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爱,话要好好说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什么
  名门闺秀初长成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杨绛
  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于北京,家人为她取名为杨季康。她是家中第四个女儿。她的父亲杨荫杭历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庭庭长、浙江省高等审判庭庭长,刚正不阿、浩然正气,对她性格的养成影响很大。
  杨绛从小热爱文学,一星期不看书,就觉得“一星期都白活了”。读大学第二年分科时,老师们都认为杨绛有条件学理科,她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在父亲的指点下,她终究不顾老师的惋惜和劝导,在文理之间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文科。学成后杨绛毕生从事创作和翻译,这也离不开父亲曾经的熏陶,因为父亲对她说:“与其写空洞无物的文章,不如翻译些外国有价值的作品。”还说:“翻译大有可为。”
  1928年,杨绛17岁,她一心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清华一遇牵出旷世爱情
  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
  1932年早春,杨绛本该读大四,东吴大学却因学潮而停课。杨绛毅然北上,终于圆了清华梦。仿佛冥冥中,清华园的钱钟书正在召唤着姗姗来迟的她。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初次偶遇,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吸引,恰巧两人在文学上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这一切使他们怦然心动,一段旷世情缘就此萌发……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之后,25岁的钱钟书和24岁的杨绛一起到英国牛津求学。他们经常出门散步后回到公寓里,拉上窗帘,彼此相对读书,而这种景象也一直出现在往后的岁月里。
  1936年暑假过后,杨绛发现怀孕了,钱钟书像个孩子一般对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如钱钟书所愿,上天赠给了他们一个可爱的女儿。在杨绛生产住院的时候,钱钟书一个人过日子,每天都会来产院探望并汇报他做了哪些“坏事”。比如打翻了墨水瓶染花了桌布、不小心把门轴弄坏,杨绛总会对他说:“不要紧,我会洗。不要紧,我会修。”这些事最后的确都被杨绛一一解决。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难怪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鲁评价杨绛“像一个帐篷,把身边的人都罩在里面,外面的风雨由她来抵挡。”钱母也由衷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钱钟书对于妻子的赞誉出了很多绝世金句,因此诗人辛笛说钱钟书有“誉妻癖”,钱钟书曾盛赞杨绛“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我们仨,天上团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杨绛《我们仨》
  爱女圆圆(钱瑗小名)出生时,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圆圆的小手小脚骨骼造型都像极了钱钟书,钱钟书闻闻女儿的脚丫,会故意做出呕吐的样儿,圆圆就笑出声来。钱钟书经常会把圆圆的毛笔、砚台、玩具等东西埋在女儿的被窝里,圆圆每晚睡觉前都要进行“扫雷”,有时还会叫妈妈杨绛来评理。圆圆夏天露着肚皮睡觉,钱钟书就在她肚皮上画个大脸,被杨绛一顿训斥,后来不敢再画。回国后,这个三口之家一直居无定所。1962年8月,一家人迁居干面胡同新建的宿舍,有四个房间,还有一个阳台,他们又添置了家具,终于有了一个舒适的家。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
  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1997年,已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的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这对二老的打击可想而知……1998年岁末,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杨绛在书中写道:“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生命之火点亮无数人心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人,再版达一百多万册。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102岁,她出版了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在中国作家榜上,她是年龄最大的上榜者,105岁高龄,仍精神矍铄,笔耕不辍。
  钱钟书留下的7万余页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也被杨绛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于2011年面世。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街道,一个全是三层楼老房子的宿舍小区,几百户中唯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她在这里已经生活了40余年。年过百岁的杨绛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高龄后,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还能弯腰手碰到地面,腿脚也很灵活。她长寿更多的秘诀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
  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5载岁月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就像她曾翻译的诗人兰德的诗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其他文献
被“穷养”的富二代  1981年出生的伊万卡,是特朗普与第一任妻子、滑雪运动员出身的捷克美女伊凡娜所生。与一般养尊处优的“富二代”不同,伊万卡从小就被父母要求自食其力。当别人家的孩子还抱着布娃娃沉迷于过家家的游戏时,6岁的伊万卡已经开始研究炒股。7岁的生日,她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颗钻石,那是爸爸送给她的礼物。但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伊万卡并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父母一直教育她,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从小
期刊
攀打工妹求升迁  2012年5月10日,石家庄某石油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金健,赴下属单位检查工作。中午,对方宴请李金健,席间,一个长着小虎牙的陌生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  下属单位领导私下告诉他:“女孩叫乔芸,是我们这里的临时工。虽长相平平,可大有来头,省石油公司的副总冯清就是她的表哥。”李金健内心顿起波澜……  时年33岁的李金健在石家庄农村长大,2002年大学毕业后,成为石家庄某石油公司一名基层干部
期刊
某资深职场前辈,在一次微醺之际告诫我:要留心身边那些对谁都好的人。因为对谁都好,所以,对谁都不好。越是这样的人,越要离得远些。  细细玩味,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越琢磨越觉得深不可测。  身边偏偏就有一位对谁都好的同事,从不曾见她对谁疾声厉色,也不曾见她说过谁的是非。公司来了新人,她会微笑着指点一二,不求回报。领导来视察,她也不卑不亢,几句奉承与玩笑都得体大方。同事间也都相处融洽,闲谈时总能找到合适的
期刊
百万字情书俘获女孩芳心  張威,1981年生于北京。他第一次表现出强大的创作能力,是为了追求一个在网络聊天室认识的女孩。  1999年,18岁的他利用暑假到央视国际网站打工。不久后的一天,他以“唐家三少”的别名,和同事一起进入网络聊天室玩,认识了一个名叫“蝶舞沧海”的女孩。他夸她的名字好听,很有美感,女孩却在网上告诉他,真实的自己又胖又懒还爱吃,与这个名字很不符。  当年7月20日,聊天室在北京组
期刊
从“富二代”到新“农二代”  1997年,20岁的章艳艳从沈阳国际商务学校毕业了。学习财务专业的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父亲章振波开办的公司里的“管钱人”。章振波早年开始从事贸易生意,一度做得风生水起,年收入百万余元。章家是村里最早富起来的,家境优越的章艳艳算得上是一个“富二代”。  然而,就在她打算跟著父亲踏踏实实地学习做生意的时候,深谋远虑的章振波却突然决定转行——搞农业生产。父亲的举动,一度让章
期刊
1  我准备嫁给赵明海的时候,我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赵明海哪里都好,就是太孩子气。32岁的人了,仗着一张娃娃脸,时不时跟你装无辜,眼睛忽闪忽闪地卖萌,这种男人怎么拿来当老公?  我哥说得振振有词,我竟无力反驳。  但冷静下来后,我仔细想了想,我之所以会爱上赵明海,不就是因为他和其他男人比起来,保留了成年人少有的善良和天真吗?  赵明海在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他所带的班级,常年考
期刊
【一】  结婚前,米菲還是做了一个决定,把手头的积蓄和父母塞给她的嫁妆钱一百余万元,用老妈的名字买了一份凭证式国债,放在了母亲手中。  这件事,米菲叮嘱老妈,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老爸。倒不是想隐瞒他什么,米菲只是不想老爸多想,毕竟,结婚证都领了,婚期近在眼前,她这种婚前“转移私人财产”的行为,放在任何人眼中,都不是那么妥当的。即便是凡事都宽纵米菲的老妈,也还是在转过头之后,轻轻叹了口气。  是
期刊
2016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一,过年的喜悦还洋溢在人们的脸上。然而,在郑州市晨达装饰家具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晨达公司)担任设计部经理的刘琼却未想到,她原本顺风顺水的职场生涯,却在这一天陡生波澜。  上午9点,公司总经理黄水涛召开中高层员工会议,他在会上强调当前装饰家具行业竞争形势严峻,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多方开拓业务渠道,为公司多做贡献。本以为会议很快结束,孰料黄水涛总结发言
期刊
跨国情缘,从拥抱一个流浪汉开始  美国老人吉姆退休前是一名机械师,他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次来中国。其间,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深深吸引了他。1996年夏天到郑州出差时,难抵酷热的吉姆曾因中暑而晕倒在街头。那天中午,他是被当地好心人喂豆汤救活的,接着大家还把吉姆送到了医院。回到美国后,他对中国一直念念不忘。  在吉姆的反复念叨中,妻子艾莉丝也对遥远的中国产生了兴趣。于是2006年,71岁的吉姆和老伴做
期刊
小鲜肉爱上失婚“二”媒人  2014年7月,古装电视剧《解忧公主》开机仪式上,担任女主角的张歆艺,第一次见到男主角袁弘。彼时张歆艺已为人妻,丈夫是新晋导演杨树鹏。张歆艺一直崇拜“有生活阅历,比我年长,有安全感”的成熟男人,此时的袁弘在她眼里,就是个“小鲜肉”。  张歆艺在演艺圈里是出了名的“二”,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整天自黑,乐在其中。进剧组不久,张歆艺也领教到了袁弘的各种“逗比”,两人俨然都是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