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任务,侧重于初步建立学生的生物学思想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环境保护等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生物教学;重要性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它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高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下,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略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学生的生物学思想
  生物学思想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前提。根据《标准》的规定,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生物学思想,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并多给他们提供尝试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如进行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等。如《生命与环境》这一章节概述了生命与环境的依附关系,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可使学生对生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思想,还树立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生养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使学生乐于探究生物科学、勤于动手操作实验,细致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一)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
  笔者认为,教师应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其一,多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等。其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其三,多渗透一些生物科技的进展或成就,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教学主题,吸引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组织交流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
  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其次,要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最后,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加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主要手段。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了一個内容以后,只听三个小时以后,只记住60%;如果听了并且看了三个小时以后,只能记住80%;如果听了看了做了三个小时以后,能记住90%。可见,实验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积累实验设计、预测、质疑、反思、推理、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应用的体验,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标准》指出,学生应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如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教育,即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如解剖器具、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实验药品(酒精、酸、碱等),这也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生物学思想和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学生将来获取和运用生物知识和技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中,农村土地流转成为解决农村土地低效益问题的必然措施。在土地流转多样化的方式中,成效较为明显的"反租倒包"流转模式却面临着扬与弃的边缘困境
【摘要】创新是当下一个十分热门的词汇,因为具有创新能力就意味着进步、意味着发展。因此,目前我国就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本文从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现创新教育的措施和手段,希望能够为创新教育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创新教育;物理教学;兴趣;实验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出一个飞速发展的态势,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暴露了一个严重的
阐述了用户关系管理的含义及其在图书馆服务中的意义,论述了用户关系管理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探讨了图书馆用户管理的内容和目的。
【摘要】本文通过如何在演示教学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环保意识进行阐述。  【关键词】演示实验;能力;意识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激趣”、“导思”和示范的功能。从而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以下是笔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探求
分析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涵,论述了构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
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课程有十几门,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手段较为单一,绝大多数学生仅凭历史教材学习历史。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成为中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要环节。这虽然也可以学到一些历史知识,掌握一些历史学习方法,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长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新颖性、发散性、变异性和流畅性。于是学生产
分析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必要性,探讨了教学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角色的重新定位,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