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膝为筋之府,为肝所主,增龄衰老所引发肝血不足、疏泄失调,导致筋失所养,是膝骨关节炎的重要病理特征。在外邪侵袭、肝不荣筋等内外因素作用下,引发筋的病变,并随疾病的进展累及至骨,从而影响膝关节内外应力的动态平衡,最终导致膝骨关节炎。本文基于“肝主筋”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筋痿的病因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旨在丰富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理论,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肝主筋; 筋痿; 膝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病在筋骨,病位在肝肾,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致痿为本,以腠理空虚复感风寒湿邪致痹为标[1]。肝主筋,故筋有赖于肝血的濡养,才能筋力强健,运动灵活有力。若肝脏功能出现异常,难以濡养周身筋脉,是导致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变形的重要原因[2]。本文基于“肝主筋”理论,结合关节周围筋的生理病理特征,探讨膝骨关节炎筋及筋痿的病理特点及治疗。
1 中医筋理论的概况
1.1 中医对筋的认识 早在数千年前中医就对筋有深刻的认识。《易经·系辞》曰“然筋,人身之经络,……,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说明起先中医认为筋是广泛分布于机体的经络。《黄帝内经》对筋的论述较为详细,《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将筋归属于“五体”之一,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结构;《素问》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筋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肌肉、骨节的重要组织,可见筋与骨肉的关系极为紧密。同时《黄帝内经》中对宗筋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素问·痿论篇》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此乃广义之宗筋,为诸筋聚集处;《素问·厥论篇》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此乃狭义之宗筋,代指前阴。《说文解字》从字面上阐释了筋的含义,其曰“筋者,肉之力也。从月从力,所以明其义也。从竹者,以竹之为物多节,所以明其形也”。从月,明确筋是软组织;从力,表明筋与力量产生有关;从竹,说明筋可以有竹节样变化[3]。《类经》曰“筋力刚劲,故能约束骨骼,动作强健”。阐明束骨利关节是筋的主要作用。
1.2 中医筋的范畴 《杂病源流犀烛》曰“筋也者,……,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人身之筋,到处皆有,纵横无算”,可见筋是人体复杂而庞大的整体系统。中医所认识的“筋”不是将各个部位的筋组织简单相加,而是强调功能和结构的统一[4]。中医“筋”与现代医学所对应的解剖结构尚无统一,故本文在“筋”功能的基础上,从以下解剖结构来探讨中医“筋”的含义。
肌肉及其附属组织:其中肌肉包含骨骼肌和平滑肌,附属组织则有肌腱、韧带[5]。身体的所有活动都是由骨骼肌收缩完成的,并且影响机体的力量和耐力,而筋能够通过伸缩变形产生力量[6],完成肢体的活动,说明两者在这方面是相通的。同时筋不仅包括外周骨骼肌系统,还包括内脏平滑肌系统[7]。故筋主司运动,既主骨骼肌的自主运动,也主平滑肌的自律運动。
筋膜(结缔组织):《素问·痿论》曰“肝主身之筋膜。”筋膜即筋之集聚成薄膜状。有研究表明,筋膜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细胞中的未分化部分,并组成一个新的系统,该系统在组织学则为结缔组织,从解剖学则为全身的筋膜支架[8]。筋保护内脏的功能与筋膜的作用极为相似,研究表明,神经、血管、器官、肌肉等均被筋膜(结缔组织)包裹[9],对组织器官起重要支撑和保护作用。
关节软骨、关节囊和滑膜:“膝为筋之府”,故关节软骨、关节囊、滑膜同属于中医“筋”的范畴,为肝所主[10]。中医学认为软骨退变属于痿证,软骨退变是膝骨性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当关节负荷发生传导紊乱,异常应力作用于软骨表面时,可导致软骨胶原纤维断裂,最终改变骨关节的力学稳态[11-12]。筋通过约束骨骼,与之保持力学动态平衡[13],协助屈伸关节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并且,筋在关节周围汇集,体现了约束和保护功能[14]。
2 筋的生理与病理特点
2.1 筋的生理特点 《黄帝内经》认为筋的生理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筋归属“五体”,与脉、皮、肉、骨一体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的重要组织,使机体的动作强劲有力并具有持久性;再者筋作为机体的骨架连接结构,使形体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刚性[15]。二,筋汇集于膝关节周围,发挥连接、约束和保护关节的作用,对关节组成和机体运动起重要作用[16]。三,筋附着于骨,通过筋的收缩与弛张,使全身肌肉关节运动自如,调节各项运动[17]。筋还有区别间隔滑利组织、协助器官完成运动、维持骨骼位置稳定的功能[18]。
2.2 筋的病理特点 筋病的病因,可有外感六淫、饮食失调、过度劳累、七情内伤等[19]。外感六淫中,湿邪、燥邪是筋病变的主要因素。《灵枢·九宫八风》曰:“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湿热不攘,大筋耎短,小筋弛长,……,弛长为痿。”《素问·玄机病原式》曰:“十月风病势甚而成筋缓者,燥之甚也。”均说明湿邪易伤筋致痿,而燥邪伤筋可使筋肉松弛。《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味过于辛,筋脉沮弛。”辛能散气, 过之则伤筋, 致筋脉弛缓软弱。《灵枢·九针论》曰:“形数惊恐,筋脉不通。”形体屡遭惊恐易致气血紊乱,筋脉不畅,引起肢体麻木等症状。
3 肝主筋的生理病理特点
3.1 肝主筋的生理特点 “肝主筋”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于阐述“肝”的生理、病理特征。《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为阳中之阳气,通于春气”,说明肝是筋力的来源,同时也是运动耐力源泉[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生筋。”《素问·痿论》曰:“肝主身之筋膜。”阐明了肝和筋的密切关系。《灵枢·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接收胃消化所得的水谷精气后,将其输布于筋,发挥其滋养筋的作用;然肝主疏泄,只有当肝之疏泄条达舒畅时,精微才能布散于筋,保障机体关节正常而有序的运行[21]。
3.2 肝主筋的病理特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伤筋,燥胜风。”风气通于肝,肝主筋,故风淫所伤,常病及于筋。《素问·痿论篇》曰:“肝气热,……,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肝气郁结化热,耗伤肝阴,肝所主之筋膜失养,拘急挛缩,甚则发为筋痿。“肝主一身之筋”,肝体阴而用阳,具有保持气血调和的功能,肝阴肝阳平衡,则筋之功能运行顺畅。若肝气不足,筋脉没有充分的营养供应,则活动不利[22],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若外感风、寒、湿邪使机体局部气行阻滞、血行不畅,亦可影响筋功能发挥[23]。“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故肝阳易亢,而肝血易虚,导致肝脏功能失常,筋失濡养,产生筋脉拘急等病理变化[24]。 4 从“肝主筋”论治膝骨关节炎筋痿
4.1 从“肝主筋”论治膝骨关节炎筋痿的思路 膝骨关节炎病在筋骨,病位在肝肾,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致痿为本,以腠理空虚复感风寒湿邪致痹为标。膝骨关节炎筋痿的病理基础为软骨细胞的代谢紊乱,引起软骨基质降解酶分泌增多,同时蛋白多糖、Ⅱ型胶原的合成减少,最终引起软骨退变[1]。从“肝主筋”理论来探讨膝骨关节炎筋痿的治疗,是基于以上理论,旨在通过调节肝脏的功能,来加强肝主筋的作用。筋脉强健,则关节的稳定性增加。而这将增强关节软骨内环境的稳定,构建良好的力学结构,减少细胞的凋亡,从而缓解或抑制软骨退变,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
4.2 肝脏与骨关节炎筋痿的关系 肝脏是机体的物质代谢中枢,能够为筋骨、肌肉运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25]。脂肪、糖、蛋白质通过乙酰化、氧化、分解等在肝内转换为ATP,为机体提供能量。同时肝脏的供能过程受核酸的调节,如CAMP促进脂肪、糖原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输送更多营养物质给机体[26]。此外,CAMP能够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当CAMP水平过低时,会使肝机能减退,氨类物质合成的尿素减少,血氨升高,导致肝昏迷,出现手足蠕动,肌肉震颤,四肢痉挛等症状,即中医“血不养筋”的表现。同时,肝病还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平衡失调和胰岛素代谢紊乱[27],影响机体能量代谢,从而影响到肌肉、筋骨。可见肝脏与“筋”关系密切。
4.3 基于“肝主筋”理论提出柔肝法防治“筋”病变 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当肝气郁结,局部出现气滞血瘀时[28],需治以疏泄肝气,消散郁结,柔筋以止痛。肝主筋,肝失条达则筋肉失养[29],故治疗不仅要疏肝理气,更要养血柔肝以舒筋。“肝为刚脏,非柔润不和”,肝脏依赖于阴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肝阴对防止肝脏刚暴太过有重要作用。而OA病程中,常出现肝血亏虚表现,故临床上要以顾护肝之阴血为要[30]。肝血得养,肝体得柔,则肝气自疏,筋脉得充。故治疗时不能仅重视“疏肝”而忽略“养肝养血”的重要性,一味强调“疏肝”只会加重肝血的耗伤,而在疏肝的同时养肝,能使肝血充盈,筋脉强健。
综上,一方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膝关节功能正常与否与肝密切相关。若肝阴肝血不足,肝所主之筋膜失养,则可能导致筋痿;另一方面,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肝脏作为物质代谢中枢,能够为筋骨、肌肉运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总之,肝通过复杂的网络系统对筋的功能、代谢进行调控,同时通过对全身气血的调节,从整体与局部多途径、多方面调控筋代谢,可见筋的生理、病理与“肝主筋”理论密切相关。深入探讨“肝主筋”理论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能够丰富藏象学说的内容,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也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西海,刘献祥.骨关节炎的核心病机——本痿标痹[J].中医杂志,2014,55(14):1248-1249.
[2]李西海,陈后煌,叶蕻芝,等.补肾柔肝法治疗骨关节炎筋骨失养的作用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6):40-42.
[3]张蓉,李峰,王常海,等.经筋理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7):644-646.
[4]韩清民,王跃辉,黄旭东,等.膝骨关节炎从筋论治思路探讨[J].新中医,2009,41(1):5-6.
[5]谢兵,范志勇,王卫强,等.从筋束骨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104-106.
[6]叶朝辉.《黄帝内经》论治筋伤探讨[J].河南中医,2013,33(10):1620-1623.
[7]周丽,皮明钧,谭达全.“筋”理论探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5):10-11.
[8]原林,钟世镇.人体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筋膜学)——经络有关的解剖学基础[J].天津中医药,2004,21(5):356-359.
[9]贺振泉,原林.从经络筋膜学说看脉象形成机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489-491.
[10]吕和,陈锋,周先明,等.腰椎退变后黄韧带、关节软骨改变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6):548-552.
[11]李志,张晓刚.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生物力学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学刊,2006,24(2):307-308.
[12]李西海,梁文娜,党传鹏,等.补肾壮筋汤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延缓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5):20-25.
[13]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筋骨互用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二)[J].中医正骨,2012,24(10):73-77.
[14]李西海,梁文娜,叶蕻芝,等.独活寄生汤调控风寒湿痹型骨关节炎软骨下骨重建失衡的作用机制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8):62-64.
[15]钟雯,曹锐.筋骨辨证-筋骨并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2):73-76.
[16]赵勇,秦伟凯,顾力军,等.从经筋论治膝骨关节炎疼痛临证思维[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92-93.
[17]尹龙,侯晓强,何克剑.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10(11):1697-1700.
[18]叶朝辉.《黄帝内经》论治筋伤探讨[J].河南中医,2013,33(10):1620-1623.
[19]樊永平.痿证理论的源流梳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12-17.
[20]衷敬柏.从《黄帝内经》肝主筋论慢性疲劳病因病机与证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2):1587-1594.
[21]王子正,董宝强,林星星.从整体观角度探讨经筋与中医肝系统关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8):119-121.
[22]张媛,于清宏.肝主筋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临证意义[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33-34.
[23]丁瓊浩,敖亮,潘正刚,等.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用药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7):14-17.
[24]韩清民,黄旭东,王跃辉.运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10-2019.
[25]何睦,姚卫峰,蔡秀江,等.代谢组学在肝肾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8):924-930.
[26] Johnson D R,Ang C,Bednar A J,et al.Tungsten effects on phosphate-dependent biochemical pathways are species and liver cell line dependent[J].Toxicol Sci,2010,116(2):523-532.
[27]黄涛,秦波.肝源性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6):653-657.
[28]陈舰舰,周临东,谢林.基于“肝主筋”理论治疗椎间盘退变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832-834.
[29]齐立卿,杜景华,王金榜.养元柔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64例[J].四川中医,2009,27(3):92-93.
[30]田旭东,舒劲,武正权,等.王自立“治肝必柔肝,柔肝先养肝”思想探悉[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2):85-86.
(收稿日期:2018-05-23) (本文编辑:程旭然)
【关键词】 肝主筋; 筋痿; 膝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病在筋骨,病位在肝肾,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致痿为本,以腠理空虚复感风寒湿邪致痹为标[1]。肝主筋,故筋有赖于肝血的濡养,才能筋力强健,运动灵活有力。若肝脏功能出现异常,难以濡养周身筋脉,是导致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变形的重要原因[2]。本文基于“肝主筋”理论,结合关节周围筋的生理病理特征,探讨膝骨关节炎筋及筋痿的病理特点及治疗。
1 中医筋理论的概况
1.1 中医对筋的认识 早在数千年前中医就对筋有深刻的认识。《易经·系辞》曰“然筋,人身之经络,……,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说明起先中医认为筋是广泛分布于机体的经络。《黄帝内经》对筋的论述较为详细,《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将筋归属于“五体”之一,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结构;《素问》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筋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肌肉、骨节的重要组织,可见筋与骨肉的关系极为紧密。同时《黄帝内经》中对宗筋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素问·痿论篇》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此乃广义之宗筋,为诸筋聚集处;《素问·厥论篇》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此乃狭义之宗筋,代指前阴。《说文解字》从字面上阐释了筋的含义,其曰“筋者,肉之力也。从月从力,所以明其义也。从竹者,以竹之为物多节,所以明其形也”。从月,明确筋是软组织;从力,表明筋与力量产生有关;从竹,说明筋可以有竹节样变化[3]。《类经》曰“筋力刚劲,故能约束骨骼,动作强健”。阐明束骨利关节是筋的主要作用。
1.2 中医筋的范畴 《杂病源流犀烛》曰“筋也者,……,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人身之筋,到处皆有,纵横无算”,可见筋是人体复杂而庞大的整体系统。中医所认识的“筋”不是将各个部位的筋组织简单相加,而是强调功能和结构的统一[4]。中医“筋”与现代医学所对应的解剖结构尚无统一,故本文在“筋”功能的基础上,从以下解剖结构来探讨中医“筋”的含义。
肌肉及其附属组织:其中肌肉包含骨骼肌和平滑肌,附属组织则有肌腱、韧带[5]。身体的所有活动都是由骨骼肌收缩完成的,并且影响机体的力量和耐力,而筋能够通过伸缩变形产生力量[6],完成肢体的活动,说明两者在这方面是相通的。同时筋不仅包括外周骨骼肌系统,还包括内脏平滑肌系统[7]。故筋主司运动,既主骨骼肌的自主运动,也主平滑肌的自律運动。
筋膜(结缔组织):《素问·痿论》曰“肝主身之筋膜。”筋膜即筋之集聚成薄膜状。有研究表明,筋膜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细胞中的未分化部分,并组成一个新的系统,该系统在组织学则为结缔组织,从解剖学则为全身的筋膜支架[8]。筋保护内脏的功能与筋膜的作用极为相似,研究表明,神经、血管、器官、肌肉等均被筋膜(结缔组织)包裹[9],对组织器官起重要支撑和保护作用。
关节软骨、关节囊和滑膜:“膝为筋之府”,故关节软骨、关节囊、滑膜同属于中医“筋”的范畴,为肝所主[10]。中医学认为软骨退变属于痿证,软骨退变是膝骨性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当关节负荷发生传导紊乱,异常应力作用于软骨表面时,可导致软骨胶原纤维断裂,最终改变骨关节的力学稳态[11-12]。筋通过约束骨骼,与之保持力学动态平衡[13],协助屈伸关节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并且,筋在关节周围汇集,体现了约束和保护功能[14]。
2 筋的生理与病理特点
2.1 筋的生理特点 《黄帝内经》认为筋的生理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筋归属“五体”,与脉、皮、肉、骨一体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的重要组织,使机体的动作强劲有力并具有持久性;再者筋作为机体的骨架连接结构,使形体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刚性[15]。二,筋汇集于膝关节周围,发挥连接、约束和保护关节的作用,对关节组成和机体运动起重要作用[16]。三,筋附着于骨,通过筋的收缩与弛张,使全身肌肉关节运动自如,调节各项运动[17]。筋还有区别间隔滑利组织、协助器官完成运动、维持骨骼位置稳定的功能[18]。
2.2 筋的病理特点 筋病的病因,可有外感六淫、饮食失调、过度劳累、七情内伤等[19]。外感六淫中,湿邪、燥邪是筋病变的主要因素。《灵枢·九宫八风》曰:“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湿热不攘,大筋耎短,小筋弛长,……,弛长为痿。”《素问·玄机病原式》曰:“十月风病势甚而成筋缓者,燥之甚也。”均说明湿邪易伤筋致痿,而燥邪伤筋可使筋肉松弛。《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味过于辛,筋脉沮弛。”辛能散气, 过之则伤筋, 致筋脉弛缓软弱。《灵枢·九针论》曰:“形数惊恐,筋脉不通。”形体屡遭惊恐易致气血紊乱,筋脉不畅,引起肢体麻木等症状。
3 肝主筋的生理病理特点
3.1 肝主筋的生理特点 “肝主筋”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于阐述“肝”的生理、病理特征。《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为阳中之阳气,通于春气”,说明肝是筋力的来源,同时也是运动耐力源泉[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生筋。”《素问·痿论》曰:“肝主身之筋膜。”阐明了肝和筋的密切关系。《灵枢·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接收胃消化所得的水谷精气后,将其输布于筋,发挥其滋养筋的作用;然肝主疏泄,只有当肝之疏泄条达舒畅时,精微才能布散于筋,保障机体关节正常而有序的运行[21]。
3.2 肝主筋的病理特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伤筋,燥胜风。”风气通于肝,肝主筋,故风淫所伤,常病及于筋。《素问·痿论篇》曰:“肝气热,……,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肝气郁结化热,耗伤肝阴,肝所主之筋膜失养,拘急挛缩,甚则发为筋痿。“肝主一身之筋”,肝体阴而用阳,具有保持气血调和的功能,肝阴肝阳平衡,则筋之功能运行顺畅。若肝气不足,筋脉没有充分的营养供应,则活动不利[22],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若外感风、寒、湿邪使机体局部气行阻滞、血行不畅,亦可影响筋功能发挥[23]。“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故肝阳易亢,而肝血易虚,导致肝脏功能失常,筋失濡养,产生筋脉拘急等病理变化[24]。 4 从“肝主筋”论治膝骨关节炎筋痿
4.1 从“肝主筋”论治膝骨关节炎筋痿的思路 膝骨关节炎病在筋骨,病位在肝肾,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致痿为本,以腠理空虚复感风寒湿邪致痹为标。膝骨关节炎筋痿的病理基础为软骨细胞的代谢紊乱,引起软骨基质降解酶分泌增多,同时蛋白多糖、Ⅱ型胶原的合成减少,最终引起软骨退变[1]。从“肝主筋”理论来探讨膝骨关节炎筋痿的治疗,是基于以上理论,旨在通过调节肝脏的功能,来加强肝主筋的作用。筋脉强健,则关节的稳定性增加。而这将增强关节软骨内环境的稳定,构建良好的力学结构,减少细胞的凋亡,从而缓解或抑制软骨退变,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
4.2 肝脏与骨关节炎筋痿的关系 肝脏是机体的物质代谢中枢,能够为筋骨、肌肉运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25]。脂肪、糖、蛋白质通过乙酰化、氧化、分解等在肝内转换为ATP,为机体提供能量。同时肝脏的供能过程受核酸的调节,如CAMP促进脂肪、糖原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输送更多营养物质给机体[26]。此外,CAMP能够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当CAMP水平过低时,会使肝机能减退,氨类物质合成的尿素减少,血氨升高,导致肝昏迷,出现手足蠕动,肌肉震颤,四肢痉挛等症状,即中医“血不养筋”的表现。同时,肝病还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平衡失调和胰岛素代谢紊乱[27],影响机体能量代谢,从而影响到肌肉、筋骨。可见肝脏与“筋”关系密切。
4.3 基于“肝主筋”理论提出柔肝法防治“筋”病变 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当肝气郁结,局部出现气滞血瘀时[28],需治以疏泄肝气,消散郁结,柔筋以止痛。肝主筋,肝失条达则筋肉失养[29],故治疗不仅要疏肝理气,更要养血柔肝以舒筋。“肝为刚脏,非柔润不和”,肝脏依赖于阴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肝阴对防止肝脏刚暴太过有重要作用。而OA病程中,常出现肝血亏虚表现,故临床上要以顾护肝之阴血为要[30]。肝血得养,肝体得柔,则肝气自疏,筋脉得充。故治疗时不能仅重视“疏肝”而忽略“养肝养血”的重要性,一味强调“疏肝”只会加重肝血的耗伤,而在疏肝的同时养肝,能使肝血充盈,筋脉强健。
综上,一方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膝关节功能正常与否与肝密切相关。若肝阴肝血不足,肝所主之筋膜失养,则可能导致筋痿;另一方面,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肝脏作为物质代谢中枢,能够为筋骨、肌肉运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总之,肝通过复杂的网络系统对筋的功能、代谢进行调控,同时通过对全身气血的调节,从整体与局部多途径、多方面调控筋代谢,可见筋的生理、病理与“肝主筋”理论密切相关。深入探讨“肝主筋”理论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能够丰富藏象学说的内容,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也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西海,刘献祥.骨关节炎的核心病机——本痿标痹[J].中医杂志,2014,55(14):1248-1249.
[2]李西海,陈后煌,叶蕻芝,等.补肾柔肝法治疗骨关节炎筋骨失养的作用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6):40-42.
[3]张蓉,李峰,王常海,等.经筋理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7):644-646.
[4]韩清民,王跃辉,黄旭东,等.膝骨关节炎从筋论治思路探讨[J].新中医,2009,41(1):5-6.
[5]谢兵,范志勇,王卫强,等.从筋束骨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104-106.
[6]叶朝辉.《黄帝内经》论治筋伤探讨[J].河南中医,2013,33(10):1620-1623.
[7]周丽,皮明钧,谭达全.“筋”理论探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5):10-11.
[8]原林,钟世镇.人体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筋膜学)——经络有关的解剖学基础[J].天津中医药,2004,21(5):356-359.
[9]贺振泉,原林.从经络筋膜学说看脉象形成机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489-491.
[10]吕和,陈锋,周先明,等.腰椎退变后黄韧带、关节软骨改变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6):548-552.
[11]李志,张晓刚.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生物力学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学刊,2006,24(2):307-308.
[12]李西海,梁文娜,党传鹏,等.补肾壮筋汤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延缓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5):20-25.
[13]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筋骨互用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二)[J].中医正骨,2012,24(10):73-77.
[14]李西海,梁文娜,叶蕻芝,等.独活寄生汤调控风寒湿痹型骨关节炎软骨下骨重建失衡的作用机制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8):62-64.
[15]钟雯,曹锐.筋骨辨证-筋骨并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2):73-76.
[16]赵勇,秦伟凯,顾力军,等.从经筋论治膝骨关节炎疼痛临证思维[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92-93.
[17]尹龙,侯晓强,何克剑.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10(11):1697-1700.
[18]叶朝辉.《黄帝内经》论治筋伤探讨[J].河南中医,2013,33(10):1620-1623.
[19]樊永平.痿证理论的源流梳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12-17.
[20]衷敬柏.从《黄帝内经》肝主筋论慢性疲劳病因病机与证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2):1587-1594.
[21]王子正,董宝强,林星星.从整体观角度探讨经筋与中医肝系统关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8):119-121.
[22]张媛,于清宏.肝主筋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临证意义[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33-34.
[23]丁瓊浩,敖亮,潘正刚,等.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用药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7):14-17.
[24]韩清民,黄旭东,王跃辉.运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10-2019.
[25]何睦,姚卫峰,蔡秀江,等.代谢组学在肝肾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8):924-930.
[26] Johnson D R,Ang C,Bednar A J,et al.Tungsten effects on phosphate-dependent biochemical pathways are species and liver cell line dependent[J].Toxicol Sci,2010,116(2):523-532.
[27]黄涛,秦波.肝源性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6):653-657.
[28]陈舰舰,周临东,谢林.基于“肝主筋”理论治疗椎间盘退变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832-834.
[29]齐立卿,杜景华,王金榜.养元柔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64例[J].四川中医,2009,27(3):92-93.
[30]田旭东,舒劲,武正权,等.王自立“治肝必柔肝,柔肝先养肝”思想探悉[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2):85-86.
(收稿日期:2018-05-23) (本文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