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来源 :贵州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l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运用于急诊外科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价值。方法 依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急诊外科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纳入的120例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其中60例接受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为研究组,另60例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研究组院内转运成功率96.67%高出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运时长短于对照组,且对沟通服务、操作能力、途中护理的满意度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运用于急诊外科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转运的成功率,并减少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高,同时缩短院内转运时长,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正>家具依附于建筑,是建筑功能的延伸,如果建筑的最佳功能是身心两安,那么家具的最佳功能就是舒适、高效和美观,它让人类可以文化地生活,也可以诗意地栖息。中国家具制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历了由简陋至繁美,重实用与观赏相结合的演进过程。尽管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席地而坐"习惯直接影响到家具的形制,但这并不能阻挡中国家具稳步向前发展的步伐。
期刊
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一线细胞,其死亡形式-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过度形成过程中因释放大量胞内成分而参与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原暴露、免疫耐受缺失为特征,且目前治疗仍以改善症状为主,如能抑制自身抗原产生将为其根治提供新的可能。本文主要对参与NETs形成的分子进行综述,包括ROS、PAD-4、自噬以及相关信号通路,以期促进NETs相关疾病治疗策略的开
<正>盲盒发展历程日本明治末年·百货公司推出福袋,其中产品消费者事先不知情,是处理尾货的营销方式。1970-1980年·汲思于福袋的扭蛋诞生,为日本万代首创。1990年·中国"集卡营销"营销出现,是盲盒营销模式的首次本土实践。
期刊
<正>话剧《主角》是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之后,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又一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小说的舞台剧。综观“茅奖三部曲”,深刻的时代反思、沉郁的人性思辨、恢宏的史诗风格是其一以贯之的审美风貌,体现了这一团队创作理念的自觉。而相对于前两部作品,《主角》又在叙事结构、立意开掘、舞台风格诸方面有独特之处。该剧遵循原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形象谱系,表现忆秦娥从放羊娃、烧火丫头成长为一代秦腔名角的人生
期刊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影响育龄女性健康的良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免疫功能紊乱在其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日渐引起重视,其中巨噬细胞至关重要。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血管生成、损伤修复、神经新生及铁过载中均起到关键作用,共同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该文就巨噬细胞亚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本文提出了当下非遗文化产业传播发展的可行性方案;研究以可视化数字技术为服务基准,借鉴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伦理学等多方交叉学科,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判别用户对非遗文化产业传播的消费需求,并通过该需求进行理论博弈搭建需求模型从而为后续可行性传播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探讨数字化时代下非遗文化传播,权衡传统传播与技术传播下的二者平衡关系,使非遗文化传播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人本至上—拟人化互动—双向
近代中文“民族”一词通过对古汉语、英语、俄语“民族”词汇语义的继承、借贷完成其从古典义向现代义向的转换,近代中国急遽的社会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建构赋予了中文“民族”概念以现代性、政治性内涵。中文“民族”一词在经历了复杂的话语竞争后进入近代中国族类话语系统,并通过持续中国化“民族”概念论述、话语建构加以定型。中文“民族”词汇语义的生成、演化史揭示了中文“民族”概念演化与社会变迁、民族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与落实对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打破行业发展困境,公立医院必须要改变固有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业财融合,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然而,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在管理理念、体制建设、信息化投入等方面相对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甚至影响了医院正常的运营管理工作。本文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研究医院推进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目的:探讨基于病人参与框架的老年跌倒预防策略在脑梗死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我院116例脑梗死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行常规跌倒预防措施,观察组实施基于病人参与框架的老年跌倒预防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跌倒风险、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防跌倒自我效能、高危跌倒评估准确率、跌倒发生率及病人满意率。结论:干预后,观察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