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作协小说方阵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友


  满震
  迟恒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收到唐诗和宋词各自发来的邀请短信:今晚在县城“农家乐”土菜馆一聚,务请光临,有事相求。他估计他们故意说“有事相求”是怕他找借口拒绝赴约。
  他们仨是高中时的同班同学。那时候全国文学热,他们仨因都爱好文学有共同语言而成为好朋友。課余他们如饥似渴地读文学书籍,谁要是从哪里借到了一本长篇小说,读完了总是马上转借给其他两人传阅,然后凑到一起畅谈读后感。他们写诗歌、写小说、写散文,谁要是完成了一篇稿子总是念给大家听,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进而修改提高,之后誊抄清爽装进信封,向省市报刊投寄。尽管总是石沉大海,更不要说发表,但他们毫不气馁,继续一篇接一篇地写,一篇接一篇地投,不达目标不罢休。正式报刊发表不了,他们就自己成立一个“蓓蕾”文学社,自办一个油印《蓓蕾》小报,自己发表。然后在班上分发,在墙报上张贴。他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将来成为一名作家。
  唐诗姓唐,但原名不叫唐诗;宋词姓宋,但原名不叫宋词;迟恒姓迟,原名也不叫迟恒。为了明志,他们分别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唐诗、宋词和迟恒。
  高中毕业后,他们天各一方。下放农村的唐诗全家落实政策回省城,唐诗成了旅行社职工;宋词顶父亲职,去了县财政局上班;迟恒考取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回镇中学当了语文老师。
  中学语文老师迟恒因对文学的酷爱的确做到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他每天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文学篇章,课堂外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名篇,汲取文学营养,同时动笔尝试小说写作,很快就在省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从此创作热情高涨,一发而不可收,一篇篇小说在省内外的文学杂志发表,一篇篇被各种名刊大刊转载或被各类权威选本收入,一次次获得省市乃至国家级的文学创作奖。出版了小说集,先后加入市作协、省作协和中国作协。省市作协还联合为他举办了作品研讨会。他一时名声大振,成了有影响力的知名作家。
  唐诗呢,在旅行社的工作很出色,因业绩突出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后被提为中层干部,再后来升为旅行社一把手。集体企业改制后,他干脆买下了旅行社创建旅游公司,成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适逢全国大兴旅游业,水涨船高,旅游公司业务红火,唐诗成为资产上亿的大老板大富豪。
  大老板大富豪唐诗邀请高中全班同学聚会。在酒桌上,唐诗问迟恒:“写一篇小说能得多少稿费?”迟恒说:“几百块钱吧。” 唐诗说:“现在好多公职人员辞职下海。老同学这饿不死胀不昏的破老师也别干了,不值钱的破小说也别写了,干脆到我公司来吧,我给你一个部门经理,年薪二十万。”迟恒笑笑说:“谢谢唐总的好意。不过我想告诉唐总,我写小说根本就不是图的几个碎银子,我图的是精神享受。”唐诗有点不屑地看着他说:“哦,原来我们的老同学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雅之人!”
  迟恒感觉出他们之间的距离。
  再说说宋词。宋词在财政局的工作也很出色,因业绩突出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一路顺风顺水,从普通科员到副科长,到科长,到副局长,直至局长,时年才过不惑。真个官运亨通,春风得意。
  财政局局长宋词组织高中全班同学聚会。在酒桌上,宋词问迟恒:“现在还写小说吗?”迟恒点点头。宋词说:“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年轻时的那个年代了,现在没有多少人还有兴趣捧个杂志或者拿本书在那里读了!你还在几十年如一日地写,有意思吗?”迟恒:“那我不管,我自己快乐就行。”宋词又问他:“你想不想弄个校长当当或者到教育局弄个科长什么的当当?我和你们局长是朋友,可以帮你运作一下。”迟恒说:“谢谢宋局长关心。我觉得自己不是当官的料,我还是安安逸逸当我的老百姓吧。” 宋词嘲笑说:“真是一个书呆子。”
  迟恒感觉出他们之间的距离。
  唐诗、宋词、迟恒,一个在省城,一个在县城,一个在镇上,除了几次同学聚会,几十年来也很少联系。如今都已年近花甲,突然约见,还说“有事相求”。迟恒很感纳闷,一个大老板,一个大局长,能有什么事求我一个小人物呢?
  迟恒按时来到县城“农家乐”土菜馆,见包间里只有唐诗、宋词两人。唐诗、宋词起身上前,一左一右拉着他的手,热情地招呼:“热烈欢迎大作家光临!”迟恒问:“就我们仨?没有其他同学?”宋词说:“今天的聚会,老唐原先打算安排在省城,怕你嫌远不肯去。后来我们想就着你在镇上,又不想你做东。最后决定折中一下,就安排在县城了。今天的聚会就我们仨。主题是:共同回忆我们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回忆我们的‘桃园三结义’,重温我们的青春梦想。”唐诗说:“是啊,那时候,我们读小说,我们编《蓓蕾》报,我们办诗歌朗诵会,我们做‘作家梦’。那时候,我们真是意气风发激情飞扬!”
  迟恒说:“你们不是说有事求我吗?你们一个大老板,一个大局长,我一个教书匠,我能帮你们什么忙呢?”
  唐诗说:“这事吗,你肯定能帮上忙,且听我慢慢道来。我这大半辈子都在商场奔波劳碌,赚的钱是下辈子也用不完,但我觉得身心疲惫,活得空虚乏味。马上就要到了退休的年龄,我打算把企业完全交给儿子打理,全身而退。退休后总得干点什么吧?整天打麻将也实在没什么意思。干什么好呢?我忽然想到我们高中时代的梦想,现在我们已经是‘老骥伏枥’,能不能重拾旧爱,重温旧梦呢?”
  宋词说:“我马上也将退休。退休后做什么呢?学个乐器吧,一点基础也没有;学书法吧,我这字写得像鳖爬似的;学画画吧,觉得太难。想来想去想到我们高中时代的梦想,我为何不重拾旧爱再做一回‘作家梦’呢?我们敬佩你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羡慕你文学创作的成就。坦白地说,我俩今天约见你,就是想拜你为师,请你不吝指教,让我们的余生能像你那样追求精神享受,活得高雅一些。”
  迟恒一下感觉出他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近了,他太开心了:“虽然你俩不一定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作家,但你们能重新看上我们神圣的文学事业,这很值得点赞,也让我非常高兴。来,为了庆祝两位的‘回归’,我们共同干一杯!”   “这么说你是答应了?” 唐诗宋词有点激动,双双起立,举杯:“我们敬老师!”

我有一个梦想


  方塘
  确切地说,这个梦想萌发在十六岁的那年夏天。王大强把三毛的一本书偷偷放在我課桌的抽屉里,我用了三节数学课就看完了它,当我盯着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那个我永远解不出答案的几何图形,把它想像成了通往撒哈拉沙漠地图的时候,一个粉笔头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抛物线,正中我的脑门,“张翠花,想什么呢?!”撒哈拉沙漠瞬间变成数学老师怒气冲冲的脸。
  这个梦想我跟谁都没说过,王大强也没说。我知道王大强喜欢我,经常偷偷往我抽屉里塞东西,零食,闲书啥的,但我还是不喜欢他,他不是我想像中浪漫爱情的男主角,相差太远,特别是那天他爹把他从教室里叫出去,兜头就是一巴掌:“你个兔崽子,让你去集上卖鸡蛋,你把钱卖哪去了?”王大强那张鼻涕连着眼泪的脸,让我好几天不想吃抽屉里的零食。
  十八岁那年我吃了很多颗王大强塞进抽屉里的大白兔奶糖,看了好几本三毛的书,等着我的是高考落榜的消息。我拎着铺盖从学校回到家,我爹勉强从屋里出来,虎着脸说:“回来了,也好。”我娘则把院子里的鸡撵得乱跳,“我让你跑,有能耐你飞去啊?”整个夏天,我躲在屋里,不见人,屋外明晃晃的太阳当空照着,树上的蝉一声比一声叫的紧,催什么呢?那个梦想整天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摸摸口袋,连到县城的车票钱都没有。夏天结束的时候,我拎着行李出门,不是去实现梦想,而是去县城的一所中学复读。我要上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攒下足够的钱,然后跟三毛一样,背起行囊,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正如我所愿,上了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貌似体面实则无趣的工作。我攒了一些钱,没有去实现梦想,而是用来归还每月雷打不动的贷款。当然,我结婚了,跟李玉树结的,李玉树是我第三十一个相亲对象,相到第三十次的时候,我出门都有一种恐惧,小城就那么大,走几步碰见一熟人是很有可能的事,“哟,这姑娘不是跟咱相亲的那位吗?”尴尬知道吧。最终敲定李玉树,主要李玉树跟王大强长得有点像,不是我喜欢王大强,主要是面熟,相处起来少了别扭感。
  忙忙碌碌的生活让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忘记了那个梦想,倒是有几次梦到了王大强的大白兔奶糖。后来王大强真的又送了我大白兔奶糖,不是几颗,是一盒,是我主动跟他要的,他说要送我房子,并想把他送给我。当时他已是个成功的商人,不但有钱,而且有随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时间。真的,他没骗我,我在他QQ空间里看到他去过很多地方的照片,世界各地几乎跑遍了。我跟王大强说:“人财就算了,我的人品你不是不知道,当年吃了你那么多颗糖,连手都没让你碰过。你还真没记性,我可保不准让你人财两空。你真的要送点什么,就送我大白兔奶糖吧。”
  那个包装异常精美的大白兔奶糖,我看了好久都没舍得打开。那天终于打开来,剥了一颗放进嘴里,竟然没了当年的味道,原来味道也是有保质期的。我把剩下的奶糖连同精美的盒子放到储物间里,不再碰它。
  日子不咸不淡地过着,直到那天晚上,我在单位统计完报表上最后一行数字,回到家,吞完冰凉的饭菜,收拾好一片狼藉的厨房,见李玉树正在房间里,一脸甜蜜,见到我,立马将他第十八个网络红颜聊天的模式切换成“斗地主”。那一刻,我的那个梦想像只小兽一样,一路跳跃着扑进我脑海里。我脱口而出:“李玉树,我要出去一段时间,或许一个星期,或许一两个月。”李玉树甜蜜的脸瞬间切换成阴阳怪气的模式,“跟谁出去啊?”我有抽他的冲动,“你以为我是你啊?”李玉树的脸开始愤怒,“我怎么了,我也就是上网玩玩而已,你倒跟我玩真的了,那个王大强是吧,很好,有钱,贼心不死,你走是你的权利,回来可由不得你。”我快气疯掉了,那么一个美好的梦想,却被编排得如此不堪。我没有走。实现梦想得有好心情,那是一场快乐之旅,决不是离家出走。那天晚上,我决定在实现我的梦想前,先把跟李玉树的婚给离了。
  后来我发现,跟李玉树离婚比实现梦想还要困难得多。李玉树依然是我名义上的丈夫,我也很少再去想那个梦想,渐渐地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还有过那么一个美丽的梦想。
  组稿人:满震
  责任编辑:苏牧
其他文献
博尔赫斯会激活我们的文学意识,在这一方面,所有的作家均无法与其比拟,他比任何人都走得深走得远。博尔赫斯不仅改变了人们写小说的方法,而且改变小说的内容和我们对于小说的认识。  博尔赫斯写下了《的作者彼埃尔·梅纳德》,它是博尔赫斯写作生涯的一个分水岭,表达了某种疲惫与怀疑之感,“在一个长长的文学时期之后到来”的感觉。这篇小说是一个玩笑,也是一个自我嘲讽。梅纳德太有哲学修养而不能成为一位诗人,同时又太有
期刊
宗璞导读:《哈代诗选》  念他的诗,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会无例外地注意到一个永恒的问题,那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遍及全世界,贯穿全人类的历史。它也是歌德、莎士比亚、屈原、杜甫的问题。它也是你、他和我的问题。哈代想要解释它,说明它,并做出自己的回答。  从哈代诗集的第一页起,那个问题“生命是否沉重?”便已经提出,悄悄地一直说到最后一页。阿来导读:《沙乡年鉴》  这是第三次读利奥波德了。他,利奥波德的《
期刊
1  连续四天夜里,无论张姐什么时候睡觉,总能听到凄厉的猫叫声。  张姐本名叫张丽,张姐是她做生意时别人对她的尊称。晚饭后,张姐端坐在镜前,蓬松盘起的秀发乌黑发亮,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嘴唇上的淡粉唇彩轻薄生光。耳垂上挂着两个银白长叶状耳环,左手手腕上套着细细的红手镯。张姐最喜欢做的两件事之一就是拾掇自己,以及妆扮身边人。虽然她算不上大美人,但体态姣好。在她身上,地摊货也能穿出大牌的感觉。张姐认为把
期刊
亘古的山,因寺得名  香火缭绕,暮鼓晨钟  彩虹明镜,舍利塔影  端正千里而来的衣纽鞋身  千佛岩左手研磨品外之茶  右手展开桃花扇  一线天下,桃花涧季季流淌  李香君隐居的谒语  霜打枫正红,天寒松更坚  话山亭岁岁诉说  一九三七年冬,深嵌花岗的青锋剑  挺身而出,从倭刀下拯救两万生灵  始皇登临处,我辈复登临  东指龙潭深港,晨珠约会星船  西望石城灯火,穿越南朝烟雨  南边仙人去了,书香
期刊
代复一代羞于履历示人  洪武年间“外十三”城门之一  ——姚坊门  清末修造“沪宁铁路”英人错译  ——尧化门  六七十年代车辆颠簸过客惊呼  ——摇晃门  无可奈何一座门  孰是孰非莫名其妙  秋去冬来贫瘠落后着  小镇和小镇人  含冤抱屈的土城头  退隐去伸延  门里门外  踱步着漫长无助探问  终于  四十年前一道惊雷  唤醒聚宝山太平山银贡山  迎向扬子江  势如破竹地呼啸奔腾  新尧路、
期刊
搜索老街上百度,  搜到这棵梧桐树:  胡须在地底下延展  青春在云层里扶疏。  民国至今的地方志,  去问这棵悬铃木。  年轮就是二维码  请你扫描再登录:  篱笆墙、卵石路,  蒸儿糕、货郎鼓;  儿童嬉戏水塘边,  黄包车待客树阴处……  也曾见  铁蹄踏破“和平门”  鬼子进村狂杀戮,  女人躲、娃儿哭,  昭和军刀沾血污,  梧桐忧伤心里枯……  多少回战火烧,天灾苦  多少次拔根风、障
期刊
站在八卦洲头  我看着脚下的江水滔滔  不知何时  江水悄悄地漫过航标广场上的底座  江面比以往宽阔了  江水的浮力比以往强劲  透过滔滔江水  我仿佛看见  水面下的螺旋桨愉快地旋转着  老黄牛般的江水轻松了  一艘艘巨轮在江水的托举下  经过八卦洲  驶向远方,驶向五洲四洋  此时,我终于明白  为什么把长江称之为黄金水道  那波涛上每一次金色的起伏  都在积累着财富  望着远去的巨轮  我不
期刊
江波之上  蓝天之下  顾盼生辉的  一双明眸  饱览江山秀色  纵观世纪风云  透过南京眼  我看见  引领历史潮流的  渡江战役浩荡的风帆  标志时代高度的  河西新城崛起的楼群  透过南京眼  我看见  一座座长江大桥宛如排扣  拉近江南江北的距离  一排排港口吊机伸出巨臂  拓展连通四海的路津  透過南京眼  我看见  山水城林  天工钟毓的佳境  强富美高  科学发展的愿景  透过南京眼
期刊
东:金阁  许多年前,一个长辈给我讲了“南泉斩猫”的故事。当时我似懂非懂,只感到这个故事,有着某种残忍的魅力。后来,在《金阁寺》再三读到这个故事,方知道它的出处来自《碧岩录》,觉得极玄妙。一只猫所代表的欲望诱因,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被斩绝。这本小说中,数次有关于此的思辨。猫的隐喻,已超越了自我的迷妄与欲念,而成为美的凝聚本身。“它可委身于人,又不属于任何人”,如赵州的智慧,参透对它的消灭,也只可流于形
期刊
何同彬  青年批评家,《钟山》杂志副主编  苏童  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何同彬:你的小说处女作《第八个是铜像》,发表在《青春》1983年第7期,尽管你后来认为“这篇小说极其幼稚,没有什么可看的”,甚至因为时代的原因,“有些不太好的东西”,但你始终没有回避那次发表给你带来的巨大的愉悦,包括写作自信的提升。你曾经这样生动地描述当时的心情:“那时的《青春》在全国很有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