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五四”时期新文化建构的现代性方案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五四"文化转型时期,李大钊对中国文化所作的考察与抉择,其目的在于使传统文化借助于异域文化的碰撞与互渗,最终达到创造新文化的目标.文化建构的内在动因是创新意识的觉醒深化;新文化建构的途径是"创造性转换"、"理性借鉴"、"中西调和";新文化建构目标指向的转换是由"青春中华"到"第三种文明".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必须注意的十个重大政策问题:即贸易依存度问题,利用外资规模问题,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问题,要素成本上升与中国的竞争力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未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作文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感觉到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要么无话可写绞尽脑汁才写出那么几句,要么枯燥地记流水账。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其实,写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表达。在学习与生活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积累,丰富孩子的内心,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欲望。在培养学生乐于作文方面,我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一线教师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和作用,信息化教学也引起了数学界专家学者的重视。作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媒体——多媒体,是现代科技社会功能最强大的媒体,由于它具有激趣性、释疑性、增密性、形象性等特点,具有能动会变、声像并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等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引进了课堂之中。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与发展,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多媒体的应用出现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