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需“对症下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多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困扰很多教师的头等难题,面对这么多的“疑难杂症”,笔者针对小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常见症状进行一对一的把脉“诊治”,“对症下药”,希望能给各位同行困扰者一些建设性的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虚假;空洞;杂乱;对症下药
  一、 前言:小学生写作的各种“疑难杂症”
  作为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困扰很多教师的头等难题,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依然抵挡不住小学生写作各种怪现象的层出不穷。经常能听到小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眉头紧皱,唉声叹气,咬着笔头,无从下手。“老师,不会写啊!”“老师,写不出来啊!”“老师,怎么這么难写呢?”“老师,真的没东西可以写……”这些耳熟能详的求助信号,面对这么多的“疑难杂症”,笔者针对小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常见症状进行一对一的把脉“诊治”,“对症下药”,希望能给各位同行困扰者一些建设性的启发和思考。
  二、 学生写作症状一:内容虚假
  1. 症状详情
  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是,在学生习作中随处可见“假话”连篇,常出现脱离现实的场景,甚至会出现来历不明的人物和千奇百怪的故事情节。
  例如:一次单元测试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家乡》,居住在闽南的一位学生竟然在习作中这样写道:“家乡的冬天很冷,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到大地上,家乡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在暖冬的闽南,下雪的概率几乎为零,更别说鹅毛般大雪了。显然,这位学生套用了作文选中描写北方冬天的句子,却忘了家乡不下雪的事实。这样的虚假内容频繁出现在学生习作中,屡禁不止。
  2. 药方:真实表达;记录身边事
  针对小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内容虚假症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随身携带小本子的习惯,随时记录。
  比如写《真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哪些地方很美?如学校、家乡、还有去过哪些旅游景点?让同学把题目补充完整,按方位或时间顺序来写,突出中心词美。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事,就感到有话可说,因而怕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就自然消失了。同时,有身边事能真实表达,学生就会改掉胡编乱造的坏习惯了。
  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让学生储备更多自己专享的写作素材,也让学生对身边事有更多的感受,从而,写出童真童趣,写出真情实感。
  三、 学生写作症状二:内容空洞
  1. 症状详情
  结合多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经验,笔者发现了学生习作又一个普遍症状,即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像记流水账,空洞无物。有的学生描写啰嗦重复,没有具体的描写。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思考,看到事情和景物都没有独立的想法。另一方面是由于基本功不扎实,没掌握好语基的修辞手法、扩句、描写的运用等等,造成遣词造句的能力匮乏,同时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没有仔细观察,脑海中没有具体印象,自然写不出具体的文章。
  例如:学生在《我的家乡》里写道:“厦漳大桥好美啊!”但是厦漳大桥究竟有多美呢?美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具体的描绘。经过教师的修改,这句话改成:“厦漳大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海上,又像一条绚丽的彩虹横跨海面,给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描写就变得生动具体有画面感了。
  2. 药方:课外阅读;观察练习;遣词造句
  针对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分具体情况进行强化训练,经常写流水账的学生就要强化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教师可以推荐《爱的教育》《冰心文集》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章,摘录好词好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对于不会描写具体的学生就要加强观察事物练习。而对于观察到位却不会描写的学生要加强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强化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句子,强化扩句训练,完成仿句和扩句训练后,学生就能自如运用到写作中,文章抽象乏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 学生写作症状三:内容杂乱
  1. 症状详情
  笔者在小学生习作中还发现一种普遍存在的症状,即写作没有构思,随心所欲,整篇习作看起来杂乱无章,有的甚至已经离题千里。比如有些作文的要求是只写一件事,很多学生写了一件两件三件四件事情甚至更多,本来是庆幸有很多事情可以表达,却因为多写成离题作文。譬如学生习作《难忘的教训》中这样写:“有一次,眼看就要迟到了,我就闯了红灯,差点被车撞到,后来,我看到一个老爷爷要过马路,我赶快去扶老爷爷过马路……”同样的一个段落里,既写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又写了助人为乐,像这样的内容杂乱在习作中经常出现。
  2. 药方:明确中心思想;选择典型事例
  针对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内容杂乱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存在多个中心,以免造成文章内容杂乱。教师应该强调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性,在每次写作之前,要指导学生想清楚要写的中心是什么,在确定了文章中心后,整篇文章要表达的和要选用的事例都要围绕中心,要对文章中的事例进行筛选,选择能突出中心的典型事例,不能把各种无关中心的事情都写进去。
  五、 小结:对付小学作文教学的“假空乱”需“对症下药”
  尽管小学生习作出现的“疑难杂症”远不止文中提到的各种,但是笔者针对常见的内容虚假、空洞、杂乱三种症状进行一一剖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对症下药”的正确指导下,提出了鼓励真实表达,勤记录身边事“治愈”内容虚假,提出了强化课外阅读,加强观察练习,提高遣词造句能力“治愈”内容空洞,提出了明确中心思想,选取典型事例“治愈”内容杂乱,当然,这种“治愈”过程并不是短时间见效的,而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接受实践的考验。
  参考文献:
  [1]徐青英.体验生活倾吐真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2]张建芹.六步治疗作文难[J].学周刊,2016(03).
  作者简介:董庆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港尾中心沙坛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在认真分析民办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借鉴教育部2014年提出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方案,提出适合于民办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践渠道的“优课”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教师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等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期对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能力;优课;民办院校  一、 引
摘要: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发展的趋势便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在高职语文教学领域进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多元智能理论一直对高职语文的教材的编制、教学课堂的实践产生着深远影响。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教育类型。在语文教学方面应更加积极探讨,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个新教学理论,对现代高职语文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启示作用。  关
摘要: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教师常常会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很想把课上好,但学生不买你的账;很想跟学生沟通,但学生不理睬你;很想为学生的发展做点推动力,但学生根本是自己在动,而不是因你而动。这些都会给教师造成种种心理压力,甚至心理障碍。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担当学生心理保健师的同时,还会学会自我心理保健,自我
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明确的任务指令,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可以通过提升立意高度,严谨谋篇布局,合理联想分析等方面的作文训练,帮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关键词:高考;任务驱动;作文;提升策略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高考作文的热点,它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写作情境,通过明确的任务指令,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语文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师生关系现状,简要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关系  一、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建立良好的师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让他们寄情于作文。要想流露最真实的情感,学生首先要放下心中的负担,将作文视为自己宣泄情感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次在迸发情感之后,学生应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才能将这些情感完全地表达出来,这样文章才显得更有个性,更加有感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真实情感;习作教学;个性化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
摘要:语文的学习是高中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习语文可以大力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对于高三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语文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高三语文的复习是一个难题,如何有效地进行备考关乎莘莘学子的高考命运。本文就高三语文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语文备考的有效性提出思考,旨在提高高三学生语文成绩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三语文;备考;有效性  一、 引言  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语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