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D的中国生存法则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3637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ERP领域,QAD是当之无愧的元老。1996年,当SAP进入中国的时候,QAD已经扎根华夏大地整整一年的时间。弹指间10年过去了,SAP、Oracle等国际ERP巨子已经在中国满城圈地、妇孺皆知,QAD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这样陌生,除了业界的行家,很少有人知道QAD是做什么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些少数的行家撑起了QAD连续10年销售额持续攀升的奇迹。QAD在北美的市场很大,客户很多,当北美客户的触角开始伸至中国,QAD二话不说就跟着一起来了中国,除了两者很好的合作关系外,当时中国ERP领域几近零试验的市场无疑是最吸引人的。
  
  从“过家家”到“精心经营”
  
  QAD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叶冠锋先生说,在中国ERP曾经是不成熟的。这种不成熟是双方的,两个幼稚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始终是家家,成不了气候,所以第一代ERP在中国的试验几乎全军覆没。
  
  * 不成熟的企业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企业内部管理远没有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那么规范,ERP能起到的作用不是对混乱的企业一夜之间整理得有板有眼,而是需要一个基础。一个能够接受并实施的基础,ERP有限的作用应该定论于是量变,从比较规范到很规范,而不是从绝对的无序到绝对的有序。
  当ERP以一种新概念的身份登陆中国的时候,绝大多数的老总几乎都没有听过这个词,但绝大多数的企业却都抱着“这是一个好东西”的态度,于是在没有了解企业自身的现状,在没有了解ERP实质含义的时候,一窝蜂地买下这个超酷的玩意,然后得意洋洋地炫耀,后果是什么呢?中国的电视报纸铺天盖地发表疑问:ERP为什么在中国水土不服?中国企业信息化为什么面临阻碍?
  
  * 不成熟的软件方
  第一代ERP软件往往都是格式化的产物,没有特别地针对某一个行业去开发设计。软件商更没有针对性地选择客户,而是来者不拒、一概而卖。在推广ERP产品的时候,软件商只说ERP的作用,却没告诉企业ERP的实施周期是个漫长的过程,其产品的维护更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资金的过程。
  就是这样一种避重就轻的推销、漫无目的的接受,双方迎来的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不了了之。
  现在的中国企业变了许多,成熟了许多,很多客户在选择ERP厂商时,第一句话就是“你了不了解我?” 软件供应商也对自身进行了市场细分,如QAD就主要针对制造类企业,例如汽车制造业等就是它的强项。“由于QAD的主要客户是制造型企业,所以它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这类企业的发展,这也就是QAD看好中国大陆市场的原因。中国有为数众多的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其中更有大量的制造型企业,因此在中国QAD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叶冠锋如是说。这样的细分既避免了企业的盲目性,也使ERP供应商能够集中精力做更加适合企业的产品——毕竟一个锅盖不能扣上所有的锅子。成功是建立在双方了解的基础上的。这就是为什么QAD不做泛泛的格式化的产品,而做真正适合行业的细化的软件。
  “虽然中国市场目前的销售额只占QAD全球销售额的3%,但我们的目标是将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提升到QAD全球销售额的10%,因为未来中国制造业的比重将占全球制造业的10%。”作为“制造业前瞻者”,QAD公司的创始人、现任公司主席兼总裁Pamela Lopker女士对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前景表示出一种担忧,但她对QAD产品很有信心:“目前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可能在未来会逐渐消失,这对中国本地人士来说也许是件好事——他们会有更多的钱来买更好的产品;但中国的企业不能满足现状,必须要做得更聪明一点,要引进一些创新——QAD有一些新开发的软件,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将技术和创新组合在系统当中,我们可以做一些培训,这将大幅度提升中国企业的能力和竞争优势。”谈到在中国市场除了境外同行之外,QAD还面临本地市场新加入者的竞争, Lopker女士表示,“QAD一定要做到客户满意,并从容地面对竞争。”
  
  QAD的中国生存法则
  
  “QAD在全球,都只主要针对制造业来做,除了汽车业,电子业也是我们的强项。像飞利浦在全球的许多子企业到目前为止都是QAD的最大的用户之一,实用电器(全球最大的小家电OEM厂商)也是我们的大客户。可以说,QAD是制造业中最早按行业开发和推出产品的ERP厂商。我们的目标客户群相对较窄较专业,所以在市场宣传上显得颇沉默。”QAD中国区经理缪青谦逊的笑着。
  以制造业作为专著的开发领域,并不表示业务构架单一。“实际上制造业是一个有相当复杂程度的行业。举个例子来说,几个人坐在一起交流经验,财务人员很容易沟通,因为共同的东西很多,如果是碰到几个制造业的人——比如做汽车的,做电子产品的,或是石化行业的,同样是几个部门的经理来交流一些管理经验,他们会发现很难沟通,没有多少共同语言。”
  制造业里的不同行业分类已经足够复杂,所以一定要“术业有专攻”,相应的ERP产品必须适应这样的行业要求。QAD对制造业的ERP发展方向有着独到的见解。
  缪青先生预测,在将来,只有两种ERP公司能够生存下来,一类就是大而全的公司,比如SAP这样的公司的生存能力毋庸置疑,另一类就是走专业化道路的公司,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小而全”的公司将很难生存。QAD执著于专业领域内做深做透。在中国,QAD专注的领域是制造业。制造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是我国的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这样以为。然而这样一组数字令人心忧:我国3.6万家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尚无一家跻身世界500强;世界知名的品牌更是寥寥无几。截止今天,我国制造业总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
  过去我们以为人多就力量大,然而,当工业革命开启、机器代替人力的时候,这个观念已经开始落伍。现代的制造业需要现代的管理软件,快捷、合理、规范是现代制造企业需要的,低库存、快销售、及时获取消费者信息才是现代制造企业所追求的。
  因此,专注制造业的QAD在不经意间站在了客户需求的位置,旗舰产品MFG/PRO eB2凭借能够帮助制造商加快库存周转,提高生产效率和收益,具有业界最低的拥有成本而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新宠。因为我懂你,所以你就会来找我,QAD深谙ERP实施成功之秘笈。
  当客户成为合作伙伴,跟你一起说产品的好,帮着你一起推销产品,这是任何一个商家都期盼的事。不搞圈地运动的QAD,就这样凭借着实力与业内的口碑,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作为一家美国本土的ERP软件公司,要做大中国市场不是件容易的事。早期的多数外来ERP厂商都在中国闹了个水土不服一败涂地。除去主客观的原因,国情也是个不可忽略的东西。进入中国十年的QAD面对不同于北美市场的客户与规则,自有其生存法则。
  “十几年来,我们在中国只做六个行业:汽车、电子、消费品、制药、工业和食品饮料行业。客户基本上都是一些年销售额在1亿人民币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即使在全球,QAD也只涉及这六个行业。”QAD公司中国区经理缪青说,“QAD是做垂直行业应用软件的,我们求专不求泛。我们在国内强调的是低风险地实施,而且实施周期短,平均只有4个月。这都是专注的结果。” 除此之外,在中国市场上,QAD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法则。
  生存法则之一:发展本地咨询队伍。本地人了解本地市场,了解本地客户需求,将自己的软件特色、技术能力告诉本地的咨询人员,凭借本地咨询人员的口舌去说服本地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是QAD的制胜法宝之一。从早期依赖于国际化咨询公司,到越来越多地培养属于自己的本地咨询人员,QAD在销售额陡升的同时尝到了本地化的甜头。
  生存法则之二:产品本地化。不同的国情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不同的操作流程。再好的软件如果背离“入乡随俗”的准则,也是无用而没有市场的。QAD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开发的财务软件是最早与国内金税工程接口的厂家,软件所设计的财务报表、发票等均符合中国财政制度的管理法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
  生存法则之三:热线电话支持。售后是衡量一个企业优劣与否的准则。良好的售后服务在给人信赖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为自己赢来了高分。QAD在中国设立的热线电话守候于本地企业,服务于本地企业,从接洽到实施再至持续的售后服务,一个热线电话,就足以解决客户的一切难题。
  1996年SAP进入中国的时候,QAD已经扎根华夏整整一年了。如今,QAD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蒸蒸日上,2003年度增长超过15%,QAD中国乃至全球都是盈利的。在全球ERP供应商中,最受关注的是SAP、Oracle以及用友、金蝶等企业,为数更多的像QAD这样的中型ERP厂商却可能被大家忽略,其实,QAD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十几年了,并在相关行业里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Lopker女士介绍说,QAD面向的行业相对比较单一,这使它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深入了解行业的需要;QAD的另一位创办人原是一位制造领域的专家,所以QAD对于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了解可以细化到每一步繁琐的工序。QAD 与许多其他 ERP 软件供应商不同,它不采用通用格式建立和支持QAD的应用。一罐苏打水与一辆汽车明显不同,叉车与激光手术也没有什么共同点。因此,生产这些相差极大的产品的企业会提出许多不同的经营需要不足为奇。为此,QAD向各行各业提供的产品就如同QAD的每个客户一样都是独具特色的。
  
  看好上海这个市场
  
  “其实,这些细节很能够体现出投资环境的好坏。上海现在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海外资金,能够成为那么多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所在地,与良好的生活及办公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很多人谈起投资环境来都大谈特谈优惠政策,市场潜力之类的话,而叶冠锋却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了不同的感受。他表示,现在的上海,在生活,在办公条件上已经和欧美国家没有多少差距了,而员工的素质,办事的效率等等也完全达到了要求。叶冠锋朝着员工办公区一指: “我们上海公司的员工几乎都是在本地招聘的,他们的素质和水平都非常高,完全能够满足QAD的需要。”
  “其实,就从我们公司的现状,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上海制造业的发展。我们之所以在上海设立人数如此众多的分公司,显然就是看好上海这个市场。特别是上海现在不仅有在国内首屈一指的投资环境,对于ERP厂商来说,还有着别的城市不能比拟的发展前景。上海要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企业就必须走上信息化改造的道路。”凭借庞大的市场和最佳的投资环境,上海这块宝地使得QAD与中国制造业之间那种“两情相悦”的“一拍既合”更加如鱼得水。
其他文献
思想转变了,并将系统功能与企业业务很好地结合起来,持久使用,同时注重一些要素,ERP项目能够成功。    目前汽车行业在中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国际汽车行业兴衰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汽车工业。对于在外资企业的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一点。公司严格控制着生产的每一项成本,特别是在物流这一块尤其重要。企业资源计划是面向财务会计的信息系统,他的主要功能是将企业用来满足客户订单所需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集成与计划,扩
期刊
德尔福实施ERP系统成功了,他的成功可以复制吗?如果不能,是否能分析出一些复用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呢?    自1993年起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公司(Delphi Inc.)目前在上海和北京等地拥有11个工厂。超过200家中国供应商和约250个海外供应商支持着德尔福公司在中国的运营。同时,德尔福公司也为国内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商供货,其中当然不乏通用、大众之类的大鳄。美国德尔福(Delph
期刊
精益供应链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必由之路    纵观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欧美一统天下的局面变成了欧美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今天,韩国和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受到世人的瞩目。2002年,中国汽车产量由世界排名第八升到第五,轿车产量由第十四位升到第十位,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过580万台,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经济
期刊
经历了2004年的大起大落之后,2005年的车市终于走出了一条平滑的上升曲  线。2005年1-11月,汽车累计产销双双突破5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24%和12.07%,提前一个月超过2004年全年。  不过,平稳并不意味着平静,分化的趋势依然从平稳的外壳下显露出来。在乘用车为16.4%和19.48%的产销增幅而松了一口气时,商用车却要面对1%左右的小幅下挫。乘用车市场中同样苦乐不均:经济型
期刊
目前,广州的零部件产业正面临重组。既要让有条件的零部件企业迅速转变为全国性的供货商,还要让其积极参与跨国重组,逐步扮演全球供应商的角色。    在2005年3月举办的“广州市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广州市常务副市长林元和表示:“广州汽车能否建立起扎实、牢固的产业基础,使广州真正成为全国、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关键在于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壮大。”  会议指出,未来的广州汽车工业将在继续发
期刊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呼叫中心产业将是建设与运营管理并进的时代。    日前,中国呼叫中心研究院和国内某知名CRM厂商应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之邀,负责撰写了《呼叫中心技术标准》。这是中国呼叫中心行业的一件大事,填补了呼叫中心一直没有技术标准的空白。  《呼叫中心技术标准》主体内容涵盖了客户服务中心的术语、功能、性能、安全及客户最佳实践的全部内容,可为政府服务部门和各企业建设客户服务中心的技术规划、
期刊
我问过一些女同胞,男士的哪个方面让她们感觉最讨厌,她们很快就做出了回答。  “我就某件事询问他的意见,他却说‘我不在乎’。”  “他看电视的时候躺在沙发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我正好换了一个台,他叫道:‘嘿!我正在看那个频道呀!’”  “我刚刚把厨房打扫干净,他跑进来又弄得一团糟!”  “我们赶往某个地方的时候,他总是希望把他的东西都放在我的包里,这样他就什么都不用拿了。”  “我剪了头发他一点也没留
期刊
说起身边情商高的女子,J算一个,多年以来,我没有听到任何人说她不好。有一次,我半开玩笑地问她:“你就没有遇到过不喜欢你的人吗?”  她眨眨眼说:“怎么没有?哪有天生的万人迷?我以前的领导就挺讨厌我,只是后来我努力使他改变了看法。”  十年前,J从市场部调到销售部。一个美貌的空降兵当了中层管理者,在做出业绩之前确实难以让人信服,其中包括她的顶头上司。对于J的能力,他总是心存怀疑,在支持力度上自然大打
期刊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赞叹地说起台南,说她好爱台南的原因是台南的生活步调好慢。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感受到她说的那一份悠闲?  原来,在台南居住的时候,我不仅要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与这个城市互动,还要相夫教子。繁重的工作与到处奔波的行动让我怎么都不会把舒缓跟台南联想在一起。  有趣的是,大家是在不忙碌之后,才有了慢活的心情。这是旅客心,也是旅行提供给我们的精神奢侈品。  有一个星期,我突然很想离家,但工作又
期刊
职业女性一身兼两职是相当辛苦的,不仅是体力上的消耗,最主要的是精神上要兼顾事业与家庭所产生的疲累感,非亲历其境,无法言喻。  能事业和家庭二者兼顾,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绝对幸运的。  万变不離其宗的一个方法就是,当你在职场上拼搏得汗流浃背的时候,放一点心思在自己的配偶与家庭之上。  我呢,每年大约有300天出差在外,每个星期起码坐两至三次飞机。下了飞机,我一定给老公发个短信,说:“平安抵达,没死,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