学治疗等技术在口腔医学临床的应用,牙龈瘤的治疗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sup】[2,3]【/sup】。但随之带来的医疗成本的提高以及这些治疗手段在应用不当时带来一些不良并发症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顾虑。手术治疗作为牙龈瘤的经典治疗手段仍受众多口腔医生的青睐。
既然牙龈瘤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的产物,所以我们不主张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牙龈瘤而采用祛除局部刺激因素。牙龈瘤治愈的关键就是彻底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和感染灶,清除牙龈瘤波及的病变组织。手术切除瘤体后局部行龈下刮治术,彻底刮除病变波及牙齿的龈下牙石、炎性肉芽组织、牙周膜、骨膜,以锐利挖匙反复搔刮局部牙槽骨,减少毒素及代谢产物给牙龈造成的刺激,为术区组织的良好愈合创造有利条件。术中要彻底消除感染灶,清除牙龈瘤发生的组织来源,有利于防止病变复发。如此处理保留了牙列的完整性,避免了咬合功能丧失和影响美观,使患者乐于接受。本研究显示采用此术式并不增加牙龈瘤术后的复发率。
本次临床观察的牙龈瘤病例主要涉及牙齿无明显松动,X线片未见牙周膜明显增宽及牙槽骨明显吸收的患牙,取得满意的疗效。至于患牙松动度≥Ⅱ度,牙周膜明显增宽及牙槽骨明显吸收的病例,能否在保存牙齿的前提下切除瘤体,并能取得满意疗效,尚需更多临床病例观察分析。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2.
2 孙才均,陈关福,钟来平.电热电化学治疗牙龈瘤的初步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2(2):77-79.
3 张平,敖忠邦,王正伦.微波治疗牙龈瘤的临床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