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治疗 推拿治疗
笔者采用俯卧后伸牵引推拿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研究组70例患者均来自省盲按中心。均由CT或MR明确诊断。治疗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0~54岁,平均43.6岁;病程最短5d的,最长10y。对照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2-60岁,平均48.2岁;病程最短3d,最长12y。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①推拿疗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先用双手拇指点按双侧腰眼穴1-3分钟,再在腰阳关穴点按2分钟左右。两穴按压的力度都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佳:然后用掌根从上到下直推两侧华佗夹脊穴3-5遍,以热为度,并施以滚法、揉拿法、肘压法于腰背部及患侧下肢作8-15min,指压或肘压痛点及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②俯卧后伸牵引法:自制牵引床,患者俯卧位,用枕头垫高双下肢呈后伸位(0-30°),如有腰椎变直或后弯患者。可在腰部垫一扁平沙袋厚约5cm左右,行骨盆牵引,牵引力量在38~45Kg,在行牵引的情况下作:提法,医者双手分别置于大腿根部,将臀腰部上提20em左右,再放下反复10次;摆法,将腰部侧摆。反复8-10次;后伸扳法,医者用掌根按压椎间盘突出的上位椎体的棘突,一助手环抱患者大腿下部向后抬,如此反复8到10次;压法,医者双掌重叠在患者腰部做弹压3min左右;点法,用拇指或肘在椎间盘突出的上下位棘突和横突逐个作点按8到10s;推拉法,此法用于腰椎有侧弯两侧骼嵴不对称的患者。医者双手重叠置于患者的偏高侧的髂腰部向后下推。同时助手将对侧踝部向后下拉,重复5到10次;对抗法.医者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两踝部,叫患者屈伸两侧小腿,医者与其对抗用力反复5到10次,最后松开牵引器。③用放松类手法结束操作。以上手法可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①手法:先用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用两手拇指或掌自上而下按摩脊柱两侧膀胱经,至患肢承扶处改用揉捏,下抵殷门、委中、承山;推压法,术者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掌向下用力推压脊柱,从胸椎至骶椎;滚法,从背、腰至臀腿部,着重于腰部。然后用俯卧推髋扳肩法,术者一手掌于对侧推髋固定,另一手自对肩外上方缓缓扳起。使腰部后伸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对侧相同;俯卧推扳腿法,术者一手掌按住对侧患椎以上腰部。另一手自膝上方外侧将腿缓缓扳起,直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对侧相同;侧卧推髋扳肩法。在上的下肢屈曲,贴床的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同时推髋部向前。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扳,使腰部扭转,可闻及或感觉到“咔嗒”响声,换体位作另一侧;侧卧推腰扳腿法,术者一手掌按住患处,另一手自外侧握住膝部(或握踝上,使之屈膝),进行推腰牵腿,作腰髋过伸动作1~3次,换体位作另一侧。推扳法要有步骤有节奏地缓缓进行。绝对避免使用暴力。最后用牵抖法,患者俯卧,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两踝,用力牵抖并上下抖动下肢,带动腰部。再行按摩下腰部;滚摇法,患者仰卧,双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扶两踝,另—手扶双膝,将腰部旋转滚动,1~2min。以上手法可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见表1.2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4讨论
下腰部是全身应力的中点,负重及活动度大,损伤机率高。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椎间盘不断遭受脊柱纵轴的挤压力、牵拉力和扭转力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不断发生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失去弹性,继之使椎间盘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隙,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外因。纤维环破裂时,突出的髓核压迫或挤压脊膜神经根。是造成腰腿痛的根本原因。若未压迫神经根时,只有后纵韧带受刺激。而以腰痛为主。若突破后纵韧带而压迫神经根时。则腿痛为主。初起神经根受到激惹,出现该神经支配区的放射痛、感觉过敏、腱反射亢进等征象。日久突出的椎间盘与神经根、硬膜发生粘连,长期压迫神经根,导致部份神经功能障碍,故除了反射痛外,尚有支配区放射痛、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等现象。
应用俯卧后伸牵引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调整脊柱结构力学平衡为基础。以达到降低神经根的紧张度和松解粘连,拉长前纵韧带,放松后韧带为治疗目的。机理为:(1)拉长前纵韧带,放松后纵韧带,使脊柱各关节整体放松;(2)改变了腰椎的生理曲度,使椎间隙加大;(3)由于按压的重力,能使后突的椎间盘前移,从而改变了突出物与硬膜囊的关系。达到改善临床症状。运用本法治疗腰突症疗效优于常规的推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笔者采用俯卧后伸牵引推拿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研究组70例患者均来自省盲按中心。均由CT或MR明确诊断。治疗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0~54岁,平均43.6岁;病程最短5d的,最长10y。对照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2-60岁,平均48.2岁;病程最短3d,最长12y。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①推拿疗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先用双手拇指点按双侧腰眼穴1-3分钟,再在腰阳关穴点按2分钟左右。两穴按压的力度都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佳:然后用掌根从上到下直推两侧华佗夹脊穴3-5遍,以热为度,并施以滚法、揉拿法、肘压法于腰背部及患侧下肢作8-15min,指压或肘压痛点及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②俯卧后伸牵引法:自制牵引床,患者俯卧位,用枕头垫高双下肢呈后伸位(0-30°),如有腰椎变直或后弯患者。可在腰部垫一扁平沙袋厚约5cm左右,行骨盆牵引,牵引力量在38~45Kg,在行牵引的情况下作:提法,医者双手分别置于大腿根部,将臀腰部上提20em左右,再放下反复10次;摆法,将腰部侧摆。反复8-10次;后伸扳法,医者用掌根按压椎间盘突出的上位椎体的棘突,一助手环抱患者大腿下部向后抬,如此反复8到10次;压法,医者双掌重叠在患者腰部做弹压3min左右;点法,用拇指或肘在椎间盘突出的上下位棘突和横突逐个作点按8到10s;推拉法,此法用于腰椎有侧弯两侧骼嵴不对称的患者。医者双手重叠置于患者的偏高侧的髂腰部向后下推。同时助手将对侧踝部向后下拉,重复5到10次;对抗法.医者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两踝部,叫患者屈伸两侧小腿,医者与其对抗用力反复5到10次,最后松开牵引器。③用放松类手法结束操作。以上手法可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①手法:先用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用两手拇指或掌自上而下按摩脊柱两侧膀胱经,至患肢承扶处改用揉捏,下抵殷门、委中、承山;推压法,术者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掌向下用力推压脊柱,从胸椎至骶椎;滚法,从背、腰至臀腿部,着重于腰部。然后用俯卧推髋扳肩法,术者一手掌于对侧推髋固定,另一手自对肩外上方缓缓扳起。使腰部后伸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对侧相同;俯卧推扳腿法,术者一手掌按住对侧患椎以上腰部。另一手自膝上方外侧将腿缓缓扳起,直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对侧相同;侧卧推髋扳肩法。在上的下肢屈曲,贴床的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同时推髋部向前。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扳,使腰部扭转,可闻及或感觉到“咔嗒”响声,换体位作另一侧;侧卧推腰扳腿法,术者一手掌按住患处,另一手自外侧握住膝部(或握踝上,使之屈膝),进行推腰牵腿,作腰髋过伸动作1~3次,换体位作另一侧。推扳法要有步骤有节奏地缓缓进行。绝对避免使用暴力。最后用牵抖法,患者俯卧,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两踝,用力牵抖并上下抖动下肢,带动腰部。再行按摩下腰部;滚摇法,患者仰卧,双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扶两踝,另—手扶双膝,将腰部旋转滚动,1~2min。以上手法可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见表1.2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4讨论
下腰部是全身应力的中点,负重及活动度大,损伤机率高。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椎间盘不断遭受脊柱纵轴的挤压力、牵拉力和扭转力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不断发生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失去弹性,继之使椎间盘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隙,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外因。纤维环破裂时,突出的髓核压迫或挤压脊膜神经根。是造成腰腿痛的根本原因。若未压迫神经根时,只有后纵韧带受刺激。而以腰痛为主。若突破后纵韧带而压迫神经根时。则腿痛为主。初起神经根受到激惹,出现该神经支配区的放射痛、感觉过敏、腱反射亢进等征象。日久突出的椎间盘与神经根、硬膜发生粘连,长期压迫神经根,导致部份神经功能障碍,故除了反射痛外,尚有支配区放射痛、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等现象。
应用俯卧后伸牵引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调整脊柱结构力学平衡为基础。以达到降低神经根的紧张度和松解粘连,拉长前纵韧带,放松后韧带为治疗目的。机理为:(1)拉长前纵韧带,放松后纵韧带,使脊柱各关节整体放松;(2)改变了腰椎的生理曲度,使椎间隙加大;(3)由于按压的重力,能使后突的椎间盘前移,从而改变了突出物与硬膜囊的关系。达到改善临床症状。运用本法治疗腰突症疗效优于常规的推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