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松阳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山
  独山让我想起孤山。孤山在江苏靖江,长江的北岸。路人过江,踏上由南往北的行程,第一眼望见苏北大平原兀立的山峰,即海拔仅六七十米的小孤山。南通狼山,靖江小孤山,一字排开,都不高,但由于四野平阔,竟也显得陡峭。
  独山在松阴溪旁的松阳岸,仿佛大自然的烽火台,依此瞭望四面八方状若一只农村浴盆式的松古平原。山的峭壁,像一面古时失传的乐器,王维诗歌里提及的“铙吹”,对准远处的延庆寺塔,对准花见小村,深山里的璞玉,“钟”与“镜”的汉字榫卯,月池、宗祠、地坛、四水归堂;亦对准了松阴溪莽莽苍苍一路奔突的三十几条支流。
  1906年,留学日本并参加了同盟会的界首村人刘德怀,回国后在家乡创办震东女子小学堂,是为古处州境内第一所女子学堂,学堂旧址今犹在。
  夏天。月夜。
  几次和友人坐在江边大排档,抬头望去,正揽着对岸黑黢黢的独山。山的体积,好像从月亮上新近掉落下来。好一道佐酒的小菜!
  水电站
  顺流而下的群山,在水中变幻岩石深碧,月白风清,时而如阵风吹倒的竹枝,时而如浪头簇拥的松涛。一时令人眼花缭乱起来,究竟山脉是水流,抑或水流是寂静的深山?
  山中公路的转角,迎面而来一座寂静的水电站,生了锈的铁门开开,院子里竟落了几处铁锈。山里的水池、自来水龙头,古怪得就像远古猎户人家中挂壁的鹿角、兽脸。正午,炎热的太阳光无声逼视工人脸上的汗珠。在拧开的流到手背上的自来水“哗哗”声中,出现一头白垩纪时代狰狞的独角兽——它曾在辽阔的松古平原上横行。此水电站小院,正在它的地盘——
  飞溅的汗珠,好似淬打铁器的火花,不时地掉落进黑暗——而非吞噬万物的白昼。“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
  松阳土烧
  松阳当地的土烧灌在矿泉水瓶里,灌在可乐大瓶,饭桌上一撂,街头巷尾皆可见。吃口火辣、苦甜。其浓度相当于我们江南这边米酒再加工后的双套酒,堪称浙西南地方一绝。有一种深山里的炭木味。我平常不吃酒的,出门旅行却顿顿要,和三两朋友相聚也要。有点馋出门,馋旅行在外的意思。上周在松阳,坐下来吃第一顿饭,主人就劝酒,开喝。第一口,就嚷嚷开:“比茅台酒好喝!”我的意思是,不比茅台的入口差。另一方面,此类土烧,也约等于地方上的“茅台”。酒的滋味,实则是一方乡土,是这里的莽莽群山的口感。松阳土烧好喝,八成因为松阳溪,或者说瓯江上游的水好,清洌、甘甜。
  土烧便宜,像老街塌下来的门楣板壁。有一种街头修自行车摊的风味。一种老的菜场,路边摊,自家种的青菜菠菜萝卜味。呷一口,入乡随俗。主人若盛情,拿一瓶茅台出来,绝对拿不出土烧的亲切感,亦没有松古平原仙风道骨的质感了。吃在嘴里痒痒的、麻麻的,一如頹倒以后腐烂在深山老林里的千年古木。
  旧时的村落,环山而居。有一种溪流改造成弯弓形的水流,穿村而过,叫“腰带水”,寓意“玉带缠身”。水的出入口,叫“水口”。官岭古村落,有松阳境内规模最大的水口,四周黑压压一片长满了樟树、柳杉、香榧、红枫、红豆杉、毛栗、柿子等各色树种;此外,犹有大片竹林,风起时错落有致,树影婆娑。深山旧岩,获得了一种常年湿润的湿度。这风声树荫,也是一种酿酒术。山里的古道也是,仿佛一层层包裹在酒窖外部的稻草绳编。
  看松阳的山景,仿佛嗅闻到一阵陈年的酒香。
  ——谁能想到?不远处的县城街头,还有一种这么好的老酒,在等着大伙儿。
  斫琴图
  松阳人应该弹古琴。松阳这个地方让人联想起“圣人之器”的古琴。松阳,松阳,一曲琴曲刚刚弹奏完的感觉,周围的空气慢慢恢复到了弹琴之前的寂静里。县城,有丝、木、竹、金等八音。在竹子上挖几个洞,在中空的木段(街道)上蒙一张兽皮,在木板上绷起几根绳丝,或吹,或敲,或弹的意思。大概,“削桐为琴”的松阳县城,有五根弦,也只有三尺六寸的大小罢。
  “面圆法天,底平象地。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象四气。”(蔡邕:《论琴》)
  “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备,则为天下之善琴,而可以感格幽冥,充被万物。况于人乎?况于己乎?”
  “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澹乎洋洋,萦抱山丘。”
  “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乃知古材皆可为琴,不必桐也。”此句为杨宗稷所言。
  我简直觉得,中国音乐史上,应该有“松阳琴派”一脉,虽然事实并非如此。昔日陶渊明有无弦琴,我来松阳,也把整个县境保存完好的山水形胜,当成一床可随时聆听万壑松风的古琴了吧。这是一种风景的音乐样式。所谓的《松弦馆琴谱》,所谓独坐幽篁,万籁有声。中国的南北西东,还可能找见几个松阳一样的地方?“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权当松阳县城,是一古琴名手吧。那么,“忧而不困,何福如之!”(刘熙载:《艺概》)所奏曲目,罗列如下:《乌夜啼》《幽兰》《离骚》《梧叶舞秋风》《忆故人》《广陵散》《龙朔》《平沙落雁》《秋鸿》《流水》……
  “夫道,渊手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庄子·天地》。
  西屏镇
  听听吧,县城亦能弹琴,只要它足够旧,只要它的街巷、民宅、深山、院落、树木、村庄足够明月清风,雅致古朴,难道它不像琴之面板上的音品,不似暮色四合之际端坐在琴馆的老者?延庆古塔,不似“九霄环佩”?松阴溪的开阔平展,不似琴腹有长篇隶书铭刻的管平湖先生生前所藏之唐琴,仲尼式?琴的形制,难道不是河流的形制?落霞式、蕉叶式、列子式、伏羲式或连珠式?
  音乐的终极,是为取得美好的声音。
  公元199年(东汉建安四年)建县的松阳城,在时间的长河中,又走过了多少的艰辛坎坷?   街上,各种店铺里里外外的音响、摩托车“突突突”穿过人群,车辆拥挤,似乎一时都是人间嘈音。可是,延绵一千八百年的古老山城特有的音序,仍是可以听的,尤其夜幕降临、夜深人静之际,当山里的草木虫兽,各种生命,共同沐浴在比文明更为古老的黑夜的序列之中,周遭的松古平原,是一双多么深邃的睿智的眼睛!一滴露珠落下来,能够取得多么神奇的音色和音效。
  打铁、制秤、配草药、做棕板木床……人们开始在各自的店堂忙碌起来,县城的夜色,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文庙、城隍庙、太保庙、药王庙、妈祖庙、汤兰公所、洞阳观、法昌寺、基督教堂、兄弟进士牌坊,以及松阳高腔、板桥三月三、竹溪排祭、山边马灯、平卿祈福等古迹民俗,至今,仍活色生香分散在县境各处。城门、社亭、騎楼、堰渠、石拱桥、牌坊、宅第、庙宇、祠堂、古塔……“声闻于野。清音落落,自合韶雅。惟飞指以取象,觉曲高而和寡。”(《太音大全集》)
  杨家堂
  一个马蹄形。黑色马蹄铁形,村庄的袅袅炊烟深嵌在其水流渠沟金属的边沿,有着“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轻盈飘飞。站在山坳另一面的坡地上,似乎可以把团团锦簇的那一色块轻举起来,盈盈可握:明亮的深绿。在大自然中永恒的橙黄色。那种千村万户式土墙朝阳的一面,已在岁月的光照中訇然定格:仿佛正午延伸出去的海滩——不用走近去,已然能听到海浪的哗哗声,抽象的光辉和音乐,即使拉菲尔本人莅临在场;或者,伦勃朗的画板,其斑斓光怪,也不过如此,不过尔尔。在这个名叫“杨家堂”的古村落面前(橙橘色调),时空、四季、风雨盛衰,完全统一成了风格稳健成熟的画家。光学大师。光之礼赞。宇宙中间自成一格的暗物质。
  我们好像被墙挡住了。各种土墙、高墙、围墙。我们走近村子,似乎自身也幻化成了一堵堵的雨水印痕的土墙。我们新旧不一、驳杂剥落在上下坡的小道行走。这里的空气布满密集的墙的语言。迷宫语言。湿湿的墙体。因极度简陋而倍感温柔。众人被墙体化、石化、钙化,被围墙包裹着。我们纷纷在自己身上打开窗户,天窗、侧窗、透气小窗……透爽的山风吹来,所有人全部被“江南小布达拉宫”墙体式的黄泥巴(红泥)糊住。这泥块,正是白居易笔下呷酒用的乡下小火炉的那种“红泥”。冬夜,红红的火焰自炉底不停跳跃、窜出……
  调色板。大海。光照。高山阶梯式层层梯田。古老农事的闲适。夕阳西落,已倍感艰辛……
  呈回
  我两次去呈回古村,都没看到除村民以外的一个人影。而村民,也只有三两个人,三两次照面。一个颓然锄地的老人。一个扛着一大捆山里砍下的毛竹走路雄昂的中年人。一名吆喝着在竹园旁喂鸡的农妇。然后:村尾一口古井。我已有好多年没看到这么莹洁澄澈、生龙活虎童年般清凉的井水了。借菜地旁的吊桶,吊上一桶来喝、洗手、洗脸——立即听到了古村落空空的千年深山里的回响。听到水声洌洌的《百家姓》,听到水里的炊烟袅袅,村里孩童的课读声。小牛犊的稚嫩舌头以及连绵的茂密的青草,井水声音相碰青石井壁上斑驳残缺的《论语》——相碰山里人家的片断人生——相碰竹园上空的雾,夏天里的冬天,秋天里的春天,春天里的秋天,冬天里的夏天。井壁,谦卑的往昔的脸。
  整个古村落,静谧空寂得让人心慌。古老进了人的鼻孔。闲适到了新奇的地步。每走一步路,都恍若进入一个午夜时分的梦境。没有一个村民开口,跟我们说话。据说,村落座落在600多米海拔的山坡,比海拔865米,面积更加大的庄后村略低,但比杨家堂稍高。而且,后者的村民先祖,全是从呈回村这里迁移过去、繁衍生息而成。因而,呈回村外貌上,有一层婴儿古老的胎衣感,也即,由于它的小、偏僻,它保留下来的时空隧道,更具世事盛衰之沧桑。它是宋琴,而非明琴,琴弦的音色不一。村子悬崖上的参天大树,将屋宇耕田遮蔽得严严实实,如同一群畅游在溪水中的鳜鱼,鳞片闪着水渍。整个村庄,有一种不谙世事的出家人气质,仿佛入定的老僧,多年面壁,自有一种寻常没有的肃穆深沉,在路上脚底下油然而生。
  村落,像礼佛用的佛龛,常年虔诚的烟火,熏黑了包括空气光线在内的一切。村子后面,有超过1000多棵的百年古树。其中,11棵高高低低,生长在村民必经的水口。所谓“四山环抱一水绕”。正对应“呈回”两个方块汉字的偏旁笔划。四山,即村落前方由东向西依次耸立的笔架山、谷堆山、元宝山,村落后方同样由东向西的铜锣山、滚鼓山、七尖山。所有这些山岭,又正对更高的名叫“谷堆山”的山峰。群山,将此小小的村落团团呵护。一条清嘉庆年间的青石板道穿林而过,浓荫匝地,古树氤氲。唯人的姓氏,在荫凉间闪闪发亮。
  第二次走村子里的石板道,走近那口古井,我不敢相信我曾来过。我一时怔忡:除了远古、古朴、古老,这座村庄已不对外界吐露片言只语。如同深闭的蚌,朦胧中内视它熠熠的那粒明珠。
  斋坛
  或许,有过别的山居生活。但像我这种从未在松阳深山里住宿的人,说话会有多么不靠谱!
  松阳不比江西婺源,婺源有朱熹、江永,有宋明理学。有最明晰意识的徽派建筑群落,亦保存得最为完备。婺源的地貌,都为古黟地,也即黄山山脉的外延,甚至逶迤成半边的丘陵沟壑。中间,亦有古道、凉亭、歇脚亭、旧的宗祠书院。主要的差别在于,平原多,起伏错落。在婺源境内,路人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坡,节奏一如西方爵士乐,恍惚迷离。松阳境内,就一个完整的平原,四方平展开的松古平原,其余皆四围合壁式的深山老林,终年云雾缭绕。在松阳,旅人只要一出县城,几乎立即就要登山。不进深山,几乎看不见那些藏之深闺的古村落:石仓、下宅、六村、七村、界首、斋坛、黄岭根村、酉田、官岭、赤溪、横樟……全在深山里,有些不为人知。除了一个根据古老的阴阳风水术成形的山下阳村;在松阳旅行,大都在连绵环绕的山道上。小车、中巴、客车,都在爬坡,走盘山公路。庄后村,山道能够通车的部分,夏天刚刚完工。有些深山还在修路。路窄窄,大多简易的类型。驾驶员往往出一身粘汗,惊呼(我就坐在最便于观景的副驾驶座):“……下回有人再来,要切记两点:一、要预备新车!驾龄长的老车根本爬不了。二、驾驶员一定四十岁朝上,十年的驾龄以上!”他一边流汗,一边猛拧方向盘,动作一如误入原始森林的伐木工人。
  我来松阳,至少三次以后才意识到这里特殊的山路、地貌、路况。如此完整意义上的深山里的县城;如此繁丽的自然风景,一个人匆匆来去,根本看不了,也看不见什么,光山路之颠连,就够人受的了。
  松阳县城,算是中国可数的几个一出城就须去往深山的小城之一。
  山和平原之融合、差异,构成松阳地方特殊的魅力,再加美丽如歌的松阴溪。
  平原、山脉,被一条真正典型的田园江南式的河流缓缓围合,双手合十。
  松阴溪,浙江省境内第二大河流之上游。
  一阴一阳,谓之日月。
  西归道路塞,
  南去交流疏。
  唯此桃花源,
  四塞无他虞。
  这是880年前,北宋状元沈晦在松阴溪旁吟出的诗句。
  (庞培,诗人,散文家。散文著作有《低语》《五种回忆》《乡村肖像》《黑暗中的晕眩》《旅馆》《帕米尔花》《少女像》等,诗集《四分之三雨水》《数行诗》等。被誉为九十年代“新散文”代表作者。)
  特约编辑:刘亚荣
其他文献
一  一条林立着徽州老房子的街道,可以叫东街、南街、北街,唯独这西街,与西施共有一个“西”字,不免让人生出窈窕妖娆的感觉来。  西街女人,这名字不是她自己起的,认识她的人都这么叫。不知道是因为她在西街长大,还是因为她给西街拍过宣传片,反正大家都觉得把这个称呼安在她身上,贴切,自然,像量体裁衣般妥妥的。  能以西街为名的女人,长得自然要好看,最主要是气质。西街女人肌肤胜雪,白得像落在徽州大地的雪片。
期刊
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偶然见到一个老物件:台头营华北盛绸缎庄广告,图片上的土黄色广告单,略有些褶皱,但是很完整,印有靛青色的图和文字,图是两名身着绸缎旗袍的窈窕淑女,一锦凳高坐,一亭亭玉立,坐者足下绸缎堆积,立者手中缎带飘飘。颇生动,颇美艳。文字内容也极丰富,两女子面前的中轴位置是华美的隶书“华北盛绸缎庄”商号,其上有地址:台头营东街路南;中间有经营项目:“统售呢绒哔叽绸缎布匹,鞋帽材料床单香皂线袜”
期刊
蒲素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作品见《诗刊》《文艺报》《中国作家》《星星》诗刊等刊物。获第三届孙犁文学奖,首届贾大山文学奖特别奖,首届河北文艺贡献奖等。  白庆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新华文摘》《北京文学》等刊发表作品。获首届郭沫若诗歌奖,第三届孙犁文学奖,首届贾大山文学奖,第十二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第二届“全国十大
期刊
在中国,“状元”这个字眼常常是人们无限景仰也是无比艳羡的一种象征。虽然,打从清光绪末年(公元1905年)科举取仕结束至今,已过去一百多年,但在一些场合,不少人还是喜欢以“状元”这个称号来代表难以企及的顶尖人物。如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中的佼佼者,人们乃至某些相关机构喜欢冠以“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的称号,曾经的新闻媒体也有过追踪采访这些“状元”行迹的热潮。还有,我还听到有的媒体记者称诺贝尔奖得主为“世界
期刊
车还在慢慢地前进。或许,它是不慢的,慢的是时光。这是从成都到阿坝州卓克基。  意识开始有些浮浅,车窗外的镜像忽忽地往后闪去,日光把人晃得晕乎乎的,想瞌一阵却难以入睡,清醒的意识与疲竭的脑子,有如一对知己知彼的宿仇,对恃着死耗着,那种僵持既饱满又有韧性。突然地,太阳的光斑大片地摇荡开来,又急遽地收回去,像是一个人带着醉意慷慨解囊,旋即后悔了。用手去抓,去抹,也不知道抓什么抹什么,似乎人是在深水中慢慢
期刊
栗子树下  我走到路上,听见有人叫我,但见不到人。我以为听错了,但那边接着又喊:“我在这儿,这儿!栗子树下!”我戴上眼镜,发现她在栗子树下,叶片茂盛遮住了身子,仔细看能看到她的脸蛋和眼睛。那眼睛,就跟二十年前一样,我的发小,站在栗子树下朝我笑。  但突然有一些腼腆,她嫁出去之后我们就很少见了。她的脸蛋真亲切,亲切得让我难过,仿佛大家一起去山野里玩耍还是昨天的事情。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1984》中
期刊
夜茶  在你的街巷,午夜  让我忘记漫天繁星  二十年前的雨  再也找不回它们的位置  忘记春梦缠绕  忘记花前月下  去路或归途  忘记墓碑旁的阴山  烹水煮茶中的春  还有风荡漾  你啜饮着夜的味道  有碎裂声  逃出普洱,龙井,碧螺春  和沸腾的水  还未舔舐的露珠  经过你的注视,冥想  期望而后失落  进入关押已久的身体  嘴唇残酷,手指祝福  与气息一起奔走  遇水就绽放的物体  开始
期刊
别赤亭  刮过戈壁的风,埋伏战马的嘶鸣  千年的葡萄树成精,在岁月的佛音中  修行、悟道  羊群的肥尾巴,晃动一个王朝的旧影  狼烟呢,就从此刻划过的鹰翅  鹰翅掠过的巨大气流  鹰眼迸射的野心  鹰爪张开后的致命一击  想象,捕捉  一座唐城的孤独  一座烽燧的沉重  只有时光能够容忍、承受  我把自己,膨胀成一个宇宙  也只能装下它,烈日下  一个午后的荒凉和干渴  肖夹克  一路向北,和田河
期刊
夏日午后,这个镇如一个用旧了的瓷碗,只有盛放的时间满溢,百货店英姨正用瞌睡填补着这漫长的时光。  外婆她们本应有的瞌睡已经被古老歌册里的故事调动起高涨的情绪,家里前厅从上午开始就已放置了宽宽的木脚桶,一大“班”歌册堆放在低矮的木桶里,外婆说的“班”,不知是不是“帮”,这样的时间,在没有大小节日来临的最平凡日子,若农民的农闲时光。外婆不知动了哪门子脑筋,动了租歌册的念头,这念头一动,颇有将军沙场点兵
期刊
一  想帮大姐卖一次西瓜的这天下着像科塔萨尔《南方高速》里所描述的雨:“一直在下雨,外面雨势厚重,一片昏暗,硕大的雨滴汇聚起来,硬邦邦地敲打着窗台,发出‘啪啪’的声响,如同耳光,它们前赴后继地将彼此撞碎,真让人心烦。”  黑色雨伞下,我涉水而行,梳理着关于故乡集市的碎片:麻湾集、曹店集、韩楼集、龙居集、乔庄集。俗称五集。其中麻湾集是离故乡最近的集市,龙居集是离着故乡最远的集市。龙居集就是今天大姐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