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后20%”学生是当前实施新课程之后普遍存在的一个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究其成因,一方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学习能力受到的制约表现在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数学“后20%”学生的转化策略上,应以情感教育为先导,帮助树立信心,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情感,注重个性差异,改革评价方式,达到教育与教学的和谐与统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后20% 现状特征 转化策略
一、初中数学“后20%”学生的现状特征
1.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因素制约的现状特征。
(1)思维能力差。思维的惰性是数学“后20%”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不善于思考,只要问题的条件有稍许改变,学习上就会出现困难,比如:学生在学完了有理数后,总是有不少“后20%”学生认为“a 2”比2大。另外,进入初中后数学内容增多,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提高了,“后20%”学生一时不能适应,比如初中代数中引进用字母表示数,初中几何中介绍概念体系,这些知识都很抽象,同时对后面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奠基作用,对它们理解不透或掌握不好,后面的教学就难以顺利进行。
(2)计算能力差。计算能力是运算基础和核心,要求学生做到正确、迅速,这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最基础的能力。比如,有理数的计算与解方程的运算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掌握不了,其结果势必影响知识的掌握。
(3)表达能力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通用、精确、简练,而掌握和理解数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往往又是“后20%”学生的薄弱之处。
2.非智力因素制约的现状特征。
(1)缺乏自信心。“后20%”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作业错误多,考试失败多,屡屡的错误和失败使他们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产生恐惧心理甚至逆反心理。于是出现上课无精打采、课后抄袭作业等现象,进而一接触到数学知识就认为不是他能学好的,最终丧失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谈不上对数学产生兴趣。
(2)缺乏自制力。有些“后20%”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题目,或是一次尝试的失败,甚至一听说是难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的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诱惑,就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
(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生,尤其是“后20%”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往往是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类或进行推广、延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的理解,条件稍一变化,便束手无策,知识松散零乱,加上理解不深刻,便会出现比如(a b)2=a2 b2或ab>ac,b>c之类的错误,影响数学知识的掌握。
二、初中数学“后20%”学生的转化策略
1.建立学生档案。
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全面了解学生。通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征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再依据所任教班级学生的个性和数学思维方面的差异性,从学生的成绩层次、多元智能倾向性、数学学习倾向性以及学习风格四个角度,对所任教的班级每个学生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档案。
2.发挥自然小班的优势。
农村初中提高“后20%”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最大优势在于,现在农村初中的班额都处于自然小班的状态。根据自然小班学生少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策略,采取“盯人战术”,对每位差生实行个别化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手段。
(1)课前准备个别化。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地准备一些题给“后20%”的学生,并且让谁回答可以在备课时注明,这样既可以促进他们的课堂学习,又便于教师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情况,在课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上课提问有针对性。上课提问时,除了课前准备的题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追加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原来的问题解决得很好了,就可以追问几个难度稍高一些的题;如原来问题解决得不好,可以追加几个同类的问题加以巩固。
(3)课后及时反馈。对每节课学习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要布置一两道在当天放学前完成并及时上交,教师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4)布置作业弹性化。布置作业,应对不同学生分别布置。对于“后20%”学生的作业要适合他们的水平,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并且题量适当,对时间的要求也比较弹性化,可以比其他同学迟交,也允许他们请教其他同学,但如果是请教其他同学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口述解题的思路。为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主要从差异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5)课后个性化辅导。对课堂上没解决的和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逐个进行辅导,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补救措施:是基础差的补基础;是审题不清的强调学习习惯;是不会做的分析解题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个性化的辅导,除了订正之外,使他们在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有所提高。
3.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后20%”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低,要想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光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是不够的,在教学上还必须想一些“特殊方法”。
(1)创设研究数学问题的情境。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细心观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做到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那些小小的闪光点,在正确方法指导下,放射出灿烂的光辉,让他们的自信在喝彩中升华,在优势活动中成长。
(2)注重思维活动过程,诱导探究。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思维活动规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活动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展开,辅之以必要的讲解和总结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用量角器去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或用拼角的方法测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教师提出: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鼓励大家大胆猜想,进一步归纳揭示规律,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样充分让学生参与认知实践,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和教师的启发、诱导,整个教学过程始终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3)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给学生去探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把课讲得太细太透,反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变教为导,变学为思,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4)个别辅导,以“导”促学。个别辅导是对“后20%”学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对“后20%”学生应恰如其分地分析,深入地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争取做到一把锁至少有一把钥匙开。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把社会动力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动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他们产生根本性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胥兴春.数学学习困难及其心理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2]张金玖,张金明.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J].中国教育学刊,1997(1)
[3]吴立.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应对途径研究[J].新课程(教师),2009(12)
[4]和学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微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5]梁宣奎.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8)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沙河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后20% 现状特征 转化策略
一、初中数学“后20%”学生的现状特征
1.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因素制约的现状特征。
(1)思维能力差。思维的惰性是数学“后20%”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不善于思考,只要问题的条件有稍许改变,学习上就会出现困难,比如:学生在学完了有理数后,总是有不少“后20%”学生认为“a 2”比2大。另外,进入初中后数学内容增多,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提高了,“后20%”学生一时不能适应,比如初中代数中引进用字母表示数,初中几何中介绍概念体系,这些知识都很抽象,同时对后面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奠基作用,对它们理解不透或掌握不好,后面的教学就难以顺利进行。
(2)计算能力差。计算能力是运算基础和核心,要求学生做到正确、迅速,这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最基础的能力。比如,有理数的计算与解方程的运算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掌握不了,其结果势必影响知识的掌握。
(3)表达能力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通用、精确、简练,而掌握和理解数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往往又是“后20%”学生的薄弱之处。
2.非智力因素制约的现状特征。
(1)缺乏自信心。“后20%”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作业错误多,考试失败多,屡屡的错误和失败使他们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产生恐惧心理甚至逆反心理。于是出现上课无精打采、课后抄袭作业等现象,进而一接触到数学知识就认为不是他能学好的,最终丧失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谈不上对数学产生兴趣。
(2)缺乏自制力。有些“后20%”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题目,或是一次尝试的失败,甚至一听说是难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的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诱惑,就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
(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生,尤其是“后20%”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往往是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类或进行推广、延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的理解,条件稍一变化,便束手无策,知识松散零乱,加上理解不深刻,便会出现比如(a b)2=a2 b2或ab>ac,b>c之类的错误,影响数学知识的掌握。
二、初中数学“后20%”学生的转化策略
1.建立学生档案。
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全面了解学生。通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征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再依据所任教班级学生的个性和数学思维方面的差异性,从学生的成绩层次、多元智能倾向性、数学学习倾向性以及学习风格四个角度,对所任教的班级每个学生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档案。
2.发挥自然小班的优势。
农村初中提高“后20%”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最大优势在于,现在农村初中的班额都处于自然小班的状态。根据自然小班学生少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策略,采取“盯人战术”,对每位差生实行个别化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手段。
(1)课前准备个别化。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地准备一些题给“后20%”的学生,并且让谁回答可以在备课时注明,这样既可以促进他们的课堂学习,又便于教师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情况,在课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上课提问有针对性。上课提问时,除了课前准备的题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追加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原来的问题解决得很好了,就可以追问几个难度稍高一些的题;如原来问题解决得不好,可以追加几个同类的问题加以巩固。
(3)课后及时反馈。对每节课学习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要布置一两道在当天放学前完成并及时上交,教师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4)布置作业弹性化。布置作业,应对不同学生分别布置。对于“后20%”学生的作业要适合他们的水平,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并且题量适当,对时间的要求也比较弹性化,可以比其他同学迟交,也允许他们请教其他同学,但如果是请教其他同学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口述解题的思路。为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主要从差异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5)课后个性化辅导。对课堂上没解决的和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逐个进行辅导,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补救措施:是基础差的补基础;是审题不清的强调学习习惯;是不会做的分析解题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个性化的辅导,除了订正之外,使他们在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有所提高。
3.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后20%”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低,要想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光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是不够的,在教学上还必须想一些“特殊方法”。
(1)创设研究数学问题的情境。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细心观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做到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那些小小的闪光点,在正确方法指导下,放射出灿烂的光辉,让他们的自信在喝彩中升华,在优势活动中成长。
(2)注重思维活动过程,诱导探究。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思维活动规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活动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展开,辅之以必要的讲解和总结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用量角器去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或用拼角的方法测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教师提出: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鼓励大家大胆猜想,进一步归纳揭示规律,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样充分让学生参与认知实践,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和教师的启发、诱导,整个教学过程始终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3)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给学生去探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把课讲得太细太透,反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变教为导,变学为思,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4)个别辅导,以“导”促学。个别辅导是对“后20%”学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对“后20%”学生应恰如其分地分析,深入地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争取做到一把锁至少有一把钥匙开。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把社会动力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动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他们产生根本性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胥兴春.数学学习困难及其心理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2]张金玖,张金明.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J].中国教育学刊,1997(1)
[3]吴立.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应对途径研究[J].新课程(教师),2009(12)
[4]和学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微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5]梁宣奎.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8)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沙河中学)