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我看不懂中国富豪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an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前,萌发给中国有钱人排名的想法时,他还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驻上海的一名雇员。在“硅谷”“创业”这些迷人的字眼风行的年代,年轻的会计师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
  10年后,声称“排榜是为了给中国年轻人树立商业偶像”的前安达信会计师,反而自己成为了创业的典范。
  时至今日,胡润的事业蒸蒸日上,有评论认为他“俨然一副中国经济专家的模样”;而他自己说:我看不懂中国富豪
  
  胡润租的房子越来越大。刚开始就在他自己的住处,因为只有他一个人“上班”;进而进驻一栋公寓,当作办公室;后来是吴江路某写字楼的一个小房间,现在发展到1/3楼层;接下来,他要搬去陆家嘴,在那里租下一整层楼。“胡润百富”旗下,已经由光杆司令发展为四五十人的阵容。
  家还没搬,胡润的名片就已经换成“上海市陆家嘴银城中路×××”的地址。对于标志事业扩张的办公面积,出言谨慎的他仍然说,只是“需要更多的地方”以换取更好的空气流通。
  中国几何式速度的发展带给千千万万的人以改变的机遇,这个“改变”与“被改变”的人群里包括远道而来的外国人,胡润便是其中之一。西方人想透过他看破中国民营经济的迷雾,但胡润对中国式致富传奇的贩卖反而点燃了中国人本身的窥富欲望,进而演化出热捧与不屑、躲避与接受、拼命较真与难得糊涂的不同社会表情。
  英国人胡润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话题。
  2009年8月,胡润和他的团队公布了一份“特别富豪报告”,对自1999年胡润富豪榜产生以来,曾出现在榜上、而后发生变故的人物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变故”包括判刑、接受调查、下落不明等。10月中下旬,便又是一年一度的“张榜”时间。而早于此,即60年国庆的前几天(9月28日),胡润在海南公布了其工作成果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比亚迪汽车的老板王传福以350亿的资产坐上今年的胡润首富之位,而去年他在这个榜单中只名列第103。去年的首富黄光裕,在8月的“特别”榜单上赫然在列;据胡润说,在10月的榜单上,黄只能排到“靠近20名的位置”。榜单的陡然流变和上榜富豪的桃李次代,讲述着变革社会中一个极端人群的莫测征途。
  在将搬未搬的办公室里,《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与胡润进行了对话。
  
  我是从外面看进来
  
  中国新闻周刊:你做榜11年,上榜1330个人,有多少人是你当面接触过的?
  胡润:我现在不敢说……两三百人应该是有的……
  中国新闻周刊:深谈过的有吗?
  胡润:嗯,我说的就是比较深谈的。
  中国新闻周刊:对你来说,“深谈”的概念是什么?时间上的,还是见面的次数或是其他?
  胡润:就是有机会面对面,像我们俩。
  中国新闻周刊:一般是什么样的机会?你约他们,还是公众场合下的会面?
  胡润:大多数是单独约的,这些企业家本身就是“明星企业家”,在公众场合跟他们深度单谈的机会比较少。
  中国新闻周刊:你从一开始就有机会约到他们吗?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能够争取到见面的机会?
  胡润:机会应该是一直都有。但我第一次用应该是2000年。
  中国新闻周刊:第一次约的谁?
  胡润:陈荣。(上海南汇人,曾当过5年机械工。早期通过买卖国债、股票实现了致富梦想,1998年成立了上海中路(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7月,中路集团又巨资收购了永久股份54%股份,彼时其名下财富已超过4亿元。——编者注)1997到1999年的时候我经常跟我的朋友出去打保龄球。当我听说有个人是做保龄球设备的,我就很感兴趣,就找机会见他。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作为西方人,来观察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胡润:如果离一个话题太近,你就会看不清楚。我想把一个很复杂的话题简单化,而且我是从外面看,这样就不会迷路了。一个英国人,很明确的,你就不是一个中国人……在全国我们最早做排名的,当时连大学排名都没有。这表示了我们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更容易保持这种独立性?
  胡润:对。我在安达信学的第一课是必须做好两件事:一、你必须独立;二、你必须要让人看到你是独立的。你是独立的,但你没有给人看到,你还是失败。反之也是。
  中国新闻周刊:也就是说,在你自己做到独立之后,外国人的身份也更容易让人们觉得你是独立的?
  胡润:对。企业家更有可能跟你说实话。因为知道你不是特别懂中国国情。
  
  哎呀,一个没想到的世界
  
  中国新闻周刊:你知道他们(企业家)是这样看你的吗?
  胡润:当然。很多东西我们到今天还是看不懂。
  中国新闻周刊:你不懂的是什么?
  胡润:你要真正了解这些企业家的背后怎么做起来的,这是很复杂的。因为我们谈的是人,从社会、经济、家庭、情感去了解,都好复杂。而且你越做,会觉得越不懂。你越接触这些人,就会发现,哎呀,一个没想到的世界。
  中国新闻周刊: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
  胡润:我接触的每一个企业家都有他的特点。吉林有个企业家给我讲了很多东西,我今天还不知道他的话是真还是假,但当时感觉他很坦率,让我蛮感动。他讲了为什么下海,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下海,他和他太太的关系,大环境留给他什么印象。但还是有很多东西对我来说是看不清楚的。比如有个企业家第一次拿块地,没有在公开拍卖的情况下就拿到了,今天这个企业家——我不说名字——做得蛮大的。他说:我当时没钱,所以我跟政府说你把地留给我,一两年以后我把钱再付给你,政府同意了;他又找到供应商说,你先造楼我后付钱,供应商同意了;他再找到一些客人说,你先付钱,我以后再把房子给你。这样就做起来了,就这样,看起来挺有创意的,但是具体这里面应该不那么简单。我记得我见过一个企业家,他说你看我头发白了,我才比你大两岁。这是他8年前给我讲的:我一夜白头,因为我的盘子没钱了。真话假话我不知道,起码这个故事很好。
  中国新闻周刊:他们对你那么坦诚,你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呢?你可以问他呀。
  胡润:这里说的坦诚,是我认为的坦诚。而且时间有限,你要问到最底也是很难。再说需要问到最底吗?不一定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挖掘隐性富豪方面会下功夫吗?
  胡润:我们每年会多发现一些新的人,前一年漏掉的。但我不是太积极地去找。有一些人故意把财富做得神秘,说不定税务局也没找到他。基本上我接触任何银行家,都跟我说:哎呀,漏掉的人太多。我接触的很多企业家说:哎呀,你把我写在这里……比我有钱的人多的是。每次他们跟我这么说,我都问:你肯告诉我是哪一些吗?他们又都不愿意。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你看到某企业家“与政治领导人见面或出席某活动”就把他拉到财富榜里?
  胡润:最早我们的发现(方式)是这样子的。
  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一个简单快捷的方式?
  胡润:对,因为你要把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国有一个说法,90%的富豪是官宦子弟。但是你的榜里很少能看到这些官宦子弟。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胡润:这个问题在国外也被谈得很多。首先你要认识到,有可能比你想象得要少。第二,我们只能用公开消息来做,我们也不想给自己带来很多危险。
  中国新闻周刊: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人刻意掩盖财富的话,你们也没有能力、没有方法去突破?
  胡润:我觉得没必要。如果能找到真正的人,我们会放上去的。如果这个人用很多手段保护他的财富的神秘感,说到底我们也……就这样子吧。我觉得没必要把所有该放到榜单上的都放上去。
  
  民营经济,需要支持并“控制”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会做“特别富豪报告”?
  胡润:这个报告里真正的新闻没多少。我们出这个报告就是从失败性质的角度来总体分析,分析上榜企业家们出问题的有哪一类型的。其实最基本的类型是有人非法把钱拿走:有人偷了小股民的钱,偷了股东的钱,偷了国家的钱,这几个是最基本的。但是他的手段,怎么偷这笔钱,每个案例都不一样的。
  中国新闻周刊:从“失败”的报告里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和经验?
  胡润:“落马”的比例很少,据我们了解,98.6%的上榜企业家是比较健康的,这个比例很高,所以我们觉得值得多支持、多佩服、多帮助民营经济发展。实际上我的结论就是这样。
  中国新闻周刊:实际上你从一个反面的案例还是看到了积极的结论?
  胡润:对,当然是了。这应该多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支持它发展,对国家的经济是有好处的。但是,当然你要控制,你不能让它乱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特别富豪报告”公布后,媒体是不是又蜂拥而至?
  胡润:国际媒体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他们也觉得这个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对中国的了解。当地媒体对这些(“落马”)企业家,包括周正毅、刘根山、张荣坤等等,每一个案例都写得很多;但是在国外,可能相对来说媒体没有特别仔细地关注到每一个案例,当你有一个视角把他们整合起来,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有趣的。
  中国新闻周刊:他们关注的都是哪一些问题?
  胡润:中国有那么多开发商同时发起来,我们没有这个情况。美国100多年没有,英国是200多年没有。因为英、美都曾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通过中国了解一些我们最初的想法。
  中国新闻周刊:这种国内国外看中国的视角的不同,是你一开始就有预计的吗?
  胡润:当然,所以第一年做百富榜的时候没有用中文发布。我们当时有一点担心,如果用中文发布,中国媒体会怎么说,能不能接受这个概念。直到2002年中国媒体才正式发布。
  中国新闻周刊:像特别报告表述的“富豪落马”这样的事情,在西方国家也会有吗?
  胡润: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财富的变动相当快。美国首富这么多年来经常就是比尔
其他文献
10年前,池燕明只是中关村里众多办公设备经销商中的一位,10年后,他创办的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了创业板首批拿到批文的企业之一,拟募资2.76亿元。  在池燕明的创业团队里,和他一样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有5人,7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4人拥有海外工作经历。就这样一批拥有高学历的人,起步的项目却是最贴近办公室一族的销售文件处理设备。如果一直这么走下去,现在的立思辰很可能只是一个做得很大的中间商,一
经济危机蔓延到中国后,尹明善给自己的30多位高管出了一个题目《逆势而上》,每个人都要写完这个答卷    伺机而动    2008年12月下旬,北京西坝河的重庆饭店,记者见到了已经年过七旬的尹明善,高高瘦瘦的他衣衫单薄,看上去精神抖擞,似乎已经跨越了年龄的界限。  跟往年一年,北京今年依然是个暖冬。但对做企业的人来说,寒冷刺骨。尹明善也不例外,受经济危机影响,力帆集团的上市计划推后。“今年下半年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