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建造水平的提升,特别是管理思想的引入,建筑工程开发和施工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再加上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此施工企业要将工程质量的提升作为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实际建筑工程建造中,由于人员、技术的变革,在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策略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基础特征
1.1影响因素来源广泛
建筑工程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和较大的工程量,施工工序较为繁杂,从而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来源复杂。在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中,任何一道小小的工序出现差错,都会成为降低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施工前期要进行勘测及调研,施工设计时要结合建筑功能及结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各式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现场的监督指导以及大型重装器械的使用情况,并且还会受到气温和降水量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1.2受外生变量干扰较强
由于一项建筑工程至少具有一年及一年以上的施工周期,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某些突发性的外界干扰因素,这些突发性事件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储存位置和环境湿度的不同,材料的质量会随之受到相应的影响,建筑过程中使用到的机械设备也会出现老旧、磨损和故障。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由于人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建筑质量方面的疏漏。当多种外生变量综合积聚在一起,就会对建筑质量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
1.3质量问题不易追根溯源
建筑工程具有极为繁琐的施工流程,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对各施工环节均进行严谨地筛查。只要有某一环节出现了质量问题,便会对后续的施工流程产生连环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不易筛查问题的源头,也无法及时规划相应的解决办法。要想从源头筛查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就必须在各个环节落实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督职责。若能及时发现影响建筑质量的问题因素并积极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便不会出现问题因素筛查困难的现象,从而降低由于问题隐蔽性而导致建筑质量低下的现象。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2.1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其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多,为此很多建筑企业无法对其形成正确的认知。为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者必须增加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度,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将质量管理融入到工程质量管理中。同时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较差,无法在工程建设中有效贯彻和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很多建筑企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项目工作开展中,没有及时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这不能为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为此,建筑企业要及时、全面的考察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促使建筑企业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文化。
2.2现代化质量管理发展缓慢
建设项目管理的形式是影响其建设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建筑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和优化管理模式。但是很多企业由于知识封闭,没有及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的质量管理计划,也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征制定与其相匹配的质量管理方案,这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发展具有较强滞后性。除此之外,建筑行业没有及时与其他辅助行业进行沟通和跟进,这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及时获取辅助信息。为从根本上提高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施工企业必须定期开展考核工作,重点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责任意识,使施工人员能够时刻清晰的认知自身的权责。
3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策略
3.1建立全面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现状,各建筑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企业规模以及内部的实际分工,建立全面的建筑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在该体系的大框架下保证施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间的协同合作,从而保证各项质量保障策略的有序执行。可由建筑项目的总承包单位来制定工程质量的保障体系,在制定体系前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研究调查。搭建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条件主要为以下两点:首先,需要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由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行政管理措施来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实质性突破,政府部门与工程部门达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效果。其次,国家可以逐步完善建筑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以规范施工过程中由于谋取私利而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
3.2保障安全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控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除却质量管控外,还要进行安全控制模型的有效构建。因为建筑工程通常涉及复杂的施工流程,现场采用各式大型重装设备,施工过程极易产生各式危险因素,若产生了意外事故则会拖延工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会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建筑企业可以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搭建安全控制的基础模型,构建动态化的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二者有效结合,以实现工程如期高质量交付的目标。质量管理人员除却需要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进行相应的施工安全监督。
3.3加大建筑过程的质量监管力度
質量管理是建筑工程中极为基础的目标,若要达到高质量的建筑目标就需要加强对各施工流程的严格管控,比如说对施工环境、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质量管理人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有效识别各式潜在的质量问题,同时需要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强化意识;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并根据质量检测的反馈结果和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同时,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学习质量管理知识,还可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防控意识,进而提升施工作业过程的规范性,避免由于人为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各式质量问题。
3.4提升管理者对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
进行建筑施工期间,参与单位的管理人员占据着重要地位,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没有引起重视,必然会对工程开展产生较大影响,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导致经费投入金额不足,致使很多工作环节无法进行。管理人员是各项政策以及制度实施的主体,假设对此不够重视,缺少责任心,缺少先进管理理念以及工作意识,会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施工期间,假设设计、施工以及建立人员并未对自身工作加以重视,必然会对管理效果与施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开展有关工作期间,管理者必须提升对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自身具有的意识水平,进而保证有关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和行业专家与优秀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让管理人员对自身的思想理念以及知识储备进行更新。此外,管理人员还需对国家政策以及行业标准加以随时关注,保证各项指标与有关要求相符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筑企业要积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抓好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从整体上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建筑企业要认识到当前在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要正视这些不足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顾强,杜仁硕.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分析[J].散装水泥,2020(06):121-122+125.
[2]郑飞.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计量检测技术的作用分析[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0(06):92-93.
[3]林开鑫.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管理探讨[J].陶瓷,2020(12):140-141.
[4]郭建国.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业,2020(11):110-111.
[5]彭玉龙,刘海峰.浅析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J].砖瓦,2020(08):96-97.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策略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基础特征
1.1影响因素来源广泛
建筑工程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和较大的工程量,施工工序较为繁杂,从而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来源复杂。在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中,任何一道小小的工序出现差错,都会成为降低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施工前期要进行勘测及调研,施工设计时要结合建筑功能及结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各式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现场的监督指导以及大型重装器械的使用情况,并且还会受到气温和降水量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1.2受外生变量干扰较强
由于一项建筑工程至少具有一年及一年以上的施工周期,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某些突发性的外界干扰因素,这些突发性事件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储存位置和环境湿度的不同,材料的质量会随之受到相应的影响,建筑过程中使用到的机械设备也会出现老旧、磨损和故障。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由于人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建筑质量方面的疏漏。当多种外生变量综合积聚在一起,就会对建筑质量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
1.3质量问题不易追根溯源
建筑工程具有极为繁琐的施工流程,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对各施工环节均进行严谨地筛查。只要有某一环节出现了质量问题,便会对后续的施工流程产生连环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不易筛查问题的源头,也无法及时规划相应的解决办法。要想从源头筛查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就必须在各个环节落实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督职责。若能及时发现影响建筑质量的问题因素并积极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便不会出现问题因素筛查困难的现象,从而降低由于问题隐蔽性而导致建筑质量低下的现象。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2.1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其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多,为此很多建筑企业无法对其形成正确的认知。为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者必须增加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度,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将质量管理融入到工程质量管理中。同时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较差,无法在工程建设中有效贯彻和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很多建筑企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项目工作开展中,没有及时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这不能为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为此,建筑企业要及时、全面的考察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促使建筑企业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文化。
2.2现代化质量管理发展缓慢
建设项目管理的形式是影响其建设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建筑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和优化管理模式。但是很多企业由于知识封闭,没有及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的质量管理计划,也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征制定与其相匹配的质量管理方案,这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发展具有较强滞后性。除此之外,建筑行业没有及时与其他辅助行业进行沟通和跟进,这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及时获取辅助信息。为从根本上提高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施工企业必须定期开展考核工作,重点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责任意识,使施工人员能够时刻清晰的认知自身的权责。
3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策略
3.1建立全面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现状,各建筑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企业规模以及内部的实际分工,建立全面的建筑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在该体系的大框架下保证施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间的协同合作,从而保证各项质量保障策略的有序执行。可由建筑项目的总承包单位来制定工程质量的保障体系,在制定体系前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研究调查。搭建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条件主要为以下两点:首先,需要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由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行政管理措施来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实质性突破,政府部门与工程部门达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效果。其次,国家可以逐步完善建筑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以规范施工过程中由于谋取私利而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
3.2保障安全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控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除却质量管控外,还要进行安全控制模型的有效构建。因为建筑工程通常涉及复杂的施工流程,现场采用各式大型重装设备,施工过程极易产生各式危险因素,若产生了意外事故则会拖延工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会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建筑企业可以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搭建安全控制的基础模型,构建动态化的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二者有效结合,以实现工程如期高质量交付的目标。质量管理人员除却需要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进行相应的施工安全监督。
3.3加大建筑过程的质量监管力度
質量管理是建筑工程中极为基础的目标,若要达到高质量的建筑目标就需要加强对各施工流程的严格管控,比如说对施工环境、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质量管理人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有效识别各式潜在的质量问题,同时需要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强化意识;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并根据质量检测的反馈结果和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同时,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学习质量管理知识,还可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防控意识,进而提升施工作业过程的规范性,避免由于人为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各式质量问题。
3.4提升管理者对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
进行建筑施工期间,参与单位的管理人员占据着重要地位,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没有引起重视,必然会对工程开展产生较大影响,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导致经费投入金额不足,致使很多工作环节无法进行。管理人员是各项政策以及制度实施的主体,假设对此不够重视,缺少责任心,缺少先进管理理念以及工作意识,会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施工期间,假设设计、施工以及建立人员并未对自身工作加以重视,必然会对管理效果与施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开展有关工作期间,管理者必须提升对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自身具有的意识水平,进而保证有关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和行业专家与优秀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让管理人员对自身的思想理念以及知识储备进行更新。此外,管理人员还需对国家政策以及行业标准加以随时关注,保证各项指标与有关要求相符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筑企业要积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抓好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从整体上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建筑企业要认识到当前在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要正视这些不足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顾强,杜仁硕.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分析[J].散装水泥,2020(06):121-122+125.
[2]郑飞.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计量检测技术的作用分析[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0(06):92-93.
[3]林开鑫.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管理探讨[J].陶瓷,2020(12):140-141.
[4]郭建国.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业,2020(11):110-111.
[5]彭玉龙,刘海峰.浅析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J].砖瓦,2020(0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