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的货币供应量也连年增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促进货币供给的增加,还是货币供给的增加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了。本文将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选取1986到2007年共22年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GDP;经济增长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货币供应量也连年增加。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以9%左右的高速增长,货币发行速度也明显加快,年增长幅度分别为7.10%、9.62%、10.93%、11.57%、10.13%、12.05%和16.99%,远远超过GDP的增长幅度。有人认为是货币供给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有认为是经济增长带动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那么在中国,那么是经济增长带来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呢,还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拉动了经济增长。本文将通过对1986-2007年货币供应量和GDP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数据分析
通过观察1986-2007年GDP与货币供应量变化的曲线,我们可以发现,M2和M1的变化趋势与GDP基本保持一致,M2的变化率明显大于GDP的变化率;而M1的变化率则小于GDP的变化率。但是在有些年份,其变化也存在一些相反的情况,比较明显的就是九十年代后期,GDP的变化方向与M2完全相反。在八十年代后期,GDP与M0、M1、M2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甚至GDP还略高于M2,但进入九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M2增速开始加快,逐渐超过了GDP。而M1虽然也有所增加,但是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远大于M0的增幅,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伴随着GDP的增长日益扩大。
1988-1990年曲线的波动趋势比较明显,GDP骤然下降,M0、M1曲线变化趋势与GDP保持一致,同时下降,而M2则呈反方向变化,上升趋势比较明显。但M0与GDP的增长趋势并不是一直都保持一致,在这中间也出现个别年份相反的情况。如:1986-1987年、1996-2000年都出现了GDP与MO相反趋势的波动。这些不一致情形的出现和几乎都与当时货币政策的重大举措有极大关系,如1986-1988年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而实行货币紧缩政策,使得GDP与M0呈相反方向变化。
从2003年开始,货币当局决定把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M2的增幅因此大大提高。近年来于经常和资本账户的持续“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大量基础货币流入市场,货币供给的增幅远远高于GDP的增幅。
三、实证分析
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否则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首先必须对各指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首先对M0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对序列本身检验存在单位根,调整为一阶差分后仍然
出现单位根。调整为二阶差分后,检验结果平稳,不存在单位根,满足序列平稳性要求。
对GDP进行单位根检验,在取2阶差分时不存在单位根,数列平稳符合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条件。对GDP和M0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结果如下:
通过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M0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为0.01小于标准值0.05,所以检验结果显著,M0是GDP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结论成立。而GDP不是是M0的格兰杰原因关系的P值为0.35远大于0.05。因此检验结果不明显,GDP不是引起M0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用同样的方法对M1和M2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可以发现数据序列不平稳、存在单位根,不符合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条件。为了使数据平稳,并使数据序列保持一致,所以在检验前对GDP、M1和M2分别取时间对数,再对数据进行二阶差分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符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条件,所以可以对取时间对数后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InGDP是InMl的格兰杰原因的检验结果不明显,而InM1不是InGDP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为0.01,检验结果明显,所以可以得到如下结论:InM1是InGDP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InGDP不是InM1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InM2与In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当进行检验时两者的默认时间滞后期为2时,InM2和InGDP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明显;当时间滞后一期以后,InGDP不是InM2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为0.07,检验结果不明显,所以lnGDP不是inM2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inM2不是InGDP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为0.001,检验结果明显,所以inM2是InGDP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当时间滞后期再增加时,两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明显。
四、结论
M0是流动中的现金,代表着市场上的现实购买力,所以M0对当期的经济影响更为显著一些。M0与GDP曲线的吻合性较差,如果将其滞后就会发现其不吻合处更多。这表示M0对GDP增长的滞后期短,对当期GDP增长的作用比M1、M2更为强烈一些。而M2对GDP的影响则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果将M2滞后一期(这与检验结果相符),就会发现二者曲线几乎相同。这说明M2对经济的货币效应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会发挥作用。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政策执行的时滞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变化,而经济增长的变化却不是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所以,货币当局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改变货币供给,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合理搭配,避免单纯依靠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大起大落,从而导致流动性过剩,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GDP;经济增长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货币供应量也连年增加。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以9%左右的高速增长,货币发行速度也明显加快,年增长幅度分别为7.10%、9.62%、10.93%、11.57%、10.13%、12.05%和16.99%,远远超过GDP的增长幅度。有人认为是货币供给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有认为是经济增长带动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那么在中国,那么是经济增长带来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呢,还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拉动了经济增长。本文将通过对1986-2007年货币供应量和GDP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数据分析
通过观察1986-2007年GDP与货币供应量变化的曲线,我们可以发现,M2和M1的变化趋势与GDP基本保持一致,M2的变化率明显大于GDP的变化率;而M1的变化率则小于GDP的变化率。但是在有些年份,其变化也存在一些相反的情况,比较明显的就是九十年代后期,GDP的变化方向与M2完全相反。在八十年代后期,GDP与M0、M1、M2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甚至GDP还略高于M2,但进入九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M2增速开始加快,逐渐超过了GDP。而M1虽然也有所增加,但是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远大于M0的增幅,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伴随着GDP的增长日益扩大。
1988-1990年曲线的波动趋势比较明显,GDP骤然下降,M0、M1曲线变化趋势与GDP保持一致,同时下降,而M2则呈反方向变化,上升趋势比较明显。但M0与GDP的增长趋势并不是一直都保持一致,在这中间也出现个别年份相反的情况。如:1986-1987年、1996-2000年都出现了GDP与MO相反趋势的波动。这些不一致情形的出现和几乎都与当时货币政策的重大举措有极大关系,如1986-1988年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而实行货币紧缩政策,使得GDP与M0呈相反方向变化。
从2003年开始,货币当局决定把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M2的增幅因此大大提高。近年来于经常和资本账户的持续“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大量基础货币流入市场,货币供给的增幅远远高于GDP的增幅。
三、实证分析
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否则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首先必须对各指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首先对M0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对序列本身检验存在单位根,调整为一阶差分后仍然
出现单位根。调整为二阶差分后,检验结果平稳,不存在单位根,满足序列平稳性要求。
对GDP进行单位根检验,在取2阶差分时不存在单位根,数列平稳符合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条件。对GDP和M0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结果如下:
通过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M0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为0.01小于标准值0.05,所以检验结果显著,M0是GDP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结论成立。而GDP不是是M0的格兰杰原因关系的P值为0.35远大于0.05。因此检验结果不明显,GDP不是引起M0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用同样的方法对M1和M2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可以发现数据序列不平稳、存在单位根,不符合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条件。为了使数据平稳,并使数据序列保持一致,所以在检验前对GDP、M1和M2分别取时间对数,再对数据进行二阶差分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符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条件,所以可以对取时间对数后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InGDP是InMl的格兰杰原因的检验结果不明显,而InM1不是InGDP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为0.01,检验结果明显,所以可以得到如下结论:InM1是InGDP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InGDP不是InM1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InM2与In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当进行检验时两者的默认时间滞后期为2时,InM2和InGDP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明显;当时间滞后一期以后,InGDP不是InM2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为0.07,检验结果不明显,所以lnGDP不是inM2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inM2不是InGDP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为0.001,检验结果明显,所以inM2是InGDP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当时间滞后期再增加时,两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明显。
四、结论
M0是流动中的现金,代表着市场上的现实购买力,所以M0对当期的经济影响更为显著一些。M0与GDP曲线的吻合性较差,如果将其滞后就会发现其不吻合处更多。这表示M0对GDP增长的滞后期短,对当期GDP增长的作用比M1、M2更为强烈一些。而M2对GDP的影响则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果将M2滞后一期(这与检验结果相符),就会发现二者曲线几乎相同。这说明M2对经济的货币效应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会发挥作用。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政策执行的时滞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变化,而经济增长的变化却不是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所以,货币当局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改变货币供给,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合理搭配,避免单纯依靠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大起大落,从而导致流动性过剩,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