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美術教学对学生享受、体验和创造美具有重要影响。在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回归全面育人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的作品品鉴能力、加强情感引导和提升审美能力等角度出发,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尊重学生的创造意愿,为学生提供充分、全面的美术实践空间,使小学生能够获得全面成长空间。
【关键词】细读作品;回归审美;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提升策略
传统美术教学存在课堂技巧化、内容单一化等多种问题,背离了美术教育的初衷,影响了小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创新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品鉴、细读美术作品过程中,回归教学本质。
一、趣味发现、独立表达: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
从学生的审美意识、情感认识培养出发,开展以美术作品品鉴、审美能力培养为主的美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更广视角去理解美术教学的具体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必要的创造力、联想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
(一)以趣味视野发现“艺术之美”
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灵魂、核心,也是有效创新美术教学机制的核心目标。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绘画知识理论、技巧教学,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很难发现美术学习的内在趣味。因此,细读美术作品,回归审美机制,培养学生深层次美术内涵,使学生以趣味、主动的心态参与美术教学,更容易发现美术的“艺术之美”,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1]。
(二)以表达视野发现“创作之美”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品鉴赏能力,能使学生以独立、个性和深层次的视角来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规律、艺术内涵,为学生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转化为有生命力的艺术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情感认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技巧,鼓励学生将个人对美术的理解与美术知识、审美能力相融合,全面呈现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与审美印象。
(三)以观察视野发现“生活之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教学从单一的绘画技巧教学升级为知识传递、审美情感培养的全面育人活动。审美教育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多种特点,将美术教学引向日常生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用独特的艺术审美视角去体会生活趣味,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意识,使学生以新的美学思维来理解客观存在的“生活之美”[2]。
二、强基、固本、升华: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策略
科学利用美术作品,回归审美能力培养,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而且有效提高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美术教学的育人目标。
(一)强基:聚焦审美能力培养,营造审美特性突出的教学体系
在全面创新小学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想象力,使学生形成正确、完善的审美思维。
第一,立足审美,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回归审美,需要培养学生将美术学习的重点放在对美的理解认知上,将审美能力培养与美术教育全过程融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感知能力[3]。比如,在“鸟语花香”知识点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方法和绘画技巧,而且要引导学生开阔学习视野,走出美术课堂,发现生活之美,实现生活审美与美术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第二,回归审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加深对审美的理解与认识,塑造正确认知。比如,在“鸟语花香”知识点教学时,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美术之美后,将西方油画艺术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对比,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审美理念形成深度认识,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艺术观。
第三,提升审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个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选择合适的创作素材,将学生对美的理解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独立表达和展示,为学生表达审美认知创造良好空间。仍以“鸟语花香”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发现生活中“小鸟停落花枝”的景象,并用画笔绘制出个人对“小鸟”的观察和想象,从而创作出有生命力和鲜活度的美术作品。
(二)固本:关注鉴赏能力培养,构建品鉴能力主导的教学机制
美术鉴赏能力是学生对美术作品形成较深层次认知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创新美术教学时,要重视做好美术鉴赏能力教育,实现从艺术欣赏到审美鉴赏的立体升级。
一方面,要坚持“以趣引路”,激发、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时,不仅要使学生了解鉴赏作品的内容、创作主题和背景,而且需要培养学生体验、感知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精神理念。为帮助小学生深度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特征,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需要从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品鉴的兴趣出发,使用色彩强烈、颜色对比明显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丰富学生对相关作品的美学体验和精神认知[4]。比如,在“鸟语花香”知识点教学时,引入《出水芙蓉》《花好月圆》等经典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的创作特征,并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巩固学生的美术课堂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要推动“全面参与”,持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一项系统化、过程性活动。为达到鉴赏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从多个视角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理解、认识。教师要根据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不断变化,鼓励学生将个人对绘画作品的理解与认识进行分享、交流,并将其与美术创作技巧相融合,实现从美术鉴赏到欣赏、创作的全面升级。
(三)升华:丰富教学内容,打造多元驱动的美术教学机制
从细读美术作品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最终需要在美术教学框架中来开展。因此,要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发挥智慧媒介优势,优化美术教学模式,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最佳育人成效。 首先,要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度融合,深化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走进生活,感受自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美术知识、技巧来表达审美认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开阔学生的美术学习视野,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5]。比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衣服搭配”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日常各类鲜活色彩的对比,全面提升学生利用色彩合理搭配的能力。
其次,要学会利用智慧媒介来开展美术教学,拓宽教学空间。教师在创新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为充分呈现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和特色,要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优化视觉观赏效果,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美术作品内涵。比如,在“色彩的对比”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引导学生选择图片中最醒目的颜色,再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服饰搭配方案,使学生对“色彩的对比”形成深度认识和理解。
再次,要积极诠释全新美术教育理念,转变美术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美术学习基础的差异化、学习兴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在创新美术教学时,要结合不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美术教学内容,通过设置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场景,实施“情感互动”“内容个性”和“动态评价”等全新美术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美术创作意识和表达积极性。
三、结语
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偏重绘画技巧教学,忽略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影响了美术教学成效。因此,在全面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品鉴美术作品能力为基础,构建审美能力与作品品鉴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美术教学体系,创造内容丰富、形象鲜活和智慧互动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美术技巧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審美认知,实现从“艺术之美”到“感悟之美”“生活之美”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戴文红.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小班美术活动《小美美的新发型》课例研究报告[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87.
王晓敏.美味需“品”更需“评”——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评价能力[J].才智,2017(19):27.
陶妍君.领略艺术之美,提升审美能力——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34.
崔丹.“童化”让孩子的欣赏成为可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73.
夏安琪.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与美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20(04):125.
【关键词】细读作品;回归审美;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提升策略
传统美术教学存在课堂技巧化、内容单一化等多种问题,背离了美术教育的初衷,影响了小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创新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品鉴、细读美术作品过程中,回归教学本质。
一、趣味发现、独立表达: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
从学生的审美意识、情感认识培养出发,开展以美术作品品鉴、审美能力培养为主的美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更广视角去理解美术教学的具体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必要的创造力、联想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
(一)以趣味视野发现“艺术之美”
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灵魂、核心,也是有效创新美术教学机制的核心目标。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绘画知识理论、技巧教学,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很难发现美术学习的内在趣味。因此,细读美术作品,回归审美机制,培养学生深层次美术内涵,使学生以趣味、主动的心态参与美术教学,更容易发现美术的“艺术之美”,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1]。
(二)以表达视野发现“创作之美”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品鉴赏能力,能使学生以独立、个性和深层次的视角来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规律、艺术内涵,为学生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转化为有生命力的艺术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情感认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技巧,鼓励学生将个人对美术的理解与美术知识、审美能力相融合,全面呈现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与审美印象。
(三)以观察视野发现“生活之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教学从单一的绘画技巧教学升级为知识传递、审美情感培养的全面育人活动。审美教育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多种特点,将美术教学引向日常生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用独特的艺术审美视角去体会生活趣味,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意识,使学生以新的美学思维来理解客观存在的“生活之美”[2]。
二、强基、固本、升华: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策略
科学利用美术作品,回归审美能力培养,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而且有效提高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美术教学的育人目标。
(一)强基:聚焦审美能力培养,营造审美特性突出的教学体系
在全面创新小学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想象力,使学生形成正确、完善的审美思维。
第一,立足审美,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回归审美,需要培养学生将美术学习的重点放在对美的理解认知上,将审美能力培养与美术教育全过程融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感知能力[3]。比如,在“鸟语花香”知识点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方法和绘画技巧,而且要引导学生开阔学习视野,走出美术课堂,发现生活之美,实现生活审美与美术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第二,回归审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加深对审美的理解与认识,塑造正确认知。比如,在“鸟语花香”知识点教学时,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美术之美后,将西方油画艺术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对比,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审美理念形成深度认识,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艺术观。
第三,提升审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个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选择合适的创作素材,将学生对美的理解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独立表达和展示,为学生表达审美认知创造良好空间。仍以“鸟语花香”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发现生活中“小鸟停落花枝”的景象,并用画笔绘制出个人对“小鸟”的观察和想象,从而创作出有生命力和鲜活度的美术作品。
(二)固本:关注鉴赏能力培养,构建品鉴能力主导的教学机制
美术鉴赏能力是学生对美术作品形成较深层次认知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创新美术教学时,要重视做好美术鉴赏能力教育,实现从艺术欣赏到审美鉴赏的立体升级。
一方面,要坚持“以趣引路”,激发、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时,不仅要使学生了解鉴赏作品的内容、创作主题和背景,而且需要培养学生体验、感知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精神理念。为帮助小学生深度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特征,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需要从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品鉴的兴趣出发,使用色彩强烈、颜色对比明显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丰富学生对相关作品的美学体验和精神认知[4]。比如,在“鸟语花香”知识点教学时,引入《出水芙蓉》《花好月圆》等经典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的创作特征,并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巩固学生的美术课堂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要推动“全面参与”,持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一项系统化、过程性活动。为达到鉴赏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从多个视角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理解、认识。教师要根据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不断变化,鼓励学生将个人对绘画作品的理解与认识进行分享、交流,并将其与美术创作技巧相融合,实现从美术鉴赏到欣赏、创作的全面升级。
(三)升华:丰富教学内容,打造多元驱动的美术教学机制
从细读美术作品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最终需要在美术教学框架中来开展。因此,要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发挥智慧媒介优势,优化美术教学模式,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最佳育人成效。 首先,要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度融合,深化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走进生活,感受自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美术知识、技巧来表达审美认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开阔学生的美术学习视野,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5]。比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衣服搭配”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日常各类鲜活色彩的对比,全面提升学生利用色彩合理搭配的能力。
其次,要学会利用智慧媒介来开展美术教学,拓宽教学空间。教师在创新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为充分呈现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和特色,要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优化视觉观赏效果,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美术作品内涵。比如,在“色彩的对比”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引导学生选择图片中最醒目的颜色,再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服饰搭配方案,使学生对“色彩的对比”形成深度认识和理解。
再次,要积极诠释全新美术教育理念,转变美术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美术学习基础的差异化、学习兴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在创新美术教学时,要结合不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美术教学内容,通过设置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场景,实施“情感互动”“内容个性”和“动态评价”等全新美术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美术创作意识和表达积极性。
三、结语
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偏重绘画技巧教学,忽略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影响了美术教学成效。因此,在全面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品鉴美术作品能力为基础,构建审美能力与作品品鉴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美术教学体系,创造内容丰富、形象鲜活和智慧互动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美术技巧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審美认知,实现从“艺术之美”到“感悟之美”“生活之美”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戴文红.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小班美术活动《小美美的新发型》课例研究报告[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87.
王晓敏.美味需“品”更需“评”——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评价能力[J].才智,2017(19):27.
陶妍君.领略艺术之美,提升审美能力——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34.
崔丹.“童化”让孩子的欣赏成为可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73.
夏安琪.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与美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20(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