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ren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我们的作文都是老师出题学生写。初中阶段练得最多的文体是记叙文,这是因为考虑到写说明文需要知识,写议论需要理论,而我们的初中生这两方面都还欠缺,他们首先应该具备的是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大纲里从初一到初三都强调了要求学生会写记叙文,其它文体则是要求学写。这样的要求老师们能接受而也符合我们多年教学的习惯。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程序一般是:观察事物表现事物,写所见所闻时夹进自已的感想。训练内容一般包括;写人,写事,写景,状物。训练步骤一般包括:记叙要素,记叙顺序,详略过渡,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等。按理说,老师们安排得周到细致,又与中考作文要求丝丝入扣,学生们应该是拍手欢迎这新的作文训练,想写爱写作文了。事与愿违,我们听家长反映最多的是:孩子们最不爱写作文!我们听学生们抱怨最多的是:我们最怕写作文!究其原因,症结何在?
  原因之一:学生缺少生活经历和写作素材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作文题:《记雨中的一件事》。可此时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哪还记得下雨进的情景?大多数同学面对黑板愁眉苦脸:雨肯定经历过的,但那是过去的事,不过这倒好办,把收上的别人写雨的话照着抄抄就行了,可那“雨中的一件事“卻让他们头疼了。他们在生活中好像还没有经历过“一件事”。确实是这样,老师规定的写事记叙文题目,有的同学挖空心思也找不出这样的生活经历。也有的同学在生活中虽然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可惜因为兴趣不大,与自己关系不密切,客观外界条件不允许等等原因,没有注意到或没有在记忆中留下痕迹…… 怎么办呢?为了完成作业,在抓耳挠腮一番之后,只好煞有介事地胡编一气。这样写作文,学生怎能不怕呢?
  原因之二:学生不喜欢写那毫无兴趣作文
  长期以来,我们都要求学生记叙文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认为宗旨还是正确的,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但是我们又常常忽略了,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学生,而不是作家。他们既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也没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他们学知识,除了靠觉悟、靠硬灌外,恐怕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兴趣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下课十分钟,同学们三三两两在一起聊得热闹极了,可一上课回答问题却成噤若寒蝉了。写作文也是一样,如果让他们说自己碰到的真人真事,他们会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可写作文呢,我们不管在座同学各自不同的经历,各自不同兴趣,只有一个作文题让他们写,还要求写真人真事。这种没有兴趣的写法,学生能不怕吗?
  原因之三,学生不喜欢总是用固定的模式写作文
  按理说,水无常形,文无常式,学生写作文不应要求过死,可为了应付中考,尤其为了应付中考立卷的老师们,只好教给学生写规定好的开头、结尾,规定好的材料,规定好的抒情,规定好的主题,常常是一本作文30篇都一个模样,这样写作文,如何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个性?这种新“八股”,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如此写法,谁又能不怕呢?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是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叶圣陶先生曾经极为深刻地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因此,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作文素材,才能解决学生作文“没话可说”的问题。
  一、 认识自我生活
  认识自我生活指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和认识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认识自我生活能够让学生随时留意自己、审视自己,这不但有利于他们积累素材,并且在文章中更能够随意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在留心自己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时,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并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同时,要求学生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而要做生活的小主人,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热爱生活,积极地参与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积累下丰富的作文素材。
  二、 观察方法
  积累周围事物的素材,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找准观察对象,选准观察角度。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立足点不同,经观察对象主体“消化加工”后,建立起来的表象也就不同。“平时来急时用”,留心课堂、家庭和社会的一切动向,将有关的或重要的内容记下来,这将是作文时能顺手拈来的好素材。
  三、 创造生活素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习劳动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便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可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一定的“生活作业”。“生活作业”主要是难度适易、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之后,再指导学生练习描述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创造出来的素材写进作文。
  为了丰富学生生活,尤其是为让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创造作文素材,应引导学生多开展文艺、体育、科技、义务劳动等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清除墙面卫生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争取任务,互帮互助,体现了他们那纯真而友爱的心,教师抓住时机指导学生观察、认识活动,让他们活动后以《记一次义务劳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不会无话可说。
  四、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课外阅读在学生学习语文,学写作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也同样充实着学生的生活。课外阅读和课内的学习可以相辅相成,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如果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动脑、动手,作文素材也会因此积累起来。语文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写读书笔记,从课外书中去吸收丰富的知识,然后把自己所想的、所领略到的写出来。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也应当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核心,是教育改革的模式.本文在探讨英语教学的三整合,即以计算机上互联网资源为主要信息源和知识载体,把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使其有机地融为一体。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 整合    新一轮的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现已全面实施.在新课改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新英语教学是紧密相联的,我们构建英语学科教学三整合,即以现代信息技术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这场改革使一潭死水变得波澜起伏。但因为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出现了美丽的错误——许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学生个性、追求独特教学风格的同时,一味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教学引入“说说笑笑”,教学过程“唱唱跳跳”,双基训练“难度不高”,课堂评价“你好、他好”。形式化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令人质疑。我们不能忽略热闹背后的肤浅。在语文教改的实践中,许多教师陷入了迷惘,困惑,发出“越
期刊
课外阅读是进行思想教育、美感陶冶、知识扩展、智力开发、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个重要途径。学习语文要多读书,古今许多人均有这方面的论述。吕叔湘先生就强调过学语文“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这里边包括语文课本)”。这是因为“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只有通过多次会面才学的真切,记得牢靠;才不会翻来覆去老使唤那几百个词",“种种章句结构,种种内容安排,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见多识广
期刊
信息技术教学是个特殊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教师能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那么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都将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时刻也是最佳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能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他们的享受而不会成为学生考试的负担,并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问
期刊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那么,人们如何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语法与交际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一、语言学习的目的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毫无疑问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表现为关注学生与课程的情感联系,即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在初中这个学龄段,学生不可能有成年人那样学习的自觉性,他们的学习大多是依靠兴趣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标准》提出了“从‘有兴趣’到‘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再到‘保持学习的愿望和兴趣’”的要求,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从低级的需要到高级的向往,这样,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的英语殿堂。”仔细研读这几句话,《标
期刊
随着三年语文课讲解阶段的结束,高考前的复习冲刺阶段就会来临。高考复习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必然途径之一,是巩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牢固地、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在短时间内将三年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综合,直至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将其转化成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复习的效率,是所有学生关心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
期刊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说法的扬弃,折衷法和张思忠16字教学法又是对听说法、交际法等的扬弃。这里,将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若干比较,以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1、听说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在
期刊
教学过程交际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物质(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是组成教育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主体地位;英语教学内容是教师选择、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语言信息,是英语教学的客体;而教学物质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体。教学媒体把教学二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准确、快速地传递知识,提高教学效率。这四个交际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
期刊
近些年来,在国际上许多认知心理学家, 语言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种较为全面的阐释阅读过程的理论—¾图式理论(schematic theory)诞生了。国内许多学者如陈思清、李绍山和李维等人(由于本人手头文献资料有限,恕不能将他们一一列举)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都曾引进并运用该理论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针对英语阅读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使英语阅读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