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事儿时,翻翻老照片,过去的那些就都回来了。
一个年代,一段故事,一种情怀……都转过身来与你对视,向你致意。那杯老酒、那间老屋、那堆篝火、那场电影,夕照下的牧笛、鞭炮声中的年夜饭……
老照片存贮的都是些旧事,但它们曾经也是新闻,生机勃勃,鲜眉亮眼。
那个时候,你是帅小伙;现在,你是糟老头。照片里的说:“你老了。”照片外的说:“我曾经年轻,但你还不曾老过。”
人看不清自己,那是当下;人看清了自己,那是回眸。一寸寸的光阴,拉出了人的长度和宽度。从满月照到周岁照、毕业照、战友照、结婚照、祝寿照……一路照过来,一个人就裂变成了N个人,就像孙悟空拔一撮猴毛变成一群猴子一般。
像人一样,老照片也分高低上下、三六九等。它们中哪个登了报、上了刊,就成了名角儿,有了社会的属性;哪个藏在影集里、抽屉中,就会夏睡冬眠,成为被遗忘的一族。然而新鲜的事物会渐渐老去,譬如热闹的“网红”;老了的事物也会返老还童,譬如那么多的“非遺”。
问题是,照片们有没有遇到“伯乐”。
照片是见证者,公正无私。从那一头到这一头,中间的距离并没有多远。幸福像花儿一样,随春来,跟秋走。走远了,老照片却还留在原处,像个老管家,守护着原来的你。人们在疲惫、辛酸、无聊、思念时,或者在其他某种特殊心境下,才会想起翻翻老照片。这一翻,就翻得个五味杂陈。早先,是你站在父母的膝下;之后,是儿女站在你的膝下……类似的老照片、旧场景,差不多家家都有。
那时候照相,穿的是中山装、军装、工作服……膝盖处甚至还会打个补丁。到后来照相就不一样了:靓装炫服、红飞翠舞……照片上的穿戴显示的是一个时代、一种潮流。
那时候照相,用的是傻瓜相机,面对它的人都恭恭敬敬、一本正经;现在照相,用的是数码相机、智能手机,随便摆个姿势,嘻嘻哈哈,千姿百态。
看看老照片就知道了,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常常接不上轨、对不上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曾经的幸福,都“落花流水春去也”;曾经的苦难,却在时光中慢慢地发酵变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照片知而不言。
人们照相的时候,表情一般不显山露水,显得中庸。但摄影高手都善于捕捉人们平时不显露的那一面。丘吉尔以不露声色著称,摄影师卡什拍丘吉尔,趁他不注意猛然抽走了他嘴里的雪茄,才拍下了丘吉尔怒不可遏的表情。
一棵大树,向阳的一面细嫩光滑,背阴的一面干硬粗糙。一件华美的衣袍,就像张爱玲说的,背面爬满了虱子。面对人世间那么多诱惑,人们的模样免不了会变化,就像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写的一样:“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人学好不易。人如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学坏容易,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翻翻老照片,有时可能会发生这样一种奇迹:把丢掉的自己重新找回来。毕竟,人之初,性本善。良知觉醒,浪子回头。
怀旧是一块大板擦,把添加的擦没了,固有的擦亮了。怀旧越到深处,生活就越有滋有味。
迟早,每个人都会一头钻进老照片。人们的心里都有一杆秤,衡量着它们的重量。如老百姓所说,或半斤,或八两;如司马迁所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老照片的意义,在于它们连贯、系统地记录了生活。翻翻老照片有个好处:不丢失自己,也不丢失他人。
(摘自《天津日报》2019年10月30日,周继红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