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表法第二十条规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人大代表小组作为人大机构组成中最小的单元,是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
一、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制度的积极意义
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看,强调人大代表小组作为人大代表活动的基本方式,其意义十分深远。
第一,在履职时间上,代表小组活动有效地实现了人大代表在人代会议召开期间和闭会期间履职的统一。较之短短的每年一度的人代会会期而言,人大代表更广泛的履职空间则是在人大闭会期间。代表法对代表小组活动的肯定,则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通过代表小组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在履职形式上,代表小组活动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强调人大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依托代表小组活动,不仅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组织保障,而且增强了代表履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部分人大代表不善履职、履职不勤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拓宽代表履职的渠道,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使人大代表真正履行代表法所规定的职责,使代表履职真正做到常态化,则是人大实践发展的目标所在。
第三,在履职性质上,代表小组也为我国兼职人大代表履职的常态化提供了有效保障。除了人大常委会的专门组成人员外,其它人大代表一般都有其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和代表职责的双重重担下,难以保证代表职责的切实履行。强调人大代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不仅为提高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提供了组织依托,也是我国人大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二、代表小组活动在闭会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小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等诸多因素,人大代表小组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及其成效尚不尽人意,与代表法的规定和人大工作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活动计划不周全、不落实
有的代表小组制定的活动计划不与代表履职工作相结合,代表不感兴趣,有的代表小组虽然年初就制定了全年的活动方案、活动计划,但往往时过境迁,没有按计划开展活动,方案和计划成了摆设。
(二)代表履职认识不统一
多数代表都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期待、重托、责任和义务,因此参加活动的意识强、积极性高。但有少数代表存在履职意识不强、大局意识不够、工作“底气”不足、主动作为不佳等现象,这虽然有主客观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表小组活动的质量。
(三)活动形式单一
有的代表小组能够按照代表法的规定,组织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调查、视察、座谈、联系选民、组织学习、专题调查、特定问题调查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有的代表小组,代表活动形式比较单调,缺乏创新,存在“枯燥、乏味”的现象。
(四)代表小组较松散
从代表小组成员结构来看,由于代表来自不同行业、部门,文化水准不同,年龄结构参差不齐,代表均有自己从事的主要工作和职务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者,小组很难发挥好代表应有的作用。
(五)配合支持不够到位
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代表活动重视不够,对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配合支持力度不到位,也是影响代表小组活动顺利开展的因素之一。
三、做好代表小组活动的几点建议
人大代表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又是国家权力的载体,如何切实发挥代表作用,履行代表义务,提高人大代表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的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选好组长是首要前提
人大代表小组组长作为代表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召集人,是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的纽带,主要任务是召集、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代表小组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活跃不活跃,关键在于小组长。所以,要引导代表推选代表意识强,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代表工作的代表担任小组组长。同时还要选好积极性高,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好文字基礎,年纪相对较轻的同志为联络员,以便加强人大常委会与代表小组经常性的联系,互通情况、互通信息,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代表小组活动的开展。
(二)精准定位议题是必要基础
代表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活动的水平和质量,议题选准了,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来讲,要把握“三个点”、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找准人大工作与“一府两院”工作的“结合点”。围绕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人大工作和“一府两院”工作的结合点,做到既便于代表监督,又能切实推动“一府两院”工作;二是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节点”。围绕全市和本地区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问题,从小处入手,精心选题,既紧扣发展大局,又贴近民生民意,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激活代表的“兴奋点”。选择代表们比较熟知、关心的问题,为代表发挥作用提供舞台,让代表在活动中有成就感,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与此同时,还要做到“三个结合”:即将小组活动的内容与经济工作中心紧密结合,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与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紧密结合,使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有所侧重,提高其针对性;与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从务实创新上下功夫,才能不断增强代表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三)建立健全制度是重要保障
完备的制度,是搞好代表小组活动的保障。一是要建立活动计划制度。代表活动计划应将小组全年的次数及每次活动的内容、时间、方式和要求,都加以明确,并经代表小组集体讨论后,印发每位代表,代表据此安排好本职工作,按时参加代表活动。二是要建立档案记录制度。认真记录参加人员、时间、地点、代表发言和意见等,以便为小组提出建议提供依据。三是要建立互相联系制度。主要应建立组织与代表的联系、代表与代表的联系、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代表小组长和代表与同级人大常委会或乡镇人大主席团及选举单位的联系制度。在联系制度中,明确规定联系的时间、次数、方式。四是代表活动反馈制度,每次活动后,及时收集主要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同级人大常委会,以便及时反映、交给有关部门办理和答复。五是代表活动通报制度。应定期书面通报一次各组及代表开展活动情况,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宣传典型。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小组学习、交流、视察调查、联系选民、代表述职等制度,促使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四)强化指导是主要推手
各级人大代表联络机构要加强对代表小组活动的指导,促进代表小组活动正常开展和活动质量的提高。一是指导代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代表工作部门应及时制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指导性意见,指导代表小组制订年度活动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活动有内容,事后有总结,让群众看到代表小组实实在在的活动效果。二是有选择性地参与代表小组活动,指导代表小组活动开展。为进一步提高代表小组的活动成效,代表工作部门要有选择性地参与代表小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了解代表小组活动的状况,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促进代表小组活动开展得更好。三是从创新活动模式上对代表小组活动给予指导。如组织代表小组长开展异地观摩代表小组活动,即在辖区范围内安排代表小组长到不同地方观摩学习代表小组活动的情况,通过观摩,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和做法,提高组织代表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制度的积极意义
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看,强调人大代表小组作为人大代表活动的基本方式,其意义十分深远。
第一,在履职时间上,代表小组活动有效地实现了人大代表在人代会议召开期间和闭会期间履职的统一。较之短短的每年一度的人代会会期而言,人大代表更广泛的履职空间则是在人大闭会期间。代表法对代表小组活动的肯定,则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通过代表小组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在履职形式上,代表小组活动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强调人大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依托代表小组活动,不仅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组织保障,而且增强了代表履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部分人大代表不善履职、履职不勤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拓宽代表履职的渠道,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使人大代表真正履行代表法所规定的职责,使代表履职真正做到常态化,则是人大实践发展的目标所在。
第三,在履职性质上,代表小组也为我国兼职人大代表履职的常态化提供了有效保障。除了人大常委会的专门组成人员外,其它人大代表一般都有其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和代表职责的双重重担下,难以保证代表职责的切实履行。强调人大代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不仅为提高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提供了组织依托,也是我国人大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二、代表小组活动在闭会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小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等诸多因素,人大代表小组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及其成效尚不尽人意,与代表法的规定和人大工作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活动计划不周全、不落实
有的代表小组制定的活动计划不与代表履职工作相结合,代表不感兴趣,有的代表小组虽然年初就制定了全年的活动方案、活动计划,但往往时过境迁,没有按计划开展活动,方案和计划成了摆设。
(二)代表履职认识不统一
多数代表都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期待、重托、责任和义务,因此参加活动的意识强、积极性高。但有少数代表存在履职意识不强、大局意识不够、工作“底气”不足、主动作为不佳等现象,这虽然有主客观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表小组活动的质量。
(三)活动形式单一
有的代表小组能够按照代表法的规定,组织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调查、视察、座谈、联系选民、组织学习、专题调查、特定问题调查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有的代表小组,代表活动形式比较单调,缺乏创新,存在“枯燥、乏味”的现象。
(四)代表小组较松散
从代表小组成员结构来看,由于代表来自不同行业、部门,文化水准不同,年龄结构参差不齐,代表均有自己从事的主要工作和职务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者,小组很难发挥好代表应有的作用。
(五)配合支持不够到位
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代表活动重视不够,对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配合支持力度不到位,也是影响代表小组活动顺利开展的因素之一。
三、做好代表小组活动的几点建议
人大代表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又是国家权力的载体,如何切实发挥代表作用,履行代表义务,提高人大代表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的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选好组长是首要前提
人大代表小组组长作为代表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召集人,是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的纽带,主要任务是召集、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代表小组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活跃不活跃,关键在于小组长。所以,要引导代表推选代表意识强,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代表工作的代表担任小组组长。同时还要选好积极性高,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好文字基礎,年纪相对较轻的同志为联络员,以便加强人大常委会与代表小组经常性的联系,互通情况、互通信息,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代表小组活动的开展。
(二)精准定位议题是必要基础
代表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活动的水平和质量,议题选准了,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来讲,要把握“三个点”、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找准人大工作与“一府两院”工作的“结合点”。围绕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人大工作和“一府两院”工作的结合点,做到既便于代表监督,又能切实推动“一府两院”工作;二是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节点”。围绕全市和本地区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问题,从小处入手,精心选题,既紧扣发展大局,又贴近民生民意,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激活代表的“兴奋点”。选择代表们比较熟知、关心的问题,为代表发挥作用提供舞台,让代表在活动中有成就感,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与此同时,还要做到“三个结合”:即将小组活动的内容与经济工作中心紧密结合,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与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紧密结合,使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有所侧重,提高其针对性;与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从务实创新上下功夫,才能不断增强代表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三)建立健全制度是重要保障
完备的制度,是搞好代表小组活动的保障。一是要建立活动计划制度。代表活动计划应将小组全年的次数及每次活动的内容、时间、方式和要求,都加以明确,并经代表小组集体讨论后,印发每位代表,代表据此安排好本职工作,按时参加代表活动。二是要建立档案记录制度。认真记录参加人员、时间、地点、代表发言和意见等,以便为小组提出建议提供依据。三是要建立互相联系制度。主要应建立组织与代表的联系、代表与代表的联系、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代表小组长和代表与同级人大常委会或乡镇人大主席团及选举单位的联系制度。在联系制度中,明确规定联系的时间、次数、方式。四是代表活动反馈制度,每次活动后,及时收集主要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同级人大常委会,以便及时反映、交给有关部门办理和答复。五是代表活动通报制度。应定期书面通报一次各组及代表开展活动情况,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宣传典型。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小组学习、交流、视察调查、联系选民、代表述职等制度,促使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四)强化指导是主要推手
各级人大代表联络机构要加强对代表小组活动的指导,促进代表小组活动正常开展和活动质量的提高。一是指导代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代表工作部门应及时制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指导性意见,指导代表小组制订年度活动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活动有内容,事后有总结,让群众看到代表小组实实在在的活动效果。二是有选择性地参与代表小组活动,指导代表小组活动开展。为进一步提高代表小组的活动成效,代表工作部门要有选择性地参与代表小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了解代表小组活动的状况,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促进代表小组活动开展得更好。三是从创新活动模式上对代表小组活动给予指导。如组织代表小组长开展异地观摩代表小组活动,即在辖区范围内安排代表小组长到不同地方观摩学习代表小组活动的情况,通过观摩,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和做法,提高组织代表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