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悬在头顶!
对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乃至公募基金而言,“清盘线”就是这把剑。随着股市持续低迷,清盘危机咄咄逼人地扑面而来。
“我们压力很大,因为清盘对品牌的影响极大,清盘就等于有了污点,直接影响后续产品的发行。”上海一家私募公司总经理对《投资者报》记者坦言。
清盘潮来袭
4月20日,长江证券旗下的超越理财稳健增利发布了这样一纸公告:“截至2012年4月26日,本集合计划资产净值持续低于1亿元人民币,则本集合计划终止。”
本报数据研究部统计,去年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亿元而被迫清盘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有7只,而今年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清盘的数量已达5只,另外还有两只已经发布了提前清算公告。
这5只已被清盘的产品分别是第一创业证券的金益求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华泰证券的紫金策略优选、国信证券的金理财限额特定1号、长江证券的超越理财宝2号和平安证券的稳健增值二期集合计划。
清盘线高、产品募集门槛高、规模小是券商产品被清盘的关键原因。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清盘线为连续20个交易日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高于公募基金连续60个交易日净资产低于5000万元的规定。另外,集合理财产品投资者参与门槛较高,大集合产品参与起点分别为5万元和10万元,小集合产品为100万元,也高于公募基金。加之不得在公开媒体宣传,首发规模小,市场稍有波动,就会引起投资者赎回进而触发清盘线。
如上述已清盘的平安证券稳健增值二期,去年5月底首募规模仅1.08亿元,今年4月19日因连续20天低于警戒线而宣告清盘。
阳光私募面临的形势也同样严峻。
近期两只产品清盘的2010年阳光私募冠军常士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常士杉表示,失败的关键在于没有充分做好风险控制、及时止损。
失意的并非常士杉一人。截至4月中旬,今年已有17只阳光私募产品提前清盘,占到去年全年非正常清盘产品51只的1/3还多。
相比而言,公募基金虽也有清盘之虞,但至今无一先例。究其原因,一方面现有的基金法规虽明确规定了公募基金的清盘线,但其程序的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清盘的发生。
但这并不改变公募基金对清盘的担忧。据记者统计,截至一季度末,有15只基金低于6000万元,其中3只已跌破清盘线。
为保命各显神通
“我们当然不想清盘了,发行花了很多钱,成立的时间却不足一年,损失得有多大?”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高层说。
除了成本上的不划算,“伤害公司品牌”也是机构害怕清盘的重要原因。“未到存续期就因亏损而清盘,对公司品牌形象影响很大。”这位高层表示。
记者随即就清盘事项向部分即将清盘的券商和公募发出采访提纲,多数都避而不答,称要等待公司公告。
“今年要把止损放在首要位置。”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曾这样谈到。今年以来,其旗下已有多只产品净值跌破了0.8元,按照私募普遍以单位净值跌至0.7元~0.8元的清盘线看,其处境已很危险。
“止损”是很多有清盘之虞的阳关私募的最大应对之策。“控制仓位,把风险降至某一范围之内,等确定性机会。”前述上海私募总经理说。
另外一个比较常规的方法是及时和客户沟通,这在客户数量相对较少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阳光私募中最为常见。
即使产品面临清盘,也会和客户沟通,为的是让客户坚持持有。“但可能成功不了。”第一创业证券的一位人士说。
无论如何,以上都还是中规中矩的办法,此外还有一些非常手段。据上海那位私募总经理透露,重阳投资因为资金实力雄厚,当产品濒临清盘时,会注入自有资金使净值保持在清盘线以上。
“这种做法能躲过清盘,但一般的阳光私募学不了,因为大多数私募的资金实力有限。”该总经理谈道。
还有一种非常规做法是寻找帮忙资金,这在公募基金以及券商中比较常见,因为连续20个或60个交易日的限定给了它们更多喘息的机会。
不过这种“保壳”战争并不轻松。去年以来,资本市场萎靡不振,很多机构客户募集资金困难,很少有能力去帮忙,而且帮忙的费用也很高。
记者调查发现,公募基金在保证面值的情况下,帮忙资金每月费用在5‰、7‰的常有,最高可达1%。
谁的客户谁安抚
与房价下跌动辄引来业主“维权”不同,私募和券商理财虽然时有清盘事件,但引发的客户冲突不多。
“鲜有闹事的,除非有些产品明确保本,但最后却亏了。”东北证券一个产品销售人员谈道。北京启明乐投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启明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合同里对清盘有明文规定,“相反那些私下口头承诺的代客理财,出现纠纷的比较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阳关私募的客户大多是高净值人群,对风险有认识和准备,一旦濒临清盘,都比较能接受。
“虽然也有情绪,但是买100万元产品的客户,资产多数在500万元以上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启明说。
华润信托理财服务部副总监左宇介绍说,阳光私募的客户很多是私募经理自己的资源,也有信托或其他第三方推荐的客户。产品募集时,为了吸引客户并让他们放心,私募通常会拿自己的钱跟投。如果出现清盘,一般是谁的客户谁安抚。
启明透露,阳光私募里的一个行规是,每只产品私募投顾必须跟投100万元,否则,一些信托公司不给开账户。所以如果出现清盘,有些投顾会从道义上放弃自己跟投的资金,来弥补客户的部分损失,“这个算不得惯例,但是也较为常见,为了品牌,为了以后的发展考虑,有时候投顾只好放弃自己的钱。”
对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乃至公募基金而言,“清盘线”就是这把剑。随着股市持续低迷,清盘危机咄咄逼人地扑面而来。
“我们压力很大,因为清盘对品牌的影响极大,清盘就等于有了污点,直接影响后续产品的发行。”上海一家私募公司总经理对《投资者报》记者坦言。
清盘潮来袭
4月20日,长江证券旗下的超越理财稳健增利发布了这样一纸公告:“截至2012年4月26日,本集合计划资产净值持续低于1亿元人民币,则本集合计划终止。”
本报数据研究部统计,去年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亿元而被迫清盘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有7只,而今年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清盘的数量已达5只,另外还有两只已经发布了提前清算公告。
这5只已被清盘的产品分别是第一创业证券的金益求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华泰证券的紫金策略优选、国信证券的金理财限额特定1号、长江证券的超越理财宝2号和平安证券的稳健增值二期集合计划。
清盘线高、产品募集门槛高、规模小是券商产品被清盘的关键原因。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清盘线为连续20个交易日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高于公募基金连续60个交易日净资产低于5000万元的规定。另外,集合理财产品投资者参与门槛较高,大集合产品参与起点分别为5万元和10万元,小集合产品为100万元,也高于公募基金。加之不得在公开媒体宣传,首发规模小,市场稍有波动,就会引起投资者赎回进而触发清盘线。
如上述已清盘的平安证券稳健增值二期,去年5月底首募规模仅1.08亿元,今年4月19日因连续20天低于警戒线而宣告清盘。
阳光私募面临的形势也同样严峻。
近期两只产品清盘的2010年阳光私募冠军常士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常士杉表示,失败的关键在于没有充分做好风险控制、及时止损。
失意的并非常士杉一人。截至4月中旬,今年已有17只阳光私募产品提前清盘,占到去年全年非正常清盘产品51只的1/3还多。
相比而言,公募基金虽也有清盘之虞,但至今无一先例。究其原因,一方面现有的基金法规虽明确规定了公募基金的清盘线,但其程序的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清盘的发生。
但这并不改变公募基金对清盘的担忧。据记者统计,截至一季度末,有15只基金低于6000万元,其中3只已跌破清盘线。
为保命各显神通
“我们当然不想清盘了,发行花了很多钱,成立的时间却不足一年,损失得有多大?”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高层说。
除了成本上的不划算,“伤害公司品牌”也是机构害怕清盘的重要原因。“未到存续期就因亏损而清盘,对公司品牌形象影响很大。”这位高层表示。
记者随即就清盘事项向部分即将清盘的券商和公募发出采访提纲,多数都避而不答,称要等待公司公告。
“今年要把止损放在首要位置。”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曾这样谈到。今年以来,其旗下已有多只产品净值跌破了0.8元,按照私募普遍以单位净值跌至0.7元~0.8元的清盘线看,其处境已很危险。
“止损”是很多有清盘之虞的阳关私募的最大应对之策。“控制仓位,把风险降至某一范围之内,等确定性机会。”前述上海私募总经理说。
另外一个比较常规的方法是及时和客户沟通,这在客户数量相对较少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阳光私募中最为常见。
即使产品面临清盘,也会和客户沟通,为的是让客户坚持持有。“但可能成功不了。”第一创业证券的一位人士说。
无论如何,以上都还是中规中矩的办法,此外还有一些非常手段。据上海那位私募总经理透露,重阳投资因为资金实力雄厚,当产品濒临清盘时,会注入自有资金使净值保持在清盘线以上。
“这种做法能躲过清盘,但一般的阳光私募学不了,因为大多数私募的资金实力有限。”该总经理谈道。
还有一种非常规做法是寻找帮忙资金,这在公募基金以及券商中比较常见,因为连续20个或60个交易日的限定给了它们更多喘息的机会。
不过这种“保壳”战争并不轻松。去年以来,资本市场萎靡不振,很多机构客户募集资金困难,很少有能力去帮忙,而且帮忙的费用也很高。
记者调查发现,公募基金在保证面值的情况下,帮忙资金每月费用在5‰、7‰的常有,最高可达1%。
谁的客户谁安抚
与房价下跌动辄引来业主“维权”不同,私募和券商理财虽然时有清盘事件,但引发的客户冲突不多。
“鲜有闹事的,除非有些产品明确保本,但最后却亏了。”东北证券一个产品销售人员谈道。北京启明乐投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启明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合同里对清盘有明文规定,“相反那些私下口头承诺的代客理财,出现纠纷的比较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阳关私募的客户大多是高净值人群,对风险有认识和准备,一旦濒临清盘,都比较能接受。
“虽然也有情绪,但是买100万元产品的客户,资产多数在500万元以上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启明说。
华润信托理财服务部副总监左宇介绍说,阳光私募的客户很多是私募经理自己的资源,也有信托或其他第三方推荐的客户。产品募集时,为了吸引客户并让他们放心,私募通常会拿自己的钱跟投。如果出现清盘,一般是谁的客户谁安抚。
启明透露,阳光私募里的一个行规是,每只产品私募投顾必须跟投100万元,否则,一些信托公司不给开账户。所以如果出现清盘,有些投顾会从道义上放弃自己跟投的资金,来弥补客户的部分损失,“这个算不得惯例,但是也较为常见,为了品牌,为了以后的发展考虑,有时候投顾只好放弃自己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