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有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接着分析新常态下城市传承与变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对新常态下背景下城市规划传承与变革的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传承;变革
1、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
1.1传承城市规划的传统和优势
新常态下城市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提高城市规划的有效方法是挖掘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城市规划的新常态之中。在制定设计目标时,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尽量杜绝“面子工程”的情况,转变旧的思维模式,努力推动新常态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进程。在资源配置方面,要合理利用城市资源,避免“形象工程”,符合城市总体实际发展方向。
1.2调整城市规划与新常态转型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里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这说明,城市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融合了人们的智慧和汗水。人们在城市中有了更多的沟通与交流,思想和行为方式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发展速度。
2、新常态下城市面临的议题
2.1数据推动城市智慧国际化
2015年12月23日,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2015)》,为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今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涉及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社会交流,在另一方面,互联网对文化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逐步提升,这也为城市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2.2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
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经济的全面进步。在城市轨道方面,随着高速公路、高铁、城际铁路等交通设施进一步深化,城市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这为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了便捷、快速的交通基础。新常态模式应重点把握城市的技术、体制和创新能力,结合自身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统筹资源、整合思想,制定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旅游、教育、养老、医疗和高科技产业等其它新兴产业。
2.3公众有效参与的城市规划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目标的制定要充分征求人民群众的意愿,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采纳社会上有志之士的意见和有效建议,力求目标科学合理,符合大众人民的根本利益。人们群众事政府执政的基础和服从者,群众支持的基础是政府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孟子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要时时刻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好组织者和服务者,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和变化,以此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3、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理念如何變革
3.1移动互联网创造新空间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的交流,跨界思维也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占据人们的内心。与此同时,在消费观念和消费领域方面,人们的思想也深受跨界思维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新兴产业,一些传统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越来越明显的是,各行业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互联网也成为传统行业改革发展和创新的平台。此外,自主人士自主产业也成为新的发展模式,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成为的经济理念。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网络、新媒体”成为关键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各种行业的生产、运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体验消费和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规划的变革,城市的规划一定要与时俱进,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与变革,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发展的能力。
3.2主导产业规划需理性
在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中,人们普遍认为城市只是为我们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品和工业品等,俨然把城市当成一台生产机器。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城市也不再单单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和消费的生产机器,而是带给人们各种新的消费理念,并为大多数人提供更好的消费机会,城市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也发生了巨大改观。鉴于此,笔者认为,城市规划的重点逐步由土地资源分配向主导产业的深度挖掘转变。主导产业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在主导产业的引领下,城市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和全面。不同的城市在人口、经济、资源、自然环境和现状等方面有所区别,城市的发展和挖掘方法必然各有不同,不能按照统一的模式按部就班发展。总体而言,新常态下城市规划应量力而行,切不可急功近利,贪功冒进。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应避免过度开采,应及时转型,发展新兴产业。
3.3重视生活品质提升
大量优秀的人们向城市靠拢,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城市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两者互相促进,城市和人们成为有机的整体。在传统的观念中,城市的生命和活力往往被人们忽视,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统和变革要做到切实有效,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因素,为城市的发展前景重新定义。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应以人民群众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视角来审视和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的前提是便民服务,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真正从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实事,干对事,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去。
4、结论
在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辩证关系,不同的城市会有不同的演变方式。从理论上来说,城市规划中核心价值观、文化、理念和方法值得传承和弘扬,而那些依附于时代制度环境的外围价值、理念和方法,我们要大胆摒弃,吐故纳新,开拓出新的城市发展路线。不管怎么说,城市规划无论怎么的传承和变革,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快捷和高效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马淑银.新常态下城市规划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趋向[J].绿色环保建材,2016,(08):63.
[2]何安萍.关于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及变革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2.
[3]周岚,崔曙平.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城市规划,2016,(04):9-14 +26.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刘翀(1984-),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乡村规划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传承;变革
1、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
1.1传承城市规划的传统和优势
新常态下城市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提高城市规划的有效方法是挖掘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城市规划的新常态之中。在制定设计目标时,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尽量杜绝“面子工程”的情况,转变旧的思维模式,努力推动新常态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进程。在资源配置方面,要合理利用城市资源,避免“形象工程”,符合城市总体实际发展方向。
1.2调整城市规划与新常态转型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里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这说明,城市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融合了人们的智慧和汗水。人们在城市中有了更多的沟通与交流,思想和行为方式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发展速度。
2、新常态下城市面临的议题
2.1数据推动城市智慧国际化
2015年12月23日,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2015)》,为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今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涉及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社会交流,在另一方面,互联网对文化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逐步提升,这也为城市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2.2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
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经济的全面进步。在城市轨道方面,随着高速公路、高铁、城际铁路等交通设施进一步深化,城市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这为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了便捷、快速的交通基础。新常态模式应重点把握城市的技术、体制和创新能力,结合自身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统筹资源、整合思想,制定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旅游、教育、养老、医疗和高科技产业等其它新兴产业。
2.3公众有效参与的城市规划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目标的制定要充分征求人民群众的意愿,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采纳社会上有志之士的意见和有效建议,力求目标科学合理,符合大众人民的根本利益。人们群众事政府执政的基础和服从者,群众支持的基础是政府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孟子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要时时刻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好组织者和服务者,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和变化,以此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3、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理念如何變革
3.1移动互联网创造新空间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的交流,跨界思维也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占据人们的内心。与此同时,在消费观念和消费领域方面,人们的思想也深受跨界思维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新兴产业,一些传统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越来越明显的是,各行业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互联网也成为传统行业改革发展和创新的平台。此外,自主人士自主产业也成为新的发展模式,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成为的经济理念。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网络、新媒体”成为关键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各种行业的生产、运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体验消费和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规划的变革,城市的规划一定要与时俱进,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与变革,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发展的能力。
3.2主导产业规划需理性
在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中,人们普遍认为城市只是为我们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品和工业品等,俨然把城市当成一台生产机器。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城市也不再单单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和消费的生产机器,而是带给人们各种新的消费理念,并为大多数人提供更好的消费机会,城市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也发生了巨大改观。鉴于此,笔者认为,城市规划的重点逐步由土地资源分配向主导产业的深度挖掘转变。主导产业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在主导产业的引领下,城市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和全面。不同的城市在人口、经济、资源、自然环境和现状等方面有所区别,城市的发展和挖掘方法必然各有不同,不能按照统一的模式按部就班发展。总体而言,新常态下城市规划应量力而行,切不可急功近利,贪功冒进。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应避免过度开采,应及时转型,发展新兴产业。
3.3重视生活品质提升
大量优秀的人们向城市靠拢,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城市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两者互相促进,城市和人们成为有机的整体。在传统的观念中,城市的生命和活力往往被人们忽视,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统和变革要做到切实有效,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因素,为城市的发展前景重新定义。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应以人民群众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视角来审视和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的前提是便民服务,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真正从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实事,干对事,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去。
4、结论
在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辩证关系,不同的城市会有不同的演变方式。从理论上来说,城市规划中核心价值观、文化、理念和方法值得传承和弘扬,而那些依附于时代制度环境的外围价值、理念和方法,我们要大胆摒弃,吐故纳新,开拓出新的城市发展路线。不管怎么说,城市规划无论怎么的传承和变革,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快捷和高效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马淑银.新常态下城市规划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趋向[J].绿色环保建材,2016,(08):63.
[2]何安萍.关于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及变革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2.
[3]周岚,崔曙平.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城市规划,2016,(04):9-14 +26.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刘翀(1984-),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乡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