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装在表演艺术中的应用

来源 :演艺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的道路从来只有两种:一是复古的(retro-ofiented),一是未来主义的(futuristic-oriented),两种取向都是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灵感来源。探究服装朝向未来主义的方向,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相互启发与合作,在探讨人性、情感、社会或创造娱乐、表演形式等舞台行为中,寻求科技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共进之路。
  【关键词】服装;未来主义;科技面料;意象;表演艺术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7.011
  1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引出的思考
  拥有“时尚界奥斯卡”之称的时尚界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晚会——Met Ball(全名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每一年的晚会主题都会产生巨大影响。2016年以“Manus x Machina:Fashion in an Age of Technology(科技时代的服饰时尚)”为题,结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装学院同名展览,探讨科技与时尚的关系。展览与时代精神非常契合:一方面,工艺的进步,3D打印、激光切割、无缝胶合等新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制衣工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一向以手工制作为傲的高级时装(HauteCouture)创作也开始频繁借鉴新材料,出现了高级科技时装(Haute Tech-couture);另一方面,服装借助新技术,尤其是新媒介技术与其他的艺术种类进行跨学科的结合,为艺术天马行空的表达开拓了一片新的广阔天地(图1、图2)。
  纵观历史,服装的发展从来与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19世纪缝纫机的出现以及尼龙纤维的发明,为20世纪的服装世界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现代主义“机械美学”影响着20世纪的服装发展;到T21世纪,伴随新媒介新科技的发展,服装的设计、制作以及消费再一次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服装面料的特性、研发以及构建成衣的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面料”的内涵从传统的“布”扩充到液体、粉末、甚至是气体、光,传统的车缝线如今也可以通过对人工智能材料进行数字化编程、激光切割或是喷绘成型。技术给艺术提供了理性的基础,并且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我们时代基本的和不可或缺的需要。
  2时装总是或多或少的未来主义的
  “时装总是或多或少的未来主义的”,它总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反映新的社会思潮和时代价值,物质上体现着最新的材料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对时代风尚的影响不仅在物质层面,更是文化层面的。从20世纪开始,服装设计师不仅在面料、制衣手段上使用新科技,更用一种科技的视角来表达现代主义的进程和诉求。科技的进步从世界观上改变了人类社会,艺术不再拘泥于描绘“真实的自然”。各种艺术的界限被打破,艺术家、设计师在各个艺术领域进行着广泛的合作,把艺术引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更加视觉化、抽象化的方式表达日益机械化和城市化的社会。1936年,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夏帕瑞丽(Schiaparelli)设计了一系列服装,面料上印着“记录穿着者高涨热情”的温度计,以致敬当时无线电的技术的发明。她还在1934年,与当时法国纺织品生产商Colcombet合作,用他们的新型人造纤维Rhodophane做了一个透明斗篷(图3)。
  夏帕瑞丽及其先锋派艺术同伴们一起,通过他们鲜活的艺术实践,打破了各种艺术之间的界限。服装设计颠覆了传统服装的样子,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新视角:在此之前,服装总是延续传统的样式和结构,来复刻传统的。在科技的启发下,服装不再是静止的概念,它作为人的身体及活动的载体和象征,进入艺术活动的各个领域,表达着艺术家的现代主义诉求。正如当时的先锋派未来主义艺术家所说:“真正的现代感是热衷于速度。对现代人来说,感受运动的过程已成为具有美学价值的形式。”。最早的运动服也由此产生。20世纪60年代,受到太空时代和波普艺术的启发,一批前卫的服装设计师,包括Pierre Cardin,Andre Courreges,Paco Rabanne等(图4~图8),继续对“未来服装”的探索,设计出新的充满活力的廓形和风格的“太空时代服装”。而且,真正把科技时代的语汇和发明应用到服装的面料中,打开了科技面料的广阔空间。
  到了今天,这个将想象力、创造力推崇到极致的时代,设计师们要努力地在竞争激烈的时尚领域找到立足之地,而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有审美需求,还有健康、环保、娱乐等功能的需求,更有文化传播、身份认同等方面的需求,这对服装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希望被寄予了实验室的研发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服装科技表面上反映的是高新技术或手段,其内在却凝聚着时代的精髓,孕育着创新与突破的巨大能量。
  3运动的美:服装与表演艺术的结合
  服装与表演艺术跨学科融合的最早征兆,是20世纪初俄罗斯芭蕾舞团在欧洲的艺术实践,现代主义哲学思想为这样的融合提供了背景。俄罗斯芭蕾舞团与当时的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先锋派艺术家合作,从表演形式、舞台美术、舞台服装等各个方面表达着当时前进中的充满动感的鲜活的世界(图9)。
  艺术家们认为,舞台服装可以改革、限制、修饰,甚至可以赋予或抹掉身体的性别,在这里,身体抽象成为一种仅仅是使他们服装运动的驱动力,由此,发展出一种全新的舞蹈语言——现代芭蕾,以及后面的现代舞。各种艺术的界限被打破了,理性、抽象的观念成为支撑艺术创作的理论依据。服装从传统的身体叙事中解放出来,抽象成一种视觉符号和意象的表达。服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重要载体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具有与生俱来的“同构性”。舞台艺术是兼具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是一个充满符号化的空间,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舞台服装作为一种符号、媒介进入舞台艺术,便具有了时间的维度。舞台艺术通过演员表演所创造的舞台形象的流动,连同受演员表演行为所支配的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表达艺术的观念,它分解为一系列抽象的元素,包括形状、色彩、速度、节奏等等。演员的服装,作为舞台视觉元素的一部分,承载着演员与舞台空间的关系与交流,共同构建表演与观众之间的对话。   当下舞台艺术在新科技的介入和启发下不断向前发展,新媒介手段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表演艺术的表达方式,表演主体从“人”变为由“人、数字形象和可穿媒体组成”的“活动主体”,舞台从物理空间变为由数字技术营造的具有声光电组成的虚拟、抽象的空间。舞台中的各个元素在新媒介手段的介入下重新抽离和改造,通过对信息传达方式的创新和革新,实现新的表演艺术语言。
  服装作为一种媒介,已越来越多地与当下的新媒介演艺发生关系。2007年,Klaus Obermaier和电子艺术实验室(Ars Electronica Future Lab)携手交响乐团重新演绎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把交响乐、芭蕾舞与3D投影技术、3D动作捕捉技术等新媒体手段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虚实结合的新奇的芭蕾舞演出(图10)。这让人联想到一个世纪之前,同样是《春之祭》,俄罗斯芭蕾舞团与交响乐的那场颠覆性的演出,表达同样的意象——碎片式的、节奏蒙太奇,却运用了新的媒体技术手法。这似乎是一个隐喻:时代的发展总是最直接地体现在艺术家的实践活动,而支撑时代进步的正是物质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
  关于科技与服装的讨论,不得不提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Hussien Chalayan)。他用服装这一载体传达着一种未来的意象和对人类文明进化的可能性思考。2007年春/夏系列发布会舞台上,侯赛因超前地把LED发光体结合到服装里,探讨光媒介对身体及动作的表达,实现不同媒介的转换(图11);2007年秋/冬系列发布会,侯赛因在生物动能技术的启发下,把时间的概念引入作为三维存在的身体及着装(图12);2009年春/夏系列,侯赛因从仿生学中得到灵感,模仿生物的皮肤研发具有未来感的新材料(图13);2016年,侯赛因继续其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前卫实验,探讨常规服装面料与各种新媒介从肌理、功能、特性之间转换的可能性(图14)。在侯赛因的观念里,服装是一种媒介,一个承载着身体与外部世界的容器,并把身体的功能折射到建筑、科学、自然等文化层面。他对新媒介新材料的实验与探索是前瞻性的,为服装与其他新媒介之间的转换提供了灵感和启发。
  4新媒介技术的可穿着化
  麦克卢汉曾经说过:“服装,作为皮肤的延伸,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对人体周围温度进行调解的机械装置,以及区分人与人之间社会性的文化装置。”。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为科技服装的发展找到了方向和依据。
  科技与服装的融合,对人体、服装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和认知,揭示了未来着装的发展趋势。科技服装的研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方向:一是通过高科技纺织材料(如生物材料、纳米纤维等),在人体表面形成一个具有功能性的内建环境,提供除保护、装饰等基本功能外的调节温度、保护私隐或是保健治疗等的功能;二是通过附加、编织等结合方式将微型传感器及各种电子元件与服装融为一体,为着装者提供享受音乐、娱乐以及实现信息化时代的各种媒介交互体验及情感表达的载体。
  科技的发展使频繁的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成为当代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科技的进步导致艺术形式、物质载体和艺术感染力的进步。艺术跨界几乎成为所有新媒体艺术的共同特点。服装作为一种可穿戴的载体,同时是重要的视觉及文化传播媒介,其形式和内涵启发着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进行着不断的思考和创新。其中表演艺术为这方面的思考和实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创造了许多过去不可想象的艺术语汇,投影技术、虚拟成像、人体感应技术等给表演艺术带来很多的可能性:如空间的释放、表演元素的重塑等等。作为舞台造型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舞台服装也将在空间的重塑和虚拟技术中探索和创新,获得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数字影像投影和灯光的结合使用,使得服装表演艺术对时间和空间的叙述更加清晰(图15)。
  高科技服装作为一种舞台媒介,技术上在许多方面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如电子元件(LED设备、照相机、播放器、智能传感器等)的软性化、微型化,连接技术的无线化(蓝牙、红外等无线传输技术解决此类问题)(图16),能量储藏方式的多元化(太阳能、人工动能、生物动能等可持续能源在这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电子元件生物化(仿生学)等等(图17、图18),有待艺术家、科学家、设计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然而,科技只是达到理想效果的手法,而非目的。无论未来艺术、技术如何发展,最终会体现在被赋予意义和价值的艺术作品中,只有艺术创新才是发展的源动力。
  5结语
  未来的舞台服装是怎样的?或许是围绕在身体周围的一团烟雾,一圈光环,随着人体的动作、情感、表情变换着颜色、形态、功能等等;或者重新回到装饰的作用,却以一种更自由的方式,让表演者从身体的物质存在中解放出来,自由地表达,成为充满活力及表现力的“活的诗”。
  (编辑 张冠华)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需求和市场生态的变化,供给侧改革正在旅游文化、娱乐文化、剧场演出领域深入开展。9月1日~9月3日,为期3天的PALM展主题日活动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7号馆举行,活动主题分别为:主题公园、互联网+KTV和演艺剧场工程。  主题日活动得到了中国旅游演艺联盟、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活动期间,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与中国旅游演艺联盟、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进行了建
期刊
9月19日,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专业灯光音响产品检测评价体系及其服务平台建设”验收会议。文化科技司副巡视员赵一红主持会议。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副理事长熊英、副秘书长周建辉,以及项目验收委员会专家、项目研发单位代表等出席会议。  该项目是2013年文化部下达的16项“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之一,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其他9家单位
期刊
雅马哈乐器音响(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参展产品覆盖扩声、录音、广播、网络主播等多个领域,并推出多款新产品。  全新的RPl0222接口箱,相比较RPl0622,5U的尺寸进一步节省了使用空间,提升了灵活性;全新的EMX5、EMX7有源调音台,产品线更加充实,目前用户可以在5款有源调音台型号中选择;PX系列数字功放也是2016年全新推出的产品,结合了大功率与智能信号处理功能,机身设计则充分考虑坚固而轻
期刊
哈曼专业音视(“哈曼”)推出AKG CMS380新一代UHF双通道无线传声器系统。该系列包含2个套装:VOCSET包含l台无线接收机和2支手持传声器:MIX SET包含1台无线接收机、1支手持传声器、1台腰包发射机和1个头戴传声器。该系列可满足各种应用场合对演讲和表演的拾音需求,将进一步丰富AKG旗下无线系列产品线。  该產品传输更稳定、操作更简捷,UHF超高频段,提供200个可选频道,可满足各种
期刊
【摘要】舞台装置的隐喻性表达是基于物件的原始功能与释义问的近缘关系,以体验、感知、想象、理解、体悟为纽带构建起的一种语言、心理及文化行为。捷克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很好地诠释了舞台装置的隐喻性表达。  【关键词】舞美;装置;隐喻;《哈姆雷特》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7.013  1舞台装置的隐喻性表达:FF放的舞台设计语义观  当乔治·莱考夫(Ge
期刊
7月15日,《中国新歌声》亮相浙江卫视。节目采用了新的形式,无论“战车”还是舞美设计,都与以前大有不同,扬声器的分布也做了相应调整。  本次主扩使用了L-Acoustics双12英寸线性阵列扬声器K2。为了提高乐队里面的低音部分乐器的低频频响表现,超低使用了L-Acoustics双18英寸扬声器SB28。侧面补声采用L-Acoustics ARCS Ⅱ,两侧各一组,每组三只。舞台的返送采用115X
期刊
【摘要】介绍混响器的类型,并以流行歌曲《风雪梦》为例,总结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用途与调试方法。  【关键词】混响器;后期缩混;音乐审美;混响时间;预延时;干湿比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7.010  后期缩混是对多轨录音素材进行的一种后期加工处理,对原有的录音素材进行前期录音缺陷的弥补、修复、整理的一种技术手段,从而获得音乐的层次感和清晰度。  在
期刊
【摘要】赏析陆乐的服装设计作品。  【关键词】服装设计;陆乐;《凤凰浴火》;《长江之头》;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2015A海市各界人士春节团拜会;《平凡与梦想》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7.015  编者按:  本期赏析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舞台美术系服装设计专业教师陆乐的作品:音乐剧《凤凰浴火》、大型民俗风情诗《长江之头》、2010
期刊
【摘 要】介绍话剧《山节考》照明样式的探索,照明区域的划分,及灯光设计特点:局部突出以加强表演,重侧光为 人物造型,借色光转化烘托剧中情绪,运用剪影创造二维平面效果等。  【关键词】灯光设计;《山节考》;照明区;造型;色光;剪影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7.09.011  Character· Space· Lighting  - Creation an
期刊
8月24日,由演艺科技传媒主办、以“现场扩声系统设计与实施”为主题的高端音响沙龙在北京和平里大酒店举行,吸引了来自内蒙、河北、重庆、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的40余位扩声系统工程专业人士到会。  演艺科技传媒总编熊英介绍了举办高端音响沙龙的动因、目的及形式。高端音响沙龙是演艺科技传媒与多位业内专家酝酿已久的活动,汇聚一线音响设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重在碰撞、切磋、探讨,以期促进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及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