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荀子》弥足珍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约公元前313—约公元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晚期赵国人。曾游学齐国,在稷下学宫讲学,三为祭酒。晚年总结百家争鸣与自家学术思想成《荀子》一书。秦火劫烬,书藏于汉秘府,经刘向整理校订,定为三十二篇。至唐代,因“编简烂脱,传写谬误”,经杨倞订正注解,重加编排,成二十卷写本。后人颇有议论。《荀子》流传千古,屡经刊刻,注本纷出,版本滋多。至清末王先谦采集各家之说与清代学者训诂考订成就,刊成《荀子集解》,斯时堪称完备,为后世所取资。
  《荀子》一书唐前仅以写本传世,至宋代始有刻本。北宋熙宁元年(1068)有国子监本。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中原支离,文献典籍被金兵卷携北去,圖书雕版澌灭殆尽,靡有孑遗,幸有印本尚存天壤间。南宋淳熙八年(1181),钱佃与唐仲友同年以监本为底本翻刻《荀子》,两种刻本传世绝罕。钱佃的江西漕司本今存俄罗斯列宁图书馆,国内仅有清黄丕烈士礼居摹抄本;唐仲友的台州公使库本因被弹劾牵涉伪造楮币、侵公入私而震动朝野,成为中国古代出版史上一桩著名公案。此书中土累代堙沉,日本有金泽文库藏本。清光绪十年(1884)黎庶昌据以影摹,刻入《古逸丛书》,古卷新生,接续风雅,广受褒誉,士林视若珍宝。
  一
  有宋一代文治丕盛,统治者汲取五代以来频年离乱、图籍坠散的教训,以重文抑武为国策,改兴科举制度,拓开士子入仕之路。历位宋帝大力提倡读书,率先垂范,人文化成,朝野上下读书蔚然成风,书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应时而生的雕版印刷术日传万纸,有利于锓木流播,开启了中国古代出版的黄金时代。彼时大致形成了以官刻、私刻、坊刻为主导的三大出版格局,此外还有书院、寺院(道观)出版,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出版的基本范式。官刻本有中央与地方之分。国子监是中央政府图书刻印和出版管理机构,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指出:“古籍流布,自宋以后,以刊本为枢纽;而经史诸要籍,尤以五代、北宋监本为枢纽。”援据史料,王氏在《五代两宋监本考》中考证出北宋国子监出版书籍多达一百一十八种,南宋六十九种。不仅国子监刻书,中央政府的殿院、司局,地方的州、府、县以及各路使司,各州军学、县斋、县学均有刻书。宋太祖立国,废藩镇,命士人典掌州事,专门设立公使库。地方政府中的公使库是宋代官署中一种公使服务及其公费管理机构,相当于各地方政府的招待所,使用公使钱,接待安寓来往各级官吏,包括膳宿、馈送,逢有积余,可以镌刊经史诸书,借以创收谋利。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云:“宋时诸州公使库,刻书常有羡余缗。”而动用公帑为自己的先人、师友开雕专集文稿也并不鲜见,因此也有不法官吏借此侵吞公帑,中饱私囊。
  五代国子监以雕版镌刻儒家“九经”开风气之先,宋代沿袭前朝旧例,校勘群书,颁行经典。因《荀子》曾作为士子应试的制义刻本,景祐四年(1037)已有刊印其书之议。皇祐二年(1050),司马光疏请校正《荀子》、《扬子》、《文中子》三书,国子监奉敕上木登梓,开版椠刊,至熙宁元年(1068)刻竣,是为北宋国子监本。杨倞注《荀子》的刊印实发轫于此,成为祖本。孰料岁月不到一甲子,北宋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兵灭亡,秘府藏本和书籍刻版毁于兵燹之中。宋室几经播迁,南渡后定都杭州。因旧刻版片无存,退而寻求存世传本,重加雕镂,始有钱佃、唐仲友翻刻监本《荀子》之举。
  二
  叶德辉《书林清话·宋司库州军郡府县书院刻书》中记录:“江西计台本。淳熙八年钱佃刻《荀子》杨倞注二十卷。”“公使库本。淳熙八年台州公使库刻《荀子》二十卷。”
  钱佃,字仲耕,常熟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秘阁修撰,后出任江西等路转运使,为官颇有善政。淳熙八年(1181),婺州水旱天灾相仍,钱佃究心料理,救荒举措得力。同年,转为江西漕司官,政声不减。其所翻刻的《荀子》以元丰(宋神宗用的第二个年号)监本与二浙西蜀本参校,命工授梓,是《荀子》最早的合校本。钱氏跋文称:“旧尝患此书无善本,求之国子监,亦未尝版行。比集诸家所藏,得二浙西蜀本凡四,增寡同异,莫适取正。末乃于庐陵学官藏书中得元丰国子监刻者,遂取以为据。然犹有谬误,用诸本参校……虽未敢以为尽善,然耳目所及,此已特为精好。”钱刻本被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著录,称之“视他本最为完善”。后世有刻本与摹抄本。刻本先后迭易弆主。清初徐乾学、钱曾收藏。钱曾《述古堂藏书目》著录,他在《读书敏求记》中又把钱刻本和他收藏的北宋吕夏卿重校的监本《荀子》合称“双璧”。清中叶又为黄丕烈收得。黄氏《荛圃藏书题识续录》云:“先是余得吕本宋刻,后又得此钱本宋刻,可云双璧矣。然吕本外间有影抄本,又有复本。若钱本,知之者鲜,余故乐为之校出也。钱本载《书录解题》,尤为宋人所重,他日倘有翻刻《荀子》者,当以此本为秘而传之矣。”可见钱刻本的版本价值。后此刻本易为汪士钟所有,汪氏《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收载。顾广圻在清朝嘉、道间曾多次校勘数种宋本《荀子》,其《思适斋书跋》中提及:“艺芸书舍藏宋椠《荀子》二:北宋则吕夏卿监本,南宋则钱佃江西漕司本也。佃字耕道,陈直斋称其‘最为完善’,指同时建、浙、蜀本而言。若较监本,互有短长,正以合之,乃成两美耳。”同时指出钱刻本与参校本“互有失叶,殊未可相补也”,是其缺憾。清末,钱刻本转归杨以增海源阁,其子杨绍和在《楹书偶录初编》中予以著录。海源阁三世庋藏嗣其家,父子祖孙,书香不绝,聚积万签,夥颐冠海内。然而,书之显晦、聚散、存毁靡常。清末民初,外患内忧,交相迭乘,世乱书散,故家弆藏时有转徙。海源阁饱受寇匪剽夺劫掠,损毁惨烈。阁书陆续散佚耗出,无复旧观。延至杨氏第四代,已无力嬗继世守,前后数次将阁书斥售。国粹家珍荡析至尽,钱刻本《荀子》也难逃劫运。1927年,周叔弢曾在天津亲见此书,慨叹其椠精印良,卷帙清芬,忽促间未能持与他本对勘,颇为憾惜。不久,听说这部海内孤帙被大连图书馆收去。此后沉光晦迹,下落莫明。清黄丕烈有摹抄本钱刻《荀子》,张允亮校,周叔弢跋,今藏国家图书馆。另有上海图书馆入藏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嘉善谢墉安雅堂刻本中韩应陛、宋公威绿色笔钱刻本校文。谢刻本为谢墉与卢文弨合校,不主一本,择善而从,间以理校,甄采众说,被时人称为佳本,曾收入卢文弨《抱经堂丛书》,后世多有翻印者。   三
  南宋淳熙八年(1181),唐仲友在台州任内以公使库钱翻刻《荀子》、扬雄《法言》、王通《中说》、韩愈《昌黎先生文集》四书。唐仲友(1136—1188),字与正(政),号说斋,婺州金华县人。其父唐尧封官侍御史、朝散大夫,为闻名一方的学者。唐仲友与兄仲温、仲义皆高中进士,一门荣耀。唐仲友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举进士,又复中博学宏词科,除著作郎。后出知信州,以善政闻。淳熙七年(1180)移知台州。时遇灾荒,唐仲友发粟赈饥,以济民艰。淳熙四年(1177),有名的刻工蒋辉因伙同方百二等人在广德军伪造纸币交子被捕,由临安府府院断配台州牢城,在都酒务服役。蒋辉,小字念七,明州人,曾在杭州参与刊刻《武经龟鉴》,还雕刻遂初堂本《吕氏家塾读诗纪》、徐琛本《徐公文集》等,技艺高超,享名书业间。在台州服役期间,蒋辉以本州人周立代役,本人以雕印书籍为生。唐仲友以擅辞赋称名于时,因宋代先后有杨翱辑《典丽赋》六十四卷和王咸辑《典丽赋》九十三卷,唐氏有踵继意,编选唐末以迄本朝绍兴间盛时名公律赋,详今略古,萃为一编四十卷,名《后典丽赋》。因而,淳熙八年利用职权将蒋辉开释,为其开雕,又以公帑聘用书法高手贺选写样,容留蒋辉在官署开设作坊,与李忠、吴亮、宋琳等二十人合刻《荀子》等四部书,共六百零六部九千零九十册。蒇成后,除公使库销售外,分送本地官员、捐赠书院,自占了三百七十八部五千六百七十册,运往老家自营的唐宅书房货卖获利。在《荀子》后序中,唐仲友记述出版经过:“中兴,搜补遗逸,监书寖具,独《荀子》犹阙,学者不见旧书,传习闽本,文字舛异。仲友于三馆睹旧文,大惧湮没,访得善本,假守余隙,乃以公帑锓木,悉视熙宁之故。”因北宋熙宁监本佚而不传,此刻逼肖监本风貌,大胜于无,其价值非比寻常。张秀民《宋孝宗时代刻书述略》中称此刻本为“宋椠上驷”。
  淳熙五年(1178),经帝师、宰相史浩建议,征召隐居山林、潜心学术的朱熹知江西南康军。任职南康两年期间,朱熹究心民事,劝学恤民。时值旱魃肆凶,朱熹广施仁政,赈灾救荒,民无流殍,百姓多所全活,受到朝廷嘉奖。淳熙八年,宰相王淮以朱熹学行笃实,推荐朱熹调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当时浙东连年水旱、虫蝗之灾相继,饥民载道,急需修举荒政。赴任后,朱熹巡历三州,全力赈灾,对不理荒政的贪墨官员严加纠弹,下狱处治。在赴台州途中,路遇不堪官府催租逼勒的逃难流民,又听到唐仲友不公不法的诸多事情,民情嗷嗷,如溺水火。素怀仁爱恻隐、民胞物与之心的朱熹激愤之下上奏朝廷,发出按劾唐仲友的第一状。他深知唐仲友与宰相王淮不仅同乡,且为姻亲,其党援势众,因而将奏状封面题写“奏为本路诸州人户间有流移去处奏闻事”,以免人注目,又贴黄云:“顾以疏贱,蒙被误恩,实当一路耳目之寄,不敢缄默,以负使命。伏维眷照,力赐主张,免致复为小人阴有中害,不胜幸甚!”抵达台州,台州通判高文虎迎迓于道,高文虎与唐仲友不睦,向朱熹汇报了唐氏不法之状。唐仲友恃才矜持,对朱熹迎接迟缓,更引起朱熹心中不快,遂搜集唐仲友劣迹,又向朝廷上奏第二状,纠弹唐氏违法催纳租税,逼勒百姓,饥荒之年略不恤民,仍追索旧欠,请求将其亟行罢黜,以息民怨。同时,抓紧收集其不法证据,四天后又第三次向朝廷上奏,列举唐氏酷刑虐民、违法征税、贪赃枉法、公帑印书、侵公入私、私蓄歌妓、收受贿赂等累累罪行,举劾其刻印《荀子》:“仲友自到任以来,关集刊字工匠在小厅侧雕小字赋集,每集二千道。刊版既成,搬运归本家书房货卖。其第一次所刊赋版印卖将漫,今又关集工匠又刊一番。凡材料、口食、纸墨之类并是支破官钱。又乘势雕造花版,印染斑缬之属,凡数十片,发归本家彩帛铺,充染帛用。”同时,朱熹下令封存唐仲友任职以来账目,扣押相关证人,请求对唐氏绳之以法,严厉惩处。然而,二十余天杳无回音。朱熹也预料到,“奏久不报,此必有掩蔽聪明、党护奸恶者”。恰在此时,朝中多名要员近侍交章称颂唐仲友多行善政,美德可嘉,朝廷准备提升他为江西提刑。宰相收到朱熹三次弹劾唐氏奏状均留中不发,有回护唐氏意,或意在私下调停。此时,唐仲友也驰奏自辩,指责朱熹执法违法。朱熹不胜愤懑,第四次上状弹劾唐仲友,状文中历数唐氏销毁罪证、贪污军粮、伪造楮币等诸端违法行径,并提到刻印《荀子》等书:“仲友所印‘四子’,曾送一本与臣,臣不合收受,已行估计价值,还纳本州军资库讫。但其所印几是一千来本,不知将作何用。”又称“仲友舍匿死罪亡命奸人蒋辉,诈妄行移首尾情节,乞赐详览,即知仲友所犯非独赃私小过而已。”同时含蓄指出唐氏自恃朝中党援:“臣窃见仲友本贯婺州,近为侍御史论荐。又其交党有是近臣亲属者,致臣三奏,跨涉两旬,未奉进止。深虑本人狡猾,别有计会,兼恐有司观望,或致灭裂。”暗指王淮从中作梗。不料,唐仲友并未收敛,恣肆如故,派人冲入台州司理院,夺取被囚在狱的歌妓严蕊,并声称已得到朝廷旨意,将改派浙西提刑重理案件,不得擅自结案。唐仲友还以上劄子反告朱熹,状告他无故搜查唐家弟媳王氏坐轿,导致王氏受惊,心脏病发作,病情危殆。朱、唐二人交互弹劾,措辞激烈。随后,朱熹再次上奏朝廷,发出按劾唐氏第五状,对唐氏的行径大惑不解:“窃详上件事理元系本司奏劾,若有指挥,合是本司被受。本司既无被受,仲友何缘闻知,便敢传布,意欲施行?观此气象,若非有人阴为主张,擿语消息,仲友罪人,何敢遽然如此?”迫于朝议,王淮将此事奏明孝宗。孝宗询问朱、唐二人交章弹劾,是非曲直如何,王淮答道:“秀才间争闲气罢了。”孝宗命朝臣议论处置意见,结果是传谕浙西提刑派员复查此案。唐仲友被免职,撤销其江西提刑的任命,改由朱熹出任。对此,朱熹收拾新得证据,向朝廷上第六次状文,根据蒋辉供词,再次奏报唐仲友胁迫罪犯伪造楮币以及开版印制“四书”事,专列唐氏不法事中荦荦大端者,以备接审官员参酌定案。
  朱熹弹劾唐仲友六上奏状,连篇累牍,动辄万言,峻急忿厉。然而,朝廷不辨是非、曲意庇护唐氏的不作为,使朱熹大为失望。为避“蹊田夺牛”之讥,他不再恋栈官场,决意退隐,在浙东任职仅九个月,即坚辞新职不受,乞奉祠归。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引宋人俞文豹《吹剑录》记云:“晦庵弹唐仲友,王丞相与唐姻故,使察院陈贾弹晦翁,目為伪学,遂以祠去。太学诗云:‘周公大圣犹遭谤,元晦真贤亦被讥。堪叹古今两陈贾,如何专把圣贤非?”五年后,周必大任宰相,经杨万里封事专荐,召朱熹入朝,委任新职。陛见孝宗时,孝宗温言慰劳:“浙东救荒煞究心。久不见卿,浙东之事朕自知之。”可见孝宗并非昏聩。   唐仲友罢免,唐刻本台州《荀子》书版悉归南宋国子监。宋末王应麟《困学纪闻》记云:“今监本乃唐与政台州所刊,熙宁旧本亦未为善,当俟详考。”以后,古镌久湮,未见诸家著录。延至清末,始有《古逸丛书》重刻台州本《荀子》之举。
  四
  清光绪七年(1881),黎庶昌出使日本,学者杨守敬作为随员。时值日本维新初始,欧风东染,世家大族所藏中华古籍渐被抛售,流入市肆,价低几近秤卖。杨守敬素谙流录之学,至此问礼求野,倾力洽购,眼福逢缘,多得中土传本绝罕的佚书。他与日本学者多有交往,从涩江全善、森立之撰写的《经籍访古录》“荀子”条下发现狩谷望之的跋语,得知唐刻台州本至迟在道光年间已被狩谷望之藏入求古楼:“右宋椠《荀子》为淳熙八年唐仲友所刻。字大如钱,书法模欧阳……而是本翻雕熙宁官版者,则其实与北宋本无异,真希世之宝典也。余斋所载南宋本中,当以是为第一也。吾家子孙宜保护之。”此刻本原藏于日本金泽文库。金泽文库是日本镰仓幕府时期政治家北条实时创建于金泽乡别墅内的图书馆,收藏从中国舶运的宋元刊本和明初刊本以及同时代日本的和写本、和刊本,以庋存日、汉典籍享名扶桑。镰仓幕府灭亡后,藏书多有散佚,其中所藏唐刻台州本《荀子》是熙宁监本系统中最接近祖本面貌,又完整无缺的版本,被学者称为“旧刻诸本中首善之本”。后几经易主,在德川时代为狩谷掖斋获得。狩谷掖斋(1775—1835),名望之,号卿云,亦称三右卫门。江户(今东京)人。耽书嗜古,通晓儒学,尤精考证,著有《日本灵异记考证》、《古京遗文》、《笺注倭名类抄》等,其楷书精妙,所书《稻川墓铭》(又称《三绝碑》)在东瀛颇受美誉。董康《书舶庸谭》记其在日访书,提及:“日来所阅旧椠多狩谷望之旧藏。掖斋嗜古搜奇,颇类琴川汲古主人,夙所心折。”认为他搜讨中国古籍与明末常熟人汲古阁主人毛晋相似。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称赞狩谷望之藏书之盛,致使国人赴日访求其遗书:“浅草人家求古楼,唐抄宋椠自夷犹。兰台中使搜亡礼,先到天涯海尽头。”得到唐刻台州本《荀子》以后,狩谷望之曾据以影摹录副,明治时期被岛田重礼收购。后台州本流失,杨守敬发现的即是此摹刻本。在杨守敬的建议下,黎庶昌在东京公使署刻印《古逸丛书》,包括《荀子》在内,共二十六种,一百八十六卷。以“随刻所获,概还其真”的原则,招募东京有名的梓工木村嘉平锓镌,选用日本美浓纸,模印精良,成书后楮墨生香,溢纸而出,采泽照眼,夺人目睛,被收藏家视同宋椠元刊。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称赞:“裒然巨帙,摩勒精审,毫发不爽。初印皆用日本皮纸,洁白如玉,墨如点漆,醉心悦目。”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志》中记述《荀子》刊刻经过:“余初来日本时,从书肆购得此书双钩本数卷。访之,乃知为狩谷望之旧藏台州本,此其所拟重刊未成者。厥后从岛田篁村见影摹全部,因告知星使黎公求得之,以付梓人,一仍其旧,逾年乃成。”杨守敬刊印台州本《荀子》以金泽文库旧藏、狩谷望之影摹本为底本,虽非唐刻台州本真身,但略下真迹一等,迹近《兰亭》,也称得上书林璠玙,珍罕麟凤。唐仲友台州公使库刻本堪称《荀子》一书从战国至南宋中国书籍史的缩影,而《古逸丛书》所刻《荀子》,附录历代各种跋文等,资料更为丰富,从而构成一部《荀子》从战国至清末的出版史,继绝存真,传本扬学,可谓勤懋功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书估以唐刻台州本《荀子》踵门求售,价格奇昂,与周叔弢有“北周南陈”之称的陈清华不吝重金收弆,称为轰动藏书界的一件大新闻。随后,陈清华北上京华,赴藏园拜访藏书大家傅增湘,傅增湘笑言:“君非以万金得熙宁《荀子》者乎,是可以荀名其斋矣。”陈氏欣然以“荀斋”命名书斋,又作“郇斋”,于右任为之撰《题郇斋读书图》诗云:“紫薇花下读书堂,照世风神似简庄。我见郇斋成大邑,猩猩嗜酒老犹香。”此刻本先后经邹同心、孙朝肃、孙孝若、顾霖、黄丕烈、汪士钟、汪振勋、韩应陛等人递藏。新中国成立后,陈氏藏书先后分三批出让,回归故土,《荀子》也在其中。后经专家鉴定,从书中避讳、刻工姓名、地域、校勘官衔名等考察,此刻本并非唐仲友台州公使本库刻《荀子》,更非北宋熙宁国子监本,实为与唐仲友台州公使库刻本同一渊源的南宋宁宗年间浙北翻刻北宋熙宁监本,雕镂之精,不在监本之下,也是稀觏珍本,今藏国家图书馆。1972年,文物出版社據此影印出版二百五十部,略按原书尺寸,线状十册,合为一函,限量发行,每部编号,足见其价值珍罕。2008年,此书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其他文献
柯林顿港小镇坐落在美国俄亥俄州渥太华郡伊利湖畔,风景宜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口有六千五百人。1959年6月,当一百五十名中学生毕业的时候,有一千多人来到位于小镇中心的柯林顿港中学参加孩子们的毕业仪式,这是哈佛大学公共政策教授普特南(Robert D. Putnam)中学记忆中的一个温馨时刻,并被他生动地记录在《阶级世代:穷小孩与富小孩的机会不平等》(Our Kids:The American
一  无论传统中国所谓四时、八节、还是进一步细分的二十四“节气”,展眼看见这些命名的细致,是人当有一分感动的细腻,更有一份节制的警惕:春立春分、夏来夏至、秋冬交替犹如花开花落,白露为霜,寒露零瀼……亭亭玉立绿肥红瘦,风来雨去暴雪封门,展开的正是一节一节青竹一样活生生的“日子”,活泼泼站在那里,却是有数的、有限的,不能懈怠更不得恣肆的。《礼记·月令》说得好,凡此四季当“立”之前三日,“天子亲率三公九
问一句“谁是我国最多产的诗人”,或“我国历史上谁写的诗最多”?大凡受过中学教育以上的人,多半会毫不犹豫而众口一声地说是“陆游”。是耶非耶?是,因为教材上或通常一些知识介绍就如是说:陆游诗有九千多首或近万首;若不是,那又是谁呢?是乾隆帝。  乾隆帝?可是那个成天没啥事,就知道下江南、玩微服私访而拈花惹草的风流天子乾隆皇帝?就像《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书剑恩仇录》、《铁齿铜牙纪晓
一  “读钱记”这个专栏之所以能“开栏”,乃是与我研究古钱的启蒙老师、已故湖北文物界老前辈郑海波先生有关。  我八岁时,罹患病毒性心肌炎,死里逃生,不得已休学五年。第一年,我路过黄石文物公司,郑海波先生当时任经理,在里面躲雨的我一下子对郑先生正在把玩的古币产生了兴趣。他让我坐下,问了我一些简单的历史问题,好在我从小读过一些这方面的“小人书”,也都能基本上答的上来。当时,郑先生向家父表态,这个徒弟我
曹诚英(1902—1973),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人。该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天平国壁画所在地,千年古镇,遐迩闻名。而曹诚英又是旺川骄子——我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天性近文学”的诗人。她在马铃薯试验研究领域颇有成果,解放初期亩产即高达四千余斤,在东北地区广为栽种和推广;然当年平均亩产仅为六百零五斤,所以被人誉为“马铃薯之母”。曹诚英曾先后任教安徽大学、复旦大学和沈阳农学院等高校。她的
1978年 六十一岁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恢复招生,复任第一副院长、教授、党委委员。  3月,在中央工艺美院组织举办《吴冠中作品展》。此为吴冠中归国后首次个展。  4月,文化部致函轻工部请张仃同志参加美术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设计工作。  夏,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邀请,担任彩色动画片《哪吒闹海》美术总设计,在山东沿海渔村体验生活。  5月26日,《日本东山魁夷绘画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出席开幕
蒲松龄的《聊斋词》,上、下两卷,收录了一百十几首词作。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四首《金缕曲》,分别以“形赠影”、“影答形”、“影赠形”、“形答影”为题,独具一格。他曾经分析过自己科场失败的原因,一是考官滥选,二是自身不争,三是命运驱使。而在聊斋先生的这四首词中,参互为文的“形”(肉体)和“影”(灵魂),在赠答对话中作自我嘲讽,自我调侃,自我勉励,也显现了足够的自知之明。  出生于日渐败落的地主兼商人之家的
晚清湘人中,左宗棠大名鼎鼎,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伟大的爱国者,率领湘军收复新疆,但是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也只止于此。因为对他的争议比较少,所以研究他的成果很多。家书是左宗棠研究深入的一个独特门径。近代以来史学界就不乏家书出版和研究成果,如《清十大名人家书》、《中国历代名人家书》、《湘军四大将帅家书精选》等,左宗棠家书也在《左宗棠全集》中首次全部收录。家书以其真实性成为研究历史人物的第一手史料,得到史学
浦江清,1904年出生于上海松江,家境清贫,却聪颖好学,1926年从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担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导师陈寅恪的助教。课余,他学习梵文、满洲文、法文、德文。1928年,清华研究院国学门并入中国文学系后,浦江清担任大一国文课的教员,1929年又增加了中国文学史课的教学任务,直到1937年秋。  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的浦江清《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增补本)》中,“清华园日记(上)”
若以经、史、子、集作为国学的分类,方志当属史部。《四库全书》把方志列入史部十五个子目之一的地理目。在卷帙浩繁的志书中,直隶志书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因直隶为燕赵大地,历史久远;因其拱卫京师,地极冲要;因其曾居全国八督之首,权重位显。《直隶风土调查录》、《大中华直隶省地理志》、《直隶疆域屯防详考》(简称“直隶三书”)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三本直隶志书,年代较为集中,主题又都与地理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