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初中 530814)
【摘要】笔者认为,造成德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性格等列入学校德育目标。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性格展开论述。
【关键词】培养;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性格;德育目标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5月20日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笔者注:张丽莉老师是在车祸瞬间为救学生而身受重伤被高位截肢,她的义举轰动全国,被网友公认为“最美女教师”)。刘延东指出: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展现了人民教师热爱学生的大爱情怀,塑造了当代青年和人民教师勇于担当的光辉形象。张丽莉是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当代青年的杰出楷模,是广大教师和青年学习的榜样。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开展向张丽莉老师学习活动,培育高尚师德,弘扬社会正气,在各自岗位争创一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有网友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上这样评论:“追求物欲享乐,岁入20万是‘穷人’;追求思想境界,月薪一千元仍‘最美’。钱能养出‘空心大佬倌’,德能造就时代的英雄。社会不能让财富当‘领导’,让道德当‘临时工’。”
张老师的这一“德行”让我们的社会为之欢呼,可见我们的社会是多么的需要“德行”。静一想,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我们的社会现在还比较缺乏这样的“德行”,我们需要更多的类似的“德行”。追溯这一缺乏原因,正是我国学校在长期以来在德育方面的效果总是不太理想造成的。笔者认为,造成德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性格等列入学校德育目标。
1 道德情感的培养
学生在进行善恶评价或考虑自己要不要执行规范、该不该做某件好事的时候,总有首先产生种种情趣体验,这就是一种道德情感,如激动、自豪、喜悦或愤慨、羞愧、厌恶等等。这种情感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也是一种自我评价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少青少年看到坏人行凶破坏,不怕威胁,挺身而出,展开斗争。此时,他们甚至来不及思考事情的后果,这种直觉的道德行为真是的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这种道德行为的出现,没有正义的激情是不可能的。可见道德过程情感的激发至为重要,它是教育的窗户。有情感的变化,才会引起思想的变化,而促使立场的改变并并付诸行动。
情感的作用有積极的和消极的两重性,这主要取决于情感所指的对象的社会意义。具有社会价值的情感慧产生积极的力量,是人类进步活动的源泉之一。如果情感指向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名利,必然导致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情感没有任何积极的社会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情感必须把握其导向和内容。当前,我们的德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以及为国家和社会、人民献身的美德——这种美德叫无产阶级美德;抵御利欲熏心损人利己的非无产阶级情感;培养学生对法律、对真理的维护与热爱,并将这些目标有意识地、经常地参透与学校的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去。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要有一个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的渐进过程,要动之以情,寓理于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施行情感诱导。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在赞颂美好的品德时,激起学生的敬仰、爱慕的情感;在斥责不良行为时,激起学生的愤慨、羞恶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德育成败的关键。
2 道德意志的锤炼
如果说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仰的中介,那么道德意志对于学生行为的发动或停止,坚持或抑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据一般意志的意义,我们可以把道德意志看作是一个人克服内外困能,实现预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它通过道德行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道德动机经常能够战胜不道德的动机;二是排除内外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所引出的行动决定。道德意志坚强的学生,可以把自己道德观念、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付诸实践,而道德意志薄弱的学生却不能立刻或坚决执行决定,甚至还会产生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动。为此,道德意志的锤炼无疑是德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道德意志的培养,首先要确立目标。个人目标是一个人行为的内部激励因素,它就像一块放置在前方的磁铁,吸引着我们向它靠拢。目标有多重层次: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必须教育每一个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诸如远期目标是做一个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才,也就是某一职业或领域的优秀者;中期目标是做个合格的劳动者或考试某所心仪的大学或专业;近期目标是期末的某一称号或荣誉等等。
道德意志的培养,其次是要正确对待挫折。教育并训练学生在被批评、受处分、考试失误等挫折和困难面前做强者,不自暴自弃,不自怨自艾。
道德意志的培养,再次是培养客服困难的毅力。
此外,还要增强自制力,即能忍耐克己,自觉控制盒调节自己的行动,做应做而不想做的事,不做想做而不应做的事。不能自制是一个人意志薄弱的表现。这几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信心与恒心、成功与失败、自控与调节一系列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活动,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 道德性格的形成
性格本身是一个心理学范畴,有的人遇事镇定、果断、勇敢、顽强,而有的人却优柔寡断、缺乏恒心;有的人易于激动,有的人却较稳定;这些都是一般意义上的个性特征。人的性格除了受先天的气质条件影响之外,主要取决于环境与教育。作为德育的目标,应该在一般个性的基础上,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性格,即培养在道德行动中所应有的良好性格,它对于学生思想政治观点的强化或弱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进程中,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在遇到困难、挫折或成功、荣誉时,都可以看到它们的作用。
道德性格的特征,是一个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主要包括:对个人、社会、集体,对劳动、工作、学习,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和活动方式。在现实中,就性格内容的整体来说常常带有阶级性,就个别差异来说则有善恶之别。而我们的目标是要使年青一代具有无产阶级性格的人。
在当代,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阶级。无产阶级的道德性格大致表现为:对集体、对社会热情、忠贞、大公无私;坚持正义、不畏强暴,对劳动、工作、学习积极认真、奋发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对同事朋友守信真诚、谦虚谨慎、团结友爱。在这方面,雷锋的性格是我们的好榜样。今年,中央就特别重视对雷锋精神的宣传和弘扬,开展全民学雷锋活动。学校教育在学生一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抓得好,学生的优良性格就基本成型。学校必须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性格的培养。
当然,良好道德性格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的刺激,在一个短时间内突发的。因此,做好道德性格的培养和改造工作,首先要从基础做起,即从幼儿时期就要注重优良道德性格的培养,防止恶劣道德性格的形成。其次要从培养习惯入手。良好习惯是形成良好道德性格的关键,学校通过强制诱导、制定规范等手段教育学生,让学生理解模范地遵守《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现代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对规则的要求。久而久之,就使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内化为道德性格特征。还要创作良好的社会集体环境,一良好的校风、班风和教风,特别是教师的楷模,来影响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性格。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2012.05.23
[2] 人民网.《强国论坛》.2012.05.24
[3] 程方平,冯克诚主编.《教师手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10
【摘要】笔者认为,造成德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性格等列入学校德育目标。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性格展开论述。
【关键词】培养;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性格;德育目标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5月20日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笔者注:张丽莉老师是在车祸瞬间为救学生而身受重伤被高位截肢,她的义举轰动全国,被网友公认为“最美女教师”)。刘延东指出: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展现了人民教师热爱学生的大爱情怀,塑造了当代青年和人民教师勇于担当的光辉形象。张丽莉是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当代青年的杰出楷模,是广大教师和青年学习的榜样。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开展向张丽莉老师学习活动,培育高尚师德,弘扬社会正气,在各自岗位争创一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有网友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上这样评论:“追求物欲享乐,岁入20万是‘穷人’;追求思想境界,月薪一千元仍‘最美’。钱能养出‘空心大佬倌’,德能造就时代的英雄。社会不能让财富当‘领导’,让道德当‘临时工’。”
张老师的这一“德行”让我们的社会为之欢呼,可见我们的社会是多么的需要“德行”。静一想,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我们的社会现在还比较缺乏这样的“德行”,我们需要更多的类似的“德行”。追溯这一缺乏原因,正是我国学校在长期以来在德育方面的效果总是不太理想造成的。笔者认为,造成德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性格等列入学校德育目标。
1 道德情感的培养
学生在进行善恶评价或考虑自己要不要执行规范、该不该做某件好事的时候,总有首先产生种种情趣体验,这就是一种道德情感,如激动、自豪、喜悦或愤慨、羞愧、厌恶等等。这种情感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也是一种自我评价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少青少年看到坏人行凶破坏,不怕威胁,挺身而出,展开斗争。此时,他们甚至来不及思考事情的后果,这种直觉的道德行为真是的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这种道德行为的出现,没有正义的激情是不可能的。可见道德过程情感的激发至为重要,它是教育的窗户。有情感的变化,才会引起思想的变化,而促使立场的改变并并付诸行动。
情感的作用有積极的和消极的两重性,这主要取决于情感所指的对象的社会意义。具有社会价值的情感慧产生积极的力量,是人类进步活动的源泉之一。如果情感指向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名利,必然导致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情感没有任何积极的社会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情感必须把握其导向和内容。当前,我们的德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以及为国家和社会、人民献身的美德——这种美德叫无产阶级美德;抵御利欲熏心损人利己的非无产阶级情感;培养学生对法律、对真理的维护与热爱,并将这些目标有意识地、经常地参透与学校的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去。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要有一个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的渐进过程,要动之以情,寓理于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施行情感诱导。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在赞颂美好的品德时,激起学生的敬仰、爱慕的情感;在斥责不良行为时,激起学生的愤慨、羞恶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德育成败的关键。
2 道德意志的锤炼
如果说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仰的中介,那么道德意志对于学生行为的发动或停止,坚持或抑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据一般意志的意义,我们可以把道德意志看作是一个人克服内外困能,实现预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它通过道德行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道德动机经常能够战胜不道德的动机;二是排除内外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所引出的行动决定。道德意志坚强的学生,可以把自己道德观念、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付诸实践,而道德意志薄弱的学生却不能立刻或坚决执行决定,甚至还会产生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动。为此,道德意志的锤炼无疑是德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道德意志的培养,首先要确立目标。个人目标是一个人行为的内部激励因素,它就像一块放置在前方的磁铁,吸引着我们向它靠拢。目标有多重层次: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必须教育每一个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诸如远期目标是做一个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才,也就是某一职业或领域的优秀者;中期目标是做个合格的劳动者或考试某所心仪的大学或专业;近期目标是期末的某一称号或荣誉等等。
道德意志的培养,其次是要正确对待挫折。教育并训练学生在被批评、受处分、考试失误等挫折和困难面前做强者,不自暴自弃,不自怨自艾。
道德意志的培养,再次是培养客服困难的毅力。
此外,还要增强自制力,即能忍耐克己,自觉控制盒调节自己的行动,做应做而不想做的事,不做想做而不应做的事。不能自制是一个人意志薄弱的表现。这几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信心与恒心、成功与失败、自控与调节一系列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活动,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 道德性格的形成
性格本身是一个心理学范畴,有的人遇事镇定、果断、勇敢、顽强,而有的人却优柔寡断、缺乏恒心;有的人易于激动,有的人却较稳定;这些都是一般意义上的个性特征。人的性格除了受先天的气质条件影响之外,主要取决于环境与教育。作为德育的目标,应该在一般个性的基础上,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性格,即培养在道德行动中所应有的良好性格,它对于学生思想政治观点的强化或弱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进程中,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在遇到困难、挫折或成功、荣誉时,都可以看到它们的作用。
道德性格的特征,是一个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主要包括:对个人、社会、集体,对劳动、工作、学习,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和活动方式。在现实中,就性格内容的整体来说常常带有阶级性,就个别差异来说则有善恶之别。而我们的目标是要使年青一代具有无产阶级性格的人。
在当代,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阶级。无产阶级的道德性格大致表现为:对集体、对社会热情、忠贞、大公无私;坚持正义、不畏强暴,对劳动、工作、学习积极认真、奋发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对同事朋友守信真诚、谦虚谨慎、团结友爱。在这方面,雷锋的性格是我们的好榜样。今年,中央就特别重视对雷锋精神的宣传和弘扬,开展全民学雷锋活动。学校教育在学生一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抓得好,学生的优良性格就基本成型。学校必须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性格的培养。
当然,良好道德性格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的刺激,在一个短时间内突发的。因此,做好道德性格的培养和改造工作,首先要从基础做起,即从幼儿时期就要注重优良道德性格的培养,防止恶劣道德性格的形成。其次要从培养习惯入手。良好习惯是形成良好道德性格的关键,学校通过强制诱导、制定规范等手段教育学生,让学生理解模范地遵守《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现代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对规则的要求。久而久之,就使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内化为道德性格特征。还要创作良好的社会集体环境,一良好的校风、班风和教风,特别是教师的楷模,来影响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性格。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2012.05.23
[2] 人民网.《强国论坛》.2012.05.24
[3] 程方平,冯克诚主编.《教师手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