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间小屋,让曾经的抢劫犯、盗墓贼、吸毒者放声痛哭。
这个女人,让昨日的罪犯走上正路。
这个故事,关于救赎。
逆转
2005年那天,綦江县赶水镇第一社区,一个中年男人正在街上乱转。
傍晚到了,男人的眼睛散漫地扫过街巷。街旁民居炊烟袅袅,有母亲在唤孩子吃饭。看到这,那眼睛一闪,目光中有阴冷,有悲伤。
1990年,这个叫张嘉兴的男人进行了一次抢劫,被判刑18年。2000年,他因减刑被提前释放回到赶水镇老家。
犯罪让他代价惨重:妻子跑了,父母、儿子先后去世。
刚回家时,张嘉兴想:一定要做个好人!
出狱后,他没有找到工作。在别人冷漠排斥的目光中,他极力地冷漠和排斥别人。
五年中,他一直到处“恍”。渐渐地,他想:活不下去,不如再干一“票”……
同年,李安艳变了。
她是个黑皮肤、身材瘦小的中年妇女,是第一社区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她知道社区里有“两劳”(劳改和劳教)释放人员。她觉得,改造他们是公安机关的事。
直到那天。
镇上开了一场公判大会。一个第一社区的“两劳”人员,因参与一起绑架案再次被捕。
李安艳站在人群中观看。此时,那名犯罪嫌疑人的母亲——一个满脸泪痕的老太太,挪到李安艳身边。
“扑通!”老人跪在了李安艳面前,“李书记,我的家完了!”
李安艳懵了,赶紧扶起老人。那一刻,李安艳感到后悔:要是当初有人能开导他,他可能就不会再犯罪。
想着想着,她搀扶老人的那只胳膊上,掉下了一滴泪。
倾情
2008年,张嘉兴想要低保。于是,他来到社区办公室,腰上插着一把30厘米长的西瓜刀。
“嘉兴,到心理访谈室聊聊!”李安艷的大嗓门响起。张嘉兴大步跨进社区心理访谈室——李安艳的办公室。
2005年,李安艳办起了这间社区心理访谈室。从此,这间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里,开始迎接各种情绪抑郁的人。其中包括曾经的惯偷、盗墓贼、吸毒者、抢劫犯……
“谈什么?你能给我什么!”张嘉兴坐到李安艳对面。西瓜刀就放在桌上,明晃晃的。
“谈你的困难,我给你帮助!”李安艳盯着张嘉兴的眼睛。
张嘉兴愣了,然后开始大哭。一边哭,他一边倾述自己的孤独、不平、愤怒、恐惧……
李安艳扶着他,细声细语地安慰——她自费订了《犯罪心理学》和《青年心理学》等,颇懂将心比心的重要。
走出访谈室,张嘉兴开始管李安艳叫“大姐”——就像其他来过这里的“两劳”人员一样。
热线
“能自食其力,就不会再犯法。”李安艳希望帮张嘉兴就业。
得知他想外出打工,李安艳摸出包里所有的钱——不到50元。张嘉兴用这钱买了张到贵州的车票。
可不久,他回来了。原因是“没有找到工作,钱花光了只得回来”。
李安艳又给了他200元,送他到福建打工。
几天后,李安艳的电话响了:“大姐,我还是没找到工作,又没钱了。毛了,我再去干一‘票’!”
李安艳火了:“别胡说,先找个能糊口的活干!”
于是,张嘉兴开始在码头上背麻袋。
又过了一阵,张嘉兴又来电话:“大姐,这活太苦了,一个麻袋200斤重,我吃不消了。”
李安艳给他支招:“别急,这活先干着,边干边找好工作。”
不久,从海南打来的电话响起。
张嘉兴喊:“姐,我找到工作了!在远洋渔船上当水手,一个月3500元!”
放下电话,李安艳望着窗外,傻傻地笑出了声。
有时,她一天能接一两百个电话。
远航
2010年6月底,南中国海。
海岛的金色沙滩上,水手张嘉兴挑选了一些个大的彩色贝壳,将它们放进纸箱。
7月1日,李安艳收到一份礼物。
打开邮包,里面排列着闪亮的贝壳——张嘉兴有了第二任妻子,夫妇俩祝大姐“七一”快乐。
李安艳拿起一枚贝壳,将它放在耳边,闭上眼睛。
她的脑海闪过很多画面:像孩子一样痛哭的前抢劫犯、边哭泣边鞠躬作揖的吸毒者、指天发誓以后会做好人的问题少年……
她帮助过约70个监外服刑人员和“两劳”人员,他们都叫她“大姐”。
今年春节,李安艳第一次收到贝壳。贝壳上刻着:“社区好支书,群众贴心人。”还是今年春节,社区里的23名监外服刑人员,主动走上大街,为社区义务清扫街道。
想着想着,“大姐”揉了揉眼睛。
(文中张嘉兴为化名)
这个女人,让昨日的罪犯走上正路。
这个故事,关于救赎。
逆转
2005年那天,綦江县赶水镇第一社区,一个中年男人正在街上乱转。
傍晚到了,男人的眼睛散漫地扫过街巷。街旁民居炊烟袅袅,有母亲在唤孩子吃饭。看到这,那眼睛一闪,目光中有阴冷,有悲伤。
1990年,这个叫张嘉兴的男人进行了一次抢劫,被判刑18年。2000年,他因减刑被提前释放回到赶水镇老家。
犯罪让他代价惨重:妻子跑了,父母、儿子先后去世。
刚回家时,张嘉兴想:一定要做个好人!
出狱后,他没有找到工作。在别人冷漠排斥的目光中,他极力地冷漠和排斥别人。
五年中,他一直到处“恍”。渐渐地,他想:活不下去,不如再干一“票”……
同年,李安艳变了。
她是个黑皮肤、身材瘦小的中年妇女,是第一社区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她知道社区里有“两劳”(劳改和劳教)释放人员。她觉得,改造他们是公安机关的事。
直到那天。
镇上开了一场公判大会。一个第一社区的“两劳”人员,因参与一起绑架案再次被捕。
李安艳站在人群中观看。此时,那名犯罪嫌疑人的母亲——一个满脸泪痕的老太太,挪到李安艳身边。
“扑通!”老人跪在了李安艳面前,“李书记,我的家完了!”
李安艳懵了,赶紧扶起老人。那一刻,李安艳感到后悔:要是当初有人能开导他,他可能就不会再犯罪。
想着想着,她搀扶老人的那只胳膊上,掉下了一滴泪。
倾情
2008年,张嘉兴想要低保。于是,他来到社区办公室,腰上插着一把30厘米长的西瓜刀。
“嘉兴,到心理访谈室聊聊!”李安艷的大嗓门响起。张嘉兴大步跨进社区心理访谈室——李安艳的办公室。
2005年,李安艳办起了这间社区心理访谈室。从此,这间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里,开始迎接各种情绪抑郁的人。其中包括曾经的惯偷、盗墓贼、吸毒者、抢劫犯……
“谈什么?你能给我什么!”张嘉兴坐到李安艳对面。西瓜刀就放在桌上,明晃晃的。
“谈你的困难,我给你帮助!”李安艳盯着张嘉兴的眼睛。
张嘉兴愣了,然后开始大哭。一边哭,他一边倾述自己的孤独、不平、愤怒、恐惧……
李安艳扶着他,细声细语地安慰——她自费订了《犯罪心理学》和《青年心理学》等,颇懂将心比心的重要。
走出访谈室,张嘉兴开始管李安艳叫“大姐”——就像其他来过这里的“两劳”人员一样。
热线
“能自食其力,就不会再犯法。”李安艳希望帮张嘉兴就业。
得知他想外出打工,李安艳摸出包里所有的钱——不到50元。张嘉兴用这钱买了张到贵州的车票。
可不久,他回来了。原因是“没有找到工作,钱花光了只得回来”。
李安艳又给了他200元,送他到福建打工。
几天后,李安艳的电话响了:“大姐,我还是没找到工作,又没钱了。毛了,我再去干一‘票’!”
李安艳火了:“别胡说,先找个能糊口的活干!”
于是,张嘉兴开始在码头上背麻袋。
又过了一阵,张嘉兴又来电话:“大姐,这活太苦了,一个麻袋200斤重,我吃不消了。”
李安艳给他支招:“别急,这活先干着,边干边找好工作。”
不久,从海南打来的电话响起。
张嘉兴喊:“姐,我找到工作了!在远洋渔船上当水手,一个月3500元!”
放下电话,李安艳望着窗外,傻傻地笑出了声。
有时,她一天能接一两百个电话。
远航
2010年6月底,南中国海。
海岛的金色沙滩上,水手张嘉兴挑选了一些个大的彩色贝壳,将它们放进纸箱。
7月1日,李安艳收到一份礼物。
打开邮包,里面排列着闪亮的贝壳——张嘉兴有了第二任妻子,夫妇俩祝大姐“七一”快乐。
李安艳拿起一枚贝壳,将它放在耳边,闭上眼睛。
她的脑海闪过很多画面:像孩子一样痛哭的前抢劫犯、边哭泣边鞠躬作揖的吸毒者、指天发誓以后会做好人的问题少年……
她帮助过约70个监外服刑人员和“两劳”人员,他们都叫她“大姐”。
今年春节,李安艳第一次收到贝壳。贝壳上刻着:“社区好支书,群众贴心人。”还是今年春节,社区里的23名监外服刑人员,主动走上大街,为社区义务清扫街道。
想着想着,“大姐”揉了揉眼睛。
(文中张嘉兴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