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它是一颗参天大树。”智障的孩子更是一颗特殊的种子,自从本班接收一名智障儿童起,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关爱,就一定会收获特别的惊喜。经过一学期的探索,笔者觉得可以从这些方面帮助智障儿童更好适应小学生活:“扫描全景”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聚焦细节”精心設计方案操作实施;“曝光补偿”适时反思成败,规划远景。面对特殊的孩子,应该怀着“平常而又不普通”的心。“平常”是公平地对待,真正地把他当作学生中的一员,让其享受平等和公正。“不普通”是用更深层的爱去帮助他。
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智障儿童的情况更隐秘,需要通过广泛调查,才能准确、深入了解。只有掌握一手资料,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
仔细观察,掌握基本情况 池凌亮(化名)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9岁男孩,家住龙游县罗家乡。入学时,沉默寡言,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自控力差,特别好动,喜欢在白纸上胡乱涂画些没有主题的线条,有时会有些危险的举动。基本不和别人说话,老师和他说话只是偶尔以点头、摇头作答。放松高兴时会笑并常伴着尖叫,忐忑时表现出惊恐。
深入了解,掌握背景资料 池凌亮的家庭状况:父母均是初中毕业,在县城经商。父母对孩子充满耐心和期待,祖辈对孩子非常溺爱。身体状况:身体弱小,年龄比同伴大两岁,身高和体重却低于班级平均。比较挑食,有慢性肠胃炎,当紧张或新到一个环境时常会严重呕吐。协调能力差,不会跳绳,慢跑时常会打趔趄,下楼梯时是“一步作两步走”,并一定要扶着栏杆。行为状况:胆小,遇到生人马上躲。表达能力差,不主动和同学谈。一旦熟悉之后,却玩得非常疯狂,下课时常常缠着边上的同学追跑玩耍。
开展检测,掌握能力情况 池凌亮的智商检测:杭州儿童医院检测的结果是实际年龄9周岁,智力年龄小于5岁3个月。学业能力分析:识记能力差,一节课只能记住一两个字,且易遗忘。作业从不做,有时能抄写拼音,但写得凌乱,无章法。简单的连线题,也不会。朗读時,远看他的嘴巴在动,走近就不读,因为一篇儿歌里他只认识一两个字。
设计方案实施操作
笔者着手帮助池凌亮解决四个问题:物色专门伙伴监督他的行为,提高生活能力;学会安静,慢慢培养他的注意;精心组建小组,让组员帮助他融入集体中;鼓励夸赞,激发兴趣。
结交伙伴,提高生活能力 池凌亮的平衡协调能力差,容易摔跤,但喜欢追跑。我给他挑选了两个玩伴。班长小研和组长小彬,文静的女孩和活泼的男孩。下课,由班长陪他玩耍、看图画书、拼图……尽量避免激烈的追跑。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则由小彬陪他,带他在操场上运动,既尽情放松,又能照顾安全。
互相帮助,学会自理 在他周围安排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他能观察到同伴是怎么整理物品,同时提醒周围的同学多关注他,有困难时及时帮助。如衣服穿反了,同学会帮助,红领巾怎么戴,开水瓶怎么盖……同伴关怀备至,他在享受中慢慢提高自理能力。
特别照顾,感受温暖 大课间活动下楼梯时,笔者亲自牵着他的手排在队伍最前面,一来防止他摔跤,二来让全班学生体会要关爱弱小。放学走队,笔者教他整理并背好书包,每次牵着他的手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能感受他的雀跃。
组建小组,感受集体生活
精心组建小组,寻找归属。对于池凌亮所在的小组,笔者是精心安排的。除了考虑个子高矮,学习能力强弱,更多要考虑孩子的性格互补。这个小组里有文静的,也有活泼的,还有自理能力特强的。性格既有外向型又有内向型的,既有与池凌亮互补的,也有与他相近的。这样他既不会陌生,又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积极加入活动,体验快乐。积极让他参加集体活动很重要。开学初遇上全县“入队仪式观摩活动”,在全县的大队辅导员和团县委领导面前,笔者真担心他冷不防的尖叫打乱整个氛围。当告诉他不要参加集会时,穿着新校服一脸兴奋的他顿时变得失落。恻隐之心顿起,又让他参加了集会。很欣慰,他除了拉拉边上同学以外没有引起大的骚动。笔者很庆幸自己当初的改变。在后来的运动会上,我也让他参加了队列的行走。让他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也培养他集体观念。尽管他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但他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快乐。
为了激发他学习兴趣,让他尽可能多地学知识,提高认知能力,我和任课老师携手互助。降低要求、放慢速度、降低难度、鼓励参加各种活动。
适时反思,规划远景
反思及时更正,是研究获得成功的保障。规划远景,确定研究方向是研究成功的风向标。
反思成败 现在,池凌亮基本能按照学校的行为习惯去做。在生活中基本做到生活自理,他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在笔者帮助下能画简单图形。独处的时间少了,能和同学说话、游戏,完成生字抄写作业,能数1至100的数字。
规划远景 池凌亮进步了,在教师、学生、家长的努力下,终于散发那缕独属于他的“芳香”。
随着年级升高,课程难度加大,他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随着岁数增加,他又有什么变化?对教师又有什么要求?这些都是笔者下一步思考研究的方向。作为园丁,最盼的是属于每个人独特的芳香,哪怕是微弱飘逸的那一缕……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桥下小学)
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智障儿童的情况更隐秘,需要通过广泛调查,才能准确、深入了解。只有掌握一手资料,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
仔细观察,掌握基本情况 池凌亮(化名)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9岁男孩,家住龙游县罗家乡。入学时,沉默寡言,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自控力差,特别好动,喜欢在白纸上胡乱涂画些没有主题的线条,有时会有些危险的举动。基本不和别人说话,老师和他说话只是偶尔以点头、摇头作答。放松高兴时会笑并常伴着尖叫,忐忑时表现出惊恐。
深入了解,掌握背景资料 池凌亮的家庭状况:父母均是初中毕业,在县城经商。父母对孩子充满耐心和期待,祖辈对孩子非常溺爱。身体状况:身体弱小,年龄比同伴大两岁,身高和体重却低于班级平均。比较挑食,有慢性肠胃炎,当紧张或新到一个环境时常会严重呕吐。协调能力差,不会跳绳,慢跑时常会打趔趄,下楼梯时是“一步作两步走”,并一定要扶着栏杆。行为状况:胆小,遇到生人马上躲。表达能力差,不主动和同学谈。一旦熟悉之后,却玩得非常疯狂,下课时常常缠着边上的同学追跑玩耍。
开展检测,掌握能力情况 池凌亮的智商检测:杭州儿童医院检测的结果是实际年龄9周岁,智力年龄小于5岁3个月。学业能力分析:识记能力差,一节课只能记住一两个字,且易遗忘。作业从不做,有时能抄写拼音,但写得凌乱,无章法。简单的连线题,也不会。朗读時,远看他的嘴巴在动,走近就不读,因为一篇儿歌里他只认识一两个字。
设计方案实施操作
笔者着手帮助池凌亮解决四个问题:物色专门伙伴监督他的行为,提高生活能力;学会安静,慢慢培养他的注意;精心组建小组,让组员帮助他融入集体中;鼓励夸赞,激发兴趣。
结交伙伴,提高生活能力 池凌亮的平衡协调能力差,容易摔跤,但喜欢追跑。我给他挑选了两个玩伴。班长小研和组长小彬,文静的女孩和活泼的男孩。下课,由班长陪他玩耍、看图画书、拼图……尽量避免激烈的追跑。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则由小彬陪他,带他在操场上运动,既尽情放松,又能照顾安全。
互相帮助,学会自理 在他周围安排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他能观察到同伴是怎么整理物品,同时提醒周围的同学多关注他,有困难时及时帮助。如衣服穿反了,同学会帮助,红领巾怎么戴,开水瓶怎么盖……同伴关怀备至,他在享受中慢慢提高自理能力。
特别照顾,感受温暖 大课间活动下楼梯时,笔者亲自牵着他的手排在队伍最前面,一来防止他摔跤,二来让全班学生体会要关爱弱小。放学走队,笔者教他整理并背好书包,每次牵着他的手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能感受他的雀跃。
组建小组,感受集体生活
精心组建小组,寻找归属。对于池凌亮所在的小组,笔者是精心安排的。除了考虑个子高矮,学习能力强弱,更多要考虑孩子的性格互补。这个小组里有文静的,也有活泼的,还有自理能力特强的。性格既有外向型又有内向型的,既有与池凌亮互补的,也有与他相近的。这样他既不会陌生,又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积极加入活动,体验快乐。积极让他参加集体活动很重要。开学初遇上全县“入队仪式观摩活动”,在全县的大队辅导员和团县委领导面前,笔者真担心他冷不防的尖叫打乱整个氛围。当告诉他不要参加集会时,穿着新校服一脸兴奋的他顿时变得失落。恻隐之心顿起,又让他参加了集会。很欣慰,他除了拉拉边上同学以外没有引起大的骚动。笔者很庆幸自己当初的改变。在后来的运动会上,我也让他参加了队列的行走。让他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也培养他集体观念。尽管他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但他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快乐。
为了激发他学习兴趣,让他尽可能多地学知识,提高认知能力,我和任课老师携手互助。降低要求、放慢速度、降低难度、鼓励参加各种活动。
适时反思,规划远景
反思及时更正,是研究获得成功的保障。规划远景,确定研究方向是研究成功的风向标。
反思成败 现在,池凌亮基本能按照学校的行为习惯去做。在生活中基本做到生活自理,他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在笔者帮助下能画简单图形。独处的时间少了,能和同学说话、游戏,完成生字抄写作业,能数1至100的数字。
规划远景 池凌亮进步了,在教师、学生、家长的努力下,终于散发那缕独属于他的“芳香”。
随着年级升高,课程难度加大,他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随着岁数增加,他又有什么变化?对教师又有什么要求?这些都是笔者下一步思考研究的方向。作为园丁,最盼的是属于每个人独特的芳香,哪怕是微弱飘逸的那一缕……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桥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