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汤婷婷的《无名女子》和《白虎山学道》中,作者对其中的母女关系进行了描写。由于母女两人分别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她们并没有表现出亲密的关系,反而疏远对方。本文通过分析母女两人对彼此和不同文化的态度以及两者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加之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两者都面临无法跨越的鸿沟。只有积极、开放、认同的心态和主动的交流才能帮助母女二人更好地了解对方,从而在跨文化背景下达到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母女关系;疏离;认同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女勇士》自1976年出版后,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该书在初期曾遭到不少非议,如她曾遭到“歪曲中国和美国华人的历史”的批评。 (Fong 1977) 然而,也有人赞扬她是一个文学上的“女勇士”。Skenazy曾对其这样评价:“作为一个亚裔作家,汤婷婷第一次为所有的亚裔作家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帮助他们吸引了全国性的读者。”(Skenazy 1998) 汤婷婷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被忽视、误解的少数群体对自己身份的探索,成功吸引了主流社会对少数群体的关注。
一、疏离的母女关系
(一)被剥夺的声音
在《无名女子》和《白虎山学道》这两个故事中,母女二人的关系是疏离的。
女儿始终保持沉默,因为母亲总是忽略她的声音。母亲所尊崇的价值观念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小说中的母亲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给女儿灌输道德观念,对于母亲而言,作为女儿就意味着传承母亲的意志。书中有大量带有歧视女性色彩的俗语,而这些俗语恰恰就是女儿反感听到的。如:“养女等于白填,宁养呆鹅不养女仔!”,“女大必为别人妻”等。(Kingston 1976)女儿的感受从未被顾及,只是一直被要求服从,这与女儿的个人价值观是相悖的。因此,她急于摆脱母亲的控制,并且要说出自己的心声。
(二)抗衡的“说者”与“听者”
虽然是在转述母亲的故事,但是也在多处表现出对母亲讲述的故事持怀疑的态度。女儿在虚构姑姑的故事时,与母亲讲述的故事相抗衡,渗透了现代女性的经验,而不是男权话语的传递。“‘你不能把我要给你讲的话,’我妈妈说,‘告诉任何人。’”(Kingston 1976) 在故事的开始,母亲明确地告诉自己的女儿不要把家族的秘密告诉任何人,然而是她自己将这个秘密公之于众。女儿将这个故事讲述出来的目的也是想让自己脱离与家族的联系。文中对于村民们破坏姑姑家的情景进行了详细描写,作者使用平行结构来刻画出了村民的残忍,大量感官上的细节描写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像作者的姑姑一样无奈地注视这一切。最突出的当属其中对于颜色的描写:黑色(黑水)、白色(面罩和发带)以及红色(手印),如此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进一步凸显出这场破坏的野蛮、残暴。故事中的母亲用诸多细节来暗示事情的严重性,而女儿则认为村民们的行为的是荒谬、残暴的。
(三)女儿的情感爆发
如果说女儿的反抗态度在《无名女子》中不明显的话,那么在《白虎山学道》中,她就直接表现了自己的反抗精神。母亲和整个家族其他成员的重男轻女行为,加剧了她的不满情绪:“‘养女好比养黄鹂鸟’,听到这些,我就会满地打滚,高声哭叫。”(Kingston 1976)这些带有歧视女性的民谚让她再也无法忍受,要哭出自己强烈的不满。尽管自小就处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中,女儿并没有如她母亲所愿,逆来顺受。相反,她处处表现出反抗精神:“‘我不是坏丫头’,我常常高声回道,我也许也说过‘我不是丫头’。”(Kingston 1976) 当她长大后,她的努力也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所以她意识到保护自己尊严的方式就是要反抗,决不妥协::“我坚决不做饭。不得不洗碗的时候,我就打碎它一两个。”(Kingston 1976) 故事中的女儿有意让自己显得男子气,而不是一味的顺从、被动。
(四)缺少沟通
母女人间缺少沟通也是导致二人关系疏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整天要忙于洗衣店沉重的活计,父母都没有时间与女儿交流,所以她就只能整日默默地待在家里,她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更不用说与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了。母亲无暇顾及女儿的感受,只是埋头于工作,慢慢地也就疏远了与女儿的距离。即使女儿想跟母亲交流,但两人之间的鸿沟也始终无法逾越。在女儿眼中,母亲始终在制定规则、命令、教导她要学会顺从,这一点从文中母亲大量使用的祈使句就可以看出。母亲没有耐心、强势的形象消减了女儿与之沟通的热情。久而久之,由于缺乏积极的回应、有效的沟通,母女二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二、结论
在《无名女子》和《白虎山学道》这两个故事中,通过聆听母亲讲述的故事加上女儿对故事的思考和审视,可以看出母女间的关系是疏离的,二人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由于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自己的声音被忽视、被压制,女儿对母亲及整个家庭的态度都是反抗、抵制的,而且两人之间缺少沟通也是造成二人疏离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二人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积极主动、接受的心态和更多的沟通才能改善母女关系,从而拉近母女二人的距离。
参考文献:
[1]Fong, Katheryn M. 1977. “An Open Letter/Review.”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9(4): 67-72.
[2]Kingston, Maxine Hong. 1976. 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Girlhood Among Ghosts. New York: Random House.
[3]Skenazy, Paul and Tera Martin, Edit. 1998. Conversation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Mississippi: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关键词:母女关系;疏离;认同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女勇士》自1976年出版后,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该书在初期曾遭到不少非议,如她曾遭到“歪曲中国和美国华人的历史”的批评。 (Fong 1977) 然而,也有人赞扬她是一个文学上的“女勇士”。Skenazy曾对其这样评价:“作为一个亚裔作家,汤婷婷第一次为所有的亚裔作家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帮助他们吸引了全国性的读者。”(Skenazy 1998) 汤婷婷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被忽视、误解的少数群体对自己身份的探索,成功吸引了主流社会对少数群体的关注。
一、疏离的母女关系
(一)被剥夺的声音
在《无名女子》和《白虎山学道》这两个故事中,母女二人的关系是疏离的。
女儿始终保持沉默,因为母亲总是忽略她的声音。母亲所尊崇的价值观念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小说中的母亲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给女儿灌输道德观念,对于母亲而言,作为女儿就意味着传承母亲的意志。书中有大量带有歧视女性色彩的俗语,而这些俗语恰恰就是女儿反感听到的。如:“养女等于白填,宁养呆鹅不养女仔!”,“女大必为别人妻”等。(Kingston 1976)女儿的感受从未被顾及,只是一直被要求服从,这与女儿的个人价值观是相悖的。因此,她急于摆脱母亲的控制,并且要说出自己的心声。
(二)抗衡的“说者”与“听者”
虽然是在转述母亲的故事,但是也在多处表现出对母亲讲述的故事持怀疑的态度。女儿在虚构姑姑的故事时,与母亲讲述的故事相抗衡,渗透了现代女性的经验,而不是男权话语的传递。“‘你不能把我要给你讲的话,’我妈妈说,‘告诉任何人。’”(Kingston 1976) 在故事的开始,母亲明确地告诉自己的女儿不要把家族的秘密告诉任何人,然而是她自己将这个秘密公之于众。女儿将这个故事讲述出来的目的也是想让自己脱离与家族的联系。文中对于村民们破坏姑姑家的情景进行了详细描写,作者使用平行结构来刻画出了村民的残忍,大量感官上的细节描写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像作者的姑姑一样无奈地注视这一切。最突出的当属其中对于颜色的描写:黑色(黑水)、白色(面罩和发带)以及红色(手印),如此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进一步凸显出这场破坏的野蛮、残暴。故事中的母亲用诸多细节来暗示事情的严重性,而女儿则认为村民们的行为的是荒谬、残暴的。
(三)女儿的情感爆发
如果说女儿的反抗态度在《无名女子》中不明显的话,那么在《白虎山学道》中,她就直接表现了自己的反抗精神。母亲和整个家族其他成员的重男轻女行为,加剧了她的不满情绪:“‘养女好比养黄鹂鸟’,听到这些,我就会满地打滚,高声哭叫。”(Kingston 1976)这些带有歧视女性的民谚让她再也无法忍受,要哭出自己强烈的不满。尽管自小就处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中,女儿并没有如她母亲所愿,逆来顺受。相反,她处处表现出反抗精神:“‘我不是坏丫头’,我常常高声回道,我也许也说过‘我不是丫头’。”(Kingston 1976) 当她长大后,她的努力也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所以她意识到保护自己尊严的方式就是要反抗,决不妥协::“我坚决不做饭。不得不洗碗的时候,我就打碎它一两个。”(Kingston 1976) 故事中的女儿有意让自己显得男子气,而不是一味的顺从、被动。
(四)缺少沟通
母女人间缺少沟通也是导致二人关系疏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整天要忙于洗衣店沉重的活计,父母都没有时间与女儿交流,所以她就只能整日默默地待在家里,她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更不用说与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了。母亲无暇顾及女儿的感受,只是埋头于工作,慢慢地也就疏远了与女儿的距离。即使女儿想跟母亲交流,但两人之间的鸿沟也始终无法逾越。在女儿眼中,母亲始终在制定规则、命令、教导她要学会顺从,这一点从文中母亲大量使用的祈使句就可以看出。母亲没有耐心、强势的形象消减了女儿与之沟通的热情。久而久之,由于缺乏积极的回应、有效的沟通,母女二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二、结论
在《无名女子》和《白虎山学道》这两个故事中,通过聆听母亲讲述的故事加上女儿对故事的思考和审视,可以看出母女间的关系是疏离的,二人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由于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自己的声音被忽视、被压制,女儿对母亲及整个家庭的态度都是反抗、抵制的,而且两人之间缺少沟通也是造成二人疏离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二人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积极主动、接受的心态和更多的沟通才能改善母女关系,从而拉近母女二人的距离。
参考文献:
[1]Fong, Katheryn M. 1977. “An Open Letter/Review.”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9(4): 67-72.
[2]Kingston, Maxine Hong. 1976. 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Girlhood Among Ghosts. New York: Random House.
[3]Skenazy, Paul and Tera Martin, Edit. 1998. Conversation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Mississippi: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